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通用12篇)。
在现代工作中文档编写成为了办公室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需要积累很多范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知道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整体构思,小编为您搜集了大量关于“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的资料,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动手把它收藏起来以备日后查看!
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篇1】
1、当今世界,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2、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3、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1时间。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7、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回顾历史,我们所以能够经受住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靠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2、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科学发展观的含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的根本依据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的出发点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4、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共同的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6、改革的实质(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7、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8、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0、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2、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4、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6、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有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其形成的共同政治基础是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
7、我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也称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8、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9、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
1、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2、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3、我们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2、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3、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
4、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5、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6、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7、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8、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1、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并随着生产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2、第一次产业革命的代表是蒸汽机。第二次产业革命的代表是化工、电力和内燃机等工程技术。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代表是信息技术。
3、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5、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6、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7、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而要这样做,就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8、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9、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0、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1、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个重要国情。(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3、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4、资源问题也是发展问题。
5、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6、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7、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8、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3、中华文化总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2、我国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就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4、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5、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为断为这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篇2】
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特点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独具魅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世界、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
2、中华文化的影响:
(1)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全人类的文明瑰宝,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
①有利于保持民族特点,增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感;
②有利于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③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如何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在我们走向世界的同时,千万不能迷失自己的文化,不能失去自身文化独特性。
(3)保持本民族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纪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5、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
(1)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美德。
如:①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⑦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等。
(2)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不断丰富和发展。
6、青少年应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文化:
(1)通过课文阅读、艺术欣赏和社会调查方式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精粹;
(2)自觉保护文化遗产;
(3)大力宣传民族文化。
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篇3】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2)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向它汇报工作。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
6.依法治国的意义:(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对公民的要求:人人都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10、宪法的构成: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1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表现: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
1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3、我们应该怎样维护宪法的权威?
(1)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内容(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3)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14、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建议权、监督权、选举权、被选举权、批评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15、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1)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会和地方人大会反映(2)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3)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16、在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利(2)应该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情况(3)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4)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17、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1)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2)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18、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1)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2)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机关报告(3)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时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4)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19、国家对提高水价、油价等问题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说明了什么?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3)公民依法享有建议权和监督权
1、如果我把重点内容全背下来,可以不记笔记吗?
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转变死记硬的学习方法,要多思考、多积累,同时也要勤做笔记
2.笔记具体记有哪些内容?
第一,是预习阶段的预习笔记,主要对重点与难点知识及时勾画。
第二,听课阶段的听课笔记,把教师在上课中呈现的一些新信息记录下来。
第三,就是复习阶段的笔记整理,画一画单元知识框架图,列一列相同类的题目,比一比易混淆的概念与原理。
3.笔记什么作用?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保留信息、强化记忆。预习笔记有收集学习素材的环节,则可以积累资料,扩充新知,获得许多新知识。
课堂笔记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记笔记能提高听课的效果,而整理笔记是反思的过程,自己分析与综合能力会得到训练。
4.课堂笔记来不及写怎么办?
这是如何记课堂笔记的问题,有人常常因记不全教师讲解的内容,而放弃了记笔记的好习惯。
课堂笔记不必记下上课的全部内容,如果在预习笔记的基础上记课堂笔记,课堂中主要记下一些新信息,有时内容比较多,全记下来确实有困难,那么就要学会抓重点,先记下关键词,如果还是不行,课后向同学借听课笔记,补上遗漏的内容。
5.错题集与笔记有什么区别?
笔记主要是对重要知识点的摘要与理解,而错题集是自己犯错习题的收集与纠正。笔记与错题集还是分开为好,这样显得更有条理。
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篇4】
1.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含义: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违法必究;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
(1)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建立起来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2)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3)人人都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此知识点有时设问:我国为什么是一个法治国家?)
重要性: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注意区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的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只是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某一个方面的规定。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通宪法相抵触。
宪法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从制定和修改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8.宪法为什么是我国根本大法?
(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含义: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10.我国公民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等权利的表现主要有哪些?
