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热门推荐
你的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功教学反思10篇

发表时间:2024-02-20 18:00:28      李婉尔

初中物理功教学反思10篇。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每位老师都必然要撰写好教案。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写教案真的较难吗?编辑现在向你推荐初中物理功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初中物理功教学反思【篇1】

百色市中考的初中物理评价制度从百分制改革为等级制(A+、A、B+、B、C+、C、D制),物理实验教学表面看被放在更为必要和重要位置,更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然而实际中,学校为提高C+级率(我县是被田阳高中录取的等级)而安排课程,教师为A+级率(被市高中录取的等级)而教学,学生只为语数英(450分)三大科而学习。

物理实验教学便出现以下现状:

1.多年来,中考实验内容都是以笔试的方式在试题中考,从没有到实验室里去考学生的操作,导致了目前只“讲实验”而“不做实验”的现象。

2.老师把实验讲的滚瓜烂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并未让学生真正到实验室里实际操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验课难以开展。

3.教师多媒体采用虚拟实验来替代真实实验,因为虚拟实验的功能全、成本低;实验速度快、效率高;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4.实验教师由后勤工作人员替代,使本来就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让教师们无暇顾及实验课。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脚踏实地上好实验课非常必要。

一、认真备课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一说上实验课就松了一口气。认为实验课好上,学生喜欢上实验室,积极性高,因而不认真备课,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备实验课。有的教师甚至没有教案就匆忙上实验课。其实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真正上好实验课很不容易,不下一番功夫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上实验课应当和其他课一样备好课,写好教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个实验的关键,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许多老教师,虽然讲课多年,每个实验在他们心中了如指掌,但是他们每次上课前仍要认真预做。因为时间条件变了,因素也随着变化,只有预做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上课前检查每一组仪器也是应该做的一项工作。而不少教师认为这是实验员的事,不予重视,结果实验开始了,才发现有的器材短缺,有的仪器不能使用,致使一部分学生做不成实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检查每组仪器一定要认真,首先从数量上及规格上检查,其次看每一件仪器是否能用。考虑到实验的过程中有出问题的可能,还应有一些备用器具,以便及时补充更换。

二、要求学生预习实验

提倡学生预习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要布置预习提纲,且要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做到不预习不准进实验室。例如,可采用提问检查,进实验室前检查笔记等形式;也可以把权力下放到小组长,由他们检查后汇报。对于无故不预习的学生,可采取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办法。这样要求几次就逐步走向正轨了。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实验课上,应抽取适当时间,讲清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发生的故障,点出本次实验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排除故障。这样能减少盲目操作造成仪器的损坏,又能使教师不陷于被动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之中。

例如,电学的很多实验都用到电流表和电压表,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及正确读数又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这就要讲清它们的基本原理、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以及量程的判断和选用。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做实验,敢于动手做实验。对于可能出故障的几种情况,启发学生依靠自己排除故障。这样引导,学生反映收获大,远远不止学到一点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也摆脱了因排除故障而导致的忙乱,有了指导学生的主动权。

在实验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师是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工作的,工作的重点,不是一般的讲解和辅导,而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努力改进的方向。

以上从几个方面谈了对于上好初中物理实验课的一些看法,对于上好物理实验课来说都很重要,但我个人认为,其中观念的转变更为重要,起决定作用。观念的转变一般指教育决策者和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的转变。现行的教育体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深,功利性教育还有一席之地,导致老师在课堂上讲实验,学生课下背实验,以应付考试,节省资金。这样就违背了科学规律,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能力都得不到提高,培养了一批高分低能的人才。只有教育决策者的教育理念转变了,评价体制转变了,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才会跟着转变,回到科学、理性的轨道上来。

初中物理功教学反思【篇2】

我担任初二物理教学,兼职学校政教副主任和学校工会工作。一年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回顾这一学期,忙碌而又充实,付出了,努力了,收获了,也成熟了。现将本学年的工作做一个小结,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寄望明天工作的更好。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工作

教学的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而其关键就是上好课。能把知识点落实到位,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备写每一个教案

2、在课堂上,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

4、在平时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一年来,本人共听课30节,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

三、切实抓好教学工作

个别学生纪律开始松动起来,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一些不良行为随之而来,如旷课等,面对这些违纪情况,如果不注意引导或引导不当,学生很容易在这个特殊的学习和生活阶段走入岔道。

我的具体做法是:

1、加大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力度。我借助主题班会、演讲会、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

2、注意树立榜样。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身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言行举止特别重要,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班主任事先要做到,平时注意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时时提醒自己为人师表。

