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热门推荐
你的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案内容课件

[教案参考]二年级数学教案_篇二_二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2-17 18:08:23      艾青

二年级数学教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每位老师都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这样老师才能在面对学生时心有成竹。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教案参考]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二)》,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学习目标: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黑板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师:把书翻到4页例1看情境图和下面的计算方法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应怎样列式计算?重点看下面的三种计算方法:

1、先看小男孩的计算方法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

2、再看小女孩的计算方法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

3、最后再看绿衣服小男孩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书自学

2、"做一做"(第6页第1题)师:下面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谁做题最认真①指2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②师巡视发现其他学生的错误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2、讨论(议一议)

(1)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列正确的举手?认为22+21=43(人)43-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

(2)认为22+21=43(人)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求出的是什么?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与第一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认为得数正确的举手?认为单位名称正确的举手?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生更正错误

六、练习师: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都很正确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男女生比赛看谁能快速、正确地列式计算比谁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

(1)商店有30台微波炉卖出18台又运来28台现在有多少台?

(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参加歌唱比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歌唱比赛?

(3)同学们做黄花35朵红花20朵送给二(2)班28朵还剩多少朵?

七、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你们!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

八、当堂作业(练一练)

师:下面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比谁字体端正并能做全对作业:

1、小红家有公鸡25只母鸡17只卖了20只还剩几只鸡?

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队员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队员?

练习:教科书第6页1、2题

延伸阅读

课件范本:二年级数学教案最新模板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每位教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我们需要提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准备,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要写好教案课件,有没有好的范文可借鉴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课件范本:二年级数学教案最新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 教学内容:

P68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

2、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各色彩纸。

四、 教学重难点:

能够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五、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听“小故事”)

(二) 认识对称图形

1、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当学生说出“两边一样”时,再出现课件演示,一个图形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象这样的图形就叫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称图形”,这里还有一些对称图形,还有一些剪出来的。(飞机、鱼、龟)

2、 动手剪对称图形(讨论怎样才能剪出对称图形)

a、 师示范剪对称图形(一张长方形的纸,并对折,画出一半的形状,剪下来,打开,“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它是对称图形吗?

b、 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自已喜欢的对称图形)

c、 学生展示自已剪的对称图形

(三) 认识对称轴认识对称轴(每个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

对称轴(师画虚线)

(四) 巩固练习

1、 欣赏对称图形(你能列举生活上的对称图形吗?)

2、 P68(做一做)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小鱼的对称轴在那)对称轴有横的、还有竖的)

3、 P70第2题(4人小组)折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

4、 P70第3题,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习到了什么?

【热门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模板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提前做足教案课件设计环节的工作,这样心中对于各种可能的情况胸有成竹。你不是否正为教案课件而苦恼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热门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模板”,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三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6×24(人) (2)6×4÷3

24÷3=8(人) =24÷3

=8(人)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整理和复习

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教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一些食品的价格。小红为春游活动准备了午餐,她想买3盒牛奶和1包饼干,一共要花多少钱呢?你能帮小红列式计算吗?把你的想法写在本上。

学生1: 2×3=6(元)

6+7=13(元)

学生2: 2×3+7=13(元)

生3: 7+2×3=13(元)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学同意吗?这三种方法都很好。

教师:三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和第3个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二、 新授

(一)乘加问题。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

① 2×3+7

② 7+2×3

学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钱数。

教师:7+2×3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2:虽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请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教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种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先计算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与一包饼干的钱数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总钱数,你们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了吗?

教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了小红出游准备午餐的价钱,现在你想不想为自己的出游准备午餐呢?任选2种食物试着买一买,数量不限,想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一个同学说他列的式子。

教师:快结合这幅图猜猜这位同学想买什么?这个综合算式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乘减问题。

教师:相信同学们也计算出了自己买东西要花多少钱了吧,小明也准备了午餐,但是小明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想帮助他吗?

教师: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小明带了20元,想买4个面包,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他还能剩多少钱呢?你们会列示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20—4×4=4(元)

教师:观察这个算式,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先算买4个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减去用去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你的思路真清楚,那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先算4×4=16,也就是4个面包用去16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钱减去用去的16元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同学们你是这样想的吗?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刚才我们通过为春游准备午餐,一起认识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现在请大家再来看看这些综合算式,(出示)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记算哪一步呢?

