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热门推荐
你的位置: 首页 > 计划篇 > 中学计划书

七年级《望岳》教学设计精选

发表时间:2024-11-04 12:12:56      菲儿

七年级《望岳》教学设计精选。

为了满足您的需求小编为您整理了详细的“七年级《望岳》教学设计”资料。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将负责的工作从头贯穿至尾,教案要体现概念和方法相似的知识。用于比较难的知识。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痛教材内容。如果您需要相关的信息可以依据本文进行查找!

七年级《望岳》教学设计 篇1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自由发言。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

1、配乐诗朗诵《望岳》(出示视频和音频材料)。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加幻灯图片),出示问题。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

“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细望”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

(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问: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问: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岁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示例: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虚实相生。。。。。。)

三、布置作业。

学生结合图片说一说印象中的泰山。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小组研讨。

有感情地齐读诗歌,畅所欲言地谈诗歌的魅力。

七年级《望岳》教学设计 篇2

一、导入。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二、读读讲讲问问。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整体感知。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 “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

三、总结。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么?

首联岱……未了。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赏析:以设问统领下文,写惊叹仰慕之情,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高耸入云,蕴含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未了 :不尽。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

颔联造化……昏晓。译文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给了它,山南山北的天色分成明暗两部分。赏析:“造……秀”,表现泰山景色神奇秀丽的特点。“钟”:集中、汇聚。用字精当,言简义丰,极富神韵。拟人,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拟人,用字精当,炼得极好,用词精准,言简义丰,极富神韵,形象地写出了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利剑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分割成明暗两部分,形成不同的景观的样子,从侧面表现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和高耸陡峭、挺拔险峻、高大雄伟的特点。该联虚实结合,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颈联荡胸……归鸟。译文望着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激荡。目送归鸟入巢,眼眶几乎睁裂。

赏析:“荡胸……归鸟”,写细望,夸张,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泰山迷人景色的陶醉,表现对祖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生”“入”: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尾联会当……山小。译文一定要等上泰山的最高峰,放眼望去,所有的山就显得矮小了。

赏析:“会当……山小”,写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高峰,俯视一切的精神和气概。再次突出泰山高峻,表现诗人广阔的心胸和非凡的气魄,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韵译】: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评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七年级《望岳》教学设计 篇3

咏泰山的《望岳》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那么,关于《望岳》教案怎么做呢?

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词的精妙,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心灵共鸣。

1、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望岳》,能说说板块的题目吗?

这一册板块项目与12册有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12册把泰山做为中华文明,泰山是一种文化)

2、指导学生参照诠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1)巡视。随机指导。

(2)引导学生质疑,学习释疑。

3、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品悟诗句,赏析。

设问:

(1)诗题为《望岳》,但全诗却不风一个“望”字?

(2)全诗视望,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角度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远望泰山的景象;第二句近望泰山的景象;第三句是凝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最后一句是神游玉皇顶所见)

4、引导学生思考:

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一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附课内、课外古诗阅读。根据《 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必背古诗词八十 首。我在教学《望岳》时引进音乐欣赏和诗词的仿写,开始还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怕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结果出人意料,学生不仅领悟了诗的意境,还对诗人的情感、诗歌的节奏进行了更深的探究,从而选出了合适曲目。如刘广锐同学就选了高亢、浑厚的《蒙古人》来演唱《望岳》,他那优美的歌声和激昂的意蕴让同学们陶醉了。这让我相信: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科学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定会使教学的天空更广阔,不拘泥于教材,不为教材所缚,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教材走向更为广阔的知识海洋,真正使学生通过学教材内几十首诗歌,学会自吟自唱,自学自写,从而去感受浩如繁星的诗词歌赋。

本堂课教学目标设计的意图在于: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让学生体会诗情画意,吮吸文明智慧,激发自己创作诗歌的热情。诗歌教学的传统方法是朗读、背诵、分析字词,我这堂课采用以吟唱为主流,仿写创作为辅助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诗词格律要求,领略

作者的创作风格。传统的学习观注重的是以知识和课本为中心的认识活动,把学习的本质视为一种认识过程。早在半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对此作了一针见血的批评:“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这句话正切中了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实践活动的`弊端。对于学习方式来说,仅立足于“关起门来读书”是远远不够的,“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因此,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将学习纳入一种以认识内化为基础的实践活动的轨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动嘴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体验,乃是学生优化学习,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但将其列为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为此,还专门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以这一理念为指导,我让学生演唱、仿写古诗词,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造,从而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通过《望岳》这堂古诗歌教学,我也发现以下弊端;

1、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才是完美 这堂课,我开发了网络、音响、录音磁带等多种课程资源,但我本人对课件的制作不够熟练,诗歌内容和课堂内容是美的,但课件的配制未能与课堂内容起到助燃作用,仅是一种点缀。个别学生未能准确选出合适的曲目,这就要求我自己不仅会教语文,还需提高艺术修养,对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指导,因为文艺不分家。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音乐的魅力,他才会自觉地把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起来,从而领悟到纯文学和流行音乐互相融合的精妙。

2、探究问题,不回避困难 反思起来,我在诗词格律等方面还凭习惯直接 给了知识,而没有通过探究学习掌握。在备课时,我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问题和诗词格律难度大的问题,决定在课堂上对此不作过多探讨。虽然在课堂引导学生归纳古诗词的特点,为下一步的仿写作准备、作指导。大部分学生答出了古诗词的特点,但在仿写诗歌时并不能很好的运用诗词的知识。我认为课后还需给学生讲清楚诗词的平仄押韵的要求,虽然这不在《课程标准》要求之内,但根据学生需求,适当让学生了解一些语文知识还是必要的,否则将给学生留下误区。 虽然这堂课结束了,但时常听到学生吟唱自己谱曲的古诗词,在作文中看到学生恰倒好处的仿写一两句古诗,我感到很欣慰,从这个角度来说,采取吟唱、仿写的方法来教古诗是可行的,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同时我认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了教师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给了教师展示教学个性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与同伴合作探究的快乐,体会到自己自主学习获得成功的幸福。一位语文教育前辈曾说过,在学生的幸福中,我们感觉到自己生命的延续;在学生的快乐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自己语文教育的成功。我以此来勉励自己。

七年级《望岳》教学设计 篇4

1、教材分析:《诗五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或抒真挚友情,或抒豪情壮志,或表隐逸之意,他们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二是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望岳》和《观沧海》这两首诗安排在第30课《诗五首》中的第四、五首,都是登临诗,都借景抒情,所写景物和所抒感情有较多相似点,我想在第三课时把两首诗放在一起教授,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登临诗的鉴赏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情与景之间的联系。

3、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杜甫、曹操及相关文学常识。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根据本单元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激趣导入法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乐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2、朗读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3、品读法《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使其既学会又会学。

多种教学法相结合,以读为主,在读的基础上,突破赏析语言这一重点。现在我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文举例和教学目标四个方面列表如下:

这是学生第二次集中学习古诗。这五首诗都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写的。教学时要调动学生已有的诗欹学习的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丰富倩感,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我国古代诗歌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力。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法有(1)诵读法:能过诵读,熟悉词作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一些诵读的技巧;(2)感悟法:深入品读,体会诗中的人生体验、词人的思想内蕴;(3)讨论点拔: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和反思质疑,师生的合作讨论、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古诗是中华文化星空中最璀璨夺目的那一颗,多读诗歌能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更能提升我们的文化品味。我很幸运,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有机会带领你们去追随远去的背影,走进诗人的心田,与诗人一同感受自然,感悟生命。昨天,我们在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中品味到他的潇洒飘逸,想象奇特,而王安石在青山浮云间感悟到得人生哲理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发。今天,我们继续品析另外两首,继续触摸诗人跳动的赤子脉搏。

(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的历史,引入本课教学,教师深情导入,学生感受体验,吸引学生兴趣。)

二、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师补充并板书:

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因为这首诗写于诗人二十四岁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2、指名读,展示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3、听配乐朗诵,体会朗读古代诗歌的方法。

4、指导学生朗读,再次自由朗读,

1、抢答题:本诗抒写诗人登上泰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正确还是错误?为什么?(释题)

2、作者向岳而望,都看到哪些景色?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散文般的语言描绘作者所望之景

3、试分析首联,看看“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4、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和“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

6、如何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会当”二字?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怎样的哲理?

7、两大组朗诵比赛。

五、拓展:

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诗《登鹳雀楼》,哪个同学将它背一下?其中有两句诗和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意境相似。哪两句?古诗中,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的名句,哪个同学能说两句。

1、学了这首诗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同学们一齐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1、疏通文意,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中景。

2、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3、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4、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五、教师小结:

本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根据句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

3、《望岳》最后一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

好的板书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课文,并给学生以优美的享受。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

七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精选


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能够让教师的工作变得更加完美,说起教案,教师们肯定会很熟悉。教案使教学过程有了科学依据,教学活动的每个步骤环节都有相应的理论支撑。栏目小编搜集了“七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相关主题资料,现在分享给您,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篇1】

Unit 5 第5单元

Topic 1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 话题1你通常怎样去上学? gaten.大门

the same to对……也一样 by prep.乘(车等);靠近,在……旁;在……时间;不迟于;被;用;由

subway(underground)n.地下铁道;地铁交通 always adv.总是,一直;永远 come on快点儿;加油;来吧 on foot走路,步行 go to school去上学 planen.飞机

trainn.火车;v. 培训,训练 ship n.船,轮船 boatn.小船,小舟 Ms. n.女士(用在婚姻状况不明的女子姓氏或姓名前)grandmothern.奶奶;外婆 groupn.组,群

weekdayn.平日(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任何一天)early adj.早的;adv.早地 bird n.鸟

catchv.捉住;接住;赶上;染上(疾病)worm n.软体虫,蠕虫(尤指蚯蚓)sometimesadv.有时

seldomadv.很少;不常 walkv. & n.步行;散步 neveradv.决不,从来没有 ridev.骑(自行车、马等);乘车;n.乘车旅行 parkn.公园;v.停放(汽车)homeworkn.家庭作业

do(one’s)homework做家庭作业

watchv.观看;注视;当心,注意;n.手表,表 TV=television n. 电视;电视机 watch TV看电视 interviewern.采访者 America n.美国

lifen.生活;生命;人生

Americanadj.美国的;美国人的;n.美国 or conj.或者,还是;否则

fewadj.很少的,不多的;pron.不多,少数 have lunch 吃午饭

at school在学校;在上课 dayn.

(一)天,(一)日;白天

restn.休息;剩余的部分,其余的人(物);v.休息,歇息

have a rest休息 play v.打(球);玩;游戏;播放;n.玩耍;戏剧 basketballn.篮球

soccer(football BrE)n.足球(运动)swim v.& n.游;游泳 go swimming去游泳 and so on……等等 balln.球;舞会

gamen.比赛;运动;游戏

moreadv.更;另外;adj.另外的;较多的(much或many的比较级)

talkn.讲话,交谈;n.谈话,演讲 listen v.听,仔细听 listen to听……

musicn.音乐;乐曲

libraryn.图书馆,图书室

mustv.必须,应当;必定是;n.必须做(或看、买等)的事

firstadv.& adj.第一;首次;最初;num.第一 readv.读;朗读

onceadv.一次;从前,一度;cortj.一旦 weekn.星期,周 twiceadv.两次;两倍 everyadj.每一,每个的 beginv.开始;着手 have classes上课

whilen.一会儿,一段时间;conj. ……(然)而;虽然;在……的时候;和……同时 bedn.床 go to bed睡觉 Unit 5 第5单元

Topic 2 He is runnig on the playground.话题2他在操场上跑步。makev.制造,做;使得 cardn.卡片;名片;纸牌 boring adj.乏味的,无聊的 soonadv.很快,马上,不久 runv.跑,奔跑

playgroundn.操场,运动场 dancev.& n.跳舞

gymgymnasium n.体育馆,健身房;体操 dormitoryn.学生宿舍(缩写式dorm)sleep v.睡觉;睡;n.睡觉

cleanv.弄干净,擦干净;adj.清洁的,干净的lab laboratory;n.实验室

computern.计算机;电脑

roomn.室,房间;空间;地方

halln.大厅,会堂,礼堂;过道

dining hall 餐厅;食堂

classroomn.教室

buildingn.大楼;建筑物;房屋

swimmingn.游泳,游泳运动

pooln.水池,水塘

borrowv.(向别人)借用;借

coursen.过程;经过;课程

of course当然

useV.使用,利用,应用;n.用,使用,得到利用 better adv.更好地;更;adj. 较好的;更好的(good和well的比较级)

