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热门推荐
你的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反思

热门教案:初三物理教学反思推荐一则_物理初三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4-03-08 12:00:37      昭君路

物理初三教学反思。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才能充分实现教学意图。优质的教案课件是在哪些地方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热门教案:初三物理教学反思推荐一则”,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本阶段我讲述了第十三章前四节内容,主要内容有: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路的组成和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和电流表,在现代社会里,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讲述新课时,我说到同学们要好好学,这个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很管用 ,而且与前面的知识没有任何关联,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都相当于开设了一门新的课程。学生听到这些话后,信心有所增加,在后面的学习中积极性大大提高。

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有:摩擦起电及其原因,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放电现象,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本节内容虽然较多,但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难。本节内容比较不容易理解的是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因为要用到原子结构的知识。这一问题比较抽象。属于微观,不易观察。这一节课的不足之处还有就是做演示实验时由于器材的原因,效果不是很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只能通过播放视频来补充。

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有: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通路、开路和短路,电路图,串联和并联。这些内容是电路的基本知识,是学习整个电学的基础。此节内容我花了4个课时讲解,希望通过细讲、详讲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听懂,让他们保持学好物理电学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部分学生对于电路中电流的走向不是很理解。从而导致她们在实物图和电路图之间的转换总会出现错误。对于这部分学生只能在课后对她们进行单独辅导,让她们不掉队。

第三节的主要内容有:电流的方向及单位,电流表的使用。对于本节学生的难点在于负电荷的移动方向是电流的反方向。还有就是电流表的使用,对于电流表的连接总是丢三拉四,对于量程的选择和“+”—“接线柱的连接没有足够的重视,接连出错,这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实验中加强训练。

第四节的主要内容有;探究并了解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并没有太多的困难,只是在解题的过程中并不能熟练应用 ,经常被题目中的一些干扰因素迷惑,不能正确的解答。更大的问题是学生在分析带电流表的电路连接时,并不能准确分辨电流表所测对象。这些问题在经后的教学中都要引起重视。

总而言之,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任务能够基本完成,出现的问题也要一一解决,尽量使更多的学生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不要让他们过早的放弃这一学科。

f215.com编辑推荐

「热门教案」高三数学教学思考精选一则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做好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你是否正在动笔写一篇教案课件吧?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热门教案」高三数学教学思考精选一则”,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本学期,我任教的是高三(12)、(14)两班的数学,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工作上始终不懈,一直以来都在努力的工作学习,经常和我们备课组的老师进行积极交流,团结协作,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有效的进行改正,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些教学方案。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下面就我本学期的具体做法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总结如下:

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备课组在年级组和教务处的领导下,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几位数学老师团结协作,发挥集体力量。高三数学备课组,在资料的征订、测试题的命题、改卷中发现的问题交流、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等方面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各班实际情况,既有“学生容易错误”地方的交流又有典型例子的讨论,既有课例的探讨又有信息的交流。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有我们探讨、争议、交流的声音。

二、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复习,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复习时要求全面周到,注重教材的科学体系,打好“双基”,准确掌握考试内容,做到复习不超纲,不做无用功,使复习更有针对性,细心推敲对高考内容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那些内容是要求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掌握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细心推敲要考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展现教师的分析思维,还要充分展现学生的思考思维,把教学活动体现为思维活动;同时还适当增加难度,教学起点总体要高,注重提优补差,新高考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适当增加教学的难度,为更多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优秀的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差生充分利用辅导课的时间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他们勇于迎接挑战,不断挖掘潜力,最大限度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三、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对于同一班级的学生,由于层次差别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又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这样,对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辅导的内容也就因人而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也要分层次,基础题一般由学生来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把知识点扩展开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的布置,既有全体学生的必做题也有针对较强能力的学生的思考题,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辅导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掌握学情,做到有的放矢。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堂容量,提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做到了有的放矢,让每一位同学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收益

四、优化练习,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首先,练习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度,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练习要全批全改,做好学生的错题统计,对于错的较多的题目,找出错的原因。练习的讲评是高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的讲评要科学化,要注重教学的效果,不该讲的就不讲,该点拨的要点拨,该讲的内容一定要讲透;对于典型问题,要让学生板演,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多做限时练习,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加强应试指导,培养非智力因素

充分利用每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指导学生经常总结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注重“三点”,培养学习习惯。高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以上是我在本学期高三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尽管如此,我在本学期的高三数学教学中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下面说说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反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要为学生的未来提供发展的平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方式,同时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今天的教材(课改后)已完全改变过去对数学知识呈现的方式,在不失学科知识本体逻辑的基础上,扩大了知识的广度,降低了知识的深度,注重了教学内容的生活性、现实性、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也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预留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指向,明确在达标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反思

1、进步的数学教学观与陈旧教学方法的矛盾

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对数学教学所持有的基本观念是: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数学知识的获得,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题;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接受、模仿与理解记忆”,并进行大运动量的解题训练。

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我对教学所持的观念是: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要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是“主动、探究、合作。”现代教育应是开放性教育,师生互动的教育,探索发现的教育,充满活力的教育。

可是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平时我在教学过程中迫于升学的压力,课堂任务完不成的担心,总是顾虑重重,不敢大胆尝试,畏首畏尾,放不开,走不出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讲的多,学生被动的听、记、练,教师唱独角戏,师生互动少,这种形式单一的教法大大削弱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成绩无法大幅提高。今后要改变这种状况,我想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发言机会、板演机会,创造条件,使得学生总想在老师面前同学面前表现自我,让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让学生到前面来讲,促进学生之间聪明才智的相互交流。