学生: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三)除加、除减问题。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结果。

28-6×3= 5×9-40= 54÷9—4= 20+48÷6=

教师:通过3、4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教师: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学生:在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板书)

三、 练习

1.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6×4+4= 25—3×7= 72÷8—4= 20—63÷9=

2.当小老师,判断,并改错。

6+9÷3=5 5÷5+5=6 9—3×2=12 48÷8—4=2

四、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题

一、用脱式计算

(1) (37–28)×4 (2) 8×6–30 (3) 42–30÷6

= = =

= = =

(4) 19+6×5 (5) 35÷(28–21) (6) 5×(28÷4)

= = =

= = =

二、列式计算(文字题只能写综合式,然后脱式计算)

(1)21加上24,再减去45得多少? (2)8乘以3的积再除以6得多少?

三、应用题

(1)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还剩多少米?

(2)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做短跳绳用去8米,还剩多少米?

(3)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去60元,还剩多少元?

(4)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60元,剩下的买了4根跳绳,每根跳绳多少元?

(5)菜站运来60筐黄瓜,一个食堂拉走30筐,剩下的分给6个副食店,平均每个副食店分到多少筐?

(6)水泥厂一天生产了98袋水泥,上午运走50袋,下午运走23袋,还剩多少袋?

(7)自行车厂要生产80辆自行车,已经生产了50辆,剩下的每天生产6辆,还需要多少天?

(8)要修一条90米长的水渠,修好了60米, ――――――――――?

(把它编成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解答出来)。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野餐吗?看一下这个班的同学们,他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 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1) 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2÷4=5(人)……2(条)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强调:要弄清楚式子的意义,22条鱼,每人分4条,可以分给5个人,还剩2条鱼,所以5后面的单位是人,而2后面的单位是条。

(3) 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书竖式 ,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

提醒学生注意:各数位一定要对齐

(4) 小组内解决: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5)观察比较: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观察一下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

(6)请学生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找到需要的条件,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集体交流。

2、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1 ( )里最大能填几?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

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补充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① 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 )份,还剩( )根

板书:9÷2= ( )……( )

② 把11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有( )个,还剩( )个

板书:11÷4=( ) ……( )

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总结:同学们,你们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跟着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搭了帐篷,还学会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课件借鉴]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例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写好了完备的教案课件,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你有没有关于教案课件撰写方面的苦恼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课件借鉴]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例》,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教学目标:

1、结合观察、操作活动,能够用自然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了解折、画、比、量等多种认识图形的方法,体会研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

3、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空间和图形知识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大家喜欢玩捉迷藏吗?老师把我们学过的两个平面图形藏在了这两张图片里,一张是数学书的封面,另一张是邮票,你能找出来吗?

生:数学书封面后面是长方形,邮票的后面是正方形。

(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

师: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都知道哪些?

生: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

生:长方形有两条长长的边,两条短短的边。

生:长方形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

师:大家知道的可真多,那到底是不是像我们说的那样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去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板书:长方形与正方形)看看它们的边和角都有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了解,再通过对“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都知道哪些?”问题的回答,更好的了解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程度,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体验、加深理解

1、长方形特点。

师: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请大家找出一张长方形纸。

(课件出示要求)要求:你可以借助直尺和三角板,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看看长方形的边和角都有什么特点。(教师指出边和角)

生:动手操作实践。

师:同学们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对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发现?(学生将折和量的过程进行演示)

生:我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了量,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教师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我用直尺量了量,发现长方形两条短边的长度一样,两条长边的长度一样。

生:我用折一折的方法,将长方形上下两条边重叠,发现两条边一样长;再将长方形左右两条边重叠,发现这两条边也一样长。

师:大家通过量一量和折一折的方法,都发现了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上下边是相对的边,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对边,除了上下这组对边外,还有左右也是一组对边,所以在长方形中,也可以说是,对边相等。(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教师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2、正方形特点。

认识了长方形的特点,你能用刚才研究长方形的方法来研究一下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吗?

要求:请你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

生:动手操作实践。

师:同学们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对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发现?(学生将折和量的过程进行演示)

生:我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了量,发现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教师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我用直尺量了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

生:我用了折一折的方法,先将上下两条边重叠,发现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再将左右两条边重叠,发现左右两条边一样长,再将对角重叠,发现相邻的两条边一样长,所以说,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教师板书:四条边相等)

教师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

师:同学们太棒了,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都找了出来,请再仔细看一下黑板上它们的特点,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生:相同点是它们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是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是四条边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同时加强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体验,降低了对特点认识的难度。

3、认一认

师:其实,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条边都有它们自己的名字,请你自己看答题卡的认一认,说说它们都叫什么名字。

生:长方形长长的边叫做长,短短的边叫做宽;正方形的四条边都叫做边。(教师板书:长、宽、边)

师:长方形中有几条长?几条宽?