look for 寻找

shelf(pl.shelves)n.架子;搁板;搁层;礁;陆架 keepv.保存;保持;继续不断

return v.归还;回,归

on time准时,按时

pleasuren.高兴,愉快

postn.邮件;邮政,邮寄;v.投寄,邮寄 bye-byeinterj.再见

purse n.钱包

money n.钱;货币

elseadv.别的,其他的picturen.照片;图片;画片

putv.放,摆

put on穿,戴上;上演

aroundadv.在周围;在附近;大约;prep.在……周围

show sb.around领某人参观

sit(过去式sat)v.坐

writev.写,书写;写作,著述

at the back of在……的后面

drawv.绘画;绘制;拉,拖

becauseconj.因为

Japaneseadj.日本的;日本人的;日语的;n.日本人;日语

wonderfuladj.了不起的;美妙的alsoadv.也,而且,此外

Unit 5

第5单元

Topic 3My school life is very interesting.话题3我的学校生活非常有趣。

today

adv.在今天,在今日;n.今天 Wednesdayn.星期三 Mondayn.星期一 physicsn.物理(学)Tuesdayn.星期二 geographyn.地理(学)Thursdayn.星期四 P.E.(physical education的缩写)n.体育 Fridayn.星期五 artn.美术,艺术;技艺 mathn.(美口语)数学 sciencen.科学,自然科学 historyn.历史;历史的 meetingn.会;集会;会见;汇合点 activityn.活动 lessonn.课,功课;教训 learnn.学,学习,学会 easyadj.容易的,不费力的 interestingadj.有趣的 difficultadj.难的,艰难的;不易相处的 whichpron.那(哪)一个;那(哪)些 subjectn.学科;主语;主体;主题;题目 bestadv.& adj.最好地(的)(good和well的最高级)storyn.故事,小说 friendlyadj.友好的 otheradj.别的,另外的;pron.别人,别的东西 news n.新闻,消息 attention n.注意,关心 betweenprep.在(两者)之间;在……中间 stamp n.邮票 worldn.世界 Saturdayn.星期六 from...to...从……到…… nightn.夜,夜间 placen.地点,地方 programn.节目;项目 Februaryn.(Feb.)二月 newspapern.报纸 hardadj.努力的,辛苦的;困难的,艰难的;硬的;adv.努力地;使劲;猛烈地 wishn.愿望,祝愿;v.希望,想要,祝愿 Unit6 第六单元 Topic 1 Is there a computer in your study? 你的书房里有电脑吗? gardenn.花园,果园,菜园

bedroomn.卧室,寝室

secondnum.第二; adj.第二的;n.秒

floor n.(楼房的)层;地面,地板

next to 在……近旁;紧邻

upstairsadv.到楼上,在楼上

bathroomn.浴室,盥洗室

front n.前面;前部;前线;aaj.前面的;前部的 in front of在……前面

housen.房子,住宅

grandfathern.爷爷;外公

behindprep.(表示位置)在……后面;adv.在后面;向后

doorn.门

talk about 谈论,议论

nearprep.在……附近,靠近; aaj.近的 lampn.灯,油灯;光源

clockn.钟

under prep.& adv.在……下面;向……下面 table n.桌子;表格

key n.钥匙;答案;键;关键

awayadv.离开,远离

put away将……收起;把……放回原处

thingn.东西,物;(p1.)物品,用品;事情 dadn.(口语)爸爸,爹爹

windownn.窗户;计算机的窗口

modeln.模型;范例;模范

rivern.河;江;水道

centern.中心,中央

in the center of在……中心

yardn.院子;场地;码

beautifuladj.美的,美丽的,美观的flowern.花

largeadj.大的,巨大的leftn.左,左边; adv.向左; adj.左边的 peoplen.人;人们

mirrorn.镜子

drawer n.抽屉

chairn.椅子

keyboardn.键盘

pencil-box n.铅笔盒

Unit 6

第六单元

Topic2 What kind of home do you live in?

话题2 你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country n.农村,乡下;国家 month n.月,月份 Mrsn.夫人,太太(称呼已婚妇女)furnituren.(总称)家具 quietadj.安静的;寂静的 per prep.每,每一 neighbor n.邻居,邻人 storen.商店;大百货公司 bankn.银行;(河、海、湖等的)岸,堤 streetn.街,街道 cornern.(街道)拐角;角;角落 museumn.博物馆,博物院 supermarketn.超级市场,超市 stationn.车站,站,所 mailv.(美)邮寄;n.邮政;邮递 restaurantn.饭馆,饭店 hearv.听见;听说,得知 pianon.钢琴 loudadj.大声的 reallyadv.真正地;到底;确实 endn.末尾,终点,结束;v.结束,终止 at the end of… 在……的结尾/末端 road n.路,道路 communityn.社区;社会 child(pl.children)n.儿童,小孩 a lot of(=lots of)许多,大量 closeadj.近,靠近;亲密的;adv.近,靠近;v.关,关闭 faradj.远的;adv.远地 far from远离 servicen.服务 arean.地区;范围;面积 stopn.(停车)站,停;v.停止;阻止 fann.风扇;(电影、运动等的)迷;热心的爱好者(支持者)linen.电话线路;线,线路;行,排 badadj.坏的,不好的 someonepron.某一个人 checkv.检查;核对;批改;n.检查;批改 movev.搬家;移动,搬动 countrysiden.乡下,农村 cityn.市,城市,都市 trafficn.交通;来往车辆 costn.费用;花费;价钱;v.值(多少钱);花费 missv.思念;未见到;未听到;错过 fresh adj.新鲜的townn.城镇,城

Unit 6

第六单元

Topic 3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

去邮局的路怎么走

bridgen.桥

alongprep.沿着,顺着; adv.向前;和……一起;一同

turn v.转弯;转变;旋转,翻转; n.转弯;轮流;(轮流的)顺序

crossingn.十字路口,人行横道

across prep.横过,穿过

meter n.米,公尺

untilconj.&prep.直到……为止

kilometer n.千米(公里)

shouldv.aux.会,应该(shall的过去式)

changev.更换;变化,改变; n.零钱;找头 public adj.公共的,公众的; n.公众

lightn.灯;灯光;光,光亮; adj.明亮的;浅色的;轻的; v.点(火),点燃

dangern.危险

safeadj.安全的hurt adj.(身体上)受伤的; v.受伤;伤害;使疼痛;感到疼痛

losev.丢失,失去

accidentn.事故,意外的事

rulen.规则,规定; v.统治;支配

sign n.符号,标记;指示牌

beforeconj.在……之前; prep.在……以前;在……前面; adv.以前

crossv.穿过;越过; n.十字形的东西

third num.第三

last adv.最后地;最近刚过去; n.最后; adj.最近刚过去的;最后的; v.持续

carefuladj.小心的,仔细的,谨慎的skateboardn.滑板

ticketn.罚款单;票;券

speedv.(使)加速; n.速度

fastadv.快地,迅速地; adj.快的,迅速的whenconj.当……的时候; adv.什么时候,何时 lateadj.晚的,迟的; adv.晚地,迟地

downprep沿着,沿……而下; adv.向下

Review of Units 5-6

复习5到6单元

hilln.小山;丘陵;土堆;斜坡

certainlyadv.当然,是的;一定;无疑

Unit 7第七单元 Topic 1 When is your birthday? 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sport n.体育运动,锻炼 wasv.(am,is的过去式)是 born adj.出生 June n.(Jun.)六月 March n.(Mar.)三月 April n.(Apr.)四月 Mayn.五月 July n.(Jul.)七月 August n.(Aug.)八月 September n.(Sept.)九月 October n.(Oct.)十月 November n.(Nov.)十一月 December n.(Dec.)十二月 January n.(Jan.)一月 were v.(are的过去式)是 aloneadj.单独的,孤独的 thousandnum.千 birthdayn.生日 daten.日期;约会 planv.计划,打算; n.计划,打算;平面图 celebrate v.庆祝 partyn.聚会,宴会;党派 fourthnum.第四 fifthnum.第五 sixthnum.第六 seventhnum.第七 eighthnum.第八 ninthnum.第九 tenthnum.第十 eleventhnum.第十一 twelfthnum.第十二 thirteenthnum.第十三 twentiethnum.第二十 presentn.礼物,赠品 shapen.形状,外形; v.使成型;制造;塑造just now刚才 centimetern.(cm)厘米 footballn.(美式)橄榄球;(英式)足球 specialadj.特别的,专门的candlen.蜡烛

surprisen.惊奇,诧异; v.使惊奇,使诧异 do some cleaning打扫卫生

Unit 7

第七单元

Topic 2 Can you dance or draw?

你会跳舞或画画吗?

discon.迪斯科(一种舞曲)

performv.表演;履行;行动

balletn.芭蕾舞

have a good time玩得高兴,过得愉快

parrotn.鹦鹉

smartadj.聪明的,灵巧的;(人、服装等)时髦的,帅的countv.数,点数

erinterj.哦,嗯

climbv.爬,攀登

pign.猪

ping-pongn.乒乓球(运动)

be good at擅长于

Londonn.伦敦

agen.年龄;时代

at the age of在……岁时

anythingpron.任何事(物);无论何事(物)wordn.单词,词;话

mean v.意思是,意指

Unit 7

第七单元

Topic 3 We had a wonderful party.我们度过了一个精彩的聚会。

recitev.朗读;背诵

poem n.诗

magicadj.有魔力的enjoyv.喜欢;欣赏;享受……的乐趣

himselfpron他自己

yesterdayadv.&n.昨天

fall(过去式fell)v.倒;落(下),降落;

autumnn.秋季

washv.&n.洗(涤),冲洗

happenv.(偶然)发生

standv.站,立;起立;坐落;经受;持久 liev.说谎;躺;平放;位于; n.谎言

videon.录像,视频

everyonepron.每人,人人

truthn.真相,事实;真理;实际情况

tell a lie撒谎

angryadj.愤怒的,生气的 eachpron.&adj.每人,每个,每件 silentadj.无声的;安静的;沉默的 blow(过去式blew)v.吹;刮风;吹气; n.猛击;打击;吹 blow out 被(风等)吹灭;熄灭 breathn.气息;呼吸 sunnyadj.晴朗的,阳光充足的 deliciousadj.美味的,可口的 musicaladj.音乐的,配乐的 funnyadj.有趣的,滑稽可笑的 Unit 8 第8单元 Topic 1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春季的天气怎么样? weathern.天气 springn.春天,春季;泉,泉水 warmadj.暖和的,温暖的;热情的 seasonn.季,季节 summern.夏天,夏季 hotadj.热的;辣的 wintern.冬天,冬季 coldadj.冷的,寒的; n.寒冷;感冒,伤风 rainv.下雨; n.雨,雨水 snowv.下雪; n.雪 groundn.地面 rainyadj.下雨的,多雨的 cloudyadj.多云的,阴天的 snowyadj.下雪的,多(积)雪的;雪(白)的 windyadj.有风的,多风的 foggyadj.多雾的 brightadj.明亮的;聪明的 temperaturen.温度 lowadj.&adv.低;矮 hometown n.家乡 ifconj.如果,假使;是否,是不是 trip n.旅行,旅程 wear(过去式wore)v.穿,戴 holidayn.假日,假期 travelv.&n.旅行 had better(do sth.)最好(做某事)find out查明,发现,了解 umbrellan.伞,雨伞 go out出去;熄灭 Australian.澳大利亚 remember v.记起,想起

七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篇2】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游戏时所用的图片(食物、蔬菜、动物)。

学生:准备表演时所需道具(服装、假发)。

教学设计

Step One :Present the sentence patterns.1.Play a game “How many words do you know?”(利用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对冠军的介绍引出本课。)

Teacher: After the study of the first three starters, I think most of the students must have known a lot of words.How many words do you know? Let’s play a game to see who know? Let’s play a game to see who knows the most.(Divide all the students into several groups and show a picture(图片略)to them with the computer.Every group can choose two students to join.They are asked to come to the blackboard and write down the words in 30 seconds.)

(Group 2 is the champion group.They can write 11 words.)

2.Introduce the champion group to the class.(引课方式贴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

Teacher: Congratulations, now Group 2 is the champion.But I don’t know your names.Would you like to introduce yourselves to us?

S1& S2:Yes.S1:Hello.My name is Li Lei.Nice to meet you.Ss: Hello, Li Lei.Nice to meet you ,too.Ss: Hello!What’s your name?

S2:I’m Sun Ping.How do you do?

Ss: How do you do ?

Step Two: Drills.1.Make introductions.(通过句型的操练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所学的句式。)

Teacher: The new term begins.Everyone will meet many new classmates.Do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them? If your answer is “yes”, 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in your group.Example:

Sa: Hello!I’m Li Lei.What’s your name?

Sb: My name’s Zhang Feng.Nice to meet you.Sa: Nice to meet you, too.And what’s your name, please?

Sc: Lin Li.How do you do?

Sa:How do you do?

2.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Teacher: Today I have good news for you.Three new students will come to our class.They are from other countries.Do you want to know them? Let’s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of 1b in Section A.(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give the right answers.)

Step Three: Make friends.1.Make new friends.(用谈话的方式完成任务,生动活泼,同时更容易向学生进行美德教育。)

Teacher: Now everyone has some new friends.Do you want others to know them? Do you want more friends? Let’s introduce our new friends to others, OK?

Ss: OK.Example:

Sa: This is my new friend.His name is Sun Nan.Sb: Hello, Sun Nan.Nice to meet you.Sc: Nice to meet you, too.Look!This is my new friend.Her name is He Lu.Ss: How do you do?

Sd: How do you do?

(Students can stand up and introduce their friends to others freely.They can greet each other warmly.Everyone in the class can have more friends.They can also know something else about them.)

2.The New comers.(以表演的形式完成,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Teacher: Just now I said three new students from other countries would come to our class.Now, look!They are here.Let’s give them a warm welcome.(Three “foreign”students come in and all the students clap warmly.)

Teacher: It’s their first time to come to China.Would you like to listen to their introductions?

Ss: Yes.(Three students can make introductions and act out the dialogue vividly.)

Step Three: Sum up.Some students are asked to sum up this lesson.It is how to make new friends and how to greet them.It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daily life.Homework

“How do you meet new visitors at home?

