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让我推荐一本国学枕边书,想了想,还是《围炉夜话》。它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中国人修身养性三大奇书。相对于《菜根谭》的用词用典,《围炉夜话》更朗朗上口,寓意也更接生活。
作者王永彬,生活于清朝咸丰年间,人称宜山先生。年少时入私塾读书,家境清贫,其父让其辍学,他跪求父亲,让他修完学业。
成年后的王永彬成了一位乡间读书人,长期以教授生徒为业,一生好读书,晚年卷不释手,勤于著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其作品《桥西山馆杂著》八种。
《围炉夜话》以“安身立命”为主旨,用格言形式写出221则,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指导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子弟建立正确学习、生活态度,明辨是非等。人生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
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煨山芋,心有所得,辄述诸口,命儿辈缮写存之,题曰《围炉夜话》。——王永斌
本文章精选其中50句,可作修身养性,也可为文章摘录,传统国学智慧,各自爱好,各自领悟。
一、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功夫。
对孩子的教导,要在他们幼年时候就应该开始养成,培养他们正直宽大、光明磊落的气度;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反省自己言行,不能没有忧患意识,和自我磨砺的修养功夫。
二、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和朋友们交流往来,要注意观察他们的优点,学习长处,这样才能从中获益。对圣贤的良言警句,要在平日生活中遵照去做,才算是真正读好圣贤书。也就是交友要学其所长,读书应身体力行。
三、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如果穷困到了无可奈何的程度,那也只有依靠节俭渡过难关。天性愚笨之人,只要肯勤奋学习,也能弥补不足。人生际遇各不相同,努力是基础,俭以济贫,勤能补拙。
四、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一些牢靠稳妥的话语,都是很平常的话,不太吸引人,所以喜欢听这种话的人不多。安分守己之人,就是最快乐自由的人,只可惜能够安于平淡做一个本分人太少了。人生处世,要多学听平常之话,做本分之人。
五、处世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为人处世,要多为他人着想,读书学习要靠自己切实用功,别人是不能代替的。金钱可以被夺取,而学到的东西永远是自己的。
六、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信”是一个人立世处身根本,人不能没有信用,“恕”是一个人待人接物最重要品德,人应该始终奉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古人处世之道,以信立身,以恕接物。
七、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而杀身;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
世人都希望自己善于言谈,但战国时代的苏秦就是因为能言善辩,才被人暗杀。世人都希望能够积累巨额财富,晋代的石崇就是因为财富太多,遭人嫉妒而丧命。处世讲究策略,慎言可免灾,散财能积福。
八、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教育儿童要严格,态度严格能平息孩子心中的浮躁之气,对待心术不正的小人,应该采取尊重的态度,这样可以化解他们心中的不正之心。这句话是说,不同时候采取不同方式,教儿宜严,待人宜敬。
九、善谋生者,但令,长幼内外勤修恒业,而不必富其家;善处世者,但就,是非可否审定章程,而不必利于己。
善于谋求生计之人,只是让家中人不分内外,都能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而不是刻意去追求家庭的富贵。擅长处理各种事务的人,只是针对事情的对和不对,可行或者不可行作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制定合理的办事规则和程序,并不是一定是对自己有利,才去做。所谓,勤修恒业,审定章程。
十、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
轻易得到本不属于自己的名声和利益,那么这种福气终将会变成祸害,将最不能忍受的贫穷和困境忍受过去,困苦到最后一定会转化为甘甜。一个人的资质如何,主要体现在是否忠诚守信,而不是会用心机,耍手段。简要说名利勿贪,学在德行。
十一 、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
