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语文教案(精选14篇)。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情感教育和智育教育的结合,网上有哪些值得推荐的优秀教案课件?栏目小编在翻阅中发现了一篇十分实用的“语文教案”,请掌握本文所述的要点!
语文教案 篇1
【本课重点】
《化石吟》是科学诗,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化石保留了下来,是生命之躯曾经存在的明证。同时它又是抒情诗,通过赞美化石从而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基础练习】
1.解释词语。
(1)腐朽:
(2)化为乌有:
(3)潜行:
(4)海枯石烂:
(5)葱茏:
(6)叹服:
2.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
事在必行( ) 其貌不洋( ) 坐想其成( )
以逸代劳( ) 故技重演( ) 针贬时弊( )
言不由中( ) 出神入画( )
3.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4.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
1.阅读诗节,回答问题。
人造卫星又回答:
对了,我正想告诉你,
我靠神目——遥感技术,
发现了隐藏的古城废墟——
那是在南墨西哥的密林中,
有你古代的玛雅城两座;
两座古城里既有金字塔,
又有千姿百态的石头建筑。
这永不消逝的废墟呀,
它的考古价值堪称瑰宝骊珠:
显示出公元前六百至九百年间,
古代玛雅文化的繁荣画图!
(1)这是人造卫星对地球说的一番话,诗歌采用 的手法写出了人造卫星的 技术在 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
(2)从古代的遗迹来了解当时的历史,考古的价值就在这里。请你查阅资料,举出实例来证明这一点。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去年六月,蒙大拿洛基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帕特·莱基在蒙大拿荒原的一个偏僻地方,发掘出一具约12米长、约为完整骨骼75%的霸王龙骨骼化石。除了尾部短缺一小部分外,差不多是一具完整的霸王龙骨骼化石。 据此,科学家就能着手解开霸王龙的一些悬而未决之谜。
通常,体长12米,体重达3000千克,并长有17.7厘米长、剃刀般锋利牙齿的霸王龙,如果不归入食肉动物范围,令人难以理解的。可是,一部分古物学家认为,霸王龙短得可怜的前肢(在4.5米长的躯干上,前肢只有91厘米长),以及这蹒跚的步伐、缓慢的移动速度,使得它们不可能对小动物发起突然袭击。他们深信,霸王龙的食物是以死亡动物为主的。
为了研究霸王龙的奔跑能力,科学家对所发掘的霸王龙腿骨、骨盆、趾骨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他们测定了霸王龙化石上左前肢二头肌腱附着的痕迹,根据骨的大小和肌腱附着的度以及骨上大致的肌肉量,计算出霸王龙的每侧前肢可以抓得住约545千克的重量,这足以应付捕食的'需要了,而食腐动物绝对不会长有能发挥如此强大力量的前肢。此外,过分短小的前肢在捕捉猎物时,也许还可借助于胸脯的重量,不让猎物逃走。
(1)填入中横线上的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便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同时也是最完整的骨化石。
B.这是最为完整也是唯一保存至今仍有完整短小前肢的骨骼。
C.那就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也是至今最完整的骨骼。
D.这是至今最为完整也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的骨化石。
(2)对霸王龙,科学研究者有两种不同看法。第一种认为是食腐动物,其根据是:① ,② ,第二种认为是食肉动物,其根据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捕捉猎物时可借助胸脯重量。你倾向于第 种看法。
3.泥盆纪晚期的某些肉鳍鱼类很可能曾经受到过极度干旱的威胁,迫使它们设法寻找新的水塘或溪流以便在其中继续生存下去,这就使它们不得不先爬上干旱的陆地,结果,有些肉鳍鱼类找到了新的水源,因此得以继续过它们的鱼类生活;大多数探险者很可能悲惨地死去;但是,最成功的恐怕要数那些在陆地上学会了新的生活方式的个体及其后代们,它们从此开创了全新的陆地生存空间,摆脱了水域对脊椎动物的限制,为向更高级的进化方向前进奠定了基础。
假设你是第一条从水中爬上岸的鱼,请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试以第一人称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火眼金睛】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出下文。( )
(2)“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化石中隐藏了古生物的信息。( )
(3)“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明人类对化石有很深的了解。( )
精析:这几个判断题考察的是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1)句中的两个问句不是设问,因为设问是自问自答,而这两个问句只问而没有答,所以是×。(2)句中,把生命历程的痕迹比作条条皱纹,把化石比拟为人的脸。所以是√。(3)句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是对的,但是并没有说明人类对化石有很深的了解,而是说明人们刚刚挖掘出化石,开始了解他,所以是×。
【学习预报】
1.自主探究。
(1)设计表格,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要求简洁明了。
(2)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3)搜集积累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
第四单元
16. 化石吟
【基础练习】
1.(1)物质由于长时期的风吹雨打或微生物的侵害而破坏。(2)变得虚幻,不存在。
(3)在水面以下行动或秘密行走。
(4)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