3、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接受心理由观察能力、感知能力、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心理因素构成,因此,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接受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为此,我先后开过多次主题班会,中《规范一道德》,《我是主人》、《理想与信念》、《要学会学习》、《神圣的使命》。开展优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举办知识抢答竞赛,效果都很好。

4、“三位一体”的互促法。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单靠班主任显然是不够的,而要先靠各种力量的齐抓共管。通过班主任的工作,把学校、社会、家庭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教育的合力,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我定期家访,或电话联系,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教育教学成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自已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较优异的成成绩。

我任物理教师学习气氛浓厚,班风稳定。学习成绩优秀。在全乡期末统考中,获四个第一名、两个第二名的好成绩。我的物理科更是以人平分高出校平均17分遥居榜首。我班也评为优秀班团集体。我也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初中物理功教学反思【篇3】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笔者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1、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笔者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1、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2、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1)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笔者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35早读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3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笔者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注意一题多解扩展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

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笔者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笔者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3、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1)指点学生在

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笔者让学生讨论:起重机将重为GN的物体在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就说明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匀速。找到症结后,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笔者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①求总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总之,习题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初中物理功教学反思【篇4】

课堂教学是一种讲究效益的活动,它要求教师要高质量地传递各种信息,目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效甚至无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头脑发胀、昏昏欲睡,这样的传统教学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能来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低效教学。作为有效教学,就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以关注教学效益与质量的方法,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眼见不如手动,只有在实践中学习,同学们的才智和创造力才能得以发挥,学会探究性学习,能够使大家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被观察物理现象的表象上,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也就是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教学过程强调发展学生的认知过程,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探究实验的过程,体验探究实验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通过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何合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来实现物理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尤其必要,接下来我就谈谈在利用主题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自主学习式的课前预习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

为了更好的学习,预习是相当有必要的,物理一般是联系生活,需要一定的生活常识。学生在上课前,要看一下书上的知识点和那些实验。以前布置学生预习,大部分学生都只是翻书式,为了预习而预习,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主体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在这样的预习过程当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就能加以解决,而那些自己独力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积极地进行研究分析,查找各种资料,并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利用同学之间的合作来解决。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只要带着疑问上课,多问为什么就行了,对书本上的知识联系实际多想象,对书本知识也要抱有疑问态度,并在学习中解决疑问,这样思维不但不会被束缚,反而会发展更快。

二、通过自主探索培养参与积极性

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主动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学生在探索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发明和创造过程的重要性,这样可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浓厚的兴趣与爱好。知识的获得过程贯穿于自己动手实验的探索过程,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物理知识、规律,并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相对更深刻,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

通过自主探索,学生思维活动经历了概念、判断、推理等阶段,由形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较好地达到培养思维品质的目标。同时

有利于交流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新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疑问,大胆创新,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习。

三、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进一步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当学生实验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感到分身乏术。通常的办法是利用部分好学生以点带面,充分发扬团队的合作精神。学会主动参与讨论,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人的个性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细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会从倾听中博采众长,萌发灵感;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讨论和学习。

四、师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之一,关键是教师,根本在课堂。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是为了不教,课堂上以很好的氛围,让学生想说敢说,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不同的意见,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形成有效的多向交流,学生认真倾听,让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教学不再单调,这样的课堂,学生才是主体,思维的灵感在不知不觉中闪现。

总之,如何在当前新形势下合理的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点感受。

初中物理功教学反思【篇5】

做练习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环节,是运用知识的一个方面。“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济慈先生语)。但是茫茫题海,如何才能轻松到达彼岸呢?选好练习题,上好练习课是关键。

1、选题时,要紧紧围绕课时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课标为纲,以教本为本,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初中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野”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而不是象某些老师的“从第一题到第十题全做”或是“从正面到反面全部完成”;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立马把大量的初三的复习题,针对该知识点的中考题搬过来一阵狂轰滥炸,好像难不住学生就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似的。

3、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决不能借口说自己没时间、偷懒,或者是高估学生的自觉性(其实有时也不是学生不自觉),对自己布置的作业不收。实践证明不交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很低,有的甚至就是抄抄答案或是一片空白。所以老师对学生作业要做到上面四个“必”字,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收,作业要认真批改,但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老师对作业是只“批”不“改”,当然主要指的是问答题和计算题。对作业的批改是“为结果论”,只要结果是对的,立马一个红红的长长的“√”就上去了,至于学生用的什么方法,用了那些方法全然不知;只要看结果是错的,旋即一个大大的“×”就划上去了,至于学生错在哪里从来不看,为什么错了从不帮学生找原因。从而在课堂订正作业时,对学生采用的一些好的方法没有“发扬光大”,对学生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没有足够的澄清,学生整体解题思路狭隘。而老师的讲解的仍然是埋在自己肚中的那壶“陈年老酒”,自己的知识也得不到更新。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校正及时。