(1)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改善环境、整顿秩序、维护治安等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
(2)对于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3)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
(1)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2)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3)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12.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②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③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13.什么是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被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14.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①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泄露国家秘密,要承担法律责任;
②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
③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篇5】
以下是江苏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发展途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共同富裕、推动高质量发展。
- 建设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 中国共产党:
-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
-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 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 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发展途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
- 建设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 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政治制度。
- 发展途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 建设目标: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法治中国。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 发展途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 建设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 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发展途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建设目标: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中国,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篇6】
(一)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1、公平的含义
答:公平意味着参与合作社会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 ,又能得到应得的利益。公平要求对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2、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3、体现公平的现象:公务员考试 投票选举 表彰劳模 社会保险
思考下;社会公平的其他现象(P7请列举我国社会公平的现象)
4、社会公平主要表现为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使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的利益。
5、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也就是维护社会公平有什么作用?
答:①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②促使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③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6、怎样维护社会公平?
答:不但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还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
7、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
(二)为正义高歌
1. 正义行为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答: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反之,就是非正义行为。
2. 做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3. 实施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分别有什么结果?
答:正义行为应该得到政府、社会及人们的赞扬和支持。非正义行为必然遭到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
4. 怎样做有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答:①要为人正直;②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品格;③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表现;④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起码要求。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乃至生命是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⑤在日常生活中,有正义感的人应当鄙视不正当的手段多的利益的行为和逃避规则约束的行为。
5. 遇到非正义行为发生时应怎样做?
答:当遇到非正义行为发生时,对实施非正义行为的人要进行积极的劝说和制止,必要时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6、正义制度的组成指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和程序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
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篇7】
一、框架图示
二、考试要求
考点1懂得生命是宝贵的。
考点2懂得如何善待生命。
考点3了解生命的意义。
考点4懂得如何实现人生的意义。
考点5懂得中学生应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实现人生价值。
考点6了解爱无处不在。
考点7了解爱心的作用。
考点8懂得爱和被爱是相辅相成的。
考点9了解如何奏响爱的和弦。
三、要点列举
1.生命是宝贵的
虽然不同的人对生命的体验及感悟各不相同,但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不管是伟人还是平凡的人,也不管是富有的人还是贫穷的人,生命一旦失去就永不会再来。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它无比宝贵。
2.善待生命
生命无比宝贵,它让人留恋,让人依依不舍,我们每个人都应倍加珍惜,善待生命。衡量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很大程度上要看他对生命的态度,对自我生命的意识和珍视他生命的情感。
首先要善待自己宝贵的生命,不轻易放弃。生命中会有一些烦恼、困难与挫折,我们应勇敢地去面对,自强不息,做生活的强者。
其次,善待生命,也包括善待他人的生命。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中不要因一些小事,一时的冲动而伤害他人的生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3.生命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既实现个人的幸福,又为社会尽到责任,做出贡献,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人。
生命,不仅有长短之分,更有质的差别,不同的生命过程具有不同的意义。有的人一生虚度年华,碌碌无为;有的人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奉献了一生。
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生命美好。生命美好当然应该表现为个人生活幸福、美满,但同时还必须表现为对社会履行责任,做出贡献。一个人不仅要为自己创造幸福,也要为别人创造幸福。而为别人创造幸福,往往能给我们自己带来更强烈的幸福体验。
4.实现人生的意义
从日常点滴做起,处处是创造生命价值之地,天天儿创造生命价值之时,人人是创造生命价值之人。热心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实现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乎凡的岗位上创造生命的价,值。岗位只是分工的不同,只要你在平凡的岗位上勤恳工作,做出业绩,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也就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其次,热心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人生的价值。应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推动社会的发展,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中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
生命的意义是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来实现的,人生的价值要靠今天的努力学习和将来的积极工作来创造。
首先,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中学生年龄虽小,但也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做贡献,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学习和发展的宝贵阶段,我们一定要认真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为将来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努力使自弓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其中很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心中应装着祖国和人民,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奉献自己的一生,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爱无处不在
