电影活着观后感。
观后感是一种综合性思考和表达的方式,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加强自己的逻辑思维,您知道哪些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的好方法呢?编辑倾尽全力打造的“电影活着观后感”将会给您留下深刻印象,衷心感谢您的到访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启发您的思考!
电影活着观后感 篇1
我是在教室和班上同学们一起看《活着》这部电影,可以从同学们的不同反应中看出他们对于这部片子的一些看法。或是笑,或是哭,或是一种不屑,或是一种震撼,我觉得这部电影教给我很多东西。
电影是根据余华的小说《活着》改编的,但是相应地减轻了一些伤感的让人觉得很沉重的情节,以使看的人不会对生活失去希望。故事选择了40、50、60三个年代作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抗战、内战、大跃进。 40年代,主人公徐富贵赌博输掉了祖业,从地主家的阔少爷沦落为了一个佃户,气死了父亲,随后被抓去当壮丁打仗;50年代,富贵一家经历了大跃进,生活艰苦,但是却在挤牙缝一般的日子中存活了下来,富贵的儿子有庆因意外事故夭折,可谓白发人送黑发人,其痛可知;60年代,在**中人们的生活生命毫无保障可言,富贵的战友春生被批斗致死,女儿凤霞在生孩子时因大出血也惨死了。电影中故事到此便谢幕了,结尾是富贵夫妇和女婿外孙一起活了下来。之所以说电影的改编减轻了悲伤的情节,是因为原著中,结尾只剩下富贵一个人活着,带着一头他梦寐以求的老牛。他的妻子、女婿、外孙都相继先他而去。面对这样的影片,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伤感,又怎能不让人震撼。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姑且不去说,人只有先活着,才能去实现所谓的生命的意义。
富贵的母亲教育他只要活着高兴,穷也不怕。少爷时代的他只知玩乐,生活颓废。穷了以后,他反倒找到了家庭的快乐,妻儿的幸福。赌博时他没想过回家,当被抓去打仗,每天踩在死人尸体上,不知道能否活着归家时,他又是如此地想家,想着家中的妻儿老母。在那种孤独绝望的时刻,人才会如此深切地想着一定要活着,一定要活着回家去。
他们往后的日子很艰苦,生活拮据,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死。我看到当富贵和他的`妻子为死去的一双子女号啕大哭时,教室里的部分女同学也禁不住地抽泣起来,这就是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对死者的惋惜以及对弱者的同情吧。电影完了,我心中想着的竟是要好好活着,莫名地想起了家中的亲人。每个人都要好好活着,因为身后都会有惦记他希望他活着的人。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家人负责,活着不只是自己的事,而是关系着很多人的感情和命运的事。
《活着》这部电影,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向人们讲述一个凄婉悲惨的命运。人们在自己的笑声中思考着生命这种东西,同时也在想着应该怎样活着。如同我,是无论如何不想过与片中人一样的生活,但是我却赞赏富贵面对打击面对挫折的勇气以及他在生活中勇于改过的精神。富贵的贤惠妻子或许在他人眼里有点儿傻,但是她的坚强却是我们都应该具备的。活着有很多的意义,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我们不必去苛求他人与自己趋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好好活着,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去追寻自己活着的意义。
