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三语文专题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语文专题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高三语文专题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梳理和巩固高三语文的基础知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
2、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表达交流等。
3、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
(一)语言文字应用
1、复习汉字的音、形、义,特别是多音字、形近字的辨析。
2、掌握常见的成语、俗语、谚语等,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提高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能力。
(二)文言文阅读
1、复习文言文的常见实词、虚词和句式结构。
2、理解文言文的文意,掌握翻译技巧。
3、分析文言文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三)现代文阅读
1、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四)写作
1、掌握常见的写作体裁和格式,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3、学会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和表达。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梳理语文基础知识,明确复习方向和重点。
2、讨论法: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4、读写结合法:通过阅读优秀的范文,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同时加强写作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和重点,明确学习方向。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知识梳理(20分钟)
1、按照教学内容和重点,分模块进行知识梳理。
2、强调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三)练习巩固(15分钟)
1、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练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教师巡视指导,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和纠正。
(四)讨论交流(10分钟)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教师巡视指导,对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复习笔记,并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练习。
2024高三语文专题教案 篇2
《待贾而沽》教案
一、目标导航:
1、借助注释、译文、工具书和其他资料,读懂原文,整理文本有关的文言知识;
2、理解孔子的人生态度,评说孔子的“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处世思想;
3、背诵默写9.13、8.13、5.21章。
二、预习准备
1:诵读《待贾而沽》,注意下面这些字的读音。
待贾而沽(gǔ gū) 与于斯文(yù) 桓魋(tuí) 仪封人请见(jiàn)—从者见之(xiàn)
木铎(duó) 韫椟(yùn dú) 佛肸召(bì xī zhào) 涅而不缁(zī) 匏瓜(páo)
系而不食(xì) 笃信好学(dǔ hào) 归孔子豚(kuì tún) 时其亡(sì) 亟失时(qì)2: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提出疑难问题并解决。
新知学习
一、自主学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孔子畏于匡 。 ②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③求善贾而沽诸? ③我待贾者也。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对其注音、释义
①文王既没 ②公山弗扰以费畔 ③天下有道则见
④邦有道,则知 ⑤归孔子豚 ⑥孔子时其亡也
⑦遇诸塗 ⑧子路不说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含义
①天之将丧斯文也 ②君子之至于斯也
③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④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其含义
①天之将丧斯文也 ②从者见之
③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④怀其宝而迷其邦
5、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我待贾者也。 ②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③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④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⑤孔子畏于匡。 ⑥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6、解释课文中的成语
①待贾而沽: ②期月而成:
③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④愚不可及:
《待贾而沽》原文及译文
【原文】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①而藏诸?求善贾②而沽③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注释】
①韫(yùn)椟(dú):藏在匣子里、韫,藏;椟,匣子。②贾(gǔ):商人。③沽:卖。
【译文】
子贡说:“有一块美玉在这里,是把它珍藏在匣中好呢?还是 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出去好呢?”孔子说:“卖出去吧!卖出 去吧!我正等待着识货的商人哩。”
【读解】
儒者常常以水和玉比德,所以,当子贡一说到有美玉在这里 时,孔子便知道他是以玉设比,于是作出了“我正等待着识货的商人哩”的回答。
子贡所提出来的,实际上是读书人出不出去做官的政治态度上问题。
子贡给出的是两个选择要么“韫椟而藏”,珍藏在匣中;要 么“求善贾而沽”。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出去。这两个选择实际上就是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述而》的“行藏”问题。孔子在这里的回答是倾向于“行”的方面,即“沽之哉!沽之哉!”卖出去吧,卖出去吧!这反映出孔子思想中积极入世的一方面。但下面的回答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孔于说的是“我待贾者也”而子贡问话中说的是“求善贾而沽诸?”
一“求”一“待”,态度大有不同。
这里面的微妙区别,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引范氏的看法:
读书人不是不想做官,只不过厌恶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官位罢了。读书人等待被任用,就像美玉等待识货的商人来买一样。以伊尹、伯夷、姜太公等人为例,如果没有成汤文王的任用,就是终身默默无闻也没有关系,绝不会主动去炫耀自己以求做官。
简而言之,读书人可以做官,但却不可以求做官,不可以“跑官”——像后世有些人那样,一到“换届”的时候,东奔西跑利用一切关系和纽带,削尘脑袋往上钻,千方百计向上爬。即便不能往上爬,起码也要保住现有官位不变。
以“毛遂自荐”的观点来看,“待贾而沽”而不“求善贾而 沽”,是不是有些迂腐了呢?