社会风气逐渐趋向奢侈放纵,没有停止的迹象,怎样才能出现一位像古代君子那样敦厚质朴的人,尽力挽回风气日下的局面。人们已逐渐失去了廉耻之心,达到了消亡的境地,怎样才能出现一位讲究名节人物,用他的德行来唤醒世人。所谓君子力挽江河,节士光争日月。
十二、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知终身无安逸之时。
心统管着身体五官,因此必须随时保持头脑清醒,才能保证行为不会出错。人的面部包括眉、眼、鼻、口等部分,看上去像一个苦字,由此可以看出,人的一生很难有安逸、舒适的时候。追求快乐和幸福是人的本性,以苦为乐,心正神明,人无永逸。
十三、伍子胥报父兄之仇而郢都灭,申包胥救君上之难而楚国存,可知人心之恃也;秦始皇灭东周之岁而刘季生,梁武帝灭南齐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还也。
伍子胥父兄被冤杀,为了替他们报仇,伍子胥发誓灭楚,最终攻破楚国都城。申包胥与伍子胥是挚友,他为了匡救君王危难,发誓保全楚国,终于楚国没有灭亡。由此可见只要下定决心没有办不成的事。
秦始皇灭诸侯,统一天下那一年,灭秦建汉的刘邦才刚出生。梁武帝灭南齐的时候,后来反叛灭梁的侯景前来归降。由此可知,善恶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转移。世无难事,但天道有常。
十四、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己也。
真正有才能的人都深藏不露,就想没有冶炼的金子和没有雕琢过的玉,虽然不炫目,但日久自然会显现它的光彩。做学问一定不能间断,要像不息的流水和漂浮的行云一样,每天都前进,没有停息。
十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昧而多财,则益其过也,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
孔子的母亲姓颜,他的外公把女儿嫁给孔子的父亲,虽然他父亲长母亲很多岁,但是看孔子一家人代代都积善修德,这样的家庭里子孙一定会发达的。
积善之家,必然给子孙留许多恩泽,而多做不善之举的人家,留给子孙的是祸行。积德行善,是为子孙留下恩泽,这是深谋远虑的做法。贤能,但积累许多财富,这样容易损害他奋斗的志向,愚笨却积累过多金钱,容易增加他的过失。由此可知,积累大额财富给子孙,反而有害。积善余庆,积财遗祸。
十六、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
一个人品行不高,是看不透“利”字,学业上没有进步,总是丢不掉一个“懒”字,人到无求品自高。德以化人,财勿累己。
十七、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
读书、做学问不在于天分高低,只要能勤学好问,细心观察,勤于思索,自然有通晓的那一天。立身处世,不要害怕自己的出身低微,只要忠诚厚道,行为有责,不违背道义,也会成为令人敬仰的人。学贵有疑,人贵有德。
十八、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一假面孔;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人心肠。
孔子为什么厌恶那些外表忠厚而内心狡诈的人,只因为那些人表面看起来忠厚廉洁,实不过都是伪装,孔子为什么厌弃那些品行鄙陋的人,也是因为那些人得失心太重,总爱斤斤计较。目光短浅,难成大器。
十九、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过于精打细算,做事一点不吃亏,自以为得计,但是败光家业的,多是这种人。待人处事温和,浑厚质朴,刚开始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但能够培养好子孙。精明败家,朴实振家。
二十、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心中能明辨对错,处事才不会犹豫不决,做人不忘廉耻,自然不会有卑劣行径。人应该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不能为。
二十一、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伶俐人做得来;仁有假人,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两行,不无奸恶人藏其内。
忠诚到了盲从的地步,就是愚忠,孝顺到了愚昧地步,就是愚孝。忠孝两个字,不是那些所谓聪明人能够做得来的,同样,人也有假仁假义,那些所谓仁义之士其中,也藏着奸险小人。仁义是立身之本,但要辨别愚忠,识破忠奸。
二十二、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奸邪之辈,即平地亦起风波,岂知神鬼有灵,不肯听其颠倒。
喜欢玩弄权势之人,即使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也作威作福,滥用职权,哪知人生就像浮云,转瞬即。奸诈邪恶的小人,喜欢无事生非,岂知举头三尺有神明,不会任其颠倒是非,胡作非为。
二十三、自家富贵,不着意里;人家富贵,不着眼里,此是何等胸襟!古人忠孝,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
家中富贵,不要刻意炫耀,别人家有钱,也不心生嫉妒,这才算有胸怀、气度。古人的忠孝是发自内心,而不只在表面做功夫。人应该富贵无以动,忠孝记心间。