2、忽视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差异视而不见

我所教的两个文科班级,每个班级都是60多名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平时我在授课时基本一视同仁,也不过分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致使学习困难的同学“吃不了”,越落越远。根据这种情况,我的教学内容应瞄准大部分学生,教法设计要关注全体学生,课堂问题的设计不能只关注部分优生,要让大部分学生,甚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有发言的机会,容忍不同意见,容忍学生犯错误,甚至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错误,因为错误也是一种教学,听不到不同声音的课堂是不正常的课堂,没有尝试过错误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不要怕耽误时间,影响进度,因为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这样才能促使全体学生共同成长。

3、重视教法设计,淡化了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方式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我在教学过程中多半只重视教法的设计,而淡化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所以经常听到学生有这样的困惑:“平时老师讲的我都能听懂,可就是自己做题一做就不会”,或是“我平时也没少做数学题,怎么一考试就完”,我想这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够,对那些只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打的较牢,但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意识较弱,解题时碰到能力型试题就不会迁移,难于完成。针对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最好有计划地设计一些问题,引导鼓励他们多动手进行探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那些上课自主性较强,思维较活跃,解题运算不细,好马虎,推理不严谨,形成一看就会,一动手就失分的学生,课堂上可为他们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进行巩固性训练,提高运算能力,减少失误丢分。

4、师生情感交流欠缺,学生潜能难以激发

有句话说“爱,要先了解”,是啊,有了解才能有爱。由于任教时间短,我并不十分了解我的学生,现在还有部分同学的名字叫不上来,师生之间难于进行内心深处的情感交流,于是总是居高临下的看问题,久而久之,会让学生敬而远之,我们之间有距离感,导致部分学生不喜欢学数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潜能得不到激发。

为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需要“蹲下来看学生”,放下架子,主动到学生中间去,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多用鼓励的眼神去看待学生,多用启发的语言去开导学生,对学生每一点进步(哪怕是一句富有创建性的语言或一个不很成熟的想法)都要予以肯定,并及时表扬。坚持这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外,要尽可能多的创设师生互动的机会,这样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才能逐渐自然消失,老师才能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知心人,这样才

能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总之,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生、教学的设计要围绕学生、教师的成功要靠学生的成功来实现,只有关心和爱护学生,一切为学生着想,才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潜能,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以上是我从教高三文数两个多月以来的反思,我想,教学无止境,总要教教想想,多反思、多总结,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教学是门艺术,永不可能最好,只有更好!

课件推荐:初三物理教学反思之三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准备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工作,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件推荐:初三物理教学反思之三”,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一、问题提出:

老师们为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又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方案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

3、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

[教案分享]高三物理教学反思篇一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重视教案课件的准备工作,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教案分享]高三物理教学反思篇一》,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紧张而忙碌的高三生活结束了,现在静下心来反思,如何复习才能更好的提高复习的效率呢?高中物理涉及到力、电等方面的知识,在物理考试中强调考查理解能力、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试题灵活多变。老师们为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不少同学花费了很多精力复习物理,但复习检测时成绩却不理想,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原因在哪里?如何取得好的效果?下面就谈谈本人的一点体会和看法对老师而言,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涉及“基础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甚至“口诀”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又无精打采,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新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也就是说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即“知识问题化”。

第二、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题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复习某个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也就是课前针对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方法”问题化,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学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同时注意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第三、大班额教学,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具体,老师只是根据经验教学,针对性不强。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做好教学记载,及时获取收集教学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反馈,随时调整教学。对课堂上学生题目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对课后作业中的问题,要做好记录,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

未掌握?等等。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让时间更集中“有问题”的题目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对学生而言,我觉得主要在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定位,合理定目标,树立考好物理的信心

物理是一门相对较难的学科,高考的高分对我们的学生是有难度,如果我们的目标定在上一本上,物理取得70分就保本了,那80分就是一种胜利。对我们的学生而言,物理考70分,应当是完全有可能的,也就是说,有三十几分的难题我们就是放弃也能上一本,我们的学生要有信心。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高考考试比什么?就是比谁错得少。高考大部分试题都是容易和中档题,我们只要把会做的题都做对,成绩远不止70分。考试时把会做得题目做对就是一种成功,也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本事。因而,我们要有信心物理成绩能取得胜利。

二、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

好多同学有这样一个困惑:书上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我都知道,可做题为什么还总是出错?其实,基本概念、规律仅仅停留在背诵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知道任何概念和规律都不是孤立的,要知道它提出的背景、要了解它与其它问题的联系。对于一个基本概念,要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引入这概念?是如何引入的?如何定义?公式、单位与相关量的关系怎样???对于一个基本规律,也应该清楚:为什么要引进这个规律?规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规律内容怎样(包括文字、公式、图像)?能解决怎样的问题,如何来验证它???只有对物理概念、规律从宏观的、立体的角度来把握,才可以做到真正地学懂、会用。“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题不在多真懂才行”。

三、做好“错题更正”和“题后反思”

复习中的错题都是很宝贵的增分“矿源”。学生自己学习后对内容理解发生的错误,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后才能纠正,才能摆脱错误观点,真正地理解所学内容。我们要求学生每人都要有错题更正本。把平时练习中做错的题收集在一个本子里,甚至进行分类。平时经常翻翻,纠正错误。这种针对错题进行自我补救式强化复习,可以把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防止做过多的无用功。