在人们的生命旅程中,到处都有爱和被爱的动人情景。爱,就在你我的身边,首先,爱始于对亲人的爱。这种基于血缘关系的情感往往是人间最真挚、最纯洁、最美好的爱。
其次,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她不仅存在于亲情之中,而且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老师对学生的爱,同学之间的爱,医生对病人的爱,朋友、同事之间的爱,邻里之间的爱,军民之间的爱,当陌生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的爱,当人们遇到突发自然灾害时,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爱,还有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的爱
7.爱心的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和爱护是人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有效力量。爱心,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消极情绪,增强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爱给人温暖,爱使人乐观、坚强。爱心,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困难,战胜生活中的不幸。
8.爱和被爱是相辅相成的
爱是双向的、互动的,爱和被爱是相辅相成的。
生活中每一份关爱都会深深地感动我们,这份感动是爱的源泉。人们会因为曾经获得关爱而去关爱他人,并用真情回报社会。
9.奏响爱的和弦奉献社会
首先,乐于助人,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别人,能使我们体验到爱的快乐和愉悦。
其次,爱是无私的奉献。社会公益活动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心。社会公益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关心和爱护;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再次,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奉献自己的爱。有爱心的人会自觉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一个有爱心的人,有社会良知的人,会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为他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
总之,一个有博大爱心的人,不仅会爱他的亲人、朋友,而且会爱整个世界及全人类,他的爱心随着世界脉搏的跳动而跳动。
三、重点难点
善待生命。首先认识到生命是无比宝贵的,任何人都只能拥有一次。其次,善待生命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善待他人的生命。
实现人生的意义。首先应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其次掌握如何去实现人生的意义。
爱心的作用。首先了解爱无处不在;其次掌握爱心的乍用。
奏响爱的和弦。了解爱是双向的、互动的,以实际行动来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以此来奏响爱的和弦。
热点1善待生命,实现人生的意义。
在社会生活中,一方面还存在少数人不珍爱生命,轻生、自杀的现象;另一方面,像雷锋、张海迪、牛玉儒、任长霞等人以实际行动热爱社会、奉献社会,积极地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这向世人昭示了生命的宝贵,启示我们要善待生命,实现人生的价值。
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篇8】
2、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1)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2)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4、怎样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小康?
我国现阶段达到的小康还是总体上、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5、描绘理想中的全面小康社会蓝图:(1)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3)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4)各方面的制度更加完善(5)对外更加开放
6、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在20实现全面小康
7、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请描述和谐中国的美好前景)
8、为了实现全面小康,国家应该怎样做?(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现状,国家应该怎样做?)
(1)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坚持改革开放(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6)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7)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的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等等。
9、为了实现全面小康,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努力学习,掌握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专业技能(2)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竞争意识(3)增强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0、构建和谐社会,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4)国家加强宏观调控(5)规范市场行为(6)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等。
11、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徐州),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做?
(1)努力学习,使自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尊老爱幼,孝敬父母,邻里团结(3)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4)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5))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竞争意识(6)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3、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会过时吗?为什么?)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2)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必须要艰苦奋斗(3)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因此,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艰苦奋斗。(4)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不会过时。
14、中学生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在精神上,要明确社会责任,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2)在学习上,要勤奋努力,顽强拼搏(2)在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攀比,不赶时尚,理性消费。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2)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向它汇报工作。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
6.依法治国的意义:(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对公民的要求:人人都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10、宪法的构成: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1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表现: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
1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3、我们应该怎样维护宪法的权威?
(1)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内容(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3)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14、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建议权、监督权、选举权、被选举权、批评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15、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1)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2)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3)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16、在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利(2)应该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情况(3)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4)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17、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1)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2)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18、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1)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2)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3)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时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4)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篇9】
一:如何预习
具体的方法有三:(1)找难点、抓重点;(2)联系实际提问题;(3)做好预习笔记。
政治一节课学习一框内容,你就利用10分钟时间看一看,找出几个不懂的问题,就算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如何听课
1.政治老师讲了好多有趣的事,但考试有不考,我应该怎么办?