正方形的四条边中,只有这一条叫边吗?

生:长方形中有两条长,两条宽。(边指边说)

生:正方形四条边相等,所以四条边都叫做边。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后,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法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的名称,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边的认识。

三、实践应用、巩固概念

1、你能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吗?(在格子图中)

学生动手画一画,交流汇报。

2、、用一张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折正方形,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拿一张长方形纸动手操作折一折,集体交流、讨论,教师最后用课件演示操作过程,得出结果。

【设计意图】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三道题目,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第三道题目是巩固对长方形特点的理解,可能稍微有些难度,但通过动手折一折,对学生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四、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我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进一步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教案借鉴]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一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有了完善的教案课件,这样老师才能在面对学生时心有成竹。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教案借鉴]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让学生小结等形式。说的内容有许多,今天这节上可以说的东西也是比较多的,比如:说角的特征、说操作过程、说判断的理由等。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学生操作的学具、老师的教具以及板书等,向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示范,让学生知道怎么说。

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地说。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节课中邹老师在学生认识了顶点和边后,加以示范性的说明并配合手势,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规范了顶点和边。在之后学生找生活中的角并说一说的时候,也给与了师范性的演示。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3、动手操作,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

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外部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做一些角,学生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共同参与活动,可以达到统一和谐。在制作角后的交流中学生也有很多亲手指一指的机会,通过让角变大、变小的操作学生有了角有大有小的初步感知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较差,往往是肚子里知道却说不出怎么想的,或是不能完整地把思维过程表述出来。教材在教学各个内容时安排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操作增强感性认识,逐步达到抽象化。说一说就是要借助语言,把想的过程明确、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增强语言的培养就是增强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4、学会倾听,成为数学语言的中介

我们低年级的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里说话最初都是需要高级“翻译”的,这个翻译从哪里来?就是我们的老师。数学语言不是简单的书面语言,更不同于生活语言,它的特点是准确、简洁和严谨,具有教强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不够严密,缺乏逻辑性、完整性,语言的组织能力比较弱,这样就阻碍了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表达,数学思维得不到正常反映。

所以说老师在课堂里的角色是不容低估的,是学生由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过度的中介,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口头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回答问题更是残缺不全,在平时的上课中,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及时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力求使学生语言表达语句完整,用词准确。

[教案必备]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精选一篇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按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做足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这样才能避免实际教学中应对不足的情况。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教案必备]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精选一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0-22页 教材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百以内的加减法,也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当然本节课的学习也是为了后面进一步学习乘法做铺垫 教学目标:

1. 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 能初步用乘法概念观察现象,在与加法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准备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卡片、实物等,生准备20根小棒。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里、认知规律特点,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观察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上准备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一看欢乐牧场好吗?出示例1图片,提问:(1)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板书:2+2+2=6(只)

(2)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个2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连加来算。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出示例1图

提问:大家看一看横放的小棒是一组一组放的,大家看看每组有几根?一共多少组?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算? 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 3、教学 “试一试”出示例2图

(1)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 (板书:2+2+2+2=8) 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

(2)老师说明: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写成2×4=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

(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2 + 2 + 2 + 2 = 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 × 2 = 8 (乘数)(乘数)(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乘数,等号后面的叫积。

4.教学“试一试”出示例3图 (1)出示例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提问:图中有几组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4)讨论;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5.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3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3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四.小结、布置作业

[教案必备]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季度范文精选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优秀的教案课件,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因为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必备]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季度范文精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电脑演示,清晰的展现相关知识点,能使学生感受深刻。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学习的效果也好!