做题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物理规律的运用能力,盲目的多做题是不会有太大的收获的,要处理好低头拉车与抬头看路的关系。当你吃力地做完一道题后,一定不要放过进一步提高自己能力的好机会,要重新体会物理场景、再次对过程进行快速的分析,看看是通过哪几个关键的环节解出了这道题,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经过题后反思,要达到能够“线索清晰、思维流畅”地迅速求解,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样,下次再遇到同类题目,便可迅速地抓住要害,少走弯路。这一工作可能只需你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却是相当的宝贵。

四、做好归纳、整理、消化、落实的工作

当我们复习完了一个章节,要对这一章做一系统的回顾,运用结构图,图表等形式,对这一章涉及到的知识、方法、物理模型进行梳理,把握知识结构,抓住主线,理清线索,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复习到一定阶段时,还要看一看各章节间有什么联系,构建好知识体系。许多同学总以参考资料上面已系统化整理好复习内容为借口,不愿意动手做扎实细致繁重的复习内容系统化的整理笔记。“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自己动手整理的系统化知识笔记是自己的脑力思维结晶,深扎在大脑深处,与大脑神经元记忆系统钩链成网,潜意识对其有感性的“亲切”熟知感,岂止是看参考书上他人代劳整理出来的内容所与之相提并论的。特别是做好“形似”问题的对比与“神似”问题的同化工作。有些

问题或模型看起来是相似的,但是它们却有着根本的不同。因为“形似”,故而也极易发生混淆,在复习时要加以重视,要做好对比区分,同中求异。也有些问题或模型,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有着内在的联系,本质或规律是相似的,甚至是相同的,这类问题,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做好异中求同,以便于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要相信归纳能使你的成绩上升一个档次。

五、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注意规范解题

这个问题,似乎是老调重谈,没有什么新意,也没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重视,但就是这个看似浅显的问题,我们却往往做不好,以至于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

规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字迹清楚,第二步骤规范。对字迹基本要求是让人容易认识,不能潦草。对步骤:首先,培养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拿到一道物理题,要在认真审题(而不是走马观花)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展现出对应的物理场景,同时要画出草图,将抽象的“心之所想”变成动态的、具体的“目之所见”,以便于对物理场景的进一步体验、对题中隐含的条件进行充分的挖掘。尤其是两个物体运动相联系,或整个过程分成多个小阶段的题目,画草图这个环节更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在运筹之初便已先输了一招,留下了失误的祸根;其次,明确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具体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的分析(必要时要结合给出数据进行运动场景的判断),把握各阶段的运动特点和对应物理过程所遵从的规律。接下来,依据原始公式,列出针对本题的具体表达式。(公式一定要是原始式,有矢量的规定正方向,注意物理量的正负);最后是代入数据,求解结果,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在解题步骤中要注意做到:对象明确,过程清楚,规律适用。在卷面上要将研究对象、研究过程或状态、所用的规律一一交代清楚,做到主干突出、层次分明。根据高考的阅卷规则按步骤给分,多写不扣分,因而只有不会做的计算题,没有不能得分的计算题。所有计算题不能不动笔,即使不会做,也要根据情景写一部分表达式,如果步骤做的好,甚至可以得该题的大部分分数。要让学生深刻的意识到“字迹潦草,不规范解题就是主动放弃得分的权利”。

同时注意平时训练中不要使用计算器。大多数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过于依赖计算器,造成运算能力较差。导致在考场中由于不能使用计算器,既浪费时间,又造成无谓的失分。

六、师生同步,稳扎稳打

这里谈一下复习的节奏。有的同学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很盲目,这里有问题、那里有漏洞,于是东扎一头、西抓一把,结果最后却是两手空空。甚至完全撇开老师的复习安排独立搞自己的复习计划是最容易多走弯路步入歧路的短视行为,这方面的惨重教训是屡见不鲜的。要知道高三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共分以下几个阶段:单元复习、专题综合复习、科内大综合复习、模拟训练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侧重点,自己的小计划一定要服从老师的大计划,千万不要甩开老师另搞自己的一套,要同学们切实的做好。所以,要保证自己的步子与复习进度同步,提高课堂效率,要及时将老师指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消化吸收,稳扎稳打,同频共振,这样才能取得好的复习效果。

总的来说,要全面提高物理复习质量和效率,老师要在知识问题化,方法题目化上多花心思。学生就要在打好基础、提高能力上多下功夫,在复习中把握好节奏,要注意方法的总结与体会,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推理能力及解答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相信应当是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课件参考】初三物理教学反思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有了严谨的教案课件,这样才不致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课件参考】初三物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认知水平、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教学心理的自我监控”。

回顾初三物理总复习这段时间,在教学上有很多感触和想法。思想上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深知初三是收获的一年,是社会、学校最为关注的一年。工作中我精心备课,勤于钻研,虚心聆听老教师的建议,课上认真耐心地引导,课后不忘细心辅导。统揽全局我尽心尽力,针对个别学生我也能“因人而异”,做到“因材施教”。我深知:初三复习是为学生参加中考做准备的,中考注重考查学生物理学习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因此,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并重。复习除了发挥其巩固、强化基础知识的作用外,主要的还在于其是一个再认识、再发现的过程。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疏理知识的脉络,形成相应的能力,还要获得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有益启迪和认识。然而,在历年的总复习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许多值得去思考的东西,就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值得反思的方面有:

反思之一:利用课堂教学,打好学生基本功

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回想以往的授课,自己每节课都或多或少的落下一些内容,最后一算总帐,丢下了不少东西。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必须要对所讲内容进行精简,只要是自己讲解的内容,学生必须做到听会。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初三学生学习物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把握好“预习指导--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小结--评阅作业”几个有机的环节,使物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有一些学生在我讲课过程中听讲并不是很认真,出现了低头脱离教师讲解的现象,这样的孩子一般成绩都下降了。针对这一问题,我严厉的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只要自己讲课的时候,学生必须要认真抬头看教师,而且要形成固定的听讲习惯。还有授课过程中效率不高,给学生讲的试题比较少。在今后授课当中,我将努力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选精讲例题、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本来很有趣味的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反思之二:教过与教会

许多老师认为:课本上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平时已学过的,应该会了,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在课堂上复习了。因此,总喜欢找一些新颖的,平时没见过的习题来让学生练习,然后评讲。认为这样复习效果会显著,会提高学生应试水平。可是,当学生对已讲过的基础考点、习题还做不对时,我们总是埋怨学生:“我都教了好几遍了,你怎么还不会?!”,言下之意,我老师没法子了,是你学生的责任!其实不然,我们想一想,如果说:教过等于教会,学生不都是满分了?还有复习的必要吗?无论什么样的班级,也不论学生的学情怎样,都会存在一定的薄弱点。虽然要求老师对每个学生都能做到了如指掌且对症下药不太容易,但老师平时做个有心人,勤于记载,把大多数同学平时学习时存在的普遍问题,记载下来,复习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我一直提醒自己:教过不等于教会了,复习时重点问题重点讲,常错问题反复练,这样复习的针对性有了,效果才会好。

反思之三:创设物理情景;搭建发展平台;提升科学素养。

物理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上课时尽量给学生创造形象的一面。比如演示实验,知道恰当的实验事实能激发学生的悬疑,展示意外的物理现象能提升学习兴趣,实验体现着物理学的真实性和可重复性。所以,凡可做的演示实验我都尽量去做。我上课从来不照本宣科,尽量离开教案讲解,我和学生对话,使我的教学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通过简洁的实验、生动幽默的语言、精彩的动画和流畅的板书等,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我的目的是使学生易懂、注意力集中,不再怕物理,进而喜欢物理课。如何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我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观念,在教学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情感教育,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学会了做人。我的做法是: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用实验验证疑问。

(3)、让学生上讲台。

(4)、教师应成为质疑的榜样。

这样就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有了发展自我的空间。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由于做实验麻烦,很多老师不愿做实验,然而,物理本身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教学中,我努力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反思之四:全体与部分

在总复习时,有的老师认为总复习是为少数学生升学服务的,更有甚者,认为是为考重点高中的学生服务的。于是,复习之初,就高要求、高起点,大部分学生对复习内容都听不懂,上课迷惑不解,昏沉欲睡。还有极少数教师在改作业、阅卷时,眼中也只有尖子生!这样的复习能怪学生不懂事,不认真听课吗?!我认为:中考首先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其次才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主要依据之一”。所以,命题面向的是全体考生,试题一定不会很难,基于此,在复习与训练过程中我努力贯彻面向全体同学,对考点不必抠得太深,要不遗余力地夯实学生的基础,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另外,我在课堂上尽力传递积极的信号,让学生倍受鼓舞,这一点可以称得上是精神教学。实施的课堂结构是:低起步、慢坡度、高收尾、留思考,同平时讲课一样,注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我坚信:中考时部分大于全部!

反思之五:教材与题海,该停就停

常见现象:初三老师进出教室手上拿的都是试卷,没有课本,没有备课笔记。其实,初三复习,主要还是用好课本,其次还要用好一本复习资料。比如说《物理中考综合练习册》,但决不能本末倒臵!。

在一次模考中,当我看着讲台下的孩子“艰难”的写着力学考试题,我忽然发现自己正在犯一个错误:平时净忙着给学生讲题,却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消化时间。这种“舍不得时间”的做法直接导致学生解题速度变慢了。

当别的老师正在一个劲的往前冲的时候,我忽然有一种想法,是不是可以稍微停顿一下,让学生把他们出现的错题真正的想明白呢?比如功率练习中与简单机械结合的部分,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如果能踏踏实实帮助学生把相关的原理分析清楚,肯定会有利于后续的教学。

在考试前,自己想给学生15分钟的自己复习时间,但是临时又想说点什么,于是就给学生讲相关的错题了,在讲的时候匆匆忙忙,语言飞快,也没能给学生讲出什么,纯粹就是给学生“对答案”。反思后我懂得了:只要用好了课本,选择好复习教材,才能让学生远离题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该停就停及时给学生充足的消化时间,肯定不会出现囫囵吞枣现象。反思之六: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

学生复习时,很多孩子的基本概念出现了错误,出现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回到家不积极记忆基本概念造成的。针对学生不复习的特点,结合学生手中练习册比较富裕的实际,我坚持在复习课堂上对学生的基本题进行检测,帮助学生逐渐养成提前复习的习惯。当然,使用这种办法促进学生学习仅是下策,如果能把学生内心的动力激发出来才是上策。这一点时常提醒自己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让学生真的行动起来去学习。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努力落实在培养尖子生的同时,还能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帮助、鼓励待进生,让差生也在老师的激励、关心下不断取得进步。