二十四、王者不令人放生,而无故却不杀生,则物命可惜也;圣人不责人无过,惟多方诱之改过,庶人心可回也。
君王不一定命令他人放生,但也不会滥杀生灵,万物都有生命,值得珍惜,圣贤不苛求他人永不犯错,但会用各种方法劝导别人改过,不苛责求全,使人心由恶转善。
二十五、大丈夫处世,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
正直的人,不会假公济私,趋避厉害。有节操的学者,更会注重写书的精准详尽,以此作为治学准则。处世辨是非,平正贵精详。
二十六、求科名之心者,未有琴棋书之乐;讲性命之学者,不可无经济之才。
那些想追求科举功名之人,不一定体会到棋琴书画的乐趣。真正想做学问之人,不仅要探究自然社会发展规律,还得具备经世济民的才能,这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人可无科名之心,需有济世之才。
二十七、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要亦无多,惟静而镇之,则自止矣;谄人之簸弄挑唆,情形虽若甚迫,苟淡然置之,是自消矣。
泼妇骂街,花样也就那几招,只要镇定,不理她,她自觉没趣,也就停止吵闹了。喜欢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人,虽然看上去咄咄逼人,如果能淡然处之,不屑理睬,流言也会消失。这就是静而止闹,淡而消窘。
二十八、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
能在别人遇到困难之时,帮助脱离苦难,就如同在世的菩萨,能不受世俗束缚,超脱尘世之外,也能称之为大英雄。心存善念,脱身俗情,自我完善。
二十九、气性乖张,多为夭亡之子;语言深刻,终为薄福之人。
一个人性情脾气怪癖暴躁,多是短命之人,讲话总是尖酸刻薄,终究也会福分浅薄。待人宜和,言勿尖刻。
三十、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一个人立志要高远,志向不高,就容易被流俗影响,不会有什么作为。野心不能太大,野心太大,就会放弃眼前切实可行,去追求遥不可及的梦想,这样也难有大成就。一个人要胸怀大志,但脚踏实地。
三十一、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为荣。
家中贫困,地位低,没什么可耻的,但因为穷,去奉承讨好别人,这才可耻。富贵也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富贵且能帮助他人,这才算光荣。
三十二、古人比父子为桥梓,比兄弟为花萼,比朋友为芝兰,敦伦者,当即物穷理也;今人称诸生曰秀才,称贡生曰明经,称举人曰孝廉,为士者,当顾名思义也。
古人将父子关系比喻乔木和梓树,将兄弟的关系比喻花和萼,将朋友之间关系比喻芝兰香草,这都是由万事万物推究的人伦关系义理,现在的人称读书人为秀才,举荐入太学的生员为明经,又称举人为孝廉,这些都可以从称谓中领悟含义。看到名称,想到背后的含义,所谓以物喻理,名副其实。
三十三、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父兄有好的行为,子弟不一定学,要是有不好的行为,学起来倒很快。教育晚辈先要从自身作表率,不能只是言辞教育。
君子要有什么过错,小人一定不肯放过,君子没有过错,小人也会因为嫉妒不能容,君子和小人相处,要心平气和,尽量不要让对方有机可乘,切勿言语过激,乱了方寸。
三十四、守身不敢妄为,恐贻羞于父母;创业还需深虑,恐贻害于子孙。
一个人应爱护自身,谨慎行事,以免自己品行不好使父母蒙羞,一个人在创业时不要贸然行事,避免失败后果给子孙留下无穷麻烦。所谓守身勿羞父母,创业别害子孙。
三十五、无论做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
不论什么人,都不能趋炎附势、贪慕钱财,无论从事何种事业,都不要粗心浮躁。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无势利气,更要去粗俗心。
三十六、知道自家是何等身份,则不敢虚骄矣;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
一个人对自己能力和所处位置要有充分认知,就不敢浮夸、自大。想到如果就这样下去,虚度年华将一事无成,就应该发愤图强。
三十七、常人突遭祸患,可决其再兴,心动于警励也;大家渐及消亡,难期其复振,势成于因循也。
平常人突遭大祸,能下决心再振做起来,是能不断告诫和激励自己,而名门望族走向衰落后却很难振兴,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因循守旧,想变革也有心无力。
三十八、天地无穷期,生命则有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贵有定数,学问则无定数,求一分便得一分。
天地永恒,而人的生命却有长短,人生富贵自有定数,而学问却只要用功一分,便增进一分,所谓吾生有涯,学无涯。
三十九、处世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
为人处世没有什么固定行为准则,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好。创业无论大小,要量力而行,能应对才行,眼高手低,志大才疏之人,终难有成就。
四十、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属可疑。