(5)青翠茂盛。
(6)称赞而且佩服。
2.势 扬 享 待 伎 砭 衷 化
3.肉体 / 虽 / 早已腐朽 / 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 / 却 / 悄然潜行 / 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 / 裹藏着 / 生命的 / 信息,
为历史 / 留下 / 一本 / 珍贵的 / 密码。
4.略。
【拓展阅读】
1.(1)拟人化 遥感 考古 (2)略。
2.(1)D
(2)①前肢短得可怜。②步伐蹒跚,移动速度缓慢。①前肢力量足以应付捕食的需要。②言之成理即可。
3.略。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简说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和第17课《酸的和甜的》一样,采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图文结合十分紧密,因此,建议老师们采取图、文、字结合的办法呈现生字。可以制作下面描述的课件(或者复合投影片)呈现生字。
第一段:画面右边是文中插图,左边是课文。课文中致、勃、农、技加注音,农、技两个生字为红色,其余的字为黑色。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特别注意农、技两个生字,当学生认识后,教师点击生字,使之变成黑色。
其余自然段与之相同。
2.写字。
建议把指导重点放在绞丝的书写上(纺、织)。写好绞丝的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平行的概念不要给学生讲,可以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第二个折要写成提。
(二)朗读感悟
本课有些句子比较长,教师要加强指导。注意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1.第二段中的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2.第四段中的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
由于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已经不是难点。本课词语较多,还有许多专业术语,教学时可采取以下方法。
兴致勃勃是个成语,可以引导学生查成语词典自学,也可以这样指导理解:(1)仿照文中例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2)情境理解。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叫兴致勃勃。
引人注目也是个成语,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
几个专业术语可以不讲。如果学生提问,可作简单回答。如,杂交水稻:一种产量特别高的水稻。耕地:可以种庄稼的土地。湿度:水的多少。光照:太阳光的照射。吐絮:(看书上插图,再出示一只棉桃──图画、实物、课件均可)这里是指棉桃刚刚张开嘴,露出棉花。溶解:用演示的方法帮学生理解意思。如,把糖放在水里,即糖溶解在水中。
(三)实践活动
参观当地的科技展览馆,回校后交流参观所得。农村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冬季作物种植或在大棚中栽种的农作物。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角色学习,自读自悟
(一)范读(或听录音),感知课文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
2.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3.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书自己明白了什么。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老师依次出示挂图,请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最佳讲解员。
(四)小组互助,自学生字
(五)积累词语
请学生在每段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并模仿课文中的句子造句。然后重点读读记记课后列出的四字词语。
五、资料袋
1.彩色棉花
彩色棉花是一种棉纤维不需经过人工染色,自身就呈现出红、绿、黄、蓝等不同颜色的棉花。栽培彩色棉花既不施用化肥,也不施用农药,只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因而又叫有机棉或生态棉。由于彩色棉花的纺织品能长期保持本色,无化学消毒和染色的残留物质,且生产成本低廉,因此深受棉纺部门的青睐。
2.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是根据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养分,配制成营养液,让花卉植物直接吸收,所以无土栽培也称为营养液栽培或水培。它与土培相比,具有花多型大、味浓、色艳、花期长,节约养分、水分和劳力,清洁、无杂草、病虫害少等优点。
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老师经同学们带来一些漂亮图片,想看看吗?(想)那么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主学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分段读课文,相互听读,比比谁读得流利
(3)认识生字。
(4)生交流,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5)默读课文,感悟课文中心。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小蜜蜂、小燕子和小鹿是怎样寻找世界上最美的东西的?(生读4、5、6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师生互相交流。
(3)(插入课件)小鹿是怎样寻找答案的。
(4)体会想象第4、6自然段中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5)自学思考:三种小动物找到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各是什么?
