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热门推荐
你的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案内容课件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2024字

发表时间:2024-11-07 08:10:37      香雪儿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2024字。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教案对于保证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编特别推荐的“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一定能够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请您认真阅读此文详情!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篇1)

八年级生物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碗水九年制学校中学部黄景伦

一,学情分析及指导思想

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介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共6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使学生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提高和创新。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0课时,每周2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共3章)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5节)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6节)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4节)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共3章)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3节)

第二章、用药和急救(2节)

第三章、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3节)

会考复习安排:

七年级上册(包括第1、2、3单元)复习1周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复习1周八年级上册(包括第5、6单元)复习1周八年级下册(第7、8单元)复习1周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有什么特别变化,再根据实际需要做适当的调整。

2013年2月28日

八年级生物学下册教材说明

黄景伦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学期有新的打算。对于我来说,这学期将是一个关键而忙碌的学期。之所以说是一个关键而忙碌的学期,是因为八年级生物、地理要参加会考,我们不但要学习八年级下册的知识,还要对四册书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这学期时间又短,所以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

一、教学内容

全期教材共分6个章节,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与上一个学期相比,增加了观察与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二、教学重点

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列举生物进化的证据,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概述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的科学解释。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生物富集现象,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能够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基本要求:①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2.讨论法基本要求: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②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③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3.直观演示法基本要求:目的要明确、现象要明显且容易观察、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

4.练习法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练习、解答问题的练习、实际操作的练习。、5.读书指导法

6.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7、参观教学法组织或指导学习到育种试验地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9、自主学习法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通常给学生留思考题或对遇到一些生产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提出讨论评价。

四、进行及时的抽测考试,让学生找回能够学习好的自信;

上学期进行了几次抽测考试,调动了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效果很好。但我校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还不高,还需要赏识和鼓励,这种抽测设计到的知识面小、内容简单,只要看书学习,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只要能进步就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班主任的肯定、校长的肯定,这是一个很好的找回自信的方法之一。所以这学期还要继续坚持。虽然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要出题、要阅卷,但只要对学生有好处,我们累点也无所谓。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篇2)

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能力上,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在紧急情况下谨慎处理问题并采取急救措施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营造:旅游、溺水、受伤出血等多个生活中的小情境和激励性语言的运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从而在和谐热烈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轻松掌握教学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健康负责的思想,在教学中渗透热爱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优秀思想品德,提高自身素质。

重点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急救的方法

难点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策略我通过创设多个情境,环环相扣,使教学进程流畅自然。始终用亲切、诙谐、充满鼓励的语言来引导、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板书设计略

教学过程

教学修改、反思

(一)新闻情境导入,激起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车祸现场照片”、“滥用抗生素之祸”两幅新闻图片和文字说明。使学生认同学习“安全用药和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生活情境创设,互动探索新知

1.说明书情境起疑,寻出科学阅读方法

在学生了解了对药品进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的意义后,我通过屏幕出示一份“牛黄解毒片”的使用说明书。

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总结归纳出“合理使用药物说明书”的方法。

分析中药说明书时,教师通过对传统中医历史的介绍,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今后致力于中国医药事业的理想。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教师以一个参与者地角色,倾听组内的想法,让学生经历生物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力求获得一个人人参与生物,人人获得体验,人人感觉成功的良好课堂氛围,体现重点。

2.旅游情境分析,设计药物清单

而后教师通过谈话的形式提出:“若全家在五一期间到美丽的西双版纳或大连旅游,是不是该随身携带些药品呢?”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顺势请学生根据屏幕出示的.提示内容,设计小药箱的药物清单。

因为初二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考虑问题不够完善,

所以我请学生:

(1)四人一组通过讨论,针对情景设计药物清单

(2)然后派代表到台前展示小组的设计成果,并说明理由

由此,培养学生将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突出重点。同时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思想情感和合作精神。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养成在生活中积累生物学知识的习惯。

3.危险情境应对,归纳应急策略

创设情境:“小药箱为你的旅行增加了保险系数,如果在旅行中真的发生小药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办?”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就以往从生活、媒体等多种途径得来的信息进行归纳交流,得出“拨打120急救电话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的应急措施。

