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设计思路(汇总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设计思路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④教室地面约长8()。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1.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米,走()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练习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做一做”。
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完成此题,不要流于形式。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设计思路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观察、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规律
1、学表情。
师:上课了,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淘气。(演示课件)它可真是淘气了,一会儿微笑,一会儿大哭。你们猜淘气接下来会是什么表情?你们怎么猜到的?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也很聪明。
师:像这样一笑一哭依次重复出现至少3次(板书:依次重复),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还有很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本领——找规律。(板书课题)
2、出示主题图。
师: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快毕业了,他们准备举办一场毕业晚会。大家请看,他们的会场布置得真漂亮!看看,都用了些什么来布置会场?
生:彩旗、花朵、灯笼……
师:你们的眼力真好,简单的材料就能把会场布置得很漂亮,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找找漂亮的原因吧。
(1)彩旗的变化规律。
师:好,我们先来看看彩旗是怎样排列的。我请电脑老师来帮忙摆一摆,同学们可以大声地说出彩旗的颜色,看谁反应最快。(课件演示排列过程,学生根据演示说出颜色的变化规律)
师:咦?下一个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彩旗呢?
生1:黄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红色后面是黄色。
生2:彩旗是按照“红黄红黄”重复排列的。
师:还有谁也想说一说你的想法?(让多个学生来发言)
师:哦,原来呀,红色、黄色的彩旗为一组,它们(红黄、红黄、红黄)依次重复出现,所以红色旗子后面的彩旗就是黄色的。我们把它圈起来吧。
师(拓展):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往下摆,你知道下一面会是什么颜色的彩旗吗?再下一面呢?
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彩旗是按红黄颜色为一组的规律依次重复出现的。
(2)花朵的排列规律。
师(课件出示花朵的排列):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花朵的排列规律。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些花为一组?
生:绿紫。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对吗?(课件出示分组情况:绿紫、绿紫、绿紫……)它们依次重复出现,所以这朵花的后面是绿色的花。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先确定几个为一组的方法,找出了彩旗、花朵的排列规律,那现在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来找一找灯笼和小朋友的排列有怎样的规律。请大家翻开课本第88页,做一做例1,圈一圈,看谁做得又对又快!(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答案:下一个灯笼是紫色,灯笼是按紫红颜色依次重复排列的;下一个小朋友应该是女孩,小朋友是按女孩男孩依次重复排列的)
师(小结):今天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都能根据颜色和性别找到了彩旗、花、灯笼和小朋友排列的规律。
二、智力闯关,应用规律
1、摆一摆。
师:我们的好朋友聪聪在找规律的时候遇到困难了,你们能够帮助他吗?(能)好,请看大屏幕。
师:谁能告诉聪聪下一个摆的是什么?(圆柱)什么颜色的?(粉色)
师:恩,聪聪要谢谢同学们的帮助。
师:这是聪聪遇到的第二个难题,稍微复杂一些,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利用学具像这样摆一摆,摆好的请举手。
师:同学们的操作能力很强,一下子就摆好了。那谁来告诉聪聪你是怎样摆的?
师:请你对比一下和刚才做的有什么不一样了?
生:前面是两个为一组,这题是三个为一组。
师:对,这就是数量上的变化。所以,我们在找规律的时候,既要注意颜色、形状,还要注意数量。
2、涂一涂。
师:同学们真会找规律!现在我们就来进行找规律涂颜色的比赛,要求先找到规律再涂颜色。请打开课本第89页,看到第三条小鱼和做一做。好,比赛开始!(交流汇报)
三、联系生活,欣赏规律
师:根据图片内容,介绍这是什么样的规律。
1、马路上的斑马线——一道白色一道黑色,提醒我们过马路一定要注意安全。
2、斑马:你们看,斑马身上那黑白相间的条纹,使它显得是那样的与众不同。
3、包包:这包包上色彩规律的变化,看起来真美。
4、地砖:地砖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让我们的居室显得既整洁又温馨。
5、建筑:这些排列有序的护栏和一根根颜色醒目的柱子,既保护了我们的安全,又美化了周围的环境。
6、衣服:看,这是我们穿的衣服,它也是有规律的。你能找到它的规律吗?(学生回答略)
师:正是因为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排列有了这些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美丽而又丰富多彩。
四、实践操作,运用规律
师:你们想不想当个出色的设计师来设计一些规律呢?
