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反思。
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明天的成功作准备。每位老师都应该致力于提升撰写教案的水平。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如何写出一篇在平均水平之上的教案呢?有请驻留片刻,为你推荐中学历史教学反思,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篇1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素质教育目标进行的'。历史学科要适应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要提高效率就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而历史课往往给人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所谓“贝多芬”(背多分)就是这样来的。学生背得多就可考得高分,这样历史课成为历史只是的单一传授用心记,教和学又基本上变成了机械灌输和死记硬背于是上课时出现了学生做其他科作业的,打瞌睡的,还有一些学生在下方笔聊的,即便有的同学机械的记下一些历史知识,但过不久,也全面还给老师了。怎样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呢?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用心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创造性。历史学科因其资料庞大时光久远,即逝性强的特点被人们当作死记硬背的副科这一偏见造成负面影响。使学生对历史科目不够重视和失去兴趣。
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上,要点燃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简单,幽默,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仅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简单愉快的学习环境,还就应加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不仅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是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透过对教法学法指导进行反思能够让老师找到一种更适合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从而好学。同时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哪怕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攒美,都会给学生以激励,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
透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用心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我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用心性调动起来,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透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和主动性,到达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此刻新课程实施以后的资料,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到达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此刻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理解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明白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超多的历史知识。他们明白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明白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潜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就应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贴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先透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贴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透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能够巩固旧知识。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能够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用心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例如,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能够提到《红河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但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讲到华盛顿建立美国的赫赫战功,同时谢绝连任,就能够提到当今热点布什再次当选总统,但美国历史上没有连任三任的总统的贯例。讲到《文学艺术》部分,能够提到中央2套的《鉴宝》,让他们明白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还能够起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职责。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能够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
由此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能够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决定的潜力,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潜力。也能够帮忙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能够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
能够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能够巩固旧知识;甚至能够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但是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光回答出要点。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在从事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篇2
初三的教学任务繁重,此时应指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这样老师会倍感简单,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增浓,学习效果也会提高。过去我之所以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虽然有时给学生安排了一些任务但由于没有及时去落实。这样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首先学生不会及时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也会养成一种拖拉的习惯。这一系列的恶性循环确实值得反思并纠正。因此,我告诫自我今后做任何事都要雷厉风行,要在快中求好,快中求稳,快中求发展。因为快节奏是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
2、中考历史考试资料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学资料较多,上学期在完成本学期教学资料外还要完成下学期课本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快,教学方法不够好,课堂效率有时不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探求良好的教学方法。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太喜欢历史,这其中有些学生因为历史以前学得差,对学习历史失去了信心。最多也就是期望听听历史故事,再加上历史知识点较多,难记。历史给他们的感觉是死记硬背、死板乏味,根本不想记,也不愿去理解分析;课后就更不用说去自主学习。其实只要老师恰当地引导,合理地安排,学生会自觉学习。平常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老师也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一是历史学科资料多且复杂,知识点零碎,不像学数学、物理那样能逻辑性很强。二是真正说来历史学习确实存在必须的难度,不仅仅要识记而且要理解,如材料、问答题学生能背出答案但往往答不出。因此这就需要老师作引导和指导。不能随便给学生布置一下或放任自流,而是有计划性、有目标性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指导合理的学习方法,然后定期做检查。长期进行这样工作,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定会养成,学习兴趣定会浓厚。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潜力的重要标志。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潜力也是需要老师作引导和指导的。因此,教学中我会在这方面多做努力和探究。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篇3
初中生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历史教师,更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
用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历史课堂后,接下来便是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即先确立目标后,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并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必去做,在重视让学生学习的`同时,重在加强学法的指导,有了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知道为什么而做、做什么、如何做,知道什么时候应做什么,重要的地方老师要予以强调或指导。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本课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在讨论中,我采用了分组的形式,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他们之间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共同认识,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边参与学生的讨论,边巡回指导,共同解决问题,把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变为尝试的“先学后教,以学为主”。
通过讨论,课堂上有什么疑难问题,学生们可以提出,师生共同解决。现在的学生,相对来说见多识广,在课堂上有很多问题,有些是超出了历史学科的范围的,不一定需要一一回答,不能回答的课后再解决,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应是课堂的重点。
我认为反馈矫正是历史课堂教学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时间为3—5分钟。采用这种方式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繁多,教无定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模式。在众多的模式中,要真正的掌握好每某一种模式,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最根本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课堂的主人。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篇4
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占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爱学生天经地义,特别是爱好学生一点不难,但是要爱那些不认真学习、又与你顶撞、又不会尊重同学和老师的学生,我们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师对不同的学生要选好切入口,例如了解他们的家庭,关心他们的学校生活,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或者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样他们就会慢慢亲近老师,愿意与老师交流。要提高历史成绩,除了让孩子们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外,还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前一时期从课堂教学看,我有意强化课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对基础的分析与讲解,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历史学科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由于识记、巩固复习、督促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加之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历史课余一般不会复习历史,针对这个问题,我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导,要求每周星期四的早读时间和晚读时间都要读历史;同时,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历史1
知识积累,仅限于每周的两节历史课是远远不够的,历史试卷要拿高分,必须要对教材有足够的掌握,要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因此要教会学生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多看、多读、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试题也会是“难于上青天”。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试题较为灵活这一特点,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
1、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多与学习不太积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且建立帮扶对象,兵教兵,好带差。针对我校的学生情况,我把70分以上的学生作为培优对象,严格要求他们掌握好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自己给自己定一个可行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教会学生学习历史,在书上作圈、画、勾、点、旁批,学会积极关注新闻、社会热点,把最新信息与课本联系起来,增长见识。
4、自己在平时查阅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各地方的中高考资料,积累命题素材。这样,每次作业我就可以布置较为灵活的题目,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增强他们的应试能力。
5、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我努力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去努力,去尝试,去探索!