一星期有几天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已学了2--6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再学习新的乘法口诀,因为已经有前面的基础所以我就让学生自己独立编写出口诀。为了让学生能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我没有按照前面的学习模式进行,而是让学生编了口诀后看口诀再写出另一个算式。这样经过大量的读和写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口诀。

买球教学反思

听着同学充满稚气的语言描绘他们的发现,谁能们用说我们的孩子没有创新

意识,没有创新精神?我们要为孩子们创造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在教师"民主"意识的感召下,个性得以自由、充分地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敢想、爱想,敢做、爱做,敢说、爱说,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成长为拥有健康人格、渊博知识、卓越才能的新世纪的新型人才

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1、通过复习,让学生更系统的去学习数学,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

2、在复习中,能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去积极主动的探究数学知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熟练的去运用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在复习中,使学生的知识更系统化,灵活化。

3、在练习中,主动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每个学生养成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长颈鹿和小鸟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备这节练习课时,我以动物学校招生为主线,组织了“长颈鹿分房子”“小白兔找家”等四个数学活动。学生们争着帮助小动物的同时,唤起了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提问同时,我提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说说你的想法”等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问题意识。通过本节课,我感受到数学教学也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使他们具有友爱、互助的良好品质。

[教案参考]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写好了完备的教案课件,才能充分实现教学意图。要写好教案课件,有没有好的范文可借鉴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参考]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2、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呢?

2、言有什么特点?

3、天,我们又来学习一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由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丢羊的?

2、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3、学多音字:圈

4、丢了之后,谁知道这个情况?(街坊、养羊人)他们分别表现得如何?

街坊劝说养羊人

1、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的劝说可以看出什么呢?引导评议,齐读。

养羊人不听街坊劝告

1、坊真情的劝告,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2、学肯定式的反问名。

3、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4、养羊人的不听劝告可以看出什么呢?

5、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分角色朗读。

6、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什么呢?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7、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2)、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教学双重否定句式。)

(3)、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4)、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5)、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6)、能否从“后悔、接受、再也”这几个词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五、体会寓意。

1、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想: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3、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4、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教案参考]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二)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作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参考]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二)”,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学习目标

1.会认“戴”等13个生字,会写“兄”等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又要谦虚谨慎。

4.培养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感情朗读

三、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戴嵩的《三牛图》和《归牧图》。

3.学生搜集我国画动物的著名画家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欣赏作品,导入课题:

出示挂图:《斗牛图》和《归牧图》同学们,老师让大家欣赏两幅名画,一幅叫“三牛图”,一幅叫“归牧图”。看了这两幅画,你想说什么呢?(学生交流)这两幅名画是我国唐朝一位叫戴嵩的画家画的。

(板书:戴嵩)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讲他和牧童的故事。

板书课题:21、画家和牧童(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生字的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二、合作交流

1、认读生字词语

小老师领读、指读、开火车读、挑战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结合正音互相评价。

整体感知课文,读了课文,你能简单说说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吗?

3.学生交流。

三、品读感悟

1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来读读课文,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出了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也是一个虚心的画家呢?请你画出来。

2.学生独立读文,画出有关语句。

3.四人小组交流,派出代表在全班发言。

4.学生交流,朗读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a.朗读感悟戴嵩是一个虚心的画家。学生交流后,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读出戴嵩和蔼的语气)

“多谢你的指教。”(读出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语气,并用动作表演来理解“拱手”这个词语)分角色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

b.朗读感悟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学生交流后,随机指导朗读感悟。读好下面两个句子,并引导用此句式说话。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分角色读好下面的内容。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同时引导学生积累称赞、夸赞、赞扬、绝妙等词语)齐读全文,总结课文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结课文:戴嵩虚心地接受了牧童的意见,从此,他更加注意观察牛的生活习性,在他画笔下的牛,更加栩栩如生了。(再次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让学生欣赏)自读“我知道”,并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美读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家和牧童》这个故事,深深地为大画家戴嵩的虚心好学所感动。现在,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A.师范读课文。

B.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2、巩固生字,积累语言: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去掉拼音),用各种方式检查学生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分组读、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等。

(2)、指导写字:

A.认读要写的12个字,并用这些字组成词语。

B.观察字形特点,指导书写

“商”的同字框里不是“古”;“抹”右边上横长,下横短;“批”右边的两个“匕”,大小不同。范写“钱”“购”

.C学生书写。(注意写字姿势,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3、展示、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

A小组内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

B.派代表在班内交流。

4、拓展延伸:

收集中外名人虚心好学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5、课外作业:

A.把课文朗读给家人、邻居、小朋友听,并记录他们的评语。

B.阅读“我知道”,搜集名画家的故事或图片,与同学交流。

板书:

21画家和牧童

戴嵩斗牛图牧童

虚心接受大胆挑战

相关文章列表

返回顶部
返回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