Period Two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歌曲磁带(歌词)、情景图片及上课所需表格。

学生:需要向父母了解自已名字的含义。

教学设计

Step One: Revise the sentence patterns.1.Sing an English song.(用唱歌的方式既带动了气氛,又复习了所学内容。)

Teacher: Yesterday we’ve known each other already.Do you remember your new friends’names? If you do, let’s sing the song “What’s your name?”.Hello!Hello!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Gina.Hello!Hello!What’s his name? His name’s Peter.Hello!Hello!What’s her name? Her name’s Anna.2.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s and finish the exercises.Teacher: Yesterday I made a new friend.Her name is Jenny.She is very lovely.She introduces many friends of hers to me.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m?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d out some useful information.(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give the right answers.)

3.Act out the dialogues.(在特定的情景下表演对话更符合实际,更贴近生活。)

Teacher: Now you’ve known something about introductions and greetings.But if you are in other places, how do you introduce yourself and greet others? Look at the four pictures and imagine you are in such a situation, how do you get to know new friends?

(Students can choose any picture they like and act out the dialogues.)

Example:

(At a party)

Sa: Hello!I’m Lucy Green.What’s your name?

Sb: My name is Kate Brown, Jim’s classmate.Nice to meet you.Sa: Nice to meet you, too.I’m Jim’s sister.Welcome to Jim’s birthday party.Make yourself at home.Sb: Thanks, I will.Step Two: Choose English names.1.Play a name game.(有效引出“英文名字”这一主题。)

Teacher:As we know, everyone has a name.Each name has its special meaning and so do English names.Do you want to have an English name? If you do, let’s play a name game.The winners of the game will get English names.Rules: Every student should introduce himself or herself,but at the same time he(she)should repeat all the above-mentioned classmates' names.Example:

S1: My name’s Tony.S2: His name’s Tony.My name’s Linda.S3: His name’s Tony.Her name’s Linda.My name’s Nick.S4: His name’s Tony.Her name’s Linda.His name's Nick.My name's Kim.S5:…….2.Choose English names.1).Find out first names and last names.(用小组的方式完成名字的识别。)

Teacher: Congratulations to the winners.Now you choose English names from the box.But before you choose names, you must know English names have two parts: first name and last name.Look at the box, can you classify them according to the demands?

Jenny Gina Alan Mary Jim Tony Tom Bob MikeGreen Miller Jack Smith Brown Linda Nick Kim Hand

Period Three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所需的歌曲磁带、名片样本及各项表格。

学生:制作名片所需的纸张、画笔等。

教学设计

Step One: Present the English numbers.1.Sing the song “Ten Little Indian Boys”.(歌曲欢快有趣,比起单纯教授单词更为有效。)

Teacher: During the first two classes, we’ve known something about new friends names.But if we want to contact them.What shall we do?

S1: A telephone call.T: But you don’t have their telephone numbers.S1: Ask for their telephone numbers.T: If we want to know about their telephone numbers, we must learn how to say these numbers in English.Let’s learn to sing “Ten Little Indian Boys”.Words

One little, two little, three little Indisns,Four little, five little, six little Indians,Seven little, eight little, nine little Indians,Ten little Indian boys.(After singing the song, tell the students not to forget “zero”.)

T: Count the number together from zero to nine.S2: Zero…

2.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and write the telephone number.(通过听力复习单词。)

Teacher: This is my friend’s telephone number.But I can’t hear it uld you please help me write it down?

(Students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of 1b in Section B and give the answer.)

Step Two: Drills.1.Make a survey about your partners’ telephone numbers.(调查组内成员的电话号码,重点练习所学句式。)

Teacher: Thank you for your help.But do you want to know your friends’ telephone numbers? Now let’s make a survey about it and try to fill in the chart.

NameTelephone numbersLi Lei
Liu Yu
Lin Fang
Yin Kailin

S1: Hello, Liu Yu.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S2: My telephone number is …

S1: Oh, thank you.What about yours, Lin Fang?

S3: It’s…

S1: … And may I know your phone number, Yin Kailin?

S4: …

S1: Thank you very much.Oh, I nearly forgot.My telephone number is…

2.Report it to the class.(After the survey, every group can choose a student to report the survey result to the class.)

Example:

My telephone number is… Liu Yu’s phone number is… Lin Fang’s telephone number is… Yin Kailin’ s phone number is…

3.Listen and match the names and telephone numbers.(制作电话号码簿这一任务能够大面积调动学生装的参与意识。)

Teacher: I will play the recording twice.The first time just listen.The second time, write the letter of the person’s telephone number in the space after that person’s name.(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T: Next, I’ll play the recording again.This time, fill in the missing numbers.(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T: Can you find out whose telephone numbers they are ?

S:…

4.Make an address book.Teacher: The new term begins.Our class needs an address book to contact each other.Now we can put all the information together and then we can have our own address book.Pay attention to the address book headings “Names” and “Phone numbers”.Now work in groups of six and ask your group members “What’s his /her name? And What’s his/her phone number?”

Step Three: Make an ID card. some different ID cards to the class and try to enjoy them.(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名片,一方面开阔学生眼界,一方面便于学生找出名片所含内容。)(引导学生有效搜集名片上的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Teacher: Now our class has a very useful address book.We can use it to talk with others on the phone.But for most adults, ID cards are more important because they are easy to take along.What’s more, they are very enjoyable.Sometimes they can show the owners’ special personalities.Look at the ID cards below and try to enjoy them.Teacher: From the cards above, what can you find out ?

S1: It must have a person’s name…

S2: Sometimes it has a motto.T: Yes, It must have a person’s name, postcode, telephone number, home address and e-mail address.So if you have a chance to make an ID card, you must think about all the above.But before you make your card, first let’s learn how to get information from the card.It’s very important.2.Read the ID card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提供参考信息,但允许学生创新。)

Teacher: Look!Here’s an ID card of my friend’s.Please look at it and find out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her.1.What’s her telephone number?

2.What’s her family name?

3.What’s her first name?

Homework

1.Students are asked to make ID Cards of their own.Demands: A.Useful information must be included.B.It can be designed as beautifully as possible.C.Students may show their own personalities if possible.2.Find out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famous person.Period Four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评价表、名人图片和一张个人海报。

学生:准备好完成的名片参加展览。

教学设计

Step One: Make an ID card show. the ID cards to the students.Teacher: Yesterday all of you made some beautiful ID we’ll make a show here.Let’s enjoy it together and try to choose the best ones.2.Find the owner of the card.Teacher: The ID card show is over.All the cards are mixed together.I can’t find the owners.Who can help me?

S1:I can.(Show one of the cards to another students.)

S1:Excuse me, are you in...?

S2:Yes, I am.S1: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S2:It’s...S1:Are you...?

S2:Yes, I am.S1:Here’s your ID card.S2:Thank you.(Teacher asks more students to find the owners of ID cards).Step Two: “Face to Face”.1.Play a guessing game.Teacher: ID cards are useful.But some persons’names are known to all the people.They are very famous.Now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guess their names.(The teacher shows some famous person’s pictures and students guess their names and give their answers.)

llect useful information.Teacher: These persons are very famous.But it’s better for us to know something else about them.Before class you’ve been asked to collect some information.Now let’s exchange it together.3.Report it to class.Each group can choose a student to give a report about their favourite person.The other students can ask him some questions in class.Example:

S1:This is Michael Jordan.He’s years old.He’s...He speaks...His birth place is...He is a famous...player.He’s a member of six Chicago Bulls championship teams.People like to call him “Air Jordan”.S2:Do you like Michael Jordan? Why or Why not?

S1:Yes, I like him very much because he’s so...S2:Do you want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like him?

S1:Of course I do.That’s my dream.Step Three: Make a poster about yourself.Teacher: Do you want to be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

First you must learn to show yourself.Now you have a chance to do that.Please try to make a poster about yourself.In your poster you should try to introduce yourself.(Students can write a passage about themselves.They can give some personal information.They can alse design the poster as well as they can.)

Homework

Students are asked to sun up this unit, especially about how to talk with others politely.

七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篇3】

本单元的核心项目是“喜欢和不喜欢(like and dislike)”。围绕着这一中心项目,课文中设计了各种食物及水果的插图和不同形式的表格,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各种学习活动。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询问对方与了解别人喜欢与不喜欢的食物,学业会谈论自己与他人早、中、晚餐喜爱吃的食物,为其今后能在交际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常用功能项目、进一步学习并掌握新的语言功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⑴知识目标:

A、学会询问对方喜欢与不喜欢的`食物;

B、学习并激情些食物的词汇;

C、学会谈论自己与他人早、中、晚餐喜爱吃的食物;

D、学会营养配。

⑵能力目标:

A、能准备表达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

B、能根据具体情景对话,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C、通过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⑶情感目标:

A、通过学习西文食品文化,促使学生了解西方生活方式与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B、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C、通过任务型活动,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均衡饮食,合理配餐。

重点:

A动词like一般现在时的各种句式及一般疑问句的肯定、否定回答;

B关于各种食物的词汇;

教师:搜集关于食物的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表格(见教学步骤)。

①     Present the new words.

T:Let’s play a aguessing game. Is it an apple in my bag?Touch and tell me the answer.

S1: (Touch and say)Yes, it’s an orange.

T:I like oranges. Like means”喜欢”. Read after me .L-I-K-E,like.

T: Do you like oranges?

(Teacher writes the title on the blackboard.)

T: Now today I have a lot of delicious food. First let’t look at some fruit. Look!(Show a picture of a banana.)

T: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a banana. Read after me,B-A-N-A-N-A,banana.

(Then look at some pictures and teach the other fruit words in the same way such as strawberry,apple.)

(Next go on learning the vegetables and the other food in the sme way with the pictures.)

T: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fill in the chat according to the category.

①     Present the countable nouns and the uncountable nouns.

T:Look!What are these?     (Show a picture.)

T:How many oranges are there?Let’s count. One,two.

T:And what are these?    (Show another picture.)

T:How many apples are there? Let’s count them. One,two,three.

T:Can we count it”Can we say a broccoli?

T:We can’t say a broccoli because it is the uncountable noun. Nouns contain the countable nouns and the uncountable nouns. Countable nouns can be counted with number ,and we add –s or –es to make the blural. For example,we can say an apple, two apples,three eggs. Uncountable nouns can’t be counted with number,and they don’t have plurals. For example, we can say salad, broccoli,but we can’t say salads,broccolis.

T:Look at the pictures. Fill in the chart.(Show some pictur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②     Present the rules of noun plural forms.

T:look at the pictures,can you say them?

S:Yes,three tomatoes,two oranges, three strawberries.

T:Look at the three rules of plural forms. Are they the same?

①  Present the new drills “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

T:Oh,we have lots of delicious fruit. I like apples best.

Do you like them?

S2:No, I don’t. I like salad.

S3:Yes, I do./No, I don’t.

(Ask some more students to practice like this.)

②  Practice the drill.

T:Work in pairs.Ask and answer with your pictures.

(Before class the students have drawn some pictures of the food.)

(Then ask more pairs to practice.)

T:Let’s open your books and do 1b.Listen and number1-3.

(The students listen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

T:Let’s make a survey.You can ask eight friends what they like and dislike. Then fill in the chart.

(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report.)

S1:Five of the students like…, two of them like…

In this class,we’ve learnt the names of foods, fruit and vegetables and practiced ask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about likes and dislikes. Please remember the rules of noun plurals.

Homework.

Make a survey about your parent’s likes and dislikes using Do you like…?

教师:搜集关于食物的图片,制作表格(见教学步骤)。

②     Review the drill “Do you like…”?

③     The girl and the boy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likes and dislike.Let’s open your books and listen. Try to finish 2a and 2b as quickly as you can.

①  Present the new drills “Does she/ he like…? Yes, she / he does./ No, she / he doesn’t”using the chart above.

T:Kate, do you like tomatoes?

T:Do you like ice cream?

(The teacher points at Kate and asks the class.)

T:Does Kate like tomatoes?

T:Does Kate like ice cream?

(The teacher goes on asking Kate using the chart.)

T:Does your best friend Sue like tomatoes?

S1:Yes, she does.(Kate looks at her chart in her hand.)

T:Who is your best friend?

T:Does she like tomatoes?

(The teacher points at Tony and Maria.)

T:Do your best friends like tomatoes?

S1:Yes, they do./No, they don’t.

(The teacher asks two more students to answer his/ her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chart in their hands. Then the teacher writes down the drills “Does she/he like… ?Do they like…?” on the blackboard.)

T:Work in pairs and practice the drill “Does he/she…? Do they…?”according to the chart.

(Then the teacher asks some pairs of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one by one.)

②  Practice the drills.

T:Let’s work in pairs .

(Student A looks at Page 33.Student B looks at Page 83.Try to find out what Bob and Bill and don’t like.)

Sa:Does Bill like French fries?

Sb: … Does Bob like French fries?

T:Do you love your parents?

T:How do you show your love to them?

S2:I’ll buy something for them when their birthday is coming.

S3:I’ll study better and better.

S4:I’ll make a big meal for them.

T:Oh, I think it’s a good idea. Now let’s try to know what they like and dislike. First take out yesterday’s homework,exchange the information in pairs.

(The teacher have asked the students to have a survey last class.)

T:Does your father like chicken?(Point to a student)

T:Does your mother like eggs?

T:Do they like bananas?

T:Now work in groups and make a food survey.

S2:Jim’s father likes… He doesn’t like… Jim’s mother likes…very much. She doesn’t like…And they both don’t like…

(Then ask more students to report.)