生:想。
师:现在就让我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一起来设计一条手链吧,看看谁的设计有规律。(学生动手设计,最后展示)
五、总结归纳,提升拓展
师:看来,规律真是无处不在,多种多样,有颜色上的`、形状上的、数量上的,还有方向上的等等。我相信,只要大家多注意观察生活,多动脑筋思考,一定能创造出更多更新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
教学反思:
优点:
1、教学设计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规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欣赏规律——设计规律,体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设计理念。教学环节设计得很巧妙,环环相扣,层层铺垫。教学思路清晰,语言简练,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
2、设计精美的课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规律”一词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他们能够知道事物排列的顺序,但是不会用规范的语言描述规律。所以,用课件分组演示排列的规律,然后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学生在多次体验之后就能很好地概括出规律。
3、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高,做到全面关注学生,体现个体差异。如用一个小游戏引入,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等等。
不足之处:
1、遗漏了一个环节,教案设计中在找出彩旗排列的规律后有一个拓展,即让学生运用规律说说“下一个是什么,再下一个呢?再下一个呢”,这样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就有了更深的感知和认识。
2、在总结花朵排列的规律时拔高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就是“绿紫绿紫绿紫”,而我偏要让学生说是“绿紫颜色依次重复排列”。在这里感觉我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让他们进入我预设的圈里,而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依次重复”的意思,所以总结起来比较生硬。其实,我应该让学生保留自己的说法,让他们不断地说,不断体验之后自己去发现,去认同我的说法。
3、把握学生的回答有待于提高。其实,学生的回答都能一针见血,答对了重点,而我不大善于梳理学生的回答,如何把学生的回答引到我想要的结果是我在以后教学中要思考的问题。
4、在“小小设计师”这个环节上,我只说看谁的设计最漂亮,而应该提出要求——有规律的设计,虽然学生都知道要有规律地去设计,但是教学的语言还是要提到会更好。由于时间关系,展示不够充分是这节课的遗憾。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设计思路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四上)112的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难点:
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探究用表格
学具准备:
三张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家里有厨房吗?你们进过厨房吗?进去做什么?厨房里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2、我们来看看王华家厨房里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例1图)中午放学回家,王华发现妈妈正在厨房准备烙饼。(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师:“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观察、理解图中的内容。
(这一环节是通过创设出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烙饼这一事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教师提问:“妈妈烙一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如果妈妈要烙2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烙?”
小结:我们烙两张饼时,可以先同时烙饼的正面,用了3分钟;再同时烙饼的.反面,用了3分钟这样烙两张饼就需要6分钟。
师:“爸爸、妈妈和小丽各吃一张饼,一共要烙几张饼呢?” “要烙3张饼,锅里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那3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操作,探究烙3张饼的方法。
让学生用发的圆片烙一烙,同桌说说用了几分钟,是怎样烙的。(圆片的正、反面上分别写着正、反两字来代表饼的正、反面。)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生演示烙饼法。
师:谁愿意把你烙饼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上黑板动手烙,边烙边说)
让大家来比较:“这些烙法,哪一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
得出结论:9分钟是烙3张饼所用的时间最短的,我们就把(烙3张饼所需时间最短的)这种方法,叫快速烙饼法。(教师板书快速烙饼法)
教师用课件演示烙三张饼的方法并小结:先把饼1、饼2同时放进锅里,先烙饼1、饼2的正面,3分钟后,取出饼1,放入饼3,再同时烙饼2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3分钟后,饼2烙好了,取出饼2,再放入饼1,再同时烙饼1和饼3的反面,又过了3分钟,饼1和饼3烙好了,这样烙3张饼就用了9分钟。
师:老师是用什么方法烙的?(也是用快速烙饼法)
师:使用这种方法时,你发现了什么?
(1、使用快速烙饼法,锅里面必须同时放2张饼。2、用的时间短。)
让学生用烙3张饼的快速烙饼法再烙一次,边烙边说给你的同桌听。
(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是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我让学生演示烙饼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尝试,再进行比较,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拓展延伸:
师:(出示表格,边说边点击表格)刚才烙2张饼时可以2张2张烙,所需时间是6分钟,烙3张饼时可以用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所需时间是9分钟。想一想,如果烙4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
学生发言。班内交流,并比较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5张饼,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需几分钟”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找到最佳方法。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6张饼,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需几分钟”
学生发言。班内交流,并比较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7张饼、8张饼10张饼最少需几分钟?”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使学生找到最优方法,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这样过程逐步形成课件表格.饼数
2 3 4
同时烙两张饼 快速烙饼法 两张两张地烙
先烙两张,后三张用快速5 烙饼法
两张两张地烙
18 15
烙 饼 方 法
最少所需的时间(分)
6 9 12
7 8 9 10
21 24 27 30
4、探究规律。
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给学生启示:
1、仔细观察烙饼的张数和烙饼所需要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仔细观察烙饼的张数不同烙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充分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1、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的烙,最后3张用快速烙饼法最节省时间。
得出结论: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增加3分钟,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饼数×3=所需最少的时间。)
教师:“谁能很快地说出烙11张饼用多长时间?烙15张饼呢?”