四、进入情境,发展语言
(1)指导朗读三种小动物的语言。
(2)生辩论:小鹿应不应该救小刺猬
(3)渗透主题心灵美。
五、拓展、升华学生联系实际谈心灵美的例子。
六、课本剧表演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不仅看到了最美的颜色,听到了最美的声音,还感受到了世界上最美的心灵,那就是一颗充满友爱的心。是啊,外在美只能取悦一时,而内在美却能经久不衰。
板书设计
18、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
小蜜蜂 图 颜色
小燕子 图 声音 爱心最美
小鹿 图 救刺猬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及好处。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外貌和神态描写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4.积累名言。
过程与方法:自学、交流、汇报、点拨、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热爱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及好处。
2.学习外貌和神态描写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及好处并能用到习作中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读读下面的开头,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1)《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2)《藏戏》开头运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它的作用是强调藏戏的三个特点,强烈表达作者对藏戏艺术魅力的惊叹。
(3)《草原》开头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只用一个简洁的短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就抒发了老舍先生为终于能看到美丽草原的奇景而感到自豪。通过景物描写,融情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一碧千里、明朗宽广的特点,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文章的结尾,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1)《十六年前的回忆》内容前后照应,文章结构严谨,加深了读者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使读者得到更深刻的印象并受到感染。
(2)《匆匆》一课,作者是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在写作方法上是前后呼应,引发读者思考,让我们学会珍惜时间,不能让时间白白溜走;好好地抓紧时间,利用时间学习,长大为祖国多作贡献,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
(3)《那个星期天》结尾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设计意图:
学习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对同学们的习作很有帮助。
二、词句段运用。
(一)联系读过的古诗,说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
1.先读读这些诗句,教师正音。
2.学生读通、读顺。
3.学生交流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
4.教师进一步点拨: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①选自哪里?郑燮的《竹石》。
②【译文】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任凭你东西南北的狂风。
③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借助竹石来表现自己不畏磨难,坚韧不拔的乐观人生态度。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①选自王冕的《墨梅》。
②【译文】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③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①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
②【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③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用“傲霜枝”作比,歌颂了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5.学生再读,并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二)外貌和神态描写的作用。
1.学生先自读,并交流这些句子中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删去是否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如果删去这些内容就体会不到李大钊忠于革命的精神。
(2)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向两边拉。
“目光凶恶可怕”“双手就像鹰的爪子”,体现了扁鼻子军官的凶恶、可恶。如果删除就体现不出这些内容。
(3)他没有什么模样……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从“脸上的精神”和外貌描写可以看出祥子精神、健壮、朴实的性格特点。
3.教师总结:外貌和神态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起烘托作用,大家在习作时可适时加入外貌和神态描写,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
通过对这几句话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外貌和神态描写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三、日积月累。
1.抽学生读句子,教师帮助正音。
2.小组讨论,大致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意思是: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将折
下来的一枝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意思是:好药大多是苦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自身的缺点。含义:这句话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因为一个人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及时改正就无大碍。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意思是:树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不停止,而子女想要去赡养父母,可是父母却不在了。这句话是在教育子女,应该好好对待自己的亲人,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机会,活在当下。
(4)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将:介词,在。有:富有,衣物粮食充足。无:贫乏,缺衣少食。
意思是:常常在富有的日子里就要想到贫困日子的艰难;不要到了一无所有时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意思是: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做起来有多难。