6、后期加大力度进行强化训练,对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过关,要求优生的正确率达85%左右。
7、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篇5
现在的历史教学开放性比较强,学生喜欢一些新鲜的观点,一些好的历史故事,但我们总是将重点放在所谓的“考点”上,使我们的历史教学缺少了思想性,学生的思维火花碰撞不起来,有些有一定见解的学生受到压制,课堂的民主氛围不够活跃,让我们的课堂变成“读、记、背、做”的重复模式,学生的兴趣自然就降低了。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一定的观点来表述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发言,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现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学生都有自己的关于这些人物的见解,教师不妨开个讨论会,让学生见仁见智,展开激烈的辩论。当然有些老师认为这样是在浪费时间,就是讨论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并且不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样会让学生认识上产生模糊,会影响学生考试时的“标准答案”。我觉得学历史就是为了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见解,没有必要强求统一,只有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做到“以史为鉴”就可以了,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有什么用呢?
历史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给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了很多的经验教训,这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但现在我们都将经给念歪了,认为只要熟记答案,考出好成绩就是学好历史了,我觉得对学生人生理想、未来发展没有多大益处。因为我们的教育是着眼于未来的,不是让学生为了“分”而学,是为了“成人”而学,为了健全人格而学。
历史知识博大精深,需要获得的思想很多很多,如从历史人物上学做人,通过历史事件学会国家兴衰的道理,通过比较、概括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等等。学生有了对历史规律的认识之后,就能独立地分析问题,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的。
初中阶段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尚欠缺,有些想法还很幼稚,但也有闪光的地方,我们教师要及时鼓励、引导,要让他们积极地去探究、去发现。要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针对一个小问题展开研究,搜集资料,最终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
总之,要学好历史这门课不是很容易的,学生不重视,课时量又少,展开探究的空间也不能过分扩大,以免给学生造成负担。课上要兼顾知识传授和思维拓展,两者不可偏废。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篇6
我任教初三年级两个班历史,本次期中检测成绩不理想。从检测的状况来看,在选取题上得分相对较好,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是在后面的综合题部分失分较多,明学生的理解分析潜力较差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综合题训练不够。
反思前阶段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备课不充分。虽然自我已任教初三历史有几年,有了必须的基础,但是每节课前还都就应进行认真备课,个性是背的科目,去年教的有些资料此刻已经忘了,自我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每节课只是去上课,有的没有认真备课,课堂上讲了一些过多的资料,低效重复性的东西比较多,造成整体课堂质量的低下。
二是教学抓得不紧。对时光抓得不紧,包括双休日,没用在教学上。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状况,到此刻连一半的学生姓名都叫不上来。对学生学习状况了解也不够,针对性的辅导也没实施。对学生日常学习状况虽然进行了必须的过问,但是没有认真研究制订具体的有效的措施,或者只是提出了一些要求,但是缺乏进一步的落实措施,使这些要求流于形式。对各种习题集没有进行深入综合归纳,基本没有推给学生高质量的精品练习题目。
为在今后工作中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改善课堂教学。规范办学秩序以来,课时数量得到了规范,课堂上的时光很有限,平日又不允许副科布置作业,并且主科老师教学抓得很紧,平日学生课余时光很少,有时连作业也写不完,根本没时光来学习其他科。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务必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上。为此就要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既要将该讲的讲到,又要让学生有时光掌握。
二是要抓好部分学生的课外辅导。透过检测发现,有的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历史科分数很低,而且这种现象不在少数,班级达十余人。对此,今后计划透过加强思想教育要求、利用中午进行个别辅导等方法来促进他们提高。
三是要加强对各类题目的分析。要对各类习题集的题目进行分析挑选,选出优秀题目推给学生,让学生用少时光学生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四是要加强对学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并且大力抓好落实。
五是要采取更有效的管理办法,主要是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