此时,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最终在得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今后冷静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4.溺水情境演示,掌握急救方法

在教学设计上,我不满足于学生对“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表层,我认为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如何实际动手操作才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我对教材内容做了拓展:

在理论学习以后,请学生

(1)阅读和观察示意图,使学生明确急救的要点。

(2)播放急救演示的短片,使学生掌握操作的要领。

(3)请三个学生当场实际练习针对溺水者所做的“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其他学生观察并找出不足。

此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愉快而又严肃的心境下,掌握重点。与教师独自讲解相比,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探究,更利于学生深切掌握这项技能。由此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实际应用和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关爱他人的意识。以此来突破教学难点。

5.出血情境设定,摸索三种包扎

首先引导学生根据以往有关循环系统的知识,就不同的出血情况进行分析,经过思考得出正确的处理方法,进而,教师创设不同的情景请同学来演示操作三种不同的止血方法。

下面是关于动脉出血的处理的情景教学片段。

师生互动:我用课前准备的红色纸片贴在左臂肱动脉处,表示伤口,而后,请同学到前面帮我“止血”。学生用止血带扎紧教师的伤口近心端,其他同学找出不足,这时,我感到左手发胀,低头发现:左手由于回血不畅已经通红了。所以我将双手举在胸前,学生从鲜明的对比中知道了错误所在,得出科学的包扎方法和注意适当送开回血的知识。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基本操作技能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交流学习收获,思想升华

学生回忆并总结本课收获,教师总结说:“生命是宝贵的,每给人只有一次,让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维护自身健康,在危急时刻能向他人伸出救援之手来挽救生命,让所有人都充分享受到生命的美好!”以次进行思想升华教育,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树立关爱意识。