4、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5、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很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

初中物理功教学反思【篇6】

对摩擦现象, 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一步,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认识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力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磨擦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的对摩擦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可见,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的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学习科学猜想,通过“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法,学习设计实验表格,通过分析数据学习“分析论证”……学习交流、合作、评估。要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科学探究方法,要把科学探究当做科学内容来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案例:

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实验的程序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强调指出: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学生找出结论之后,教师再提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们探究出来了,根据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谁能指出咱们实验过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

生:在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能保证木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

生:有时在木块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变。

生:木块在运动时,有时会被绊住,导致读数不准确。

师:那哪一些同学能利用咱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来改进这些地方呢?下面分组讨论,看哪一组能设计出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

生: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咱们可以把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拉动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师:大家讨论一下这种方案行吗?如果这种方案好,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

生:这种方案比咱们做实验用的方法好。优点在如果拉动木板,木块就不会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比较稳定。

生:用这种方法读出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生: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木板拉动的速度无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再一次完整地体会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体验探究实验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摩擦力与前面学过的相对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出了更合理、更好的实验方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小组每个成员的通力合作,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通过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争论“摩擦好不好”,使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事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从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教学理念。

初中物理功教学反思【篇7】

学习让我深刻的认识到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渗透到基础教育中来,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也应该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却感到了问题重重。

一、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感到教学时间之紧张。其实,实施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要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积极的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心情,所以多占用一些时间是值得的。但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探究教学不完全在课堂上完成,只要学生有探究的积极性,就完全可能在课外去做他们有兴趣做又能做的事。课上老师只让学生汇报探究方法与结果,可大大节省授课时间。只要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能对教材做到统揽全局、总体规划,不单节孤立被动的备课、授课还是能够解决时间紧的问题的。

二、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师生应共同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但上课时要解决好“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一方面,按新课程的要求,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必须开展非指导性教学,要“放”,但要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管得太死;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的复杂性,需要老师将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的际遇等诸多因素纳入教学过程,进行课堂的适当调控,使课堂放而不乱,学习环境和谐。

另外,还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学生还不善于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教师应考虑合理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竞争与合作,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独立转向合作;随着课改的深入,可逐步培养起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方法、步骤,即可克服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盲目尝试和无意义的猜测,提高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三、过去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是统一的,目标非常明显,我们以“超纲”、“不考”为理由,不允许不确定的知识点进入课堂。与此相反,新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定性。例如,教学目标、结果、对象、内容、方法、过程的不确定性使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情境大大增多。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是个研究者、决策者,对于课堂教学不确定的,可以成为创造性地使用活教材的组织者、参与者。因为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和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列入到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到了课程资源中。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对于不确定性情境产生的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而无法一一答复时,可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讨论、研究性学习,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四、新的教学方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优点,尤其是在目标上的不同:一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二是目标内容更为全面,不仅有学科知识、还有科学过程、方法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目标;三是将三大目标统一于科学探究的过程,强调知识在探究过程中构建。要朝着促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改革的进展”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毫无顾虑地、大胆地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无论课程教材怎么改,打牢基础始终是中小学阶段的首要任务,

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问题是肯定会有的,只要我们不断思考、大胆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前行中精益求精!

初中物理功教学反思【篇8】

教学随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只有那些符合本班学生的教学实际、能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导与主体作用的教法,才称得上是好的教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不同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因此物理教学应抓住这个兴趣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巩固和深化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 培养 激发 巩固 深化

一、紧扣教材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1、发挥实验的独特魅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强实验的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因此,物理实验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常用手段之一。

⑴认真完成教材实验,辅助物理教学。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物理实验来实现的。实验教学具有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作风、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精神等几方面的作用。因此,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要认真地完成,教学实践证明,认真完成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可以辅助物理的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⑵改进实验装置,自制物理教具,突破教学难点。物理教学中有一些难点知识,往往不能借助现成仪器进行直观演示,这时可以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自制物理教具或小实验加于配合,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如用试电笔中的氖管代替小灯泡观察自感现象,避免了由于电流太弱而不易观察灯泡发光的弊端;用小孩子玩的泡泡水演示薄膜干涉,具有取材简单方便和可见度大的优点;用包有塑料薄膜的橡皮泥演示浸没于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跟物体形状无关的实验,化解了“物体形状不同所受浮力也不同”的错误认识等。

⑶尝试探索性实验,发展创造性思维。除了教材的实验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以及教法的实际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探求物理规律,以发展创造性思维。如对平面镜的教学,教师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将原教材的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作图验证,经过大家的分析、讨论,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样的处理要比教师单一演示“讲出”结论的印象深得多!