何况,如果人人都待贾而沽,那我们今天那些铺天盖地的招聘广告不就都白打了吗
《待贾而沽》同步练习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句子 通假字 本字 句子 通假字 本字
⑴文王既没 没 殁 ⑹邦有道则知其知可及也 知 智
⑵求善贾而沽诸 贾 价 ⑺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知 智
⑶佛肸以中牟畔 畔 叛 ⑻遇诸涂 涂 途
⑷归孔子豚 归 馈 ⑼天下有道则见 见 现【Www.547118.cOM 精选范文网】
⑸孔子时其亡也 时 亡 伺 无 ⑽子路不说 说 悦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
句子 活用类型 句子 活用类型
⑴从者见之 动词作使动 ⑵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形作使动
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句子 句中义 今义 句子 句中义 今义
⑴天之将丧斯文也 这种文化 文雅,文化或文人 ⑶好从事而亟失时 从政 投身于
⑵君子之至于斯也 来到 连词,表另提一事
2024高三语文专题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巩固:确保学生熟练掌握高考语文要求的字词、成语、病句辨析、标点符号使用、古诗文背诵等基础知识点。
阅读能力提升: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现代文、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如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古诗词、文言文等。
写作能力强化:针对高考作文要求,加强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的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立意构思、材料组织、语言表达及创新能力。
文学鉴赏与文化素养: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应试策略与技巧:教授学生有效的答题策略、时间管理技巧及心理调适方法,确保在高考中发挥最佳水平。
二、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与巩固(开学至期中)
字词成语:每日或每周安排字词成语的.复习与测试。
病句辨析与标点符号:结合例题讲解,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古诗文背诵:制定背诵计划,定期检查,确保重要篇目熟练掌握。
第二阶段:阅读能力提升(期中至期末前一个月)
现代文阅读:按文体分类进行专项训练,包括阅读速度、信息提取、理解分析、推理判断等能力的培养。
文言文阅读:重点讲解常见实词、虚词、句式结构,通过大量阅读练习提高文言文理解能力。
文学作品鉴赏: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阶段:写作能力强化(期末前一个月至高考前)
作文技法讲解:从审题立意、结构布局、语言表达、素材积累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
模拟写作与批改:定期布置作文题目,进行模拟写作,教师细致批改并反馈,学生根据反馈进行修改提升。
范文学习:选取优秀高考作文作为学习材料,分析其优点,借鉴其写作思路和方法。
第四阶段:应试策略与冲刺(高考前一个月)
全真模拟考试:组织全真模拟考试,模拟高考环境,检验学生备考情况。
答题技巧培训:针对各类题型,讲解答题技巧,如选择题排除法、主观题答题框架等。
心理调适与备考指导: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缓解考前焦虑,提供科学的备考方法和时间管理建议。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精讲多练:理论知识讲解精炼,注重实践练习,通过大量练习巩固知识点。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评估与反馈
定期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月考、模拟考等方式,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个性化反馈:针对每个学生的测试结果,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明确改进方向。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2024高三语文专题教案 篇4
教学设想
本课文拟用一个教学时完成。如有可能,建议语、政、历三科老师能集中一起备课,从各自学科的特点分析本课文,以讲座的形式向同学们讲授,亦可从文科综合的角度,不光是从语文的角度,可以揉进哲学、历史等学科知识,考查学生对本篇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初步了解孔孟思想观点的异同点;
2、掌握本文中出现的词和成语;
3、背诵孔孟的名言警句。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从事物发生,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去分析原因的能力。
情意目标:
为孔孟两位伟大的哲人自豪,为祖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骄傲。
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文,搞懂课文中的注释;
2、把课文中谈及孔孟两人不同思想观点的'语句画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成至圣老师”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孔子,在儒家学派中,地位仅次于他的就是孟子了,所以孟子被称为“亚圣”。这两位人物,常常是孔孟并举,孔孟之道并提,被视为儒学的代表人物,孟子被认为完全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和观点。他们的学术观点,生活理念被认为毫无二致。事实是这样的吗?请看课文—孔孟。引出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投影以下文字资料,并配以朗读。也可不要配音朗读。课堂教学时由教师或学生读)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少“贪且贱”及长,做过“委吏”(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以及孔子与门人的问答。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因主张不被采纳,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
三、研习课文
导读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人们总认为孔孟是一体的?(形影相随,孔称“至圣”,孟称“亚圣”,孔有《论语》,孟有《孟子》,孔主张“成仁”,孟主张“取义”—总之,从两人“尊号”、著述、主张方面,都印证了这一点—形影相随,孟随孔,有孔则有孟。)(板书:形影相随)
2、那么,真的是如影相随,孔孟一体吗?