一个人脾气性格不够温和,无论做学问还是建功立业,都难有值得效仿的地方,一个人言语过于做作,虚伪不实,那么品德和心性都值得怀疑。言语是一个人品行外在表现,口是心非者,不值深交。
四十一、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一个人如果把聪明用错地方,还不如一辈子谨慎愚笨,随便交朋友,不如在家闭门读书。守拙可取,交友宜慎。
四十二、严近乎矜,然严是正气,矜是乖气;故持身贵严,而不可矜;谦似乎谄,然谦是虚心,谄是媚心;故处世贵谦,而不可谄。
严谨看起来像矜持,但严谨是正直之气,而矜持却是乖僻习气,所以修身律己要严谨,而不能矜持傲慢。谦虚看起来像谄媚,而谦虚是虚心待人,谄媚却是有意迎合,为人处世贵在有谦虚之心,而不可有谄媚之态。
四十三、财不患其不得,患财得而不能善用其财;禄不患其不来,患禄来而不能无愧其禄。
不要担心得不到财富,应该担心得到财富却不能将它们用到正当地方,不要担心福禄不会降临,应该担心得到福禄后不能安心享用。人需善用其财,无愧其禄。
四十四、君子存心,但凭忠信,而妇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得为君子;小人处世,尽设机关,而乡党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
君子为人处世出发点是忠诚守信,因此连妇女儿童都像尊敬神明一样尊重他们,君子乐意被称为君子,而小人的处世之道是处心积虑,乡邻都像躲鬼一样躲他们,小人费尽心机,白白做小人。
四十五、颜子之不较,孟子之自反,是贤人处横逆之方;子贡之无谄,原思之坐弦,是贤人守贫困之法。
颜渊不与他人计较,孟子经常自我反思,这是圣贤之士在遇到蛮横不讲理人的应对之道。子贡擅长言辞,但不阿谀奉承,原思安然弹琴自得其乐,这是圣贤之士安守贫困的方法。不计较横逆,安贫乐道,自得其乐。
四十六、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逞奸谋事,事难必其稳便,可惜他徒自坏心。
做好事帮他人,他人因此得以保全,自己也会感到满足快乐,使用奸诈手段图谋成事,最后事情也成不了,又白白坏了心性。行善自乐,奸谋自坏,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
四十七、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则吉凶可鉴也;不蹶于山,而蹶于垤,则细微宜防也。
不以水为镜,要以他人得失为镜,对照反省自己,很多事情成败吉凶可以照见清楚,在高山上没有跌倒,却被一个小土堆绊倒,由此可见,细微之处也应多加小心。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四十八、凡事谨守规模,必不大错;一生但足衣食,便称小康。
凡事能谨守规则,就不会出大错,一辈子只要能丰衣足食,就称得上安逸的小康之家了。人人都求大富贵,实则能衣食够用,安然度日,就是幸福。
四十九、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
将读书作为自己的事业,就应当知道读书的乐趣,思想上有做善事的念头,就不必考虑行善的名声。行善要发自内心,不邀善名。
五十、知往日所行之非,则学日进矣;见世人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
能认识到自己过去犯下的错误,每日都算有进步,能够看得到别人行为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品德也会每日精进,简单说,知己之错,取人之长。
五十一、见人善行,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此长者待人之道也。闻人誉言,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
看到他人好的行为,要多称赞,看到他人行为不当,要设法提醒,这才是受人尊敬的长者。听到他人赞美自己,要更加发愤振作,听到他人批评自己,要愈发谨言慎行,这是君子修身养性的功夫。
五十一、种田人,改习尘市生涯,定位败路;读书人,干与衙门词讼,便入下流。
以耕种为业的人,突然改行经商,这样失败的多。一个读书人参和打官司,为名利不惜颠倒黑白,会沦为不入流之人。这里告诫后人,安守本业,君子不合浊流。
五十二、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知足矣;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惭矣。
经常想还有人的处境和地位不如我,命运不如我,这样就能够知足常乐了。常想某人品德胜过我,学问做得比我好,自然就会自感惭愧,发奋努力。所谓衣食知足,学无止境。
写在最后:
《围炉夜话》中每句话都进行了提炼,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辞藻谈不上华美,但总能在一些毫不起眼的语句中,透出惊艳,品出哲学,正如林清玄曾说过的“好东西不一定贵,平淡的东西也自有滋味。”
网上有句很火的话,一个人应该:十分沉静,九分气质,八分资产,七分现实,五分颜值,两分糊涂,一分自知。读书明理的真正意义,就是让人自知。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南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