In this class, we’ve learnt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including of the third person singular form as subject.

Homework.

Rewrite your conversation in the form of a passage.

教师:搜集关于食物的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表格(见教学步骤)。

T:Now let’s cxchange your exercise books and help each other. Try to correct it.(Ask different students to report his/her conversation.)

T:You know we have learnt so much delicious food. Now Let’s play a game with the food. Let’s see who will say the names of the food as many as possible during a minute.

(The teacher will give the students a minute to prepare it.Then ask someone to say.)

S: Salad, apples, bananas, ice cream…

(Choose the three students who said the most and give some food as presents.)

①  Present the new words.

T:How many meals do you have every day?

T:What are they?(The students can answer them in Chinese.)

Ss:They are “早餐、中餐和晚餐 ”.

T:Oh, yes. In English “早餐”we can say “breakfast”.

(Show a picture of the breakfast)

Read after me, “breakfast”.

B-R-E-A-K-F-A-S-T,breakfast.

Ss: B-R-E-A-K-F-A-S-T,breakfast.

T:Do you have your breakfast every day?

S1:No, sometimes I get up late, I have no time to eat.

T:I think it’s not good for your health.

(Teach the other two words lunch, dinner in the same way.)

②  Practice the words.

T:Which meal do you like best?(Point to a student.)

S:I like breakfast best.

S:Because I like drinking milk.

T:Who also likes breakfast in our class? Please put up your hands.

T:Oh, so many students.You can sit in this team.

(Ask all the students who like breakfast, lunch or dinner to come to the same team. They can talk easily.)

T:We have divided all the class into three groups. One group likes breakfast, the other two like lunch and dinner. But what do you like for your three meals?

(Show a picture of three dinners.)

T:I have three meal plates. What do you want to put on it?

Let’s talk about it. Try to find the food what your group like most and tell us the reason.

(When each group is talking about it, the teacher goes around among the students and helps them if they need. Then ask each group to report.)

S:In our group, we like breakfast best. We all like oranges, eggs, milk and an apple.Because they are good for our health, we choose them.

(When the student is saying, the teacher puts the food onto the plate for breakfast.)

(Do it for lunch and dinner in the same way.)

T:Look at 1a, and write the number in the box next to the correct food.

(Then the students finish off 1a.)

T:How many other food words can you add to the chart?

Try to write them down in the chart.

(The students write them down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hen read them. See who will add most.)

Step Four: Practice the listening.

T: Look! There are so many foods. Maybe they are very delicious. Which food do you like? Do you like apples? (Show the picture.)

T: How about chicken? Do you like it ?

T: Can you guess what food I like?

T: Yes, you are right. I think you are very lucky. But I have two friends. They are Sandra and Tom. Do you know what food they like? Now, let’s listen and find out the food you hear.

(Play the recording 2a in Section B. The students find out each food mentioned in the conversation on the recording. Then check the answers.)

T: Now open your books and listen again. Fill in the chart.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and write in the answers on their charts. Play the recording the second time and then the students can check their answers to be sure they are correct.)

T: Does Sandra like salad?

T: Work in pairs about the chart.

Go on a picnic with a group of friends and make a list of food to buy.

①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six groups.

②  Talk about what the students in your group like and dislike and make a list.

③  The leader in each group reports to the class.

Step Six: Summary and homework.

Make a survey about “What do your parents like for three meals?” after class.

教师:搜集关于食物和人物图片,制作表格(见教学步骤)。

S: Yes, I do. / Of course.

T: What sport do you like best?

S1:I like playing football/ baskball /table tennis …

T: Oh, Look! What is he doing?

(Show the students a picture of Liu Xiang.)

T: Yes, he is running. Now, read after me, run.

S: Yes, he is Liu Xiang.

T: You are very clever. He is Liu Xiang. He’s a runner.

R-U-N-N-E-R,runner.

T: Now he is very famous in China. Maybe everyone knows him. He is a sport star. S-T-A-R,star.

T: Liu Xiang likes sports. He runs every day. He is healthy and he doesn’t like dessert. Do you know Healthy and dessert? Healthy means “健康的”. Can you guess the meaning of unhealthy?

T: Yes, you are clever. Read after me, healthy, unhealthy.

T: Look at these pictures. (Show these pictures of dessert.)

They are all dessert. In Chinese it means “甜食”.We often eat it after the important dishes.

T: Read after me, dessert, D-E-S-S-E-R-T, dessert.

Ss: D-E-S-S-E-R-T, dessert.

T: Now look at the pictures of these foods. (Show some food pictures.) 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think are healthy or unhealthy?  Discuss in four people and fill in the chart. (Each group will have a chart)

S: … are healthy food, … are unhealthy food.

T: So we eat more healthy food and less unhealthy food. Healthy food is good for our health, but unhealthy food is bad for our health.

Step Three: Learn to write about what somebody likes for three meals.

①  Read the passage.

T: Look at Liu Xiang ! Do you know why he is very healthy?

S1: Maybe he runs every day.

S2: He takes good care of his health.

S3: Maybe he eats very well.

T: Yes, he really eats very well. Every player just eats healthy food. Three is another running star. Her name is Sandra Dlark. Let’s see what she likes eating for three meals. Open your books and read 3a in Section B. First try to fill in the chart.

(The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and fill in the chart, then check the answers.)

T: Sandra Clark has a brother, Tom. He is very clever, but a little naughty. Look at 3b and find out what Tom likes for 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 Comple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The students do 3b and check the answers.)

②  Practice.

T: I like eggs and milk for breakfast. What do you like eating for breakfast?(Point to a student.)

S: I like apples and bread.

T: What about you? (Point to another student.)

S: I like hamburgers and bananas.( Ask two more students to answer his/her questions for lunch and dinner.)

T: Who can ask and answer like this?

Sa: What do you like to eat for lunch?

Sa: What do you like to eat for dinner?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one by one.)

①  Write a passage about you like for three meals.

T: Can you introduce yourself for three meals according to what you talked about just now? Maybe many friends want to know you. (The students write about themselves as quickly as they can. When they are ready, ask them to introduce.)

②  Make a survey about your classmates for three meals.

T: Do you have any friends? (Ask a student.)

S: Yes, I do./ Of course.

T: Do you know what they like eating for each meal?

S: No/ Sorry, I don’t know.

T: OK. Let’s ask our friends and try to know what they like. Then fill in the chart.

(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report to the class.)

Homework.

Write a passage about your best friend for three meals.

七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篇4】

课题Starter Module2 Unit1课型listeningandspeaking

教学重点What’s this/that? It’s a/an… book,bag,chair,desk…

教学课程1.Greeting.

T: What’s this in English?

T: How do you spell it?

Work in pairs. Ask and say.

S1: What’s this in English/

S1: What’s that in English?

S1: How do you spell it?

1) Listen and repeat.

2) Compelete the sentences and read.

3) Write the sentences.

课后评价。

七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篇5】

定语从句:

(一)基础:引导词---who, which, that, whom,练习1.I like cities___________are quiet and clean.2.I prefer students _________are hard-working.3.I hate TV shows _________ are noisy and boring.4.The music __________ is gentle and quiet attracts me a lot.5.The food __________tastes delicious is not always healthy.6.Those boys ___________ are playing basketballs over there are from Class Fifteen.7.The books ____________ are written by Lu Xun are worth reading.8.The town ___we visited last week is much larger than before.9.The book ___ he bought is very interesting.(二)特例:只用that的情况

1先行词被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所修饰,或本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只能用 that,2.被修饰的先行词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定代词时, 只能用 that.3.先行词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修饰时,只能用 that,而不用 which。

4.先行词里同时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I can remember well the persons and some pictures that I saw in the room.5.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只能用that.如: Who is the girl that is crying?

练习1.I am interested in everything___ is about the 2006 World Cup.2.Is there anything___I can do for you? 3.This is the very bike ______I lost

4.To my surprise, he gave me nothing __ I need.5.This is the best dictionary __ I have ever used.6.He was the first person _______passed the exam.7.He talked happily about the men and books________interested him greatly.(三)whose 1.The student ______father works in the factory is sitting there.2.I like the rooms ______windows face south.3.This is the desk ______legs were broken.4The woman ___ umbrella you took is angry about it.5.Here comes a girl ___ handwriting is the best.6The banana __skin is green can’t be eaten.7That tall tree _ leaves are yellow is very old.(四)从句谓语单复数由先行词确定,时态由从句时间状语决定,不必跟主句保持一致。

1-He is one of the boys who ____(doesn’t, don’t)finish doing homework.2-I like films which ____(be)exciting and interesting.3-Children who often ____(eat)junk food are easy to become fat and unhealthy.4-That boy who _____(run)fastest is from our class.5Those boys who ____ playing the guitar are from our school.(be)

6The trees which _____(be)watered yesterday belong to them.7The man who ____ over there is our teacher.(stand)8Those boys who ____ playing the guitar are from our school.(be)

9Mr.Brown is one of the foreign experts _______ _________(work)in China.10I’m one of the boys ______ ________(like)English best.(五)“介词+关系代词”注意: 介词的选用要考虑:

A.与先行词的搭配关系

1)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__________ I joined the army.2)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______ I worked here.3)I will never forget the year ____________ my son went to college.B.与谓语动词的搭配习惯

1)Have you found the book ________I paid 29 dollars?

2)Have you found the book ________I spent 29 dollars?

3)Have you found the book _____________we learnt a lot?

4)Have you found the book _______she often talks?

关系副词的用法

练习:1.It must be a good place ________________we can do a lot of exercise.2.This is the village _________________we visited last week.3.The house _______ we live in is very big./ The house _______ we live is very big

4.The woman ___________ talked to you just now is a doctor.The woman ______ you talked to is my sister.The woman to ___________ you talked is my sister.5.This is the hospital ____________ I was born in.This is the hospital in _________I was born.This is the hospital____________ I was born.综合练习一.用适当的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填空

1.The boy ______ is wearing the black jacket is very clever.2.This is the present ____he gave me for my birthday.3.The man _______ talked to you just now is an engineer.4.He talked about the teachers and schools _______ he had visited.5.There is nothing in the world ______can frighten him.6.We visited a factory _______makes toys for children.7.Is this the place _______ your father once lived 8.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_______ I joined the League.9The car______my father bought last month is beautiful.10The man______hair is white is his grandfather.二()1.Rosa likes music ___ is quiet and gentle.A.when B.that C.where D.who

()2.--Is the girl _ is interviewing the manager of that company your friend--Yes, she is a journalist from CCTV.A.whom B.which C.who D.whose

()3 Yao Ming is a famous basketball star ___ is playing in the NBA.A.whose B.who C.what D.which

()4.The doctor ___I am waiting for is Mr.Smith.A.which B.whom C.whose D.why

()5.---Do you know Hong Zhanhui?---Yes.He’s the college student ____ has moved Chinese people a lot.A.who B.which C.what D.whom

()6.In my family, my sister is the only person __ loves chocolate.A.which B.who C.whom D.she

()7.This is the place ____ the old man lived last year.A.when B.where C.that D.which

()8.The song ___ Jay Zhou sings are popular with students.A.why B.whom C.what D.which

()9.The farmer was very thankful to the doctor ___ treated his son.A.what B.which C.who D.whose

()10.I like to live in a house__ is big and bright.A.that B.who C.how D.why

()11.The young lady ___ we met yesterday is our new math teacher.A.what B.whose C.whom D.which

()12.--Can you introduce the town to me?--OK.This is the town in __ I was born.A.that B.who C.which

()13.Miss green is the only person __ can help you with your English.A.she B.whom C.which D.who

()14.I like the second football match ___was held last week.A.which B.who C.that D./

()15.Is there anything ____ to you? A.that is belonged B.that belongs C.that belong D.which belongs

()16.I hate people ___ don’t help others when they are in trouble.A.who B.which C.they

()17.This is the only book ___I am looking for.A.that B.which C.who D.whom

()18 Her sister__ you met at my home was a teacher of English.A.whom B.that is C.which D.who is

()19 The book__is sold out at the moment.A.you need Bwhat you need C.which you need it D that you need it

()20 I'm one of the boys ______never late for school.A.that is B.who are C.who am D.who is

()21.__cleans the classroom can go home first.A.Anyone B.Those who C.However D.The one who

()22.The old man __yesterday is a scientist.A.I spoke B.I spoke to C.whom I spoke D.that I spoke to him

中考定语从句真题演练

1.---Is the girl __ is interviewing the manager of that company your friend?--Yes, she is a journalist from CCTV.A.whom B.which C.who D.whose

2.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movie _____ we saw last weekend? A.who B.what C.that D.whom

3.---Who is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Elena, the woman ____ is wearing a red T-shirt over there.A.不填 B.whom C.whose D.who

4.Is that the man _____ helped us a lot after the earthquake? A.whose B.which C.when D.who

5.---What are you looking for?---I’m looking for the pen ___ I bought yesterday.A.who B.which C.whose

6.This is the novel_____ written by Guo Jingming.A.who B.what C.that D./

7.We should be ready to help the people ____ are in trouble.A.whose B.whom C.which D.who

8.Two years has passed, but Chinese people still remember those exciting days ____ they spent during the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A.that B.who C.when

9.The magician _____ played magic tricks in 2008 CCTV Spring Festival Gala is Liu Qian.He is popular in China now.A.whose B.who C.which

10.July likes music very much.She likes music ____ she can dance to.A.what B.who C.that

11.At school, you should do the things _____ are allowed by the teachers.A.that B.when C.what

12.Thought is the key _____ opens the doors of the world.A.why B.where C.which D.who

13.The gentlemen ___ are coming to my office tomorrow are my classmates many years ago.A.whom B.who C.those D.which

14.That’s the man _____ house was destroyed in the storm.A.that B.whose C.who D.which

15.The girl ____ I just talked with is Ben’s sister.A.whom B.which C.she

16.I love people ____ are friendly to others.A.which B.whose C.what D.who

17.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my school.I’ll always remember the people _____ have helped me.A.who B.what C.which D.where

18.I like the teacher ____ classes are very interesting and creative.A.which B.who C.what D.whose

19.Do you know the boy ____ is sitting next to Peter?---Yes.He is Peter’s friend.They are celebrating his ____ birthday.A.who, ninth B.that, nineth C./, nineth D.which, ninth

20.ShaolinTemple__lies in the west of Zhengzhou welcomes the visitors from abroad.A.where B.which C.who

二宾语从句

1宾语从句的学习要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语序:在宾语从句中,一律用___________。

如Where does she live?(Do you know?)----Do you know where she lives?