(由此一问,导入第二、三、四自然段的阅读)
导读二、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迅速阅读这三个自然段,教师要分以下几个方面—生活、人性、人际。学生按课文内容找出答案。教师将答案以板书形式列出。
2、通过以上列举分析,我们清楚了,虽然我们张口就说“孔孟之道”,实际上“孔”“孟”除了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之外,两人还各有其“道”—主张见解并不完全相同。文章的深刻就在于此,作者并不停留在表象上,而是引导我们深长思之,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导读五——十一自然段。
1、这七个自然段落,集中分析了孔孟不同的原因。请同学看一下,个性不同是二人主张不同的原因吗?(是,又不是。因为作者明确指出“不能说……无关”,能解读这个句式,就是有关的意思。但作者用了上述句式,表达“有关”的成份就压到了最低点,实际上作者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有关,但关系不大,基本无关,另有原因在。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1)相去两百年,中国局势,已起了很大变化;(2)此一时,彼一时)
2、孔子时代社会特点是什么?(虽有战事,但不足以造成全社会的动荡;礼的约束力虽不太大了,但仍有影响;孔子认为“克已复礼”可行)——板书:社会相对宁静。
3、孟子时代社会特点是什么?(时代动乱,国君草菅民命,孟子认为,恢复过去是不可能了,要改弦更张)板书——社会十分动乱。
2024高三语文专题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快乐的理解,陶冶性情。
2、学习本文善用比喻,比喻中联想丰富且话语幽默。
教学重点:
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善用比喻)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位外国记者曾说,他来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万里长城,二是看钱钟书。显然,这位外国朋友把钱钟书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从这件事也可看出钱钟书在我国文化不替代的地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文化奇人写的文章──《论快乐》
二、了解作者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中国现当代著名学者、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诗论《谈艺录》等等。
三、整体把握
阅读全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主要论述了哪几个观点?怎样论述的?
2、你喜欢文中哪些句子,为什么?
3、文中有哪些句子你暂时还不能理解?
四、文章结构
论快乐:
一)快乐是短暂的,痛苦是长久的。
二)人生虽然痛苦,但是并不悲观。
三)一切快乐享受,都取决于精神。
四)发现乐由心造,是文化的进步。
五、学生质疑
六、作业:课后练习第一题,查找有关快乐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下列比喻有何含义?作者借此分别表明了什么观点?
①“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
比喻“快乐是忍受痛苦的希望”,作者借此表明的观点是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
②“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
比喻“心情不快乐时难以体会美好的东西”,作者借此表明的观点是快乐属于精神。
2、作者为什么说“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
①人生虽痛苦,但它始终使人抱着快乐的希望;
②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3、文中引用穆勒的话,将苏格拉底和猪进行比较,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①为了阐发“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观点;
②寓庄于谐,以幽默启发读者深思。
4、作者认为,“把快乐分肉体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为什么?
①没有精神上的愉悦,再好的物质刺激也不会发生作用;
②如果精神愉悦,痛苦也可以成为快乐的契机。
5、作者为什么认为“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一步”?
从此痛苦不再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精神战胜了物质。
二、语言揣摩
1、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
因为“快乐”是短暂的,所以“永远”与“快乐”是矛盾的,就好像“四方”和“圆形”、“静止”和“动作”是矛盾的一样。
2、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它”是指什么?全句如何理解?