(通过拓展性的设问,既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也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实践应用,内化提高
课件出示114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现在美味餐厅的厨师也遇到了难题,餐厅里来了三位客人,每人点了两个菜,而餐厅里只有两位厨师,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怎样安排炒菜的顺序才比较合理呢?”
1、引领理解题意。
2、全班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师:同学们回家后可以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设计思路 篇4
教学目标:
(一)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二)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三)在简单的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有条理的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四)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游戏:猜猜我的年龄?
来猜一猜吧!哦,有这么多答案,看来大家没办法确定老师的年龄,给你一个提示:36、37这两数中有一个是老师的年龄。
有两种可能,老师再给你一个信息,我今年不是36岁,现在答案一样,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像这样根据一些信息提示,得出一些结论,这样的方法叫推理!
认识他吗?著名侦探柯南,他就是通过自己敏锐观察力和逻辑推理侦破了一个个扑朔迷离的案件,今天他也给我们带来了数学推理挑战题,有信心尝试吗?
(一)初级挑战
生活中的推理;
(二)中级挑战
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例1,出示例题1
师:同学们,我们认真阅读,然后告诉老师,从题目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生:有三本书,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
生:有三个小朋友,分别是:小红、小丽、小刚。
生:他们三人各拿一本。
师:下面三人各拿一本,这个信息是什么意思呢?
生:他们三人拿的书都不相同。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三个小朋友都说了什么话?
生: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题目中要让我们求什么?〔问题:小丽拿的是什么书?小刚呢?〕
师:很好,那他们到底拿的是什么书呢?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完成学习单
2、完成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活动,汇报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
生 1: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小丽和小刚拿的 就是数学与道德与法治,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她肯定拿的就是道德与法治了,剩下的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
生 2:用连线的方法
我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然后根据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小红就与语文书连在一起了,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连数学和道德与法治了,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小丽肯定拿了道德与法治了,再连上线,最后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再连上线。
生3:用表格法(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先在小红下打勾,那小丽和小刚拿的 就是数学与道德与法治,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她肯定拿的就是道德与法治了,剩下的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
师:孩子们,再来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找完数学信息后,部分同学选择了用连线法跟表格的方式来进行整理,这样做可以让我们把信息整理得更加地〔清楚、简洁〕。
先从哪个条件开始呢?
三个同学都是从“小红拿到是语文书”找到关键条件,把能确定的就先确定。〔板书:先确定〕
师:接下来呢?就剩下数学书和道德与法治书了,而小丽又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小丽拿的肯定是道德与法治书了;又在剩下的条件中,根据已给的条件,能排除的先排除。〔板书:排除〕
最后因为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是道德与法治书,所以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最后我们推出结论。
刚才同学们很厉害,表现这么棒,柯南送给大家一首儿歌,一起念念。
掌握了推理技巧和方法,我们一起练练手:
1、试一试
指明学生读题后,认真思考,同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呢?用什么方法?并且请一名同学展示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考虑的?
生:用连线法,把三只狗的名称和重量分别写成两行,因为笑笑是最轻的,所以笑笑和5千克连在一起,乐乐比欢欢重,乐乐就与9千克连在一起,剩下的欢欢就与7千克连在一起。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2、猜一猜
师: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生:信封里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他们分别是三种颜色中的一个。
师:哪个图形,我们最能先判断出来,为什么?
生:绿色的是圆形,因为绿色露出来的是半圆,下面肯定也是半圆,
师:发现的非常好!那红色和蓝色能不能判断?生:不能。
师:下面请听老师一个提示:〔出示课件:蓝色说:我不是三角形。〕现在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法写下来。
学生展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尽量说出直接阅读后就知道的和连线法,以及表格法〕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的。〔教师点击课件把信封拿掉,显示结果〕
师:小朋友真棒!太厉害了!同学们现在跟老师一起说一说,绿色的是圆形,剩下三角形和长方形,蓝色的不是三角形,所以红色的是三角形。最后蓝色的一定是长方形。
(三)终级挑战
读题后,同桌两人利用学习单里的卡片摆一摆,验证你的想法,写下数字密码。
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说说你的推理过程。
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
(四)小游戏
三人游戏,三顶不同颜色的帽子,闭眼,每人分别戴上一顶,根据同伴帽子的颜色,猜自己帽子的颜色,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是呀,我们个个都成为了小侦探。推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用推理解决更多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设计思路 篇5
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85页《找规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涂一涂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涂一涂活动发现排列规律,能准确地进行猜测、推理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磁珠若干,作业纸每人一张。
学具准备:
彩色笔
教法:情景教学法、讲解法、归纳法。
学法: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教学程序
一、在生活中感知规律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教室里来了很多客人,他们是县二小的老师。有客人来,我们应该怎样做呀?一是向客人问好,二是用掌声欢迎,今天的这个欢迎仪式由点特别,孩子们先看老师是怎么做的,然后你们再照着做两遍,好吗、师:从你们的掌声中,发现了什么?哇,你们真厉害,说得很棒!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好多像这样按照一定方式来排列的事物,我们把这种排列方式叫做规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在探究中发现规律
师:谁来说一说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生回答是儿童节)
⒈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同学们打算庆祝一下,开个联欢会。你们看他们布置的教室多漂亮啊!他们是用什么来布置的?(出示主题图)(生:他们是用彩旗、小花、灯笼来布置的。)那你还从中发现了什么?它们是胡乱摆放的吗?你们能找出它们的规律吗?