⑷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实践能力。第二课堂活动由于具有灵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极大地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途径。比方,在学完长度的测量、光的反射、摩擦力和简单机械等知识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以“观察自行车的构造”为题的调查实践活动。利用刻度尺进行简单机械的测量,利用手电筒观察尾灯的反光作用,利用润滑油进行自行车的养护,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依校情、班情及学生个性的不同,有选择地开展电工,无线电维修、航模制作等兴趣小组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不同特长。

⑸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信息含量。由于教学手段的逐渐现代化,象电影、电视、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器件,已经开始进入课堂,辅助物理教学,可以达到声图并茂,能提高学习效率,缩短学时,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量,这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挖掘教材的兴趣点

现行的物理课本往往增加了很多图片、漫画,补充了不少的故事、事例,行文力求适合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避免学究气、成人化。正是这些增补的部分,蕴藏着极大的兴趣点,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以一战期间,一法国飞行员在二千米高空手抓德国子弹的故事指出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以阅读材料“阿基米德的故事”导入浮力概念; 以胖矮子和瘦个子利用定滑轮拉吊粮食的漫画讽刺不懂得滑轮知识的人在使用滑轮时闹的笑话等。教师通过巧妙地“借用”,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好物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多变的教法,巩固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途径和程序,它包括教师所采用的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方面,是传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教法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教师“教”的实际,更要考虑学生“学”的实际。当然,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而发展变化的随着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而发展变化的;也随着对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的不断加深认识而发展变化的。

1、讲课内容的生活化、故事化

物理课程相对枯燥、抽象、深奥难懂,如果能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或把讲课内容故事化,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如举雷雨天总是先见闪电而后闻雷声为例,说明光速远远比声速大;以菜刀磨得薄而锋利,而在房屋建筑时墙基则做得宽而结实为例来讲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举电灯泡灯丝断了以后再搭接起来要比原来亮的例子,解释电功率公式的运用;用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出平面镜成虚像;以曹冲称象的例子加深对浮力概念的理解等。

2、精心设计导入语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开头设计,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情绪,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了一个可喜的开端。

⑴趣味问题导入。在介绍杠杆的应用时若这样导入新课——教师一边走进教室一边摇头晃脑地唱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学生便马上接下去:“三个和尚没水喝。”而教师的话锋立即一转:“但我说三个和尚也有水喝!”紧接下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在用扁担在抬水过程中其实就是杠杆的应用……这就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⑵悬念式导入。在讲蒸发这一汽化方式的内容时,教师用醮了水的手指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过一段时间后便发现水“消失”了!这样引入新课,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心,营造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对液体蒸发特点的理解也就透彻了。

⑶实验猜想导入。在介绍电磁感应知识时教师可事先用漆包线绕制一个大线圈,上课前将两块条形磁铁隐蔽地缚在手臂上。上课时教师则煞有其事地把手伸入跟电流计组成闭合回路的线圈中,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了明显的偏转。

引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实用实例导入、物理学故事导入、趣味游戏导入等。

3、帮助学生识记

学习物理,理解和识记是关键的环节。要使识记有效果,就应多进行“意义识记”,即通过对概念、规律和结论等材料的理解而进行识记。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帮助学生理解识记的材料。用精练的语言、或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去整理、归纳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记得牢、学得活,达到巩固兴趣的目的。

⑴精练的语言。在用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后,用“静者能静,动者能动”八个字解释定律的含义;用“来之抗之,走之拉之”来描述感应电流的磁场跟原磁场的关系;用“物近像远像变大”去归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⑵师生齐编“顺口溜”。在介绍物体的受力分析时,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归纳出对物体进行受力的一般方法后,师生一起编下列的“顺口溜”进行记忆:隔离先画重力线,弹力有无查周边,摩擦有无须判断,千万莫忘“磁浮电”;关于力臂的作图,有很多学生不甚了解。经过多次的作图训练后,师生共同编“顺口溜”:找支点,作用线;经过支点作垂线;垂线请你用虚线。直角符号需标记,垂足支点括号系,标出“ L ”莫忘记。关于“滑动变阻器”的接线,不少同学感到“棘手”。教师可以这样帮助学生记忆:一上配一下,下柱来当家;近时电阻小,远时电阻大等等。