教后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已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由“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促进学生发展”。本节课正是站在新课程标准的角度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挖掘。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篇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期终试题一、选择题1、蜻蜓的发育属不完全变态发育,其发育过程比完全变态少了一个什么时期(  )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2、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新成就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为了解决不孕症,1978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为了证明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然保持有全能性,1997年第一只克隆动物“多莉”问世。“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的生殖方式是(  )A.都属于有性生殖            B.前者属于有性生殖,后者属于无性生殖C.都属于无性生殖            D.前者属于无性生殖,后者属于有性生殖3、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它的精子和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应是(  )A、30对     B、15对      C、15条      D、30条4、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基因数和染色体数一样多C.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D.生物的某一性状是由一个基因控制5、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因为近亲结婚的(  )A.后代易得传染病               B.后代都回得遗传病C.后代存活率很低               D.后代得遗传病的机率增加6、白化病是一种常见的隐性遗传病, 双亲中一个基因组成的Bb的患病者, 另一个表现正常。那么, 他们的子女发病的可能性是(  )A. 25%           B. 50       C. 75%     D. 全部7、某细胞中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解中正确的是(  )8、农业上用射线或药物处理农作物种子,获得新品种的原理是射线或药物(  )A.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        B.改变了农作物种子中的营养成分C.淘汰了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状        D.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9、下列几种变异中,不能遗传的变异是(  )A.人类的皮肤的黑黄白   B.玉米粒的黄白红C.ABO血型         D.生长在遮阴处的小麦杆细穗小10、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②生命起源于陆地③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氨气、沼气等   ④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  )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       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C.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D.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12、化石证明有许多物种只存活了相当短暂的时代就逐渐灭绝了,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缺乏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变异       B.缺乏产生变异的能力C.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造了这些生物     D.繁殖能力太低而逐渐灭绝了13、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是从_______进化来的。(  )A.原始藻类B.古代蕨类植物C.古代苔藓植物D.原始生命14、下列不属于生存竞争的是(  )A.同一片森林里的树木争夺阳光、水份和营养物质B.食性相同的动物争夺食物C.狼与鹿的捕食与反捕食D.大豆从根瘤菌中获取氮素,根瘤菌从大豆中获取养料15、人工选择所以能培育出新品种来,自然选择所以能形成新的物种,它们共同的选择基础是(  )A.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C.生物都在进行生存竞争         D.人和自然的选择力量16、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发现抗菌素的效果越来越差。从达尔文观点来看,这是由于(  )A.抗菌素浓度增加使病原体抗药性也增加B.抗菌对病原体逐代选择的结果C.病原体由于接触抗菌素产生了抗药性D.抗菌素引起的病原体的抗药性在后代中不断积累和加强17、小张患了感冒,需要用药,以下用药方法正确的是(  )A.感冒糖浆很甜,可以多喝点B.用茶服药,可以促进人体对药物的吸收C.到医院请医生诊断,凭医生的处方到医院药房拿药D.当感冒病情减轻,就停止服药18、我国早在10世纪,人们就已经采用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的方法,来预防天花。这里所说的痘浆和这种方法分别属于(  )A.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B. 抗体  特异性免疫 C.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D. 抗原  特异性免疫   19、下例实例中,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例子是(  )A.皮肤的屏障作用阻挡细菌进入   B.泪液或唾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C.血液中的白细胞吞噬病菌       D.患过天花的人对天花病毒具有不再感染性20、青少年应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下列不属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是(  )   A.生活有规律       B.合理膳食       C.合理用药      D.适量烟酒二、填空题21、右图为生产上常用的营养生殖方法中的_______方法,其中①是_____ 22、“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青蛙的发育属于很特殊的一类,它的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发育,试写出青蛙的发育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句话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现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句话说明生物的__________在自然界普遍存在。24、2005年10月17日,搭乘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的神州6号飞船顺利返回地面,随之返回的还有不少植物种子,这些种子受到太空射线的照射,使基因发生改变,从而培养出新作物品种,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这个过程属于生物进化中的________________。25、很多野生动物本身就携带        体,如青蛙、蛇、穿山甲携带钩虫、旋毛虫等;鸟、鼠、兔、刺猬、蝙蝠等可能有病毒潜伏。26、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口患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供实验的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病原菌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十天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甲组绵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请回答:实验中,甲组绵羊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的现象属于               免疫;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27、从生物进化的历程来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_________到_________,由_________到__________,由_________到__________。28、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_____________,是预防传染病简便易行的手段。29、亲代的性状通过___________传给子代。30、2007年1月15日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新发现2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对于禽流感病人采用集中收治、隔离治疗的方法符合预防传染病流行中的___________环节。31、下表为某家庭成员特征调查表,根据表格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性状类型 父亲性状 母亲性状 女儿性状眼睑特征 双眼皮 双眼皮单眼皮耳垂特征有耳垂 无耳垂 无耳垂舌头特征 能卷舌(Aa) 能卷舌(Aa) 能卷舌 ①父母均为双眼皮,而女儿为单眼皮,此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父亲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母亲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女儿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此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出现双眼皮的几率为____________。②父亲有耳垂,母亲无耳垂,女儿无耳垂。可知父亲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母亲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女儿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③已知能卷舌相对于不卷舌为显性,父母都是能卷舌,女儿也能卷舌,此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若此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出现能卷舌的几率为____________。32、验证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室常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学生在实验时配制如下的不同浓度梯度的酒精:1%、3%、5%、8%、10%、15%、20%等。在15℃左右的室温中经过大量的实验,并在实验中选择10秒内水蚤跳动范围在30~36次之间的成年水蚤为材料,经过多次实验得到以下平均数值。现将在不同酒精浓度梯度下的水蚤在10秒内的心脏跳动次数列表如下:酒精浓度清水1%3%5%8%10%15%20%10秒内心脏跳动次数33302824222118死亡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将以上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将其连成一条曲线。        (2)上述图表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___________的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3)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而导致___________。分析其原因,就很容易得出,酒精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所以会减缓心脏的跳动。33、艾滋病是人类社会最为关注的一种疾病,在2002年上半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比2001年同期增长了16.7%,累计感染总人数已增长到100万人。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专家估计到2010年时,我国实际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将达到1000万人。2005年12月1日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行动起来,遏制艾滋”。 强调了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要行动起来,恪尽职守、履行承诺。(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何对待艾滋病人?谈谈你的看法。  (3)如今因吸食毒品而感染上艾滋病的人不计其数,每年的6月26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禁毒日请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词,倡导人们珍惜生命,远离毒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1~5.C B D C D   6~10.A C D D B   11~15.C A B D B  16~20.D C D D D二、21.嫁接、接穗  22.变态、受精卵→蝌蚪→青蛙  23.遗传、变异    24.变异、人工选择      25.病原    26.特异性、对照     27.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28.计划免疫      29.精子或卵细胞30.控制传染病    31.(1)变异、Aa、Aa、aa、75%(2)Aa、aa、aa   (3)遗传、75%32.(1)略   (2)酒精   逐渐减少   (2)死亡   麻醉33、(1)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2)略  (3)略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篇4)