永远不抛弃,不放弃,珍视生命,创造价值。
电影活着观后感 篇2
这部电影,大一曾看过,数年过去,只记得淡淡的几个镜头,今日再次看了一遍,整体感受泪奔。
这部电影,以主人公富贵的一生为线索,进行拍摄。
电影从四十年代的岁月开始,把旧社会的尔虞我诈,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动荡不安的社会面貌完美地拍摄出来。
在这个开始的镜头里,让我们看到富贵与妻子家珍的爱。虽然富贵嗜赌成性,但家珍依然不离不弃,费尽口舌地劝阻;虽然富贵嗜赌成性,但依然能够感受到他是爱着家珍的,只是爱的不够强烈,才最终把整个家底全部输掉方罢休。
富贵一夜之间从少爷变成一个普通老百姓,把父亲气死,母亲气病,家珍爱恨交加,哭哭啼啼地跟女儿凤霞一齐回了娘家。富贵悔不当初地开始了新的生活,有了廉耻心,成功戒掉赌瘾。
回了娘家的家珍,生了儿子有庆,得知富贵再也不赌了后,为了富贵,也为了这个家,一年后,不惜跟自我的父亲闹掰,回到那个一穷二白的家,他们一家人见面的对话异常有情调。
当家珍领着女儿凤霞抱着儿子有庆来到富贵的家后,女儿凤霞的几声“奶奶……奶奶”,开始了一家人的对话。
“家珍回来了”婆母从病床上笑着起来。
“回来了”富贵看到后,有点底气不足地问。
“快看看这孩子,像不像你”婆母抱着有庆,跟富贵说。
“像家珍……像家珍”富贵笑着,结结巴巴地说。
“这孩子起名了叫啥名”婆母问家珍。
“起了,叫‘不赌’!”家珍说着。
“‘不赌’好,‘不赌’好……”富贵笑着贴合地说。
那个晚上,他们之间两个人的对话。
“家珍,这一年多,你在娘家生了有庆,我明白,可是我对不起你,觉得没脸见你。”
“过去的就不要提了,只为以后跟你好好过日子。我跟爹闹掰了,带回来的钱不多,先紧着给娘看病吧”
随后一个镜头,富贵去昔日的家,在龙二那借了皮影戏的设备,开始唱皮影戏谋生。经过镜头,看到富贵吃苦,并欢乐地活着,家中妻子家珍用心伺候着病床上的婆母,我想此刻一家人累,但幸福。
可是镜头突然转换,把这点幸福也打破了,富贵被抓了壮丁,来到前线后,他认识了春生,有段对话。
“春生,发现你看到汽车魂飞了!”
“只要能开到汽车,死都愿意!”
“我可不想死,啥子也没有老婆孩子重要!”
能够感受到,富贵对家珍的爱,对家庭的在乎,有了很大的职责与使命,让他好好活着,回到家,最终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回到了家。
导演放了一个慢镜头,富贵与家珍的见面,家珍爬在富贵的肩膀,哭了许久,仿佛把多年的心酸与委屈都哭了出来,也仿佛对于生死离别后的重逢,激动的哭了,这一刻我也哭了,为他们那种爱哭了。
紧之后,一个镜头让我们看到了姐弟间的爱。当有庆听到那些小伙伴欺负姐姐不会说话,用弹弓打姐姐时,他奋不顾身地去揍那些捣蛋鬼,虽然身子小,但依然想保护姐姐;当有庆为了报复那个欺负姐姐的小伙伴,被富贵打时,有庆那种硬气,让人动容。
影片的后半部分镜头,不断地上演一桩桩悲欢离合。有庆突然地被压死,凤霞也因为生孩子,大出血死了。
家珍与富贵慢慢地理解了现实。
好在影片最终,令人欣慰就是,富贵的女婿对待他们如同亲生父母,外孙小馒头跟富贵,家珍其乐融融地生活。
影片把一个荒。唐少爷引入镜头,把他的一生起起落落的悲欢离合开始,在最终以幸福的镜头,落下了银幕,把活着,这种折射在镜头中的每个地方。
电影活着观后感 篇3
《活着》是张艺谋1994年的作品。影片讲诉了解放前的40年代、50年代、以后的几段故事。作品围绕福贵的人生态度的变化来传达。