初中物理功教学反思【篇9】

21世纪的教师,是要在每一节课中都得到创造的满足,发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欢愉;教师不仅是付出,更是生命价值和意义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和延伸。所以现在的教师的职责不是越来越多的追求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激励创造。为了适应新课表,教师的角色至少要发生这样的变化:由传授者转化为研究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职业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反思研究者,才能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动参与者和很好的适应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成功的经验行为,还要有理性的思考,应全面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完善自己的教育实践。

教师反思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上,反思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情景中的技术和技能的有效性。第二层面上,教师应该批判性的反思分析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切行为的合理性,分析解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个层面上,教师要将课堂与更广阔的社会联系起来。我们首先是在第一个层面上进行了实践,实践中我们可以把一节课的反思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教学前的反思,第二是教学中的反思,第三是教学后的反思。下面联系我在实施反思教学的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结合《功的原理》这堂公开课进行一下交流。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功的原理这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应用到的知识较多,承前接简单机械、功的有关概念和计算,启后为后面的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打下基础埋下伏笔。因而将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理解功的原理及其成立条件;(2)能力目标:会用实验经验功的原理,会用功的原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3)情感目标: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单凭教师用语言进行讲授不容易让大多数学生明白,因而我考虑用实验来突破这个难点。(1)考虑增加实验:课本中仅用杠杆和动滑轮两个演示实验进行教学,经过反思我觉得功的原理作为一个普遍的物理规律,只用两个实验是不足以说明它的普遍性的,因此我考虑增加实验。反思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可以增加的实验有:定滑轮和滑轮组。但又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问题,最后决定增加滑轮组这个实验。(2)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决定增加实验后又思考:三个实验若都是演示实验,说服力上也可能有问题,不如让学生亲自对手去做。回想学生学习动滑轮和滑轮组时都曾经亲自对手做过这两个实验,知识和操作上的基础都较好,因而改为学生实验问题不大。(3)对学生的具体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考虑到毕竟是一个新的实验,学生测量的部位和操作技巧可能都有问题,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并减少学生走弯路的可能性,我想应该有一个演示实验:杠杆不省功。为了学生看清所测量的部位,可用投影和教学录像片进行精确的'指导。(4)实验简化:上述实验若严格来证明功的原理理论上必须测量力的大小,但如果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结果因为额外功的缘故必然不准,不能得出功的原理,但前面已经学过杠杆、动滑轮、滑轮组等的省力规律,因而实验中的力可以不测,并且可以节约实验时间。

3、对教学资源的反思:通过对实验方法的反思后,下一步要解决的就是教学资源的问题。教学中涉及到的实验器材实验室中都可以准备好:铁架台29个,滑轮29对,细线29条(长约60cm),刻度尺29只,钩码29盒。此外,电视机、放像机、动画录像需要提前准备好,投影片需要提前制好:其中要突出实验中要测量的两个距离的部位:手移动的距离s和物体移动的距离h。

4、对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的反思:为了使课程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需要提前对教学思路进行设计:根据以上的分析,决定采用“实验探究、诱导发现”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演示引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结论、反思深化,强化练习、评价反馈。

1、在口述教学目标的时候发现能力目标少写了一半,口述时加上。

2、调节投影仪时技术不够熟练,不能一次判断准确调节方向,浪费时间。

1、课程开始的时候,有些紧张,从提问到转入新课的的衔接上有些生硬。

2、指导学生实验时,自以为装备工作做的比较细致,因而觉得无事可做,对学生的实验现场指导上不够积极主动,结果有个别小组在连接完滑轮组后测量的部位不准,影响到了实验的结果。

初中物理功教学反思【篇10】

问题是物理课堂的灵魂,不设问题的课堂是形不成高潮的。问题设计的`好,再加上课堂上教师运用得当,那么,这堂课就被充分的激活。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的充分准备,设计出一些能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问题,设计出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问题是一把金钥匙,它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与求知的大门,它又是一座桥梁,架设在一个个充满知识迷津的渡口。

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事先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八年级物理的入门教学中,提出这样几个问题:砌墙的砖头为什么总是方的而不是圆的?自行车、汽车的车轮为什么总是圆的而不是方的?我们抛到空中的物体为什么总会落到地上来?一个铁球投入水中立即下沉,而用钢铁制成的轮船为什么能漂浮在水面上?这些问题的提出,很好的抓住了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既满足了学生探究实际问题好奇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关文章列表

返回顶部
返回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