4.学生再读,读通,并背诵。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语文教案 篇5
《汉字家园2》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调。
2、了解火字旁和四点底所表示的意思。
3、初步了解烹调的一些方法,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调。
教学难点:
了解火字旁和四点底所表示的意思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认识本课前6个生字,理解词语,会写5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会做菜吗?你知道烹调菜肴有哪些方法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炒、炸、烙等词。
交待任务: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炒、糕、脆、烙、碗、炖这6个生字,并学习与这几个字有关的5句话。
二、学习新课
1、试着读读你认识的生字,有不会的请教同学
2、检查识字情况,了解学生识字情况
预计炒、糕、炖这几个字多数学生能够认识,糕可以和羊羔的羔进行比较来识字。脆、烙、碗这几个字可以在句子中学习。
3、小黑板出示课文前5句话(生字用圆点标出来),自己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
4、练读句子,学习生字
重点学习油炸糕又香又脆。这碗炖菜味道鲜美。这两句话。认识糕、脆、碗、炖4个字。借助图片或形声字的特点识字也可以。
5、发现规律都带有火字旁,表示与火有关
三、指导写字炒、炸、烙、烤、炖
都是左右结构,注意烤右边最后两笔是横、竖折折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火字家族的生字,这节课我们来了解火字家族其他的成员。
1、看图识字煎、煮(师拿出生字卡片,这两个字也是形声字你认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了解字义)
2、学习烹,读句子他是烹调能手。了解烹调就是就是用各种方法做菜。熏是会意字,(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站上气味。也是烹调的一种方法。
3、读带有煎、煮、烹、熏四个字的句子,发现这四个字的共同特点。学习调、制,落实多音字调
4、出示句子奶奶蒸馒头的手艺很高学习艺
5、检查识字情况
三、指导写字煎、煮、烹、蒸、熏
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大下小。蒸:注意有一个横别丢掉。熏:注意中间的笔画是两个点,不能写成横。
四、练习:
完成书后读一读,写一写
五、作业:
查找火字家族还有哪些成员,都表示什么意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形象。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
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人物。
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课前准备:阅读《儒林外史》,吴敬梓的资料.
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读生字生词。
2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
3这篇课文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特点的?同时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得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简介《儒林外史》。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极端
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
二自学阅读提纲
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得生字生词。
2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
3这篇课文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特点的?同时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汇报展示
1注意严监生 绪亲六眷 两茎
2这个片段记述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而,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
,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爱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的一进一出……”这是令人发笑的故事,这样的笔记真是犀利!一个爱财爱过
生命的`守财奴形象跃然纸上。
四、拓展延伸
1继续走进名著名作,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威尼斯的商人》莎士比亚 夏洛克 《怪个人》莫里
哀 问巴世今 《欧巴妮劳郎台》 巴尔扎克 葛郎台
2辩论:题需要吝啬,题还需要勤倍节约。
3请结合学到的塑造人物形象,写一个性格鲜明得人物,表现人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
病情发展变化 动作神态变化
视财如命,惜钱成性,吝啬成病,一毛不拔。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理清故事脉络,理解幸福含义。
2、过程与方法:朗读句子,感悟就就句子的丰富涵义,写出自己的.理解。
3、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与别人或者别人给与的幸福,懂得幸福无所不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充分理解与感悟三个牧童十年后对于幸福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示题、解题
1、 示题:10、幸福是什么
2、解题:谁来给“幸福”找一找近义词?
随机板示:愉快 开心 高兴-----
3、你生活中遇到过开心或者愉快的事情吗?请你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是啊,多么幸福的事啊!可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的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幸福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准确朗读课文一遍,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谁?怎么样?)
2、检查
(1)生字读音情况:
彼此 铁锹 树杈 诧异 麦子 义务 兴奋 砌成
(2)说说主要内容:三个牧童寻找幸福,十年后,他们找到了幸福。
3、找到幸福是什么了吗? 画出他们找到幸福的相关句子。
初步理解感悟幸福:
出示三句话:
我给病人治病。
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而感到幸福。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
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工作。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耕地。
地上长出麦子。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随机理解句子。
再找:
理解: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这么小的事 是什么事情?
这么大的好处是什么好处?