反思之七:研读《课标》,用好《考纲》

中考命题的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为此,我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复习工作。在复习备考前认真研读了中考《考试大纲》。了解各知识点考试的层次,使复习有目标、有正确的方向,把握复习的深度、难度,增强复习的效率。其次,我认真研究样卷与题型示例,熟悉题目类型、试卷结构以及各题目中涉及的知识内容和解题方法,并体会题目中对物理现象、概念、规律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的考查方式与考查方法,理解答题的规范性。确定或调整复习的策略以及复习的“重心”。第三,注意其中涉及的三个“比例”:试题难易比例、试题题型比例和试题内容比例,考什么复习什么,考多难复习多难,做到有的放矢。尽管中考越来越注重对能力的考查,但在每年的中考试题中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试题仍占有很大的比例,对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我狠抓双基落实,突出复习备考的重点和主干知识,明确复习备考的主攻方向。希望能够在中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反思之八:老师下题海,学生离题海

浩如烟云的中考指导书籍虽然都凝聚着作者们多年教学的经验、体会和心血,但对于一个带领学生进行总复习的老师来讲,我认为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教师要下题海,认真研究近几年的中考命题的走向,进而找出合理的复习策略,是取得理想成绩的最佳切入点。可以说,时间、练习和方法是学好各门功课、取得优

异成绩的关键,但一味地靠时间、做“题海”是不足取的。真正考出好成绩的同学,诀窍并不在于“题海战术”,而在于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做题。通过对这些典型问题的研解,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提炼出同类问题规律性的解法,培养起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老师不要过份依赖成卷,成卷是别人的东西,不一定合适自己的学生。在习题的讲练复习环节,我认为老师的选题至关重要。教师要及时补充自己的习题库,选题要有精品化操作思想。为此,我积极下海寻觅、查找融知识与能力一体的综合题、身边生活应用题、热点问题思考题等等,然后对这些习题进行整理、合并、重新综合,或改编。我想,通过老师这样的选题,其习题复习课一定是精品课堂!教师还要自己命制模拟试卷,要求学生做到“考后满分”。

反思之九:重视反馈、正确归因、善待学生

在总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

在我们心里都明白:学生在物理学习时不可能样样都行,总有部分学生学得不够理想,但我们要正确归因,不能总是抱怨学生的“学”,我们更要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多问一问自己:课堂是否降低难度、增强趣味性了?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我想:只要我们努力落实复习计划,突出重点、查漏补缺,我们大可不必去刻意追求所谓的系统全面,只要从我们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力争人人有所得、堂堂有所获就好。总复习冲刺阶段,或多或少总有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模拟考试考得不理想,这时,我们走进学生的心里,要多关心、安慰他们,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都要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赢在终点!

总之,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初中物理学习和复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就会在玩与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我有成功的欣慰和喜悦,也有不足的悲观和放弃。今后我会继续发挥我的长处,力避教学中的不足,并采取合理适当的措施力求我的教学更加完美,我相信,只要始终以一颗热心去面对我的教育事业,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教案系列]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其一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按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要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教案系列]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其一”,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尚未体现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观的物理课程重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强调接受式学习,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强调统一性,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难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因此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师讲解教科书,以使学生掌握教科书的内容,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教学时教科书通过教师的咀嚼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加工变为考题去检查学生。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四、依靠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之需而提出来的,重视实验教学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出一流的人才。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当代物理教师应认清未来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承认学生有差异,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有价值。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然后将问题进行综合。

2022课件推荐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一则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我们需要提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准备,这样学生才能更快地理解各知识要点。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2022课件推荐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一则”,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摘要:九年级是化学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讲故事———讲与化学相关的故事———已成为化学课堂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也是让学生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水的净化”教学以故事为线索,着重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建构真实课堂。在教学片段点评的基础上,就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从设计教学境脉、构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微视频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反思。

关键词::故事教学;初中化学;反思;水的净化

1问题提出

九年级是化学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是“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学思维、将学生引入化学殿堂的重要阶段。然而,一方面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传统习惯,教师往往片面强调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由于应对升学考试的需求,知识内容的掌握依然是课堂教学中主要的目标追求。教师为了实现大容量、高效的课堂,有意割裂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得学生被束缚在抽象的符号世界中。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对化学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畏难情绪日益滋生。因此,我们教学中的当务之急是,实现化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通,体现化学的学科价值,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尝试在“水的净化”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引用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风靡全球的真人秀节目“荒野求生”。本文在教学片段点评的基础上,就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反思。

2教学思路与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见图1。我们试图打破新授课的常规模式,充分挖掘贝尔格里尔斯(下称“贝尔”)“荒野求生”的视频资源,精心设计情境。围绕水的净化,组织了贝尔野外生存中净水的几个微视频素材,将教师的主导意识(问题线)和学生的认知途径(活动线)巧妙地串联起来,一方面,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课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把学生由课本知识引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创设系列“水”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健康的生活观念,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同时,通过合理地选择净水方法,理解水的不同需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资源开发意识与科学耗能观念,提升核心素养。

3教学片断实录

3.1片段一:新课导入

师:今天,我和大家来一次说走就走的野外旅行,学习一种野外求生的基本技能———水的净化。有请我们今天的野外旅行向导。播放微视频1:(写实电视节目《荒野求生》的片头)一组蒙太奇镜头展现野外生存第一人———英国探险家贝尔格里尔斯在沙漠、沼泽、森林、峡谷等危险的野外境地施展野外生存绝技的画面。师:下面让我们跟随贝尔去寻找水源并获得饮用水。播放微视频2:(《荒野求生》片段)贝尔蹲在山涧旁捧起溪水:“因为现在正值雨季,有很多水从山上流下,你可以看到水很浑浊,里面有很多沙子,还有很多淤泥……”。师:从山上流下的这杯泥沙水,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饮用吗?生:不能。师:让我们与贝尔一起来想想办法吧!点评:《荒野求生》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一档节目,用其作为课堂教学引入,新奇感、震撼力都相当惊人。水是野外生存必需的基本保障,因此情境引入也与教学内容高度地契合。这样创设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考。