六是要做好教学计划,个性是复习计划,并认真实施。在复习期间,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备课和复习,争取使复习得到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抓紧每一天的时光,用心研究和加强教学工作,争取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篇7
综观近年来的中学历史教学,让人忧思:一方面是历史课极不受重视,被视作“副”课,“x”科目之一,学生认为学历史是难记难背难思维,是政治说教,学生宁可多做一道数理化题目,多记一个英语单词,也不愿意多花一会儿时间在历史上,学生对学历史心生厌倦,兴趣索然;另一方面一年一度的高考中,无论是历史单科试题,还是如今的“x”科目中历史试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令大多数学生无所适从。而老师们拿到高考历史成绩也免不了长吁短叹,英雄气短,历史科均分总低于其于其他科目,及格分都达不到。老师们人人苦恼,个个抱怨:内容这么多,时间这么紧,要求这么高,学生没兴趣——如何才能搞好中学历史教学?茫然中纷纷反思:反思之一中学历史教学的出路到底何在?反思之二如何处理好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改革的关系?反思之三历史教学要不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
可以说历史课不好学,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日本,历史课在学生不喜欢的课程中占据首位。美国虽十分重视历史,将历史列入总统规定的所有初高中必修的五门核心课程,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据美国全国人文科学捐款基金会对大学生抽查后报告中披露,当问及杜鲁门哪年发动朝鲜战争时,近60%的学生都回答不知道;有50%的学生不清楚南北战争发生的年代。学生们不喜欢的内容是什么呢?据权威人士研究是那些不要求思考的历史用语、重要事项的罗列和强记的课程。(《课程发展与社会进步》)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是否中学历史教师就无计可施了呢?不然,据我所知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尽管有满腹的牢骚,有种种的不满,但仍然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尝试着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乐学爱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从“要我学”演变为“我要学”。
令人困惑的是高考历史考试的命题指挥棒,它到底要将中学历史教学引向何方?是单纯的有利于大学历史专业选拔人才?还是切合大学文科选拔人才的需求?还是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反思近几年高考命题意图,可以看出仅是为了一个目标:即为大学历史专业选拔人才。其实,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中学历史基础教育的性质是不能变的,是面向大多数的;同样其根本任务也是不能变的,它担负着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任务;培养的目标是一方面要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中等水平的人才。(即既要满足大学历史专业的选拔要求,又要顾及大学其它各专业的选拔要求,更要符合其它各行各业对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三者应该兼而有之。)这才是中学历史教育正规的方向及中学历史教学的出路所在!
中学历史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培养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基本”一词,含有“普通而强有力的适应性”之意,学生所学的知识越是基本的,就越能不断地扩充和加深,并对新问题的适用性越宽广,知识越是归纳为定义、原理和法则,越是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掌握了“基本”的,就易于理解和掌握整个学科,有助于记忆,有助于从已知到未知,有助于思维,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历史高考因为“特别要在40%上下拉开距离”,所以不免脱离基本的学生,基本的知识与能力,在长期的高考考试导向作用的影响下,中学历史教学也只好偏离“基本”,实施“应试教育”,把素质教育束之高阁。这种现状不只影响高中,而且贻害初中。由于决定能否在高考中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将要进入的高中学校的质量,大多数初中的学生都面临巨大压力,千方百计要在这个高度平均主义,又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中上好一所重点高中,名牌高中,为了准备中考,许多学校只好打乱正常的教学常规与秩序,集中大量的时间复习备考六门语、数、外、理、化、政。因历史被排斥于中考科目之外,历史课仅有的每周两课时也理所当然地“取消”了。20xx年常州地区中考政治科开卷考试中35题是读图(《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之一图中永定河流经我国现今的直辖市。问题之二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确切时间是。
问题之三日本法西斯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今天的中国应该如何做到“以史为鉴”?这样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基础的知识,令国人耻辱的日子与事件,错误答案竟然是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学生作答时直辖市有写龙王庙的,有写河北的,天津的、天目湖的、常州的,据统计有74%的学生答错了;时间有写18××年的,有写1945年的、1919年的、1917年的、甚至有写20xx年的,82 %的学生答错了,最后一问“以史为鉴”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作答,而学生的均分只有2.16分,失分率29%,这些错误的答案真是令人啼笑皆非……30份试卷中,仅仅只有两三份试卷答案是全对的,这种结果是令人担忧的!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到底怎么啦???以至于学生的历史素质是这样令人堪忧!!!历史学科的课时都得不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