福贵本是一个嗜赌成性的纨绔子,后来把家产输光、把老爹气死、媳妇儿又跑了,作品围绕这些及之后的一些心理生活态度的转变来刻画。那样的朴实、那样的诚挚。后来的福贵家日子十分清贫,但妻子回来了,一家四口的日子也还算苦中有乐,可生活却总不是向你想要的方向发展,影片中福贵对有庆说,“鸡长大了变成鹅,鹅长大了变成羊,羊长大了变成牛,牛以后就是共产主义了。”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理想。悲剧由此开始了,有庆被区长的车撞死了。.。.。.。
后来大女儿凤霞嫁给了老实工人,福贵家再一次迎来不幸,凤霞难产死了。.。.。.。
影片的最后是一家四口,福贵、妻子、女婿和外孙馒头一起吃着简单的馒头那种其乐融融的笑为结局。我觉得这个结局让我看到生活的不完美下的飘香。
当我一无所有的时候,还剩下什么---活着。
据说这是很少一部超越原著的作品。影片多次对共产主义进行讽刺,贫民百姓有着不能反抗的悲哀。
感觉家就是一个个的减少,又一个个的出生来轮转,人不能一直沉浸在苦痛中,总得活着,不管遇到什么,你就得熬,熬过了,就好了。
名利钱财都是身外之物,不是我的东西强加在自己身上说不定会变成一场灾祸,活着,就是慢慢的通透生活。
上帝创造了三种人,第一种是付出型,第二种是享受型,第三种是付出与享受两者兼并型。上帝分别给他们打了分:50、50、100,于是上帝决定多创造第三种人。在人间,第一种人成为了圣人,他们只知道付出,不求回报,他们为了国家、为了社会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名字流芳百世,为后世所敬仰。第二种人他们无恶不作,扰乱人们生活的安宁,他们的名字遗臭万年。第三种人他们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即使是粗茶淡饭也一样开心,他们的名字没有人记住。人们也给者三种人打了分:100、0、50.
我们大多数都是第三种人,不管什么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对于老百姓来说,有口饭吃就是最知足的事。
福贵经历了大喜大悲之后的那种淡然感染着我的生活,我活着,就得活的好好的。
电影活着观后感 篇4
我去看《活着》这一部电影,只是因为上选修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介绍的,它是张艺谋在1994年拍摄的,年代有些久远,可是却如此真实。可是看过之后我却久久不能忘怀,或许是因为主人公一家悲惨的命运,或许是因为他们坚强的活着的信念,我于这个周末又将这个电影看了一次。
电影《活着》,根据余华同名原著**改编。影片以福贵一家的坎坷命运为主线,讲述了福贵和他家人风风雨雨几十年的遭遇,而不同年代的遭遇,透出一个时代的缩影,从解放战争、大跃进到*****,最后,他们的生活已经变得麻木,失去的太多,面对生活,大概只剩下“活着”。影片展现了一种悲悯的黑色幽默,将历史浓缩为个人命运,掩盖了历史上人们命运无法控制的生活痛苦。
可能涉及太多敏感话题,这部电影甚至被禁了一段时间。
《活着》可说是张艺谋最好的电影,尽管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故事本身,但是他的导演能力和风格的确是适合这样的故事的。在叙事上,它与余华原著的精神是一致的,平实朴素。考虑到观众,他也在一些场景上加大了努力。
**中一笔带过的最悲哀却是必须在影像中浓墨重彩的。在这里如何把握好煽情的度显得很重要。张艺谋的比较也得到了观众的尊重和认可。
曾经的纨绔赌棍富贵输掉了自家院房,在恰好的时机恰好成了贫农。**后,他回来发现母亲已经去世,女儿凤霞发烧后变得哑口无言。在之后心头肉般的儿子有庆被曾经的好友现在的区长春生无意中撞死。
最终于同伴二喜见面的男子凤霞也因难产出血而死亡。唯剩外孙,二喜和老夫妻相守。
福贵命途多舛,先是嗜赌破家,气死了自己的父亲,气走了自己的媳妇;好不容易一家团聚了,又被抓去当壮丁;等到战后得以回家,团聚时间不长,小儿子却死于意外;好不容易女儿嫁了人,却死于难产。可是影片中却穿插了幸运地一部分,他本是地主之后,却因破家拜托了这个身份而免于一死。