***几个特殊的特殊疑问句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nearest shop?/ What’s wrong with you?/ What’s up?/ What’s the matter?

这几个特殊疑问句本身就是陈述语序,在宾语从句中不需调整语序。

第二:时态;1)如果主句是___________,宾语从句时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1.It’s going to rain.I think.---I think it’s going to rain.2.“I will go with you.” he says.---He says he will go with me.3.He studied English ten years ago.I know.I know he studied English ten years ago.2)主句是___________,宾语从句要用___________。

如:It’s going to rain.I thought.---I thought it was going to rain.“I will go with you.” he said.---He said he would go with me.3).若从句表达的是___________,规律,不管主句是什么时态,从句都用___________。

如1 The earth turns round the sun.The teacher told us---The teacher told us that the earth turns round the sun.Light travels much faster than sound.She said …---She said that light travels much faster than sound.第三:连接词1)如果被连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那么连接词用___________,(也可省)

如1.He’ll be back in a month.(I hear…)I hear(that)he will be back in a month.2.I have been to the Great Wall once.(He tells me…)He tells me(that)he has been to the Great Wall once.2.)如果被连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则用连接词___________

如:*Does he live in that house?(She asked me …)She asked me if/ whether he lived in that house.*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I want to know…)I want to know if you have finished your homework.3)___________句,用原句中的特殊疑问词引导:what, who, where, when, which, why, how(many/ much/ often/ long/ old).如: Who are you waiting for? Can you tell me?---Can you tell me who you are waiting for?

What did he do yesterday? I don’t know.---I don’t know what he did yesterday.***其中 以wh-疑问词或how 引导的宾语从句与动词不定式可相互转换

如I don’t know what I can do.可以说成 I don’t know what to do.The policeman showed me where I could get books.可以说成The policeman showed me where to get books.Can you tell me how I can make a kite?可以说成 Can you tell me how to make a kite?

4).宾语从句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所跟的宾语中,如果从句谓语是否定的,一般要将否定词not转移至主句谓语上去,而将从句谓语改为肯定形式。如:I don’t think he has time to play with the girl.二.综合练习

1.I want to know __

A.whom is she looking after B.whom she is looking C.whom is she looking D.whom she is looking after

2.I don't know _________ the day after tomorrow.

A.when does he come B.how will he come C.if he comes D.whether he'll come

3.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_ the nearest hospital is?A.what B.how C.whether D.where

4.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_ the radio without any help?

A.how did he mend B.what did he mend C.how he mended D.what he mended

5.I don't know if he____ tomorrow.If he _____,I'll tell you.

A.comes, comes B.will come, will come C.will come, comes es, will come

6.Do you know where _________ now?A.he lives B.does he live C.he lived D.did he live

7.Do you know what time ___?A.the train leave B.does the train leave C.will the train leave Dthe train leaves

8.I don't know _________ .Can you tell me,please? A.how the two players are old

B.how old are the two players C.the two players are how old D.how old the two players are

9.The small children don't know _________ . A.what is their stockings in

B.what is in their stockings C.where is their stockings in D.what in their stockings

10.I can't understand _________ . A.what does Christmas mean B.what Christmas does mean

C.what mean Christmas does D.what Christmas means.When the job______, let me know.A.do B.done C.is done D.finished.She asked me if I knew__.A.whose pen is it B.whose pen it was C whose pen it is D.whose pen was it 13.Miss Li wants to know _____________next week.A.when my uncle leaves

B.when will my uncle leave C.where my uncle will stay D.where does my uncle uld you tell me ________________with the money ? A.how to do B.what should I do C.how I should do D.what I should do

中考宾语从句真题演练

()1.Everyone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ety.As members,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do__.A.what we should do B.what should we do C.how we should do

()2.--I really hope to keep in touch with Lily.--Sorry.I don't know __.A.what her name is B.what her job is C.what her number is D.when she left

()3 —Can you tell me ______? —By doing more speaking.A how I will improve my English

B.which way can I choose C.how do I deal with my English D.what’s wrong with my English

()4.How lovely the dog is!Can you tell me _____?

A.where did you get it B.where will you get it C.where you got it

()5..--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____ the book about aliens?--Sure, take the escalator to the second floor.A.where I can buy B.where can I buy C.when can I buy D.when I can buy

()6-“Do you know_ have our summer holiday?”-“Next week.”A.when will we B.when are weC.when we will

()7---Do you know ____ the MP4 yesterday?--Sorry, I’ve no idea about it.A.how much did he pay for B.how much he paid for C.he paid for how much D.he paid how much for

()8--What time will Mr.Brown be back to China?--Sorry.I don’t know ___.A.when did he go abroad B.why he is going abroad C.how soon will he be back Dhow long he will stay abroad

()9.You can’t image ___ when the pupils received these nice presents on Children’s Day.A.how they were excited B.how excited they were C.how excited were they D.they were how excited

()10.–Can you tell me ______?–She is in the computer lab.A.where Linda was B.where is Linda C.where was Linda D.where Linda

()11.–Do you know _______ the Capital Museum? –Next Friday.A.when will they visit B.when they will visit C.when did they visit D.when they visited

()12.He wanted to know____the English party.A.when will we have B.when we will have C.when would we have D.when we would have

()13.I want to know_______.A.when we should arrive at the airport B.when should we arrive at the airport

C.when the airport we should arrive at D.when the airport should we arrive at

()14.–David, look at the man in white over there.Can you tell me_______? –He is a doctor.A.who is he B.who he is C.what is he D.what he is

()15.–Do you know___the girl in red is? –I’m not sure.Maybe a teacher.A.when B.how C.where D.what

()16.Your T-shirt is so uld you tell me ________?

A.where you buy it B.where do you buy it C.where you bought it D.where did you buy it is

()17.I really want to know ____.A.what is wrong with my brother

B.how will he go to Beijing tomorrow C.if had he bought that car D.where did he go yesterday

()18.Excuse me, uld you tell me ?

A.where is the bank nearestB.where is the nearest bankC.where the nearest bank isD.the nearest bank is where

()19.Lily’s mother looked for her for half an hour, but couldn’t find ____.A.What Lily was.B.What was Lily C.Where Lily was D.Where was Lily

()20--Could you tell me___? He is wanted by the head teacher.--Sorry, I’ve no idea.But he _ here just now.

A.where Tim was, was B.where is Tim,was C.where Tim is,was D.where Tim is,is

三、状语从句:

一).条件状语从句:引导词为:if, unless。

形式:

主句_______________, 从句______________.练习:1.I am waiting for my friend.____________, I’ll do shopping alone.A.If she comes B.If she will come C.If she doesn’t come D.If she didn’t come

2.I am sure I can make it better, if our teacher _________me a second chance.A.give B.gave C.gives D.will give

3.The art club is for members only.You can’t go in___you are a member.A.unless B.Because C.if D.though

4.I ________the CDs to you if I have time tomorrow.A.will return B.returned C.have returned D.return

5.1)You won’t pass the final exam ___________(除非)you work hard.2)The children __________ climb the mountain if it __________________(不下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if he comes.(给我打电话)

二)时间状语从句:(常见从属连词有when,before, after, until, as soon as, while…)

1)As soon as he _____in Paris, he will call you.A.arrive B.arrived C.arrives

2)Don’t leave until the rain_______.A.stopped B.stops C.stopping D.stop

3)You can go skating after you ____A.finish the job B.finished the job C.finishing the job

4)I’ll tell her the good news when he _____ back.A.came es e

5)Father was watching TV ________ Mum was washing dishes.A.before B.while C.after D.until

6)I was watching TV ____ you called me last night.A.when B.while C.until D.after

7)I ______ here since I came to China.d B.have lived C.am living D.had living

8).My grandma didn’t go to sleep______ I got back home.A.till B.until C.since D.when

三)原因状语从句:(常用连词有because, since, as)

1.Tom is ill at home, _____he can’t come here.A.so B.if C.because D.and

2.—Why did you come to school late this morning?--___I watched the Football World Cup until 12:00 last night.A.If B.Because C.Since D.Though

3.I hope to go to France some day__there are many museums there.A.though B.unless C.because D.where

四)结果状语从句:由so… that…/such…that/so that引导的从句(so后接形、副原级)

1)与too…to…句型的转换:

He ran so fast that I couldn’t catch up with hi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box is so heavy that I can’t carry i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o… that +从句”与“enough to”的替换

He’s so strong that he can carry the bo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 is not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o that…/ so…that…/such…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He go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so that he could catch the early bus.The boy is so strong that he can lift up the heavy stone.He is such a clever boy that all of us like him.练习:1.--He was _______tired ______he fell asleep as soon as he lay down.--Oh, we can go out and let him have a good rest..A.too;to B.so;that C.enough;to D.such;that

2.There were _______many people ____I couldn’t find where she is.A.so;that B.so;as C.such;that D.as;that

3.He ran as fast as possible__he could reach school on time.A.in order to B so as to C such that D so that

4.They are ___interesting books __ I want to read them once more.A.so that B.such…that C.too…to D.so…that

综合练习

1.You may leave the classroom when you__writing.A.will finish Bare finishing C have finished Dhad finished

2.Would you give Johnny this letter if you ________ to see him this week.A.will happen B.happen C.are happened D.happened

3.She was busy, ____she couldn’t go to your birthday party last night.A.and B.so C.or D.but

4.English is ________ a useful language ________ it is spoken in many countries of the world.A.so…that B.such…that C.so…because D.such…because

5.Don’t cross the street __ the traffic lights are green.A.after B.until C.while D.since

6.Your dream won’t come true__ you know what your dream is.A.after B.unless C.while D.since

7.--Could you ask him if he __to my birthday party next Sunday? –I will, if I __ him this afternoon.es, meet B.will come, will meet es, will meet D.will come, meet

8.Sarah is ______ a hard-working girl ______ she often works late into night.A.so;that B.too;to C.such;that D.not only;but also

状语从句真题练习

1.—Where was your brother at this time last night?—He was writing an e-mail ___I was watching TV at home.A.as soon as B.after C.until D.while

2.The film “Kung Fu Panda” is___interesting__I would like to see it again.A.such,that B.too,to C.as,as D.so that

3.Tom will call me as soon as he ___home.A.gets B.has got C.got D.will get

4.We will have no water to drink___we don’t protect the earth.A.until B.before C.though D.if

5.We won’t start the meeting ___our teacher arrives.A.though B.until C.while D.or

6.Bob promises to join in the football match____he has to help his parents on the farm..A.if B.as C.unless D.when

7.___it’s difficult to make her dream come ture, she never gives up.A.Though B.Unless C.Because D.If

8.---Could you tell me when Mr.Li___in Huanggang?---Sure.When he ___, I’ll call you.A.arrives;will arrive B.will arrive;arrives C.arrives;arrives D.will arrive;will arrive

9.In summer, food goes bad easily__it is put in the refrigerator.A.until B.if C.unless

10.A moment, please.I’m checking if Mr.Smith__free tomorrow.A.is B.being C.to be D.will be

11.I didn’t go to bed __my mother came back late last night.A.so;B.until C.though

12.Hurry up,___you will miss the early train.A.or B.and C.if D.unless

13.---Tommy, do you know if Frank___to the theatre with us this Sunday if it ___?---Sorry, I have no idea.A.will go, is fine;B.goes, is fine C.will go, is going to be fine D.goes;will be fine

14.What a beautiful painting it is!I’ve never seen ___painting.A.such a B.a C.such D.this better

15.I don’t know __he will come tomorrow.___he comes, I’ll tell you.A.if, Whether B.whether, Whether C.if, That D.if, If

复合句综合检测

()1.Is this museum_ they visited last month? A.that B.where C.which D.the one

()2.Is that book ____ he borrowed on Friday? A.that B.which C.who D.the one

()3 The second book__I want to read is Business at the Speed of Thought.A.which B.what C.that D.as

()4 –Do you know the man __is running along the street? A who B which C whom

()5.Without friendship, one can’t be happy although he is rich enough.As for me,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___I spent with my dearest friend.A that B when C who

()6 This is the best TV play __we have seen this year.A when B what C who D that

()7--Have you found the information about famous people ____you can use for report?