“它”指“快乐”,人类努力奋斗的历史就是人类渴望和不断追求快乐的历史。
3、现在的账,我们预支了将来去付。
我们现在受苦,是为了换取将来的快乐。
4、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什么观点?
精神状态不好,再好的物质刺激也不能使人快乐。
5、有最洁白的良心,跟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这句话中的“效果”具体指什么?
是指正邪两种人从自己所做的事情中得到的快乐是相同的。
6、肉体减少了专制。这句话中的“专制”有什么含义?全句是什么意思?
“专制”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决定人的快乐,全句意思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不能决定人是否快乐。
7、能一贯抱这种态度的人,当然是大哲学家,但是谁知道他不也是个大傻子?“一贯抱这种态度的人”是指什么人?
指把忍受变为享受的人,能苦中作乐的人。
8、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
这句话怎样理解?
能看出“矛盾”的人是富有智慧的人,庸常之人看不出,所以无代价可言。既然持乐观人生态度的人有能耐把忍受转化成享受,那么人生也就只有经常提供痛苦,让你去“转化”吧。这是一句调侃的话。
三、拓展学习
快乐名言: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本身――这种理论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生命短促,怎能自寻烦恼?(尼采)
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汪国真)
假如世上一切事物都是快乐美好的,我们将永远无法学会勇敢与忍耐。(海伦.凯勒)
2024高三语文专题教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考纲、新课标、新高考模式、新命题角度对中学语文教学和高三语文备考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应该顺应高考改革趋势,在全面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充分调研各校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托精选的优秀复习资料,制定合理的复习备考计划,有条不紊地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高考应试能力的提高,力争通过师生一年的共同的努力,实现来年高考我校语文学科上线率和优秀率都有新的突破,为20xx年我校高考再创佳绩作出最大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
1、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六册重要篇目的教学。
2、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第六册相关内容的选讲。
3、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要点的回顾与整理。
4、第一轮复习:高中语文考点知识系统梳理、归纳。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的障碍。
5、第二轮复习:强化训练,查缺补漏。
6、第三轮复习:应用能力提高:研读考纲,回归课本,看纠错本,重温部分考点的重要内容,准备作文,做真题,调整状态,进入考试时间。
三、教学设想
这一学年的教学任务繁重,我们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六册的教学,我们将择取重要的篇目,培养学生各类文章的阅读能力,围绕高考考点要求,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相应的主观阅读题答题能力。
2、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的复习中,着重要点的回顾与整理,巩固已有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理性归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温故而知新,为总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3、高中语文考点知识系统梳理、高考应考技巧指导与能力训练中,主要介绍高考最新信息、发展动态,分析考试大纲,评价近年高考试卷,预测命题趋势,归结语文知识的学习及语文试卷的应考中的实用方法技巧。简言之,就是专题复习,梳理知识,解读政策,预测命题,指导学法,指点秘笈,示范解法,规范答题,综合训练,提升能力。
四、学生情况
分析我们学生的实际,弱点主要表现为:
1、没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3、见不多,识不广,导致鉴赏拓展创新没有依托;
4、语文答题的规范意识欠缺;
5、学生普遍不重视语文学习。
五、具体教学措施
1、结合高考,把五六册的课文划分为现代文、文言文、诗歌三大块,将它们的教学目标与高考的对应点结合起来,分别确定为:现代文(主要包括第五册的文学评论、小说和第六册的说明文)-----在巩固快速阅读文章整体上把握文意的习惯的基础上,侧重提高快速筛选有效信息和深层次分析归纳文章观点的能力;文言文------以第五、六册的课文为纲,归纳、整理1-4册的文言文的常见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见虚词、特殊句式等,强调以新带旧,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诗歌------根据第五、六册诗歌的体裁、题材特点,把握其中景、物、事、典与诗人所抒之情、所述之理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归纳整理读懂一首诗歌的基本方法。
2、梳理单元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授课与测评结合,定期进行单元测试,知识点复习,边练边测。
3、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实词的积累,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句式强化训练,在此基础上,理解人物的行为实质和思想内涵。
4、现代文采取精读文章、分点设题、演练评点、归纳提升的训练,有层次的提高学生能力。
5、强化语文积累
充分利用早自习,督促学生复习巩固高一高二背诵默写过的课文和教材上出现过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
6、强化作文训练的系统性
考虑学生作文实际及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和阅卷现状,作文训练采取循序渐进、逐点落实的思路。大体上,单周为作文指导,训练题(即小作文)由各语文老师自定;双周训练题原则上应统一。
作文训练暂分点如下:
高考作文全程训练
A、基础等级写作训练
(一)写作技巧训练
1、审题 2、立意 3、选材4、构思 5、行文 6、拟题 7、修改
(二)文体写作训练
1、记叙性文章写作 2、议论性文章写作
B、发展等级写作训练
(一)常规性发展写作训练
1、善于分析(训练目标}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2)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善于叙写(训练目标}
(1)材料丰富 (2)善于描写(3)形象丰满 (4)意境深远
3、善于表达(训练目标:有文采)
(1)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2)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3)文句有意蕴
进行排比句、转折句、比喻句、对偶句、是字句、因果句等文采训练。
(二)创造性发展写作训练
1、善于突破(训练目标}
(1)构思精巧 (2)推理独到(3)想象独特 (4)有个性特征
2、善于出新(训练目标}
(1)见解新颖 (2)材料新鲜
2024高三语文专题教案 篇7
根据新颁布《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通过深入学习体会《大纲》精神,并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如下一系列教学工作计划,以便使自己的工作能有序地开展。
一、学生状况及成绩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5)、高三(10)两个班的语文科教学工作,高三(5)班为普通班级,有学生53人,高三(10)班为实验班。学生36人。
从上学期成绩情况来看,高三(5)班的学生仍然存在水平相对较低,参差不齐的状况。人均分93.9分,但优生少,差生多。高三(10)班学生从中考成绩上来说是好的,人均分98.4,但对那些基础知识还需要多细心些。