老师讲有趣的事,第一是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第二是为了说明政治上的原理。学习政治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道德品质,从而促使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中,不能因为与考试直接相关的内容就认真地听,而与考试相对较远的内容就不听,要重视课堂学习的体验过程。
2.老师上课的节奏很快,我不知他上到哪里了,应怎么办?
老师上课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听课习惯。如果你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说明你对教材内容比较生疏,因此,务必做好预习工作,通过预习,明确了上课内容,即使老师上课节奏快,也是能跟上他的思维。
3.黑板上有板书,课件上又有内容,我课堂笔记得如何记?
有利于解决疑惑问题的信息必须要记,一堂课主要的知识点也要记,还有一些信息是教材中没有的,要尽量记。课堂笔记是预习笔记的完善与补充,要在预习笔记中留出一些空白处,就是为了记下上课中所得的重要信息。有时教师上课节奏快,信息量也大,那就要学习记下关键词、记下思路。等课后再去整理。
4.提高听课的效果要处理哪些关系?
要处理有趣与无趣的关系,一堂课不可能45
分钟都有趣,有趣的内容要听,无趣的内容也要努力地去听。要处理好听课与笔记的关系,一边听一边记下重要信息,不要只听不写,也不要只抄写板书,不听老师讲解。要处理好白板与黑板的关系,它们本是相辅相存的关系,而主导这些板书内容的根据主要是教材。因此,不要只看白板生动有趣的内容不记黑板中的板书内容。
三、如何记笔记
1、如果我把重点内容全背下来,可以不记笔记吗?
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转变死记硬的学习方法,要多思考、多积累,同时也要勤做笔记
2.笔记具体记有哪些内容?
第一,是预习阶段的预习笔记,主要对重点与难点知识及时勾画。
第二,听课阶段的听课笔记,把教师在上课中呈现的一些新信息记录下来。
第三,就是复习阶段的笔记整理,画一画单元知识框架图,列一列相同类的题目,比一比易混淆的概念与原理。
3.笔记什么作用?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保留信息、强化记忆。预习笔记有收集学习素材的环节,则可以积累资料,扩充新知,获得许多新知识。课堂笔记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记笔记能提高听课的效果,而整理笔记是反思的过程,自己分析与综合能力会得到训练。
4.课堂笔记来不及写怎么办?
这是如何记课堂笔记的问题,有人常常因记不全教师讲解的内容,而放弃了记笔记的好习惯。课堂笔记不必记下上课的全部内容,如果在预习笔记的基础上记课堂笔记,课堂中主要记下一些新信息,有时内容比较多,全记下来确实有困难,那么就要学会抓重点,先记下关键词,如果还是不行,课后向同学借听课笔记,补上遗漏的内容。
错题集与笔记有什么区别?笔记主要是对重要知识点的摘要与理解,而错题集是自己犯错习题的收集与纠正。笔记与错题集还是分开为好,这样显得更有条理。
四,如何复习
定期总结,查漏补缺复习可分三种,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与考前复习,其复习的重点应有所区别。复习要做到及时,首先要做好课后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就要复习,课后复习的目标是巩固基础知识;学习完一个单元,就要进行单元复习,其目标主要是掌握单元的知识结构,考前复习是为了应考,可运用归类法、比较法来进行复习,同时,要重视各种典型题的复习,提高审题与解题能力。
1.复习阶段除了看书外,还要做什么?(Popo666.cOm 泡泡演讲稿)
复习的目标有两个,其一,是巩固基础知识,其二,就是提高自己的学科能力。因此,就看书是不够的。复习阶段,同样要关注社会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要多反思,有了感悟也要写写随笔,这样对自己的能力提高非常有帮助。
2.如何抓住复习重点?
重要知识点不等于复习重点,复习的重点对每一个人来说应该是不同的,重要的知识点与自己薄弱环节都是复习的重点。
3.为什么说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复习是必要的?