--Not yet.I’ll search some on the Internet.A which B who C what D whom

()8--Have you been to the Sports Center___ is just opened in town?--No, no yet.A where B who C that D when

()9--Bob, where do you work?--I work for a company ___sells cars.A which B where C what

()10____ have finished the work can leave.A.Those who B.Anyone C.The one who

()11.The building that ___new is our school.A.is B.are C.was D.were

()12.The pandas that we saved ____better now.A.are B.were C.is D.was

()13 This is the only thing _________ I have lost.A.which B.that C.where

()14.--Could you tell me____?--Sorry, I don’t know.I was not at the meeting.A.what does he say at the meeting.B what did he say at the meeting.C.what he says at the meeting D.what he said at the meeting

()15.No one can be sure____ in a million years.A.what man looks like B.what will man look like C.man will look like what D.what man will look like

()16.--Could you tell me ____?--She is a student in Eton School.A.where Kate is studying B.how Kate studies C.why Kate was studying D.when Kate studied

()17.--Could you tell me___ yesterday?--About two hours.A.How long it takes to fly to Guilin B.How long it took to fly to Guilin C.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fly to Guiln D.How long did it take to fly to Guilin

()18.Please tell me____.A.what is wrong with the boy B.what is the boy wrong C.what wrong the boy is

()19.She will hate him when she _more about him.A.knowsB.know C.will know Dis going to know

()20.--Excuse me.Do you know_____?--Sorry, I don’t know.A.where is No.1 Middle School

B.where No.1 Middle School is C.No.1 Middle School is where D.No.1 Middle School where is

()21.At the science museum,the boys and girls get to know__________.A.what is the spaceship like

B.what the spaceship looks like C.how the spaceship looks 1ike D.how does the spaceship1ook like

()22.He didn’t tell me ____.A.which floor did he live on B.which floor he lived on C.which floor he lived D.he lived on which floor

()23.I’m new uld you tell me__, please?A.when does the first bus arrive B.when the first bus arrives

C.when did the first bus arrive D.when will the first bus arrive

()24.I wonder how long_______school?

A.has he been away from B.he has been away C.he has left D.he has been away from

()25.---We can use MSN to talk with each other on the Internet.---Really? Will you please show ____it? ‘

A.what to use B.how to use C.how can I use D.where can I use

()26.The teacher asked the students.A.if they were interested in chatting online

B.when was Albert Einstein born C.what they will do with the computers D.how often they go to movies

()27---Could you tell me how long __the book?--Three days.A.I can keep B.can I borrow C.I can borrow D.can I keep

()28.I can’t understand ___the boy alone at home.A.why she left B.did she leave C.why had she left D.why she leave

()29.You will not succeeded if you ______ harder.A.will work B.won’t work D.don’t work

()30.Write clearly __your teacher can understand you correctly.A.since B.for C.because Dso that

()31.______he failed , he went on doing the experiment.A.Even B.Yet C.Although D.in spite of

()32.The dog went out while we __ supper.A.had B.had had C.were having D.would have

()33.His brother has worked there ________ he left schoo A.when B.after C.since D.until

()34.The boy didn’t stop talking ____the second bell rang.A.when B.until C.after D.because

()35.__I came into the office, the teacher were having a meeting.A.While B.When C.Once D.Since

()36.I was about to leave my house __ the telephone rang.A.while B.as C.when D.since

七年级上册英语人教版篇一: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详解

StarterUnit1Goodmorning.1.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早上(上午)/下午/晚上好。答语相同。在熟人或家人之间可省略good.熟人之间的问候可加上称呼语,称呼语放在问候语之后且用逗号隔开。如:Goodmorning,class!同学们,早上好!△Goodnight!晚安(晚间告别用语)2.Hello,Frank!你好,弗兰克。

3.A;Ho上午pm下午cm厘米mm毫米11.英语句子的书写

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单词与单词之间要有适当的距离,一般为放入一个字母的空隙,句末要有标点符号,英语的句号是个实心圆点,而不是汉语中的小圆圈。12.大写字母的用法

1)英语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2)I(我),OK在句中任何位置都大写。

3)人名、地名、国名、某国人或某种语言等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4)电影名、书名、报刊、文章的标题等中的每个实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的第一个字母一般大写。EnglishWeekly《英语周报》Titanic《泰坦尼克号》5)表示月份、星期、重要节日的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6)某些缩略词的第一个字母都必须大写。

7)表示称呼的名词的第一个字母通常要大写。UncleWang王叔叔

14.英语句子成分

一、主语(subject):句子说明的人或事物。

1.Thesunrisesintheeast.太阳从东方升起。(名词)2.Helikesdancing.他喜欢跳舞。(代词)

3.Tovie去看电影

2、助动词do/does的用法。

3、Whatkind(of)用来问种类:Whatkind(ofmovie)doyoulike?

4、too,ase你的名字firstname名字lastname姓氏hername她的名字

telephone/phonenumber电话号码inChina在中国

2.必背典句:

1.—nicetomeetyou!见到你很高兴!

—Nicetomeetyou,too.见到你我也很高兴。

2.—What’syourname?你的名字是什么?

—Alan.艾伦

3.I’mJenny我是珍妮。

4.What’shis/hername?他的/她的名字是什么?

5.Hername’sMary.她的名字是玛丽。

6.What’syourfirst/lastname?你的名字/姓氏是什么?

7.—What’shistelephonenumber?他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It’s876-9548是876-9548.3.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物主代词是表示所有关系的代词,是人称代词的属格形式。它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

人称,每个人称又分单数和复数。物主代词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和形容词的用法相似,具有形容词的性质。在句中作定语,(转载于:eC.myD.mine

(2011年河北)Georgereadsthenewspapereverymorning.That’shabit.A.heB.himC.hisD.himself

(四川南充中考)SheisastudentandnameisKate.A.sheB.herC.hers

4.be动词用法

(1)be动词(am,is,are)这三个动词常用做连系动词,在句子中起连接主语和表语的作用。

Thisismymother.这是我的妈妈。

Iamnine.我九岁了。

Youaremygoodfriend.你是我的好朋友。

(2)be动词三种形式的使用主要取决于主语。主语是第一人称I(我)时,用am,主语是第二

人称you(你,你们)或名词及代词的复数时,用are,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it/he/she(它/

他/她)或名词及代词单数时,用is.(3)am,is,are的意思是“是”,但不能处处翻译成“是”。例,Howareyou?你好吗?

5.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英语中用于提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以what等特殊疑问词开头的句子叫特殊疑问句,用

法如下:

(1)询问姓名,—What’syourname?你的名字是什么?—Alan.艾伦。

(2)询问某物用英语怎么说。—What’sthisinEnglish?—It’satelephone.这是一部电话。

(3)询问电话号码。—What’syourtelephone/phonenumber?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It’s563-4789.是5634789.6.基数词的用法。

数词分为两大类:基数词和序数词,表示“多少”的为基数词;表示“第几”的为序数词。

基数词有zero,one,two等。序数词我们刚学了一个“first”(第一)。其中基数词的用法如下:

(1)表示数字、年龄、日期等,在剧中可作主语、定语和表语。—What’stwoandfive?二加上五等于几?

—Seven七(表示数字)

—Howoldisit?它几岁了?

—It’sfour.它四岁了。(表示年龄)

—What’sthedatetoday?今天几月几日?

—It’sOctober3.10月3日。(表示日期)

(2)表示编号:LessonOne第一课UnitOne第一单元

(3)表示号码,如电话号码、门牌号、身份证号等,按单个基数词读出。0可以读成字母o的读音或zero,相连的相同两位数可以读成double(双写的)+基数词。

(4)表示时刻:8::00=eighto’clock8点钟

7.汉语名字在英语中的写法

中国人名是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的首字母都要大写且中间空一格,若名为两个字,中间

不加空格,只需第一字的首字母大写。ZhangLing张玲LiuYifei刘亦菲

七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篇6】

1.知识目标:new words and grammer focus

2.能力目标:talk about likes and dislikes freely.

3.情感目标:to  be friendly to your friends.

4.学习策略:practising and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5.文化目标: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food and chinese food.

words and expressions.

how to talk about likes and dislikes.

let ss have more chances to practise.

实物、教学磁带、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

本课的主要情景是在快餐店谈论自己的喜好,面对各种各样的水果和食物,主要学习疑问句do you like bananas?以及如何应答他人的询问. yes, i do./no, i don't.会用i like…/i don't like…句型表达自己的爱好。教学重点是句型的听、说两会;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所学句型完成各项任务。

t:guess. what's this? you can touch or smell it. it's very delicious.

t: i have a new fast food restaurant(课件呈现快餐店图片), you can find it here. let's go and have a look.(ok?)

1.learn the english names for these food. look at it and tell us what you can see? you can answer in english or in chinese.(展示课件,让同学看书上图,说出他们知道的食物名称)

2.let's come to the food counter.(通过课件学单词,每个图片下都有单词)画面出现一个橘子说orange,再出现多个橘子说orange.(之后呈现:banana, hamburger, pear, tomato, strawberry, french fries, broccoli, salad and ice cream)

3.a guessing game.(一共10个标号的盒子,通过课件点击图片,让同学猜测里面是那种食物)学生分成4组进行比赛。回答正确的小组可以得到一张食物图片,并贴在黑板上。

4.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准备复印的纸,上面有10个单词和10幅图a-j)让同学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连线,同时也给最快完成连线的小组在黑板上贴上一张食物图片作为奖励。这张纸也是下个环节的调查问卷。)

task 2, an interview.

老师拿着装着食物的袋子,让同学用手触摸,在猜出食物名称的同时,老师呈现新课。

t:do you like bananas? ss: yes, i do. t: she likes bananas.

t: do you like pears? ss: no, i don't. t: she doesn't like bananas.

1.do an interview in pairs. do you like…?(用课件提供给学生应该使用的句型并用连线的纸单,进行两个的问答)(circle the food names your good friend likes.生成一份点菜单menu)

2.t: i have two foreign friends. they are bill and bob. please help me find out what they like and don't like.(用课件呈现一张调查表,学生a和学生b的各有不同,两名同学互相提问,完成调查)

task 3.an employment.

t: i want to find some good waters for my restaurant.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抢答,得分。(教师表演为同学服务的场景,表示业务忙想招聘服务员)

t: 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please tell me what you can hear.(课件内容为p32 2b)学生答完,集体对答案.

t: i say one sentence to see who can say it again first.“i like apples and i don't like pears.” this time you will use 2 minutes to make up sentences like me, then say yours out and let others listen and repeat.

学生互相出题,互相提问,重复正确小组加分。

test 3. food survey.

t: make a food survey in groups.(表格见课件)4人为一组,一名组长提问,一名同学为记录员。然后以组为单位汇报调查结果,通过三关测试,让小组推举出本组表现好的同学做本组waiter。带上领结,伴着乐曲为同学提供食品。

task 4.enjoy yourselves.

(让服务员走起来,为大家提供食品,大家边吃边用刚学习的话题进行交谈,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编成对话,谈话喜欢的歌曲,影星,动物…)之后选择一组汇取给大家。

topic 1. who do you like?(teachers, parents, singer, film star)

topic 2. which color do you like?

topic 3. what sport do you like?

topic 4. free topic.

s2: hello! who are they?

s1: they are my friends. she is rain, and he is jim.

s3,s4: nice to meet you, too!

s3: do you like hamhurgers?

s4: let's go to the restaurant, ok?

t: you can go on this step after class. it's your homework.goodbye class.

七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篇7】

1.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搜集一些球类及球拍的图片,收集课文中所涉及的或学生常见的球类运动器材或有关的教学幻灯片或图片;制作1a部分的插图和人物对话的课件,将听力部分的内容插入,通过询问对方的所属以及回答来引入新课,以及与球类有关的故事。

2.学生:搜集自己所了解的或曾经见过的球类运动器材的名称,并通过询问老师、同学或上网查询的方 式了解有关球类的历史故事。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教给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巧。

3.使学生了解一些球类运动,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

4.学习本课的知识点:

(1)词汇:do,have,tennis,ball,pingpong,bat,soccer,soccer ball,volleyball,basketball

(2)句型:I/We/They have a/an...

—Do you have a pingpong ball?—Yes,I do./No,I don't.

(1)词汇:do,have,tennis,ball,pingpong,soccer,soccer ball,volleyball,basketball

(2)句型:I/We/They have a/an...

—Do you have a pingpong ball?—Yes,I do./No,I don't.

让学生掌握各类球类的单词,have的一般现在时的用法,do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及其简单回答。

教师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自由交际,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给学生以语言实践的机会。

T:Hello,I'm Miss Ma.Nice to meet you!

T: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T:Do you have a friend?

T:What's your friend 's name?

B:It's under the chair.

B:It's in his schoolbag.

建议3: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房间。学生把自己的房间布局画在纸上,并通过投影进行详细的介绍。

For example:

This is my room.My radio is on the table.My clock is on the desk.My model plane is under the desk.My tape playe r is on the sofa.My  bag is on the chair...

建议1:利用图片导入:出示一些球类的图片。然后教师根据图片向学生提出问题,导入本课要学习的新词汇。

For example:

(The teacher shows the  picture of a basketball to the class.)

T:What's this in English?

The teacher shows the st udents other objects.Teach “tennis ball,pingpong bat,soccer ball,volleyball,baseball,baseball bat” in the same way.

The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with these things.

建议2:教学一些球类运动器材名词,教师拿出一个足球或出示图片进行演示:

T:I have a football.Do I have a football?(自己回答)

T:Yes,I do.Do I have a basketball?(自己回答)

T:Do you have a volleyball?

询问学生:

T:Do they have a soccer ball?