那时,他们感到幸福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快乐、激动、兴奋)
三、深入理解幸福:
1、幸福其实很简单:挖一口小井
学医,治好病人
当消防队员扑救获救人 当花匠种花美化环境
当农民耕地种麦子,养活许多人
他们都是为了别人,同时也为了自己。
2、你们现在明白了幸福是什么吗?
写一写“幸福是————”
3、朗读
四:小结:
出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幸福 是什么
我—— 开心 愉快 他人 学医治病
快乐 舒服 勤劳工作 靠劳动 有益
耕地种麦 靠尽义务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1、这是千古名篇,无论从语言上,还是结构上,文采上,都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除课本要求的背诵以外,其他部分也要熟能成诵。
2、学习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论证语言的特色。
3、了解本文常见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4、体会本文巧妙的巧思,缜密的结构,精当的铺垫。
【指点迷津】
重点:
1、了解作者贾谊。
2、了解本文写作的历史背景。
3、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分上、中、下三篇,本文选自《新书》,是上篇,内容是总论天下的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是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中篇剖析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指陈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危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过秦论》上篇的中心思想是在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历史原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它的现实针对性是指西汉初期的政策,是劝谏西汉统治者施行仁政。
本文共5个自然段,分五个部分。(大意略)
4、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本文作者作了几项对比:一是将秦国的实力与山东九国对比,实力远远大于九国;二是将秦国的实力与秦统一天下后的秦朝对比,秦朝的实力大于原秦国十数倍自不待言;三是将陈涉的实力与九国对比,陈涉的实力则小到“不可同日而语”的程度。
陈涉〈九国〈秦国〈秦朝最后交锋的却是最弱小的陈涉与最强大的秦朝,而结果却是秦王朝的灭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行文至此已水到渠成,结论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独具特色,从语言的运用看,文章如辞赋一般,词采华丽,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又多用对偶与排比浑然揉合的长句,句子短长相间,读来琅琅上口。处处重复却不给人以累赘之感,句句相似却又没有雷同之嫌。
6、本文翻译时应注意的事项。
本文多用铺陈渲染手法,极具气势,但给翻译带来了困难。比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一句中的“席卷”、“包举”、“囊括”三个动词均有“并吞”之意,“天下”、“宇内”、“四海”均指“天下”。很难分别为这两组近义词找出几种不同的说法来翻译它们。解决的办法就是凝缩,如上句可译为:“(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全国的雄心”。“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则可译成“宰割、吞并各诸侯国的土地。”余类推。
7、正确理解本文中的繁笔写法。
按照常规,议论文中应以议为主,叙为次;叙为简笔并为议服务。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过程与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为课文写续编,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尺有所长,寸所短”的道理,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的道理。
难点:使学生懂得“尺有所长,寸所短”的道理,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新课:学生介绍有关柳树和枣树?
二、 识字、写字。
1、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 指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读准生字的读音。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记住生字的`读音。
4、 识记生字,你有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
5、 开火车认读生字。
6、 听老师读生字,学生找生字卡片。
7、 指导书写。
三、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 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尺有所长,寸所短”的道理,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词语。
二、 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句。
三、 小组合作学习。说说,你喜欢小柳树和小枣树吗?