3.2片段二: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

3.2.1明矾净水———吸附沉淀法师:静置一段时间的泥沙水,是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澄清呢?以前,在没有自来水的农村,暴雨过后的河水很浑浊,而人们又急需饮用水,怎么办呢?播放微视频3:(《荒野求生》片段)水缸内盛有浑浊的河水,村民用一块明矾在水缸内壁摩擦几圈,水中形成胶状物,再把干净长木棍放入其中沿一个方向搅动几下,水逐渐变得清澈透底。师:搅拌时,在水中看到了什么?生:胶状物。师:这种胶状物就是明矾溶到水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物质,它吸附了水中小颗粒,使其形成大颗粒而沉降,这种净水方法称为吸附沉降。

3.2.2过滤分离法师:刚才我们通过沉降的方法将浑浊的泥沙水进行了净化,那贝尔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净化的呢?播放微视频4:(《荒野求生》片段)贝尔使用帆布包内袋制作过滤装置除去水中的泥沙。师:贝尔是怎么净化的?生:过滤。师:他用什么过滤的?生:布袋。师:布袋的作用是什么?生:分离泥沙与水。生: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师:日常生活中的过滤器有哪些?生:筛子、渔网、纱布、茶叶漏、漏勺、淘娄等等。点评:在明矾净水的教学中,视频使用别出心裁,可以直接明了地让学生了解明矾净水的全过程,能够清楚地比较明矾净水前后的差异,效果显著。过滤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者通过贝尔用布袋净水视频引出过滤概念,从而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过滤操作。

3.3片段三:除去水中的色素、气味等可溶性杂质———活性炭吸附法

师:(展示过滤的水)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而颜色、气味却没有除去,为什么?生:它们含有的都是可溶的物质。师:贝尔在野外生存时,也经常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处理的?播放微视频5:(《荒野求生》片段)贝尔将烤焦的木片敲碎,放入水中。师:颜色和气味真的能除去吗?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将有颜色、有气味的水倒入事先准备的装有黑色物质的注射器中,并将水挤压到小烧杯内。师:(学生代表)观察处理过的水的颜色、闻一闻它的气味。生: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了。师:注射器中预先放的是黑色的木炭。木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大,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常用来除去色素和异味等。而防毒面具、净水器中用的则是吸附效果更好的活性炭。投影:电子显微镜下活性炭内部细微密集的孔隙结构。点评:教师通过视频“贝尔利用木炭去除颜色”引入吸附净水法,继而利用注射器设计了一套简易活性炭净水装置,具有现象明显、便于控制、时间短等优点。

3.4片段四:海水的淡化———蒸馏法

师:前面,贝尔为我们找到的都是淡水,如果野外生存是在一个孤僻的海岛上,又如何得到饮用的淡水呢?生:蒸发海水、雨水、露水……。师:我们来看贝尔是怎么做的。播放微视频6:(《荒野求生》片段)贝尔模仿大自然造雨的方法得到淡水。师:贝尔得到淡水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原理?生:学生叙述,得出蒸馏的原理。师:你还有什么方法得到淡水?视频中贝尔的蒸馏器是仿造什么来制作的?生:大自然造雨。点评:实验室的蒸馏操作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用的很少,更很少演示,教师还是通过视频展示贝尔得到淡水方法,让学生从中感悟蒸馏的原理。

4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著名作家王开岭曾经指出,故事是吸引受众、传递价值理念唯一有效方式。中央电视台的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每件美食都与人物的故事结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化学的课堂一定也是充满着故事的课堂,每个知识的起源与发现背后都有一段绮丽、美妙的故事;每个知识的应用也会产生吸引学生的故事,因此每个教师都应是位讲故事的高手。

4.1运用故事设计教学境脉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社会情境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是儿童认知与发展的重要源泉,学习高度依赖于产生它的情境。而所谓情境学习,即指在所学知识的真实的、应用的环境中,通过目标定向的活动而进行的学习[1]。化学课堂中表现为“将化学问题或事实镶嵌在一种模仿或真实的环境中,呈现给学生,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者寻求问题解决,以达到认知和谐”[2]。这种“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化学场景”,并利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联接教学内容,称之为教学境脉[3]。千百年来,在这奇妙的世界上酿出的与化学知识相关的故事,真是浩如烟海,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故事创设教学境脉,并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形成具有驱动性的问题系列。本节课即以“贝尔野外求生”的活动故事为境脉,以获取干净的饮用水为目标,不断地产生问题驱动学生基于已知的经验去思考、去学习,从而串联起水的一系列净化方法教学。这种教学设计将学生的学习与故事的进程交织起来,学生的情感融入了事件发展的进程。学生跟随着事件的发展,体会着化学的至真、至善、至美。这种浸润式的教育方式,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改变着学生的观念,从而落实了知识的教育价值[4]。