建议3:利用表格导入:教师让学生课前先做一个调查,同学们分别有些什么球,从而导入本 课 要学习的语言项目“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T:Before this lesson,I asked you to do a project about filling in the chart because we want to have a ball game.But we don't know what kind of balls you have.Please ask your classmates in the group what balls he/she has.Then write down the information in the chart.

The teacher asks some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First point to a student in the chart who has a tennis.

T:Do you have a tennis?

Second p oint to another student in the classroom.

T:Do you have a tennis?

Third point to Li Hong in the classroom who has a pingpong ball,but no tennis.

T:Do you have a tennis?

T:Do you have a pingpong ball?

T: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how to talk about ownership and make suggestions.

建议1:学生看课本1a的图片,将单词与图中物品配对。

The students look at the words in 1a and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

Ask one student to show the  answers and check them.

建议2:教师做出打各种球的姿势,让 学生猜测是哪种球,并学习表示球的词汇。

建议1:教师让学生听1a部分的录音,通过听力训练操练所学的新单词。

具体操作建议:第一遍让学生只是听,第二遍让学生听并跟读,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操练,先让学生齐读,然后把学生分成组齐读,最后让学生单个读。通过这种从整体到部分再到个体的`机械操练让学生熟练掌握本课所学词汇。

建议2:1.教师在黑板上画半个圆,让学生猜是什么球?通过这种方式来练习运用所学的球类单词。

2.采用做游戏“吹牛皮”让学生练习所学的新单词和关于have的陈述句。

The students make the sentences with:

I have ____________.

You have ____________.

They have ____________.

My parents have ____________.

1.两个好朋友正在看球赛,他们非常热爱体育运动,然后问学生:想知道他们都有哪些运动器材吗?让学生听1b部分录音并圈出所听到的单词,并能画出相应的图片。

2.让学生跟读1b的听力材料,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操练1b部分的对话,学会运用助动词do进行问答,可采用师生互动带动学生互动的交流方式:

Do you have...?Yes,I do./No,I don't.

Step 6:Present the new sentences

建议1:利用猜谜游戏呈现本单元核心语言项目“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幅被盖着的球类图片,然后介绍说:“I have a ball.Can you guess what it is?”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For example:

T: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Look at the picture.This is a ball.I  have this ball,but most part of it is covered.We can't see it.What kind of ball is it?Can you guess?

T:Yes it's a basketball.Do you have a basketball?

利用表格呈现本单元语言项目“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教师出示一个表格,然后介绍这是自己的体育收藏,让一名学生问:Do you have a baseball?”。

For example:

S1:Do you have a baseball?

S2:Do you have a baseball bat?

Step 7:Practice the new sentences

1.让学生练习1c的对话。

建议教师先让学生齐读,然后把全班分成两个角色来练习对话,最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表演对话,这样由集体到部分的操练,目的是鼓励学生人人开口,增强他们说英语的信心,培养他们学英语的兴趣,也有利于教师检查学生对新材料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的有意义操练和交际性操练作好准备。

2.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与同伴编写对话,并让学生分角色向其他同学展示他们所编的对话。

3.教师可在本部分向学生讲解have的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及do引导的一般疑问句。

在练习完1c部分的对话之后,教师要给学生出示新的任务来进一步操练和巩固句型。

建议1:让一个学生扮演小记者拿着麦克风询问其他同学的体育收藏。

For example:

S1:I'm a reporter.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S1:Do you have a tennis ball?

S1:Do you have a tennis bat?

T:Make a survey about “What kind of balls do the students have?” We want to have a ball game.But we don't know what kind of balls you have.Please ask your classmates in the group what balls he/she has.Then write down the information in the chart.

1.Fill in the chart using the structure and models on the screen.

Names Do you have...? Balls you have

5

Structures:—Do you have a... ?—Yes,I do./No,I don't.

—What balls do you have?—I have a...

Example:

S1:Do you have a tennis ball,Tom?

S1:What balls do you have?

S2:I have a basketball and a football.

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tennis,ball,pingpong,bat,soccer,soccer ball,volleyball,basketball等与球类名称有关的单词。重点学习了“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和“I have a baseball.”这两个句型。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使用这两个句型进行语言交际。

1.根据1c自编三组对话。

2.收集你所知道的球类单词,向老师、同学、家长询问或上网查询了解各种运动的竞赛方法,可以制作一张汇总表。

3.让学生思考“Does she/he have...?”的用法。

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basketball I/We/They have a/an...

—Do you have a pingpong ball?

—Yes,I do./No,I don't.

—Do you have a pingpong ball?你有乒乓球吗?

—Yes,I do.是的,我有。

动词have意为“有”,表示拥有关系,有人称和数的变化(用于主语是I,we,you,they或名词复数时)。如:

My parents have a computer.我父母有一台电脑。

I have an English book.我有一本英语书。

have的否定式是don't have。如:

We don't have a house.我们没有房子。

动词have作“有”讲时,是行为动词,变为一般疑问句时借助助动词do,其简略答语中也用do。如:

—Do you have a volleyball?你有排球吗?

—Yes,I do.是的,我有。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精选5篇


教师,是播撒知识的种子,传递文明火炬的使者,准备一份教案是老师的工作。"。的编辑为大家甄选了一篇题目为“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的好文,希望我们的网页能为您提供有益的信息和知识!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选自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我将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为了有效组织并实施教学,我对本课内容作出如下分析

该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五课,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本课通过“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分立”三个子目,讲述了盛唐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直下并最终走向灭亡的过程。

从历史发展的逻辑来看,安史之乱是盛唐的转折点,开始了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起义给了唐朝致命一击,使藩镇割据逐渐形成。唐朝灭亡后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则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主题定位为:盛唐的衰亡。根据教学主题,我将本课内容整合为三个子目“盛极而衰”、“衰极而亡”、“亡后格局”。

二、学情分析

奥苏伯尔:“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某普通初中初一年级学生——

从学生的知识状况看,通过之前学习的积累,他们对唐朝基本概况有所了解,但不能系统地认识唐朝灭亡的经过及带来的影响。因而我在授课过程中将以历史人物为点,时间为线,故事为面的形式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将本课内容串联起来,力求将这一段历史更直观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另外,从学生的思维特征分析,初一学生处于心理学上“形式运算阶段”拥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还不能对历史事件有全面与深入的认识。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将对一些重要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课标要求,我把三维目标进行整合,定为以下三点:

1、通过播放视频和故事讲述,学生直观地掌握唐朝走向衰亡的基本历史情况。

2、通过材料对比、问题探究的方式,学生学会分析唐朝衰亡原因,培养学生的运用历史地图和历史解释能力。

3、通过材料展示和问题探究,学生学会正确认识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并理解在动荡中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四、重难点

根据课标和学情分析,结合教学目标,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其影响,难点是认识到唐朝灭亡后的分裂格局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重点的依据是: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只有理解了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才能更好地理清唐朝衰亡的过程以及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难点的依据是:学生普遍存在非A即B的思维,但五代十国时期动荡分裂中不乏相互往来。学生难以理解在分裂中的统一趋势。

五、教法学法

我将采用图示法、史料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因此,我采用的学法是与教法相对应的观察法、史料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本课主题确立为“盛世的衰亡”,以此作为本课的线索,将课本分成三个板块:“盛极而衰”、“衰极而亡”、“亡后新生”。并遵循“人物为点,时间为线,故事为面”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跟随线索,思路清晰地展开本课的学习。

一堂课好的开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我的导入新课部分将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将盛唐气象与安史之乱后破败的唐朝相对比。通过极盛与衰亡两种现象的冲突,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盛极而衰。

下面是新课学习环节:

1、盛极而衰

第一子目,盛极而衰。安史之乱的原因以及影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将采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清史实、理解重点。

首先,通过展示安史之乱的过程动态图并加以讲述马嵬坡之变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我将通过唐玄宗前后期统治的对比,展示唐玄宗时期形势图以及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

最后我将通过史料教学,达成理解安史之乱影响的教学重点的实现。展示三则关于人口、景观、税收的史料信息,帮助学生进行总结与分析,认识到安史之乱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衰极而亡

这一子目讲述了唐朝的终章。我将用漫画和起义军的进军图,让学生知道虽然黄巢起义给衰败的唐朝一记重击但仍然没有灭亡唐朝。接着讲述朱温篡唐的故事。明晰唐朝灭亡的时间以及对应事件

3、亡后新生

本子目为教学难点,初中生难以理解五代十国局面出现的本质,以及分裂中如何孕育着统一因素。

为了攻克难点,我将首先运用漫画按照时间将五代和十国展示出来,让学生架构基本的时空观念。接着表格展示五代十国开国之君的原属职位,组织学生思考与讨论,让学生理解到到五代十国的出现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最后以数据展示,让学生知道在五代十国的政权分立中,通过人口的迁移的方式,各地的联系仍然不绝,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课题小结部分,通过当堂检测,让学生再一次巩固知识点。

七、板书

最后板书设计方面,我采用线索式板书,直观、清晰地展示本课的主线的发展脉络,让学生更能理清本课的逻辑。

以上便是我的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的聆听。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及对南北气候的影响;

2.了解南北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差异及其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南北方地区不同的生产特点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资料;

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3.能熟练识读各类地图,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并能从中获取有用信息;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归纳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

5.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力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2.感悟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智慧和能力,树立各地区文化多元性,尊重不同地区文化的价值观;

3.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

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策略

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融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生活场景。

生产特点和生活方式。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呈现课本P23页两封电子邮件的图片,并提问:⑴找一找:阅读了这两封信,你感受到小红和小明的家乡有何差异?⑵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进行回答。 激发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看一看:南北分界在哪里? 1.出示《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22的活动题:⑴对照图5—13和图5—18,说说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点。⑵你的家乡位于哪一个地理区域内? 2.出示《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和《秦岭—淮河地区图》,让学生明确南方和北方的地理范围及界限。 1.学生观察地图,并完成课本P22页的活动题。 2.小组合作学习,⑴在图上找出秦岭和淮河,并说出它们和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⑵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南北方怎样划分的?⑶填出表格一。 主要地形单元主要气候类型主要省级单位南方 北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说一说:南北差异在哪里? 呈现反映南北方在“吃、住、行”方面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说说南方、北方的不同。 1.欣赏图片资料。 2.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说说南方、北方的不同。并完成表格二。 南方北方吃 住 行 3.完成课本P23页的最后一个活动题。 引导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有关信息,知道日常生活对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议一议:南北差异缘由是何? 1.根据说一说环节中的表格二,引导学生猜测引起南北方差异的缘由。 2.呈现图5—32《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并提出下列问题:⑴1月份平均气温自南向北呈怎样的变化?⑵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在哪,南北最大温差为多少?⑶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呈现图5—33《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并提出下列问题:⑴7月份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是多少?南北最大温差为多少?⑵7月份平均气温自南向北呈怎样的变化? 4.呈现图5—34《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并提出下列问题:⑴读图,说一说南北方的降水量有何差异?⑵找一找哪条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岭──淮河一线。 5.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5和图5—35,并提出下列问题:⑴我国的南方水田区和北方旱作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什么地方?耕作制度有什么不同?水田区和旱作区各主要有什么农作物?⑵联系我国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说说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农业生产及航运有什么影响?(用表格综合)。 6.同时呈现表格二和表格三的内容,再次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南北差异的缘由。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知识,猜测引起南北方差异的缘由。(气候) 2.观察、分析图5—32,并回答问题。(答案略) 3.观察、分析图5—33,并回答问题。(答案略) 4.归纳南北方在气温上的特点。 5.观察、分析图5—34,并回答问题。(答案略) 6.阅读课文P25和图5—35并完成教师的提问,填写表格三。 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耕作制度航运北方 南方 7.仔细观察已填写的表格二和表格三,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归纳引起南北差异的缘由。 8.小组讨论,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引导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想一想:南北差异如何用?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分析南北差异的利用问题。 结合实例归纳南北差异的利用问题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小结 1.根据板书进行小结。 2.同学们,经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谈收获,了解教学重点、难点的达成度。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本课是一节探究研讨课,教学活动中对探究研讨课的特点有了较好的体现,即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分析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会方法。并通过课堂小结和延伸课外,升华本节课的主题。

(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因为会看地图,会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必备的一种能力,也是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比如在“南北差异的缘由”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等温线图和年降水量线图,让学生从这些地图中寻找信息,得出结论。在学生有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显得事半功倍。

2.不足之处

(更详细的北方生产生活场景,所以导致学生对南北差异的表现的回答更多的是“以书为本”──照搬书本内容,缺少自我的体验和思考。同时,学生回答也不够全面。另外实际授课中,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的关系的解读不够全面。有些问题是泛泛而谈。还有,实际授课中对学生问题的回应和延伸不够,这反映了基本功有待提高。

(2)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对于教材中的气温图和年降水量图的分析还不够深入,使得很多学生还是很难对此类地图进行分析,更不用说从中获取信息。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3)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的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2.能力: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剪辑传说中夏朝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入,引起生的兴趣。

2.浏览全文,教给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精讲课文内容,以学生的讨论、回答、自主、合作式学习贯穿全文,引导生归纳王朝的建立应掌握的基本要素。

4.制表:简单制一个夏、商朝大事年表。

5.师生共同总结,并完成活动与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夏朝的建立

2.商朝后期都城

教学难点

1.夏朝建立的标志

2.国家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教法与学法

讲解法、课堂讨论法、提问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

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夏桀、商纣暴政的故事收集《封神榜》的故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映剪辑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旁白: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将学到这些内容。

看影片、听师讲、读课题、步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演示课件: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使学生对奴隶社会有整体的了解。

(生认真听,对奴隶社会有整体的了解。)

翻书引导生浏览全文,谈谈本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阅读教材,回忆老师教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①夏朝建立的时间

(让生写写,特别注意“约公元前20xx年”的“约”和“前”不能省)。

②建立者(引导生分析禹身份的转变)

③都城(中心区域)

演示课件:《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让生对夏朝都城位置、殿堂的建筑有较直观的认识。

④夏朝建立的标志:(让生讨论什么是“国家”)

⑤夏朝的历史地位

⑥设问:现在,请同学们归纳每个朝代应掌握的基本要素?