四、 班上汇报。
五、 小组赛读、全班评读。
六、 评价读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七、 分角色朗读全文。读后说说你的想法。
八、 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狼藉、颓唐、琐屑、蹒跚、踌躇”等词语。
⑵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能力目标:
⑴体会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揣摩文中家庭生活内容及作者心境与感受的表达。
⑵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
3、德育目标:
体察深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
【教学重点】
赏析文章朴实却含蕴至爱深情的语言,体会感情流程。
【教学难点】
从理清文章脉络入手整体把握内容,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理解2、3语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纪实散文《背影》的语言平实自然。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同时,在诵读中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行文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研讨探究法: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研讨文中关键性语句的表义和表达作用。如四次写背影的文字和四次描写“我”的眼泪;理解对父亲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作用;同时,结合生活体验揣摩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激发爱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行文脉络。分析平淡中显神奇的特定背景,体会文章的感染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投影显示孟郊的《游子吟》)
孟郊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也许算不上耀眼,但他的一首《游子吟》却历久不衰,千百年来拨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为人们所传颂它的魅力就在于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诵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唤起普天下儿女们多少深挚的忆念。是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无私深沉的父母之爱沐浴着儿女们的成长。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一篇表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之作。
设计(二):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发自于内心的真挚无私的爱,柔蜜的爱意伴随着我们的成长经历。同学们,请大家说一说曾让你感动过的父母的疼爱。(学生动情讲述)是的,这种感情无论是蕴蓄在平常的片言只语,还是流露在不经意的神情动作中,都是那样令人难忘。今天我们学习的则是一篇从父亲的背影中感悟出亲子之爱的散文──《背影》。
语文教案 篇11
知识目标
1、 了解作者及问题特征
2、 理解作者对国民王权意识、奴性意识的深刻认识和无情批判。
能力目标
1、 学习作者以调侃的文笔借戏说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写法。
2、 品味文章中含意丰富的语句,深刻理解作者的。
3、 体会杂文鲜明的性、文学性。
德育目标
学习作者敢于直面现实,痛斥奴性,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诙谐幽默的语调中所包含的深刻。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是深刻含义
3、 体味杂文的性、文学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故宫图片及漫画导入
二、初步感知
1、“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
请大家阅读课文,分点作简要说明。
妻——王后
子——王子、太子
女儿,亲眷——公主、皇亲国戚
“我”——天子,万岁
2、地位如此尊贵,有条件吗?——只因为“我”是王,“我”有权。
三、深入探究
1、 看来这王是个好东西啊,引无数人竟折腰。问世间,王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唐朝玄武门之变,手足相残;明朝靖难之役,叔侄反目;近有袁世凯称帝,卖国求荣;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不就是为了王位,为了王权吗?那么,王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王是封建残物,奴才的首领
2、 看来作者对王的态度很明显,是蔑视,是批判。(生活在奴才们中间,做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
四、难点突破
1、 作者假定自己为王,却发誓要将所有的臣民杀死,这是为什么?
提示:①臣民们犯了什么错,要一齐杀死?——他们是奴才,作者憎恶一切奴才和奴才相。
②奴才相是怎样一副嘴脸,再文中找一找——第五段,请大家读一读。
③请大家用成语概括——阿谀奉承,卑躬屈膝,低三下四,奴颜媚骨……
④看来奴才有很大的危害性啊,下面请大家看一个小故事。
——易牙善烹调,齐桓公召之。一日,齐桓公说:“我尝遍天下美味,却不知道人肉是什么滋味。”易牙听后,烹子,以媚桓公。
2、 现在,杀光了臣民,没有了奴才,“我”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终不能为王,但作者又说“却也是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古今中外最大的王,那是怎样的王?如何理解“真的人们”?
请大家思考
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
——最大的王是我不为王,真的人们和奴才相对,是有独立和人格的完人。比如说不事权贵的李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五、拓展
1、写于民国,今天,我们又重提,你认为现代人还存在着王权意识和奴性意识吗?