1、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 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 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5、 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 究学习的合作交往的能力。

6、 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

重点: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环保等方面的作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

教师:自制课件示发酵作用的原理(细菌和真菌促进淀粉的分解);日常生活中的发酵食品(啤酒、豆豉、面包、馒头等)。

学生:观察发酵现象;探究食物保鲜方法;收集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及原理;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在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方面的有关资料。

互相讨论,积极发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提问:细菌和真菌能够危害动植物和人的健康,使食品腐败变质,它污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

肯定同学们的回答,引出新课内容。

各小组展示课前做的观察实验,并介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瓶中的液体不断有气泡冒出,使瘪的气球胀大。

仔细观看,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阅读教材,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思考题。

请同学们展示课前做的观察实验。提问: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提示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就是发酵。你能解释这一过程吗?演示课件:示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

同学们互相品尝、交流经验,互相说制作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出示掰开的面包、馒头很松软。这些小孔就是二氧化碳形成的,可我们为什么没有吃到酒味呢?请思考课本第一题 。

肯定学生的回答,及时补充。

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各小组积极讨论,互相补充归纳出保存食品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以及注意事项。

了解防腐剂的使用及危害。

列举本地区人们保存食品的一些方法,如腌制品、感菜等,进一步思考 :怎样保存更有利于健康?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请各小组展示“探究食物保鲜法”的实验结果。对学生进行鼓励,作出评价。

提问:1、食品腐败的原因是什么?2、采用哪些方法能保鲜食品?

指导同学观察课本“观察与思考”。结合已做好的探究实验和调查资料,讨论思考 :1、图中有几种保存食品的方法?2、说出不同的方法依据什么原理?3、你还知道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食品腐败?针对本地区饮食习惯,引导同学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认真阅读,小组讨论。

认同选择正确的用药方式。

关注转基因技术在药品生产上的应用。

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

指导阅读课本76页“抗生素今百昔”。请同学讨论课本75页练习第2题 。指导学生代科学技术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向学生渗透STS教育。

认真阅读,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各小组交流调查的本市有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情况及垃圾处理情况。积极思考,纷纷献计献策。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提示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

鼓励、支持学生的行为。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篇5)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理解米勒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教学重点

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教学难点

理解米勒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早的生物是怎样的?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出现呢?其实这些问题我们虽然无法通过亲眼观察或模拟实验得到答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前人的实验或现有的资料来了解几亿年前的地球。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新的一章——生物的进化。我们先来一起探究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理解米勒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学生阅读教材51页的科学方法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推测?

2、推测需要哪些要求?

二、学生阅读教材51—52页的资料分析,讨论下列问题:

1、地球上生命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你能总结出生命的起源有几种说法?

3、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4、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4、米勒的实验装置几个部分各模仿了原始地球的哪些条件?

5、根据米勒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做出怎样的推测?

6、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部分有机物,可以作出什么推测?