4.2利用故事为学生构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具体的情境是在该社会中活生生地进行活动的实践过程[5]。在此基础上,美国学者L迪芬克明确提出了“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教学观,并从结果层面强调学习对学生的“影响”和学习所引起的学生的“变化”、以及“影响和变化”是对学生融入社会的终身受益的价值[6]。讲故事———讲与化学相关的故事———已成为化学课堂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也是让学生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方式。为了能让故事有效服务于教学,教师也必须会编故事。而营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教学故事可以一方面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截取学生“曾经经历”、“正在经历”、“必将经历”三种情况,谁都曾年少过———“曾经经历的生活”帮助学生审视化学在其中的存在;成长的烦恼———“正在经历的生活”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我们即将长大———“必将经历的生活”则引领学生成长的品质、体现学习的发展价值,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7]。另一方面,化学史也是教师组织教学情境的重要资源,化学知识发展的历史故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本节课把水的净化知识与贝尔的野外生存故事相联系,将化学知识还原到生活的应用中。故事从寻找水源开始,展开的除去悬浮物、吸附气味与颜色、杀菌消毒、海水淡化等一系列过程真实而自然,让每一个知识内容都鲜活起来,消除了书本知识的“惰性”,同时也帮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中建构了净化水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故事,将学生的学习由浅显引向深度,随意而独具匠心、平常而高于生活,为学生构建了一次“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4.3微视频是开展故事教学的有效方式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种具有强大编辑功能的教学软件的开发,使得微视频故事在化学课堂中广泛地应用成为趋势。我们可以从电视、电影、动画片等视频资料中获得所需要的素材,当然,故事情境不只是为了吸引眼球,更是构成组织课堂教学的线索。另外,这些视频都不会自然符合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将视频素材进行精心的剪辑,并充分利用蒙太奇手法进行多种形式的组合,从而形成与教学内容契合的故事链。故事微视频在课堂上不仅可引导学生的学习进程,而且会适时地为学生提供“支架式”的帮助,从而使学生实现情感、知识、方法的有意义的建构。贝尔的《荒野求生》只是一档真人秀节目,其中情节芜杂,不可能直接运用于课堂教学,因此笔者依据教学设计思路和九年级学生心理,兼顾故事的娱乐性和知识性,同时侧重于知识性要求,截取了走进野外、寻找水源、过滤泥沙、吸附颜色、海岛用水等五小段视频,并补充了一段自我录制的明矾净水的视频,然后合理地编辑,前后串联,将故事线、知识线、活动线、价值线等线索暗藏其中,使剪辑后各个看似孤立的六个场景都能密切相关并服务于水的净化主题,以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也取得显著的效果。

[教案必备]高三物理教学反思精选一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做好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教案必备]高三物理教学反思精选一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年我从事高中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反思一年的教学工作并结合今年及历届几年的高考理综试题,要想做好高三复习工作,我觉得应做好下面几点:

一、循序渐进,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

高考对潜力的考核要求首项便是理解潜力。确实,只有对所学双基知识都能深刻理解,才谈得上运用它们进行推理、分析,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怎样才算对所学知识做到理解了?举例说吧,对交流电的有效值,如果以为最大值的√2/2倍就是有效值,那么,对这一物理概念就没有理解。因为这只是对特定交流电的一个数量关系,不适用于所有交变电流的状况。务必从有效值定义本身去理解,并能运用它计算出不同状况中交流电的有效值,才到达理解的效果。又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静电平衡到达时,其内部场强为零。如果对此结论误以为导体内部没有电场,则对这个物理规律也就没有深刻理解。务必透过仔细体味,明确在导体的内部既有施感电荷产生的电场E1,又有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E2,它们的矢量和为零;同理,施感电荷的电场和感应电荷的电场迭加的结果,则使导体各处电势都相等。能这样来理解这个物理规律,应用它去解决问题才算是到位了。

怎样才能做到深刻理解双基知识?我认为务必安排学生坚持“循序渐进”这个原则。任何贪多、求快的复习安排,或以解题来带知识的速成复习方法,都只能食而不化。快则快了,然而对所复习的知识仍然是一知半解,不深不透,不可能到达正确理解的目的。“循序渐进”是按课文的章节顺序,稳扎稳打。具体说,可按以下几项来操作:①对每节课文坚持认真阅读,及时消化,理出要点;②独立完成相应的巩固作业,检查自己对所涉及的概念及规律的理解程度;③每章结束,可借助一些参考书搞一次单元小结,理一理本章知识线索;④每逢大型考试,再将知识回头联系。以上各项如能持之以恒,则对双基知识的掌握定会有相当的收益。

二、正确处理知识的全面和重点的关系

我认为,总复习务必按照教学大纲扫描全部的知识。在这上面千万不能心存侥幸,搞什么猜题押宝,随意舍弃或疏忽自认为不重要的、不会考的部分。例如今年高考实验考的是二极管,二极管应作为教学中的边缘知识,如果未重视这些边缘知识,就会丢不长施。尤其在时间有限的复习课上,老师一般很难详细述及所有资料,因此,对于面上必须篇幅属于识记性质的知识,需要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加以弥补,以免构成知识的缺漏。这就是正确处理知识面的意思。但在物理学科全部知识中,毕竟也有主次之分,所以还得在复习中注意突出重点。例如就力学部分而言,力和运动学知识可视为力学的准备知识,而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功和能的关系则是整个力学框架的重要支柱。对这些重点资料,复习务必追求突破性进展。所以,讲课时要个性要求学生注意听老师的总结及分析解剖;消化时务求深刻理解它们的内涵。同时找些例题帮忙学生熟悉它们的应用;练习则需要有必须的反复以求熟练掌握。只有正确处理好面和点的关系,才可能到达既拣芝麻又抱西瓜的最终目的。