也许张艺谋没想到,他做出了这么多妥协,删掉了原著中这么多悲剧,甚至给出了一个比较亮丽的结局,但还是被禁止了。这也是现实。原来结局惨淡,只剩下一个有钱人,妻子家珍在三年的自然灾害中去世,两次西安工地事故中,小孙子吃了太多豆子而去世。
而最让我震惊的有庆之死也发生了变化。应该是原来的故事太尖锐太反动了的缘故孩子为首长夫人献血,无人问津,血被抽干。我一直记得,富贵说,他以前每天都能听到青赤脚跑回家的声音。因为学校很远,鞋子也很贵,他总是光着脚穿鞋跑步,但现在听不见了
这些场面如果表现出来那必定是充满力量的。但是生命里就是不得不存在那么多的妥协。张艺谋尽力了,我们明白。
把这些不足暂放一边,单看这部电影,它仍不失为优秀之作。一直很喜欢反映时代变迁的电影。《活着》的背景则刚好在分叉道上,关卡一个个如此密集。
四十年代已经逐渐败落的曾经奢靡,五十年代的战乱渐息百废俱兴,六十年代的思想冲击阵线混乱。最痛苦的便是这些百姓。他们永远猜不到上头的人下一步的方向,只能懵懂的跟随,低着头小步紧赶,生怕被大队伍落下永追不上。
让人想到《辛德勒名单》中的群戏,赤裸的男人女人被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他们脸上甚至没有表情。耻辱羞惭和愤怒早就被麻木掩盖的找不到丁点依稀尚存的痕迹了。
中国百姓便是这中状态,精神赤裸。没有人真正试图了解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苦乐悲喜,全被圈在那些小院子里。生死,都没有现今这般重要。
于是死亡才会那么频繁。因为不在乎。因为没有办法在乎。
看到哭泣的女子,旁观者只能紧紧抓住她,阻止她看到儿子悲惨的脸。他们做不到别的。腾不出时间也根本没有能力去想一想这些浓黑色场面到底是什么造成的。
在那些乱世,年代和住民都在苟延残喘的活着。只管出气,只求出气。我们仍旧愿意相信他们都是善良的。
没有必要重复无知和简单。这些都是时代创造的。
自然,在如此巨大的背景下,我们不能忘记人性的微弱闪光。被打为走资派的春生在夜色中走远的场景,张艺谋拍的很正。人在画**渐远。
画外音是家珍的声音:“春生,你要记得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你要好好活着!”夜风起了,墙上的大字报边角轻微舞动。
欲救而不得吧。
这些画面,林林总总,在当代也仍旧是需哟啊被铭记的。这是我们的过去。因为这些,才会有现在和未来。
这也是历史存在的意义。它不一定是以史为鉴的存在原因。大多数时候,它们的存在是因为它们是历史和我们的起源。即使我们想忘记,仍然有无法消除的伤疤。
电影活着观后感 篇5
记得我们高中语文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人所犯的每个错误都会得到惩罚.我想也是的.但趁法本身并不可悲,也不值得去同情,而真正令人可悲和同情的,是有的人还未来得及犯错误,就被命运之神宣判了死罪.在生活和生命面前,人的脆弱显得那么真实,人的反抗却又那么渺小.我们改变不了命运,能改变的,只是对命运的态度.活着,这是一个名词呢,还是一个动词,或者,它只是一个形容词.
我是怀揣着一颗平静的心去开始观看>这部电影的.我以为我可以很平静的去观看别人的生活,去看别人怎样的活着,可事实上,我高估了自己.我们大家都是为了活着,都只是为了活着,为什么都那么辛苦?
>是张艺谋导演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故事的大背景是中国解放前后一二十年,是中国的动荡和转型时期,可以说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的生存空间都很小.以葛优扮演的主人公徐富贵的命途多舛为主线,以活着这样一个既美好又无奈的事实为出发点的悲情故事.