⑦设问: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现在禹成了国王,他的王位由谁来继承?还是通过民主选举吗?那现在又实行什么制度呢?你能说说与禅让制的区别吗?

⑧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它统治了400多年,由于最后一个王非常残暴导致了灭亡。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

讨论、整理知识要点并记住老师所归纳的要素、并能把知识延伸到以后的的学习中

生讨论,并讲述启继位的故事,区别比较。

写出桀,并根据小说内容说出他的暴行。

你能说出他的暴行吗?(在生说到引酒作乐时,课件演示:夏朝的青铜器酒杯)

⑨设问:这样的暴君,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灭亡夏朝的战争叫什么战争?

二、成汤灭夏——鸣条之战

请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地图上找到鸣条结合地图,发挥自己的想象,精彩地再现鸣条之战,说给同学们听。(注意要素:时间、地点、交战双方、过程、结果。)

生爱憎分明地回答:“他。”

生踊跃讲述,积极争取机会。

1.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让学生根据朝代建立要素归纳:

①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②商朝的重大事件——盘庚迁殷。在地图册上找出迁都的时间、地方,并说说在今天的什么地方(河南安阳)写写、记记,并说明由于时间较早,所以名列古都之首。

生回忆、归纳,动手写,动口说。

2.商朝的盛衰。

师引导生看目录:商朝的盛衰分别指什么?(强盛、衰亡)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师生共同学习;师肯定生的回答并引导其完善答案。

①势力范围:让生用坐标将商朝的势力范围画在草稿本上。使生确立商朝的势力范围大。

②经济:以提炼知识的方式让生在书中找出商朝经济比夏朝进步的表现。(提示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进行比较、思考)同时结合图片演示课件:商朝的青铜冶铸、玉器制作等手工业在商朝时已形成了。

3.引导学生分析完后,教给学生归纳、比较的方法。

4.请说出商朝的暴君,你能说说关于他的故事吗?向学生介绍神话传说《封神榜》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生在师的引导下动手画。

生按老师要求积极开动脑筋,以小组为单位,以多种方式呈现答案。

生踊跃说。

本课小结:

新课介绍完了,请同学和老师一起看着板书复述一遍课文。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本课基本知识,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如:分析常见汉字的构成方法,探究中国古代乐器的演进过程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一、文字的演变

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西周晚期出现了大篆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天文:日食、月食、彗星的记录

2.历法产生于夏朝,完善于商朝,战国时测出24节气。

3.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

2.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法)

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

[教学过程]

一、文字的演变

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 (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4.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5.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汉字,并写好汉字好吗?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晰掌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强学生准确运用汉字的本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天文:

让学生找出我国先秦时期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

归纳:古书记载,夏朝时期的某天发生了日食;商朝甲骨文里有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周朝有关于日食(公元前776年)和彗星(公元前613年)的确切记载;等等。

2.历法:

夏朝的历法的发明、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 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入思考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继续搜集24节气的谚语。

3.医学:名医扁鹊

(1)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2)补充扁鹊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屈原

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

(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育学生认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

2.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

整合知识:

纲要知识图(可让学生自己画,小组互相交流)

总结认识:

(总结出今天的收获,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1.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你打算怎样继续去了解呢?

2.对于这些知识,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吗?

3.约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业、手工业以及海外贸易三个方面的主要发展标志及成就,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成于南宋,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表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概括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以学生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分析解决问题宋代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通过文字、图片等史料展示,用语言描述宋代的社会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成就,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用辛勤和智慧,创造了经济繁荣。

通过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等分析,认识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仅是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等知识点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仅是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这一结论。

三、教学方法

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了棺定了论。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视角,试试按另一种标准来看待历史,不是只看王侯将相的“千秋功绩”,而是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看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许情况就会大不相同。通过对宋朝经济状况的学习,同学们也许会改变对大宋王朝的上述认识。

第一个环节:宋代经济成就,弱宋与富宋的对比

(1)展示反映宋代经济成就的表格,学生阅读课本整理知识。

(2)学生讨论海上丝绸之路的条件、原因

为什么陆上的丝绸之路转到了海上?从政治和技术两方面去考虑

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先进;周边民族的兴起与强大,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政府的鼓励政策。

为什么南宋没有禁止海外贸易?(这里需要对比明清)

一则来自海外贸易中巨额的财政收入;二则当时的海外贸易还没有遇到后来明清所遇到的困难——倭寇、海盗、叛逆……;三则国内危机也不像明清时期那么严重。相对而言,局势的变化使得后来的王朝根本无法继续南宋开始的宽容自信的对外政策。

(3)史料补充,论证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小结:南宋时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从此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形成,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第二环节: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阅读以下史料,分析南移的过程

材料一:楚地之越,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斤之家。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总结:

1、初步开发:汉末,南方等区域经济发展。孙吴,开发经营江南地区,水稻种植、丝麻纺织、铜铁冶炼、造船技术等发展、进步。

2、继续发展:唐代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又一高峰,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是唐代的两大基本经济区。以安史之乱为界,两大经济区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逆转。

3、完成南移: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压倒性优势下继续发展,我国古代经济南强北弱的局面成为定局。

过渡——白居易的《忆江南》和一系列图片展现江南的繁荣景象屏幕展示(《耕获图》;《货郎图》;宋代景德镇的代表性瓷器图片;哥窑的冰裂纹瓷器图片;南宋海船图片;包括交子在内的各种货币图片;《清明上河图》局部。)

提问:“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是什么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

第三个环节:学生讨论交流重心南移的原因

(1)什么造成了北方的落后?

黄河中下游地区自三国起,军阀混战,再加上北方匈奴、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频频南下,长期战乱不已,经济破坏严重。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

(2)南方有什么先天的有利条件?

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大批南迁,既为江南经济发展带去大量劳动力,又带去中原地区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相反,江南长期处于一个相对和平安宁的环境。

从三国时期(公元3世纪)起,政局不稳,战争纷起,中原地区民不聊声,促使北方人口向南迁移。两晋时期(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轮番入主中原,民族矛盾激化,再次推动北人南移。进入隋唐时期(7、8世纪)以后,南方仍是北人迁移的首要目标。历经这样多次自北而南的人口大迁徙,安史之乱后南重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最终形成。

小结一:北方人口的南迁是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

(3)什么使得这些长时期没有得到利用的先天条件终于开始发挥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动力之一:技术进步。

(4)农业和手工业方面发生了什么进步?

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耕作技术的提高,稻麦轮种的推广;土地的开发和高效利用(圩田、沙田、梯田)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小结二: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除上述历史原因外,中国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过度垦伐造成生态失衡及江南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也是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历史地理因素。

总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需从地理、政治、历史等多角度综合分析。

第五环节:学生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开放性话题)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4、对南方环境的影响。南方一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

拓展总结

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仅是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作业布置

探索与争鸣:为何宋以后的中国始终未成为“海上强国”?

[精选教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模板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只有优秀的教案课件,这样才能避免实际教学中应对不足的情况。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精选教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析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的“致同学们”一节,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科书内容文字优美、流畅,意在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从身边的生物选材,同时紧跟生物科学发展的时代脉搏,既贴近学生生活,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又避免了因知识的陈旧而产生的乏味感。从标题、文字到选材都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其生物科学素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地、探究地学习等教育新理念。

分析学生:

本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开学初在校军训一周,所以对一些生物现象和校园环境是比较熟悉的,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奇心较强,这些对教学是有利的。但他们对新学校的具体情况仍然较陌生,师生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加之普遍班额偏大,习惯了以前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这些都不利于新的教学方式,给教学增加了难度。

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一门学科的亮相课,根据新课程和学生的特点,要想达到激发学生热爱本学科,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着重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目的,就应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所以课前放点音乐,以缩小师生间距离。但和谐民主并不等于自由散漫,因此课前也应制订相宜的课堂纪律规则和设计形成性评价条例,记录学生的表现,便于组织教学。

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展教学,调动其主动性、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另外,再引入报刊有关科技发展方向及课改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明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和课改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配合。

基于本节课的问题较多,应首先把学生暂时分成几个组,暂定小组长,以后根据学生素质的个体差异作合理的调整,并说明小组长轮流当,然后让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组长或者代表汇报。同时要非常重视如何组织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讨论时声音不宜过大,别人发言时其他人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指出这也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这种做法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规则和每节课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是课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运用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初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及转变学习方式。

2.能力目标:训练思维、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发展前景。

教学重点:

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材料器具:

藤缠树的标本、磁带(校园歌曲)、录音机

教学实施步骤:

1. 引入:放一首歌曲《校园的早晨》。

(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的关系。)

2.涉及报刊有关信息:列举事例,如:成都七中学生童一在世界生物知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一等奖,说明我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我国获诺贝尔奖的人却没有,为什么?

(让学生明白今年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上课方式,培养目标学习方式的变化。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3.给学生提出当今科技两大革命之一有生命科学技术革命。

(为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打下伏笔。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欣赏:师生共同阅读课程《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

(提高文学修养,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爱生物的情感。)

5.探讨:从学生生活实际及学校具体情况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式学习。)

a) 学校的垃圾问题,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b) 学校的厕所问题,怎样解决?哪种方案最好?(想象)

c) 出示:藤缠树的标本。学生受到启发,发现学校某些树木、花草长势不好,原因是什么?

(如果学生知道不多,留待以后学习生物知识后解答,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改变此现象。)

d) 学校的沟渠问题,污染较严重,怎样解决?什么途径最好?

e) 学校食堂周围的树干与其他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f) 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g) 为什么政府要制订《禁止焚烧秸杆》的措施?

h) 今年天气的变化造成粮食的减产,说明什么问题?

i) 关注学生自身: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长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更健壮吗?更聪明吗?

j) 列举我校前任校长的肾衰竭疾病,探讨疾病问题,器官移植问题?

6.拓展: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的知识吗?

(在此引导学生找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查资料,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回答不全,教师补充。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等。)

7.结束语:同学们,你们觉得生物知识有用吗?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

对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作评价:

因为本节课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交流,所以无论对与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辩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为此本节课的评价的侧重点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比例占80%;能力目标(体现在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后反馈:

本节课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上课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占三分之二以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课后布置一篇题目为《你喜欢生物科学吗?》的文章,谈谈自己对生物学的肤浅认识。通过作业反馈,全班53名学生有52名答喜欢。多数学生感悟较深:原来生物学有这么大的用处,认识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合集


小编今天推荐的这篇“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文章一定不会让你失望,我们为您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敬请参考。学生任务多,时间紧,如何安排学习时间是个大问题,做教师需要一份适合自己的教案,才可以更好的授课。教案能帮助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南方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发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方。这时,南方相对安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出示《耕获图》

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

仔细观察《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况。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这幅图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②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稻谷

③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

④为什么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

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作周期短;南方气候温暖。

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学生思考: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思考“宋代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江浙)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广州、泉州)

(通过图片展示说明南方手工业的水平)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强调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

(2)市舶司的设立

3、货币制度的变化(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进行归纳、总结,对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4、小结: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作业:课后作业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思路]

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_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_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起义,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寻找历史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古代历史任务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要求]

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介绍老师去旅游暑假,我们有的同学常外出旅游,旅行社都会为游客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如果老师外出旅游,你们能否设计一条的旅游线路呢?那么,请你们开始行动吧!

【找一找】利用节假日,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_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带着老师去旅游。

【讲一讲】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导游,可一边讲解,一边展示搜集的图片、拍的照片、录制的录像或制作的网页,让老师及全体同学一起来了解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

【议一议】让学生就如何保护好家乡或居住地的名胜古迹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提出合理建议。

【评一评】由学生投票评选出家乡一日游或_地一日游的设计线路。最后,由教师来评议出线路设计和导游。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3、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4、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史实,使学生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曹操在历所起的作用,对比《三国演义》里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认识三国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教学重难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如何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开篇语就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从春秋战国到三国的史实是否验证了这一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有那么多的人才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什么到头来却依然要三分天下呢?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激战?

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建立的?开国君主都是谁?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自主预习】

一、官渡之战

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汉政权名存实亡、为了地盘、人口等军阀进行混战,其中曹操和袁绍是地盘的两个军阀等内容。教师再引导:那么同是北方的两大军阀会怎么样呢?(打仗)从而引入官渡之战。

曹操势力的逐渐强大的原因和举措,这也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让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屯田”,这些举措为曹操带来了什么好处?在学生讨论完,教师可以加以总结。

2、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同时展开讨论,为什么势力大的袁绍会输给势力弱的曹操。最后让学生明白:曹操之所以会胜利主要因为他礼贤下士会用人,人才的重要性。

官渡之战的历史作用,应当着重强调: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出示《三顾茅庐》图,让学生讲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然