三、学生展示,教师点拨讲解

四、学生阅读教材53页的内容,了解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以及原始生命的形成的过程。

(四)、总结反思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1、原始的地球大气与现在的空气在成分上有明显的差别,那时的大气成分主要是()

A、水蒸气、氨、甲烷等

B、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

C、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D、水蒸气、氧气、氮气等

2、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生命的基础物质是()

A、小分子有机物B、大分子有机物

C、小分子无机物D、原始生命

3、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A、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

C、陆地上D、大气层中

4、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氨基酸的科学家是()

A、爱因斯坦B、米勒C、爱迪生D、牛顿

5、下列哪一项是原始大气中没有的

A、氨B、水C、氧气D、氢

6 、生命起源的过程是()

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

B、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

C、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

D、原始生命——无机物——有机物

7、米勒的实验证明了()

A、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B、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有机物

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D、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

(六)作业布置

完成绩优学案55页练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

二、原始地球

三、地球上的生命起源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篇6)

教材分析

⑴教材内容、地位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第1小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1、微生物的特点;2、微生物的种类;3、微生物的生活。

在初中生物学阶段,本节内容是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第一课,在课程标准中虽没有独立的体现,却与今后授课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特别对于十大主题中的《生物技术》,有一种奠基的作用。

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微生物的类型;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课堂发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这是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学会辩证地分析事情、看待问题的

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微生物及其种类

2.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繁殖特点

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2.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植物的无性生殖

2、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小组讨论活动来获得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概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植物无性生殖 难点:概述植物无性生殖,尝试植物的扦插

三、教学用具

桃花模型 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 挂图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由白居易的诗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这是动物的一种什么行为?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和,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2、被子植物繁殖后代一般是由果实中的完成的。

3、种子中的胚,是由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 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

4、椒草用生殖,马铃薯用生殖等,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5、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生殖和生殖。

6、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是 。

7、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和等。

8、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 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分为 和。例如:苹果、梨、桃等许多果树都是利用来繁育优良品种的。接上去的部分叫做,被接的植物体叫做。

9、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生物界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 教师进行补充; 课件展示:被子植物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什么为“有性生殖”?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填写书本p2页的框图。 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 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3、除此之外,植物还有其它生殖方式吗? 先让学生进行举例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

4、下面我们再来看“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和“马铃薯的块茎发芽生根”的幻灯片

5、 通过观察这两个幻灯片,大家可以思考(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① 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这种生殖方式又叫什么?

② 植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对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

③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6、现在我们知道植物有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对植 物来说各有什么益处?(让学生进行了解)

① 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恶劣环境)。

② 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所以短期内可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7、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2)试画本节的知识结构图。

(3)学习了本节知识你准备有哪些创造和发明。 六、课后反思(优点、不足、改进与设想)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全班同学间个体差异的比较活动,使学生对变异现象有初步认识。

2)知道变异有能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

3)初步了解变异的意义。

4)初步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生物变异的意义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念。

2)通过学习“变异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和“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难点:

重点:变异的类型及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难点:能遗传的变异。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叫做什么?

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二、课题: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

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的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但是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与祖先一样。后代在继承亲代特征的主要特点时还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称为变异。所以,我们所说的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变异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小猫与大猫的样子有所不同,但是小猫仍旧是猫,并没有变为其他生物。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

(二)变异的原因

1.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我们观察到的变异中,有些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在我们刚才提出的变异现象中,哪些是属于这一类?

提问,讨论: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在不同的田里,小麦的麦穗有大穗、小穗,产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如何证明这些差异是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将大穗和小穗上的种子收获后

分别种到田里,它们的后代会如何?

小结:田中小麦的大穗和小穗的变异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一般是不能遗传的。

提问:什么因素引起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情况。

2.遗传物质的.变化:

提问,讨论:一个孩子单眼皮。但是,他的父母是双眼皮,这种变异是怎样产生的?这种变异是否可以传递给后代呢?

我们从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知道,若这个孩子是单眼皮,他的双眼皮的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Aa。孩子与父母的性状不同,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父母传给了他决定单眼皮的基因。也就是说,他的遗传物质组成与父母有了差异,因此产生了与父母不同的性状。他的这种性状可以是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他的后代。

小结: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根据以上变异的原因,我们将变异分为两类:

遗传的变异: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

不遗传的变异:变异由外界环境影响引起。

请同学们再分析两个例子。(某兄弟二人,哥哥长期在室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与弟弟相比脸色较黑。哪一种变异可以遗传?为什么?