思想状况方面,高三(1)班有1/3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较认真刻苦,他们的学习情绪比较稳定,有的尽管基础较差,也能坚持不懈,较能井然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不会受到环境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帮助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高三(10)班学生,大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好,绝大部分学生有很强的积极进取精神,有取得良好成绩的强烈愿望,有个别怕吃苦,只想得到不愿付出,加上年少无知,自控能力比较弱,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还不是十分自觉,有时不能完成老师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知识目标:全面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小说的有关知识,熟记文言文。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
三、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具
第五册语习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现代论文,科技说明文的文学名家名作,着重培养研讨、评价论文的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除此而外,还要从10月份开始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
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材重难点
高三语着重培养研讨、评价论文的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着重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继续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散文和外国诗歌、散文,重点是分析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鉴赏中国现当代诗歌、散文、演讲词、序言的语言;欣赏诗歌散文、演讲词、序言的艺术手法;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的思想。
五、教研课题
本学期在教学中仍沿用“目标教学法”开展教学,要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做好“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达标测评”四个步骤,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六、教改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教改措施:
1、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已逐渐成为国际公认的.教育理念。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公民,不会自学,就不可能具有自我发展和创造的潜力。基于这一认识,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着眼点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为日后的继续自学和自我发展打下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2、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上。现行教材的教学参考书,比较注重对课文的分析与解说,而不大注重提供研读的思路和备课资料。本来是供教师备课时参考用的,由于受应试的影响,实际上却成了对这些课文分析的“惟一”或“标准”答案。
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本来就可以见仁见智,不能定于一尊,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教学参考书提供了“标准”,不免失之偏颇。与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则吸取了过去教学参考书编写中的经验教训,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重在说明教材的编写意图。在课文的点评和鉴赏指导中,注意吸收语文教学和语言学、文学研究中已有定评的新成果。从当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注意帮助教师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注意给教师留有余地,尽量不提供结论性的东西,以利于发挥教师钻研教材的积极性和教学实际中的创造性。
七、业务自修内容
1、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2、多阅读、查找资料,订阅专业报刊;
3、多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八、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2、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3、对学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学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4、充分了解学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顾及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2024高三语文专题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回顾并巩固高三语文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如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作文等。
2、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写作表达等。
3、帮助学生熟悉高考语文的题型和解题技巧,为高考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中的信息筛选与整合,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2、难点: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现代文阅读中深层含义的挖掘,作文的创新与深度。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相关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和内容。
二、文言文复习(20分钟)
1、复习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含义,通过具体例句进行说明。
2、讲解文言文句式的特点和翻译技巧,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等。
3、选取经典文言文段落进行阅读练习,指导学生进行翻译和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复习(20分钟)
1、讲解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如整体把握、信息筛选、深层含义挖掘等。
2、选取高考真题或模拟题中的现代文阅读进行练习,指导学生进行解题和分析。
3、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答疑。
四、作文复习(20分钟)
1、回顾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和评分标准,强调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和表达。
2、讲解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3、选取高考真题或模拟题中的作文题目进行练习,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和修改。
五、练习巩固(15分钟)