——某些执法者的专断独行;做流行的奴隶;做金钱的奴隶。
六、
希能做这样的人。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我们说,从今天起,做一个真正的人。
语文教案 篇12
一、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学习本文生动性说明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学习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难点:平实性说明与生动性说明的区别。
解决办法:
1.复习文艺性说明文的有关文体知识。
2.把生动性说明改成平实性说明。
3.讨论分析共同归纳。
4.质疑问难。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说话训练。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2.信息交流。观察蜘蛛、阅读文章或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料进行交流。
3.拟题训练。结合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完成《倍受青睐的蛛丝》和《会飞的花》的阅读训练。
五、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听说训练。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同学们,今天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是什么吗?”(蜘蛛) “你观察过张网捕虫的蜘蛛吗?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能结网吗?”“蜘蛛很常见,但往往不被我们注意。本文的作者却对它作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建人写的这篇说明文——《蜘蛛》。
(一)明确目标
1.了解蜘蛛这种小动物的有关知识。
2.学习掌握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3.复习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说明顺序。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自愿,每人一段),了解文章的说明的内容。
本文抓住蜘蛛结网捕食的生态特征来写的。围绕这个特征,介绍了蜘蛛各种各样的捕食方法;蛛丝产生的生理机制;蛛丝的用途及其他有丝而不结网的蜘蛛等内容。文章把重点放在蜘蛛的实用价值上,具体说明了人们对它的利用过程。
2.信息交流。结合你自己对蜘蛛的观察了解或根据阅读的文章内容,或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料,试模拟一只可爱的小蜘蛛的口吻,用第一人称介绍一下“自己”。
引导学生回答如下:
我叫蜘蛛。我们家族约有三万五千余种,属于节肢动物。我们结网定居,常在屋檐、庭园、树丛间。结大型车轮状垂直的圆形网。清晨、傍晚或夜间居网的中心,白天隐伏网旁,以树叶缝隙、树枝为隐藏地点,并要用一信号丝与网相连。当昆虫或它物触网,被网上粘液(粘丝)粘住,我就扑出,以螯肢攫捉,注入毒汁和消化液,并用蛛丝缚住猎物,然后像咬一片面包或饼干似的把它们吃掉,作为美餐。
语文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炼、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
3、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
4、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课文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诗歌含义。
2、比较南方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语言的品读,了解散文诗语言的精练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及其寓意。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2、有关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
1、查找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2、搜集鲁迅《野草》中的描写自然景致的诗篇,感受自然描写中写实与象征的不同。
3、搜集有关散文诗的资料,初步了解散文诗。
4、先自主学习课文,划出疑难字、词、句,查字词典扫清语音、语义障碍。再与同学合作,解决疑难。
教学步骤
一、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汇报。
由各学习小组学生向全班汇报本组在课前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展示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畅谈对雪的感受。营造“雪”的氛围。(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前自主合作学习情况,对课文的熟知程度,便于教师对课堂学习预设的调整。)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情感。
2.教师放课文朗诵或范读课文。然后抽学生朗读。
3.由学生比较二者的优劣,体会散文诗的朗读方法。
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5.“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设计此问题是为了促成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
三、问题探讨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散文诗的特点。分四个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语文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由学过的前两篇课文导入新课:
父子深情→母子深情→兄弟深情。
二、介绍作者及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三、出示小黑板,读准字音:
猷()笃()了()舆()奔()调()
掷()恸()
四、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五、弄懂课文大意。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弄懂大意。
师补充解释:
俱:都。既:已经。笃:(病)重。
掷:扔。何以:即以何,为什么。因:于是,就。
索:要。而:表承接,不译。恸:痛哭,极度悲哀。
琴:弹琴。绝:气息终止。卒:死。
2、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小组互译,全班交流。
3、教师出示译文,学生改错。
六、指导学生:
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正确朗读并背诵。
七、小结:
八、作业:
1、翻译句子:
语时了不悲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2、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人有什么感受?你能说出《世说新语》中其他的故事吗?
教学内容 : 十三、人琴俱亡
课 时 : 2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在理解大意基础上理解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
教学重点 :深厚的兄弟情谊。
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刻画很有个情,语言简洁。
教学准备 :
教学过程 :
一、朗读课文比赛:
分三大组,指名各组推荐的学生代表朗读课文,要读出人物语言和叙事语言的不同感情。
二、理解文章内容,深入体会“至爱亲情”:
1、学生讨论并交流两段文字内容。
2、探究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1)课文中哪些词语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
(2)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特别明确“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3、分析理解子猷的个性特点,从而理解本文所表现的主题。
4、了解语言简洁的特点。
三、拓展训练:
1、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的《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锄地种菜),见地有片(一块)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拾起)而掷去之。又尝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古人席地而坐)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 废(掷下)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你)非吾友也。”
人琴俱亡(网友来稿)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人琴俱亡(网友来稿)教案,
(1)下列各项中,“故”字含义不同的是()
A、依然故我B、故作镇静
C、故态复萌D、故步自封
(2)解释加点的词:
A、捉刀()B、异曲同工()
捉弄()异想天开()
(3)翻译句子:
A、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掷而掷去之。
B、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4)你读了短文后,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