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热门推荐
你的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案内容课件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_精选6篇

发表时间:2024-04-06 10:05:24      佚名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6篇)。

范文如何写才能脱颖而出?处理文档是现代办公室所需进行的日常操作,写文章之前我们通常会借鉴范文,经过反复试读和修改编辑终于打造出了今天的“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1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昌盛的秦汉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孝文帝改革措施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张骞通西域

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zhi),共同夹击匈奴。

(3)意义: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19年

(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

(2)张骞的优秀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承诺、不辱使命。

造纸术的发明

1、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2

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礼》、《易》、《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孔子说的,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文化上的贡献: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3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2、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4、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6、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7、“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8、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

1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11、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1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

1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P34

15、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次革命。P36—37

16、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17、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18、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P37

19、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P38—39

20、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P41

2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P41

22、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P41

23、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P43

24、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P43

25、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P43

26、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

27、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P46—P47

28、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P47—P49

第三章秦、西汉、东汉(41-67)

1、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P60

2、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3、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4、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P59

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政权P63

6、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P64

7、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P67

8、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9、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68—69

10、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P69

11、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P73

12、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P73

13、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P74

14、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P77

15、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P78—79

16、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P79

17、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x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P83

18、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

19、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x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的丝绸之路。P83

20、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P87

21、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P88

22、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P88

23、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编写了医疗体操“五禽戏”P89

24、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P92—91

25、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P93

26、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P94

27、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艺术宝库P95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68-84)

1、200年,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P102

2、208年,曹操对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P103—104

3、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P105

4、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省),加强了夷洲与大陆的联系P106

5、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P108

6、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P109

7、316年西晋灭亡,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P109

8、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P11O

9、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10、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P116

11、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P118

12、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P119

13、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P119

14、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P122、

15、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P123

16、南朝的思想家范缜,他撰写了《神灭论》。P124

17、南北朝时期的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P124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4

一、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一: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人类最先利用的金属是铜,青铜是人类炼成的第一种合金。夏、商、西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战国时,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二:青铜器有食器、酒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工具等十多类

三:青铜器代表:1、司母戊鼎(河南出土)----充分体现了青铜冶铸技术水平。雄伟端庄,气势凛然。是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代表;2、四羊方尊(湖南出土)----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3、青铜立人,青铜面具,青铜树(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结构精妙,造型奇异,风格独特;纹饰上具有丰富的线条,优美的图案,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使人得到艺术享受。

二、卓越的工程

一: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的岷江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的特点是: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都江堰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二:战国后期,秦国在咸阳附近修建了郑国渠灌溉关中平原的农田。

三:为了抵抗匈奴,巩固北部边防,秦朝初年,秦国修建了长城,它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长万余里。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

四:秦朝修建的灵渠连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三、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一:西汉时候,人们用麻造纸,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造纸术。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的产量增加,成本大大降低,纸成为重要的书写材料。

二: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的意义: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

三:东汉时的《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十分重要的数学专著。介绍的负数概念,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

四:南朝时,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约1100年。

姓名朝代领域主要成就

张仲景(医圣)东汉医学编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华佗:著名民间医生东汉医学世界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编制五禽戏

贾思勰(农学家)北魏农学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著名的农学著作。

俪道元(地理学家)北魏地理学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名著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5

商鞅变法: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

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4、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改革的借鉴意义:

改革能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能有光明前途。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反对,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才能成功。还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5、商鞅变法的法令中最重要的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原因是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

法令中触犯了旧贵族利益的是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商鞅变法的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商鞅应属于法家家思想。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6

夏商西周的更替

一、我国历第一个国家“家天下”的夏朝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都城:阳城

4、政权机构: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

夏朝成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原因:

1、夏朝按地区划分国民(九州);部落按血缘划分人群;

2、建立了压迫人民的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

3、“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和对立阶级的产生

夏灭亡的原因:夏桀暴虐成性、荒淫无度、大兴土木、剥削百姓

二、商朝的建立

1、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定都亳

2、盘庚迁都:殷公元前1300年

3、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上: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

经济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文化上: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三、西周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京(今西安)

4、西周的政治、经济

政治:分封制

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业:分工较细(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

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四、西周的灭亡及东周建立

1、西周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

2、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

五、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1)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分封制的作用

作用《春秋》《战国策》西汉刘向编写内容周王的分封:“授民授疆土”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同姓、姻亲、功臣、前代贵族依据分封人员A、加强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B、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文化发展。

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夏商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军队、刑法—暴力手段礼仪教化—怀柔政策军队刑法:对外征战,对内镇压反抗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

1、春秋奴隶社会瓦解(前770--前476)由统一走向分裂

2、战国封建社会形成(前475--前221)由分裂走向统一孔子编写,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

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表现在诸侯不听天子命令,不尽义务,政令征伐自诸侯出。)目的: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一、齐桓公称霸

1、齐桓公首霸原因:

政治经济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根本原因)

策略手段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顺应当时的政治形势,顺应民心。

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东方大国,鱼盐之利,经济富庶)

2、齐桓公完成霸业的标志葵丘会盟(公元前651年)

二、问鼎中原(晋楚争霸)

1、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前632年——以少胜多(退避三舍)

2、楚庄王称霸:邲之战前597年(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宋襄公称霸:彻底失败

4、秦穆公称霸西方;吴越争霸江南

三、合纵连横

1、战国七雄三家分晋:赵、魏、韩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续用齐国号)楚、秦、燕

2、七雄(名称,位置)

3、合纵连横

秦孝公即位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大大加速了秦国废除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国逐渐发展成为七国中大的国家。

的合纵家:秦国的张仪

的连横家:魏国的公孙衍、苏秦

四、如何看待春秋战国的争霸斗争

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王室衰微。

②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经济发展。

③诸侯国的实力增强。

目的:

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

性质:

“春秋无义战”,争霸战争实质上都是为了满足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

五、春秋争霸战阵的影响

消极: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积极:

1、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2、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3、促进了民族融合。

4、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从传统的铁器牛耕到制度变更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铁制工具和牛耕

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普及

意义: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

千耦其耘——公作则迟

个体农耕——分地则速

二、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秦国——商鞅

三、商鞅变法

1、历史背景:

(1)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战国时,铁器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新的生产方式出现(“公作则迟,分田则速”

(2)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相继变法

2、商鞅变法的目的:引进人才、富国强兵、变法图强

3、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5、商鞅变法的作用(意义)

政治上:废除了秦国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军事上: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经济上: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6、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直接的具体原因:a.秦孝公的支持。b.变法内容的适宜。c.商鞅策略的正确。d.人民的支持。

(2)深层次的原因:

a.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b.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判定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在于其目的是否达到。变革者个人的悲剧与变革成败不能混于一谈。

7、商鞅变法成功的启示:

(1)变革不会一帆风顺,要坚持不懈。

(2)变革需要勇气,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3)顺应时代潮流的变革,能推动社会进步。

相关文章列表

返回顶部
返回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