1、发放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集中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强调解题技巧和规范书写。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2、强调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解题技巧,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
3、布置课后作业。
2024高三语文专题教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1、认真学习20xx年北京市《考试说明》,注意研究北京市与语文高考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求我们的复习思路与有北京特点的高考命题新思路相符合。
2、北京市今年继续全部科目自主命题,试卷结构、题型比例、难易比例、题型等都有可能微调。
3、本学期语文复习要把思维能力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突出思维过程、思维层次和思维容量的训练,强调知识的迁移而不是知识的再现。
4、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复习方式方法的指导,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复习冲刺过程中都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水平作为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二、教学安排
合理、周密地安排下学期的教学计划。本学期按三个月安排教学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月28日至一模考试前(4月上旬),第二轮复习。本轮复习的要点:一是狠抓“双基”不动摇,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二是以专项复习为主,综合复习为辅,注重能力训练。
第二阶段:四月中旬至二模考试前(五月中旬),以综合练习为主。综合有两条线:一条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一条是解题思路、方法和规律的综合。
第三阶段:5月10日至5月24日,查漏补缺,调整心理,铆足干劲,冲刺高高考。
三、教学要求
1、牢固树立时间观念,牢固树立效率意识。
2、把好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精心选编练习
二是认真落实练习。
三是重视讲评练习。
3、思维能力训练。
4、现代文阅读训练。
5、作文训练。
2024高三语文专题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小说阅读概述
教学目标:
1、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考试说明)。
2、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江苏高考的命题特点。
2、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掌握小说阅读的策略。
教学难点:
掌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传统的高考命题中,很少对小说进行考查。有湖南卷《贝多芬:一个巨人》;有浙江卷《平面的生活》。之后,小说阅读风生云起,高考有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湖北卷《日月行色》,有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海南宁夏卷《二十年后》,浙江卷《乌米》。江苏也在出现小说阅读《侯银匠》,小说的考查已正式登陆我省试题,据相关专家讲,小说阅读将继续保持强化态势,我们需要认真备战。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小说的基本知识。
二、介绍小说的基本知识
(1)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三要素”是命题的重心,下面介绍有关知识点。
(一)关于“人物”要素。
1、人物描写的方法:
(1)从描写的内容分:
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③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④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⑤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⑥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及心理活动等细小环节或细微事件的描写。
(2)从描写的角度分:
①正面描写(也就是直接描写)
②侧面描写(也就是间接描写)
2、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
①从人物描写切入。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从肖像、神态,典型的动作、行为,个性化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中折射出来,因此,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能够发掘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②从分析故事情节切入。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要学会在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中把握住人物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的动作、内心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③从分析环境角度切入。小说的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环境是小说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空间和时间范围,也是小说中人物活描写动的场所。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社会环境中的复合的因素,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善于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解读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关于小说“情节”要素。
1、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情节的一般作用:
①埋下伏笔,前后照应;
②侧面衬托,烘托人物;
③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④贯穿全文,线索作用;
⑤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⑥总结上文,点明题意;
(三)关于小说“环境”要素。
1、“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也叫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场景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2、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1)暗示主题;
(2)渲染气氛;
(3)奠定作品基调;
(4)烘托人物形象;
(5)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三、小说阅读策略
在各式文学作品中,最普及最流行的体裁要算是小说,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被人爱读和争购?乃是小说。同样,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小说也有出现的趋势,以它为命题材料,用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既然大家如此关注它,那么我们该如何解答小说类阅读分析题呢?
大家都知道,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这样,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关于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