提出问题:是否由环境影响引起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变异?

一些环境因素也可能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若环境影响引起了遗传物质的改变,这样产生的变异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根据这一原理,人类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环境因素使遗传物质改变而制造出能遗传的变异为人类所用。

所以,遗传物质是遗传和变异这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提出问题:变异对生物个体、对生物界会产生什么影响?

(三)变异对生物个体的影响

变异对生物个体有利、还是不利?这要看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看两个例子。

小麦要获得高产,人们采取的办法往往是多施肥、多浇水。肥多水多,小麦的茎秆会长高,茎秆高,小麦成熟时容易倒伏,又会造成粮食减产。在这种小麦中,出现矮秆小麦,可以抗倒伏,但不会影响小麦在肥多水多的情况下长大穗。

一些玉米植株发生变异会出现没有叶绿素的白化苗。绿色植物生长要进行光合作用,这种白化苗就无法生存下去。

提问:高秆小麦变异为矮秆小麦,绿色玉米苗变异为白化苗,这都是变异,他们对

生物个体的生存有什么影响?

——前者有利于生存,后者不利于生存。

根据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可以把变异分为两类: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四)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

变异对进化有重要意义。

地球上环境复杂多样,不断变化。多种多样的生物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此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的进化,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变异对进化的重要意义,我们在下一章将继续学习。

(五)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人类出于生存的需要,在远古时就开始注意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对遗传变异的现象加以利用,特别是在农牧业生产中。如春秋时代的《楚辞》中记载“马母驴父,生子曰赢”,意思就是马和驴的后代——骡子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人类在农业上利用变异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

(家禽、家畜中,有许多对人类有益的变异,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培育,获得新的品种,如肉用牛和奶用牛的培育。

(2)用杂交的方法,将不同生物个体的性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性状组合的新品种。如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与产量不高但抗倒伏的小麦杂交,让两种小麦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产生变异,可以培养出高产同时抗倒伏的新的小麦品种。

(3)为培养新的品种,也可以改变环境因素来影响遗传物质,使生物产生变异并对变异进行选择,培育出新品种。如用射线照射或用药物处理植物的种子,种子产生变异后进行选择,选出有利于生产的变异培育成新品种。

应用以上方法,人类曾经培育出许多品种。

(六)转基因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使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来改变生物的基因从而改变生物的性状创造新的生物。如将决定人的生长激素的基因、决定人的胰岛素的基因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植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内,让大肠杆菌发生变异,合成人所需要的生长激素或者胰岛素,造福于人类。

遗传工程(基因工程):指按照预先设计的生物施工蓝图对基因进行操纵,以达到定向改变生物性状的目的。具体来说,是使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把人们所需要的甲种生物的基因(目的基因)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入乙种生物的细胞中,让引入的基因在乙种生物的细胞中能够自我复制并正确的表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新的生物品种。(彩棉)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什么是变异,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生物产生的变异选育适合人类需要的新品种。科学的发展可以造福于人类,但若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也会带来灾难。所以,我们在创造新的生物品种和物种时必须慎重。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

态度与价值观:

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金蝉蜕壳”背后的生物学事实,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通过诗词,渗透人文教育;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样性性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归纳,总结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为了加深学生对家蚕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理解,教师可以P10讨论3,使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家蚕在发育的各个时期的特点,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还要以蝗虫等为例,并和家蚕等比较,区别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3.组织学生开展饲养家蚕或某种昆虫的实践活动,以便于学生认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体察生物体发育与环境的关系。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开放性问题,如“为什么在低洼多水的环境中蚊子多?”等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昆虫的繁衍与环境的关系,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使昆虫以不同的形态和生活方式来适应多种环境,是昆虫能够广泛分布的原因之一。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课前准备:

准备昆虫生殖发育过程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课后实践:

教师:组织学生或小组饲养并观察某种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学生:饲养并观察记录其生殖发育过程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篇10)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