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社会热点是会变化的,而理论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能运用相对稳定的理论分析变化中的社会现象,表明已经学活了理论。例如:我国银行利率有升有降,而教材中只有中央银行有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能表述,如果在复习时,结合当前的货币流通实际,则能明白中央银行调整利率的原因,从而得出货币政策的调整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篇10】
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世界多极化(政治)和经济全球化(经济)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4.如何应对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为什么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处在初级阶段的原因或表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7.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8.什么是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特征)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什么?
11.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4.如何应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
旗帜就是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5.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党从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8.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地位及其作用)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 兴国之要,是我 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23.我们之所以取得这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是什么?
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4.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就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 则、改革开放着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
25.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我们之所以取得这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绝不动摇。
26.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7.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29.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3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31.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自觉履行这一义务,我们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2.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什么?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3.为什么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34.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5.什么是“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 ”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6.实行“一国两制”的实践意义?
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
37.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38.我国政府将如何对待台湾问题?
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 “”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9.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和态度各是什么?
态度: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 “”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40.我们青少年能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做些什么?
我们要树立崇高理 想,努力学习,为祖国统一做准备;要积极宣传我国对待台湾问题的政策;坚决同一切制造“”的分裂言行作斗争……
1、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整体把握,理清课本内容层次:
把繁杂、冗长的知识一层一层地进行梳理,犹如剥洋葱一样,将所学的知识梳理出层次,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层次。将其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所谓的“先放后收”。
3、简要概括,把课本由厚变薄:
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整体把握课本的基础上,领会其精神实质。可先对一节或一段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字概括。随着学习归纳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为对一课,一章的概括。
4、抓住线索,清晰知识的发展脉络:
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学生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在自学中要注意“三大问题”,即先讲是什么,后讲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讲怎么样。
5、划出关键词,突出知识核心结点:
线索是学习内容的“网”,关键词则是这张网中的“结点”。在知识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将知识高度压缩在认知结构中,再应用时依据线索,快速检索出关键词,由此引出自己所学的知识。
6、写读书笔记,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
学生自学完一节或一课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体会,或者对课本进行评述,如果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那就真正达到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高。
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篇11】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1、如何认识中华文化?(1)、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源远流长?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中华文化的构成: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道德伦(4)、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②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2、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3、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新时期: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4.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篇12】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2、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把握先进文化的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思想道德建设(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基础工程)
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行为要求:(1)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2)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3)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6、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举,也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7、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形式。
“创三优”活动,“文明户”评选活动,“三下乡”活动,“万村书库”活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8、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9、“三下乡”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意义(作用):(1)有利于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2)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的提高(3)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5)有利于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4)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6)有利于净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10、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我们该怎样做?
(1)保持精神肌体的健康,善于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自觉加以抵制(2)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备考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不管是什么考试,首先考查的就是基础知识,当然,现在的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试,但能力也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不掌握基础知识,既是能力有多强也无从下手。所以,备考的首要任务就是掌握基础知识。
政治基础知识指的就是概念、原理,因此,复习时首先要把这些概念与原理疏理一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在心。
2.如何提高自己的审题与解题能力?
掌握审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是备考的另一重要目标。解题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数量的习题训练,当然,练习也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只能说不同类型的题做得越多越好,很多同学喜欢购买教辅书、练习卷,拼命地做,但解题的方法仍然没有掌握,这种盲目的练习是时间的浪费。
审题与解题的能力提高关键不在于练习题的数量,而在于是否能归类复习,是否能对不同类习题进行反思。
3.如何调整考前的心理?
任何考生面临考试都会能一定的紧张感,适度的紧张对不密闭会能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度的紧张不仅对学习还是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有的人就是由于太紧张,考前睡眠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考试时脑子一片空白。
因此,备考的准备也包括心理上的调整。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把考试看成是决定命运的考试,也不要整天想着考试的结果。
其次,要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因考试而改变休息时间,再次,要保证营养,健康的身体是良好心情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