⒉出示彩旗图(彩旗按红黄交替的规律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红黄红黄红黄红黄师:谁来猜一猜最后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师:你猜得真准,你是怎么知道的?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小花又是怎样摆放的呢?
3.出示小花图红紫红紫红紫红紫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其他的小朋友?
4.出示灯笼图让学生同桌互说:它有什么规律?再让学生说说下一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红蓝蓝红蓝蓝红蓝蓝红蓝蓝
5.大家看到自己动手布置的`会场特别漂亮,高兴地在会场中围成一圈跳起舞来。仔细观察跳舞的同学又是按怎样的规律站的?
三、在操作中创造规律
1.猜一猜(课件出示:)师:同学们想不想利用刚才学的知识来做一个涂色比赛。让学生说一说。
2、摆一摆学生摆规律老师在上面摆磁珠,当我停下来的时候,让学生摆出接下来那个的颜色,好吗?
3、涂一涂自己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师:不光图形有规律,生活中处处有规律。
四、在生活中欣赏规律。
联系生活实际找规律、欣赏规律带给我们的美。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周而复始有规律的现象,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日出日落…。.。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找规律,我们知道了不仅图形有规律,颜色有规律,声音也可以创造规律。希望同学们课下找一找你身边有规律的事物。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设计思路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能进行米和千米简单的化聚;
2、培养学生估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千米概念的建立。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谁能从小到大说说这些单位?什么时候要用到这些单位?
米(旗杆)、分米(课桌高)、厘米(书)、毫米(硬币厚度)
谁能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到底有多长?
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那如果要测量骆驼到宁波的距离,用哪个单位合适呢?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朋友——————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二、新授
(一)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师:谁知道绕我们学校的跑道跑一圈是多少米?那跑5圈呢?请你把它写在纸上。
(学生会出现2种答案:1000米、1千米)
师:你觉得这两种答案都正确吗?为什么?
得出:1千米=1000米
2、谁来读一读:读时区分1千米和1000米
个别读、全班读
3、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千米也有它自己的.表示方法:km
1千米=1000米还可以怎么表示?(1 km = 1000 m)
4、绕跑道跑5圈是1千米,从我们骆驼小学到堰头王车站老师测量了一下大概有1千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等会儿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说说从哪里到哪里也大概是1千米。
5、1千米是这么长,那谁来估一估从骆驼到贵驷大概是几千米?(3千米)
(二)千米与米的简单化聚
1、那3千米=()米呢,你是怎样想的?
(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就是3个1千米,所以是3000米。)
个别说,看书上的想法,自由读一遍,全班读。
2千米500米=()米,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化的?
(想:2千米是20xx米,再加上500米,一共是2500米。)
个别说,把想法说给同桌听。
2、试一试:
8千米=()米
6千米20米=()米
做于纸上,投影仪上反馈,指出易错处,6020米中的“0”容易落下。选一题说说想法。
3、刚刚是千米化成米,小朋友都化得不错,那米化成千米呢?老师相信大家肯定能化得更好。
4000米=()千米
(想:1000米是1千米,4000米里面有4个1000米,就是4千米。)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米就是4千米350米。)
4、试一试:
6000米=()千米
5830米=()千米()米
三、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作业本不小心打湿了,有些字看不清楚了,你能用你学过的知识把它补上去吗?
冰箱高140()。
甬江大桥长约588()。
从骆驼到宁波的距离大概是14()。
2、真厉害。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也在学习“千米的认识”,它们学得怎么样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1)比一比:小兔在学习长度单位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些难题,小朋友能帮它解决吗?
南京长江大桥长6772米,九江长江大桥长7千米675米。哪座桥长?
2)判断题:这是小熊的作业,请小朋友当当小老师,给它批一批。
汽车每小时行60米()
30千米和5000米同样长()
6千米57米=657米()
3、小熊可真马虎,小朋友做作业的时候可别犯马虎。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多少长的距离大概是1千米,那我们小朋友跑1千米需要几分钟,走1千米需要几分钟呢?下课或放学后小朋友去跑一跑、走一走,并把你的结果告诉老师或你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