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性质。

2、酶的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

3、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

4、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其代表是温度跟酸碱度。

三、学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

1、通过提问一些看似跟学习无关的,其实大有玄机的问题。比如说:“你们家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你们喜爱的牛仔裤是怎样子做成的呢?”当然,在众多的答案中,教师要绕回主题。

2、展示一些能够引起注意的图片,比如说面包,啤酒。也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也能激发他们的有意后注意等等。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的语言当然也要适当地调整,尽量使用贴近学生的,但又不失专业的语言。也一定程度上引起注意。

4、可以尝试布置学生去查阅关于酶的资料,并综合汇报展示。

四、落实课程目标

本节课要实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是: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案例分析:酶的特性

收集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加以分析运用了酶的哪些特性,再综合汇总,然后汇报。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篇11)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主要观点。

(1)生物来源: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

(2)进化历程:由低等到高等。

(3)进化原因: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意义。

(1)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2)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主要内容。

2.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

(1)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性。

(2)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1.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

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3.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重点聚焦

1.在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是什么?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哪些局限性?

[共研探究]

材料一食蚁兽是吻部尖长、嘴呈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黏液适于舔食昆虫的一种哺乳动物。鼹鼠是外形像鼠、耳小或完全退化、眼小且视力完全退化、营土壤_居生活的另一种哺乳动物。

材料二超级病菌是对几乎所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能在人身上造成脓疮和毒疱,甚至让人的肌肉逐渐坏死。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1.结合材料,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用进废退。

①食蚁兽吻部和嘴特征的形成:食蚁兽的吻部尖长、嘴呈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黏液是其长期伸向土洞舔食蚂蚁的结果。

②鼹鼠耳和眼特征的形成:器官长期废而不用的结果。

(2)获得性遗传。

①超级细菌的形成:人们经常使用抗生素改变了细菌的生活环境,细菌发生定向性变异,而且逐渐积累和遗传,从而演化为超级细菌。

②长颈鹿脖子长:草地退化后,长颈鹿只能食用高处的树叶。由于经常使用颈部,导致颈部越用越长,并将长颈这一性状遗传给后代。

2.环境引起的性状改变不一定遗传给后代,只有环境使遗传物质改变进而引起性状改变时才能传给后代。

[总结升华]

1.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内容:

(1)用进废退:凡是没有达到其发展限度的每一种动物,它的任何器官,如果持续地使用,会逐渐增强,并且发达起来。相反,任何器官如不经常使用,则会逐渐衰弱,其功能减退,最后导致器官的退化或消失。

(2)获得性遗传: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一个动物经常使用某种器官或经常不使用某种器官的结果是发展某器官或丧失某器官,这种变异可以通过生殖遗传给后代。

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具有局限性。他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如果环境的变化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共研探究]

根据图示,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1)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性状(表现型)。

(2)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

(3)生存斗争

①类型:包括生物之间的斗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②意义:生存斗争对生物的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能推动生物的进化。

③原因:过度繁殖、有限的生活资源。

(4)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5)图乙表示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学说四点内容之间的关系

(1)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

(2)生物进化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3)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易取得胜利而得以生存,有利变异通过遗传得以累积和加强,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类型。

(4)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请利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形成

提示:长颈鹿产生的后代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导致现有食物不能满足所有个体的需要(生存斗争),又因个体间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而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被淘汰。控制长颈的基因经过逐代积累,最终进化成长颈鹿。

4.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关键是自然选择

[总结升华]

 1.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

(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2)关系图解: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比较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区别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本来就有,环境和生物的意愿都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变异是定向的,环境和动物的意愿可决定变异的方向。

适应环境有利变异→适者生存。

不利变异→不适者被淘汰环境和动物的意愿决定的变异都适应环境。

进化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自身决定。

联系承认生物非神所造,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即由简单→复杂,由低等→高等进化,且都是“渐变”的结果。

【易错易混】

(1)自然选择和变异的方向不一定是相同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材料,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达尔文进化论以生物个体为研究对象。

相关文章列表

返回顶部
返回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