三、规范地做好各项练习

练习在总复习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环,要想透过练习到达巩固知识、提高潜力的目的,力求规范地解题是就应遵循的一个原则。具体说务求做到两条:①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不少同学常从生活经验角度去解物理题,比如用动能定理时习惯从功、能的数值上加加减减来得到结果,而不问列式的物理好处。这种不规范的混乱的思维方式,只能使认知水平停滞在生活经验的层次上,正是复习中一大障碍。物理学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像动能定理的应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过程及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状况,然后区别各力做功的正、负,再搞清过程的初态和终态,最后按外力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列出方程,这之后的代数运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这样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潜力必须会上升到新的层次。②要将题做完整。我接触过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或整理到代数式但懒于代入数字运算等,都不肯将题解到底。他们之中不乏最后失败的实例,均因为他们没有从日常的练习中得到收益。许多物理题,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再说,一个完整的解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

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所有这些,无不涉及双基知识及个人的素养和潜力,都是要透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善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不断启发和训练,题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实,最后必定导致复习工作的低效率。

四、透过专题复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潜力

高三复习的后阶段,在基础知识的认知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可思考搞一些专题性质的复习。采用归类、比较的方法,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综合、分析的潜力。拿物理图象举例说吧,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原先散见于力学、热学、电学等章节,初学时一般只能就事论事,学的是一个个图线的某个方面的好处。复习时若还是机械重复一次,认识必然还是支离破碎,不能提高认知潜力的水平。如果搞一个“物理图线”的专题,综合一下已有的对图线的各项认识,就能从图线的涵义、截距、斜率、走向、覆盖面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认识图线的物理涵义。这样,对图线的认识、解释、翻译的潜力便得到了提高,再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

再如,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本是两个独立的部分,且都是重点的资料。单独分开来处理,状况尚可。一当综合起来,常见有张冠李戴、混淆不清的错误。那么,不防将两者联系起来,搞一个专题,透过比较,可从带电粒子在不同场中的受力状况;场力做功状况;粒子运动状况及轨迹等几方面来比较两者的区别,加深对这两个事物的认识,并且还可进一步从已见到的问题中,小结本类型问题如何来“制造”变化,常用解题思想方法有哪些,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等等。这样复习,既巩固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又从高处获得对状况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复习的效果可望有质的飞跃。

五、重视对思想方法的小结提高

在总复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我还要推荐同学们务必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表面看,这似乎与知识的复习不搭界,其实这才是一项更高层次、更高效率的复习方法。那么,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好好小结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一些:例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当然,也还有其它一些属于更巧、更简捷的思维方法。然而两者相比,我主张更要关心基本的常用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一般说,在复习课上老师都会提及,一些写得好的参考书中也会有介绍。同学们在听课和阅读中除关心知识点之外,务请注意这些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要好好消化、吸收,化为己有,再在练习中有意识运用,进一步熟悉它们。此外,在讲课中,要讲清怎样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物理量等等。这些,都是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任务更有价值的东西。在阅读相关书籍时,同样请注意作者在这些方面所化的笔墨。我之所以强调这一条,是因为实践告诉我们,在高三学年,同学

们毕竟比高一、高二时有了更强的理解潜力,有了更强的综合分析潜力的优势。一旦领悟掌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发挥出比老师更强、更敏捷的思维潜力。

【热门课件】高三物理教学反思(篇五)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做足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如何从优质的教案课件中借鉴有益的知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热门课件】高三物理教学反思(篇五)”,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又一届高三带完了,经过新课改教学,尤其是高三一年的物理教学,反思一下,收获很大,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

一份好的教学计划对我们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它能帮助我们明确教学方向,理清教学思路,了解教学进度,检查教学效果,使高三教学有序进行。一份好的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一般情况下教学进度前松后紧是一个普遍现象,而比较合理的进度应该是前紧后松;教学内容的取舍往往影响到教学进度,所以在内容选取方面要做到“面广点准”,讲解时详略得当。

2、测试的内容和形式

测试的内容一般与教学进度同步,涉及的知识点尽可能多,题量要适中,题型尽可能丰富,不一定是安高考的形式出题,可以是问答题、填空题、说理题、推导题、讨论题,等等。测试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不一定是一月考一次这类的定时定点考试,可以是课堂小测、单元小测、甚至是某个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小测。

3、教学反馈和对策

只要是测试变要反馈。这就要求对任何测试都要进行全批全改,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有用的反馈信息。针对反馈回来的信息,面对全体学生的对策一般是讲评试卷,讲评试卷的要求是:批改要快,讲评要短。千万不要拖拖拉拉,否则学生没了兴趣。讲评不要面面俱到,应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讲评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而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一项教学活动。

4、学生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落实

作业的布置不能流行于形式,而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布置的作业有没有必要、布置的作业能否得到落实,得不到落实的作业不如不布置。

5、后进生的发现与培养

后进生的培养对提高平均分是有一定贡献的,抓好后进生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体现。后进生培养的计划应包括:

(1)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了解哪些学生有潜力(落实到人);

(2)从那些方面来提高他们(落实到内容);

(3)怎样来提高他们(落实到方法)

6、尖子生的发现与培养策略

我们要善于发现尖子生,用心去培养。尖子生的培养不在于高难度的试题来训练,而在于系统性(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思维方法的系统性、解题规范和速度)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策略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策略是很多的,但最基本的东西是相同的。

1、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要“明”——明确三维目标

教学程序要“清”——过程清晰明快

教学活动要“活”——课堂气氛活跃(指思维活跃,而不是形式活跃)

教学效果要“好”——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手段要“新”——评价过程创新

相关文章列表

返回顶部
返回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