徐富贵是个出身豪门的富家少爷,整日在赌场混日子,直到被尤二算计,输了他所有的家当,包括自己的豪宅.徐老爷子就这样被败家的富贵活活气死.
巩俐扮演的宝珍是富贵的妻子,是个善良贤惠的妇女.除了想过平淡的生活外,对于生活,她别无它求.而富贵的赌,输了宝珍对他的耐心,在还没有倾家荡产之前就带着女儿彩霞和四个月的身孕回了娘家.
而宝珍却又是平凡的女人里面不平凡的一个.她也许并不懂得爱情,但她的不离不弃却是对爱情最美好的诠释.在富贵贫困潦倒的时候,她带着女儿和刚出生的儿子永庆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富贵身边.
活着,充满着无奈和辛酸,也充满着希望.富贵得到了他应得的惩罚,也得到了新生.他终于懂得去承担责任了,毕竟有一个家,需要支撑下来.
电影>里面有很多关于活着的意象,就比如富贵赖以生存的皮影,还有那只装道具的箱子,再如,那些长大后能变成鸭子,变成鹅,变成牛的"小鸡".
活着是什么?怎么,才能活下去?生活说:你给我一个理由,我就让你活着.于是.富贵就不止一次的拿出了道具箱里的皮影,拿出了一个只有活着才有意义的家.
人生就是一出戏啊!有人在台前欢天喜地,有人却在台后辛劳.活着,真好,也真难.
彩霞在一次发烧昏迷中变成了哑巴.以前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就那么无辜的变的无声了,就像那些皮影一样.她无法用语言去讽刺生活,却用那甜甜的笑讽刺着我们.活着,健康的活着该有多好!彩霞用她迷人的笑告诉我们:活着,不需要你拥有所有的东西.
宝珍是个不凡的女人,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坚强的支撑着这样一个家。而宝珍一个人承受了太多的东西,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失语的女儿更是让她心力交瘁。活着,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解放后福贵回来了,用十五年时间超英赶美,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人们活着的`心气很旺。福贵对儿子永庆说:小鸡长大了就会变成鸭子,再大就会变成天鹅了,天鹅大些就变成了牛,牛再大些,我们就进入共产主义了!
当人们都还沉浸在解放的喜悦中的时候,命运再一次的扼住了福贵一家的喉咙。永庆被“区长”的车撞丢了生命了,而这区长,正好是福贵的战友。活着,怎么就那么难呢?“你知道我就永庆一个儿子!!!你是 知道的,我就永庆这么一个儿子……”
我的心情已经无法再平静下来了。
生活跟活着究竟有着怎样的牵连呢???
再后来呢,彩霞和一个颇脚的男人结婚了,彩霞很高兴,很幸福。活着,真好!人世间的所有感情,只有活着,才能体会。
尤二在三反五反中被毙了!
可是正当彩霞要当妈妈的时候,死神又眷顾了柔弱的她。在生下一个七斤二两的男孩后,因为产后大出血离开了人世,没有见自己的儿子第一面,以及最后一面。
如果说给我一个理由,我该不该去 怨恨这个世界呢?我 不知道彩霞怨恨了没有。
彩霞生下的男孩最后取名叫“馒头”,没什么意义,就是 觉得 叫这样的 名字可能更容易活下去。
活着,到底是名词,是动词,还是 形容词。
如果说死亡是一种解脱的话,那么活着,又是被什么东西所束缚?难道是活着舒服着活着?我想是的。活着不只是个名词。
福贵和宝珍经历了太多的悲苦,而眼泪,早已不能感化生活了。还得继续啊!为了一个希望,一个让小鸡变成鸭子,变成天鹅,变成牛,一个可以让馒头骑上牛的希望。
我想这就是活着吧,有一种希望牵引着你。不管活着多累,多痛,有希望总是好的。小馒头每年都会照一张照片放在彩霞的坟头,让死去的人也守候一种希望,如此,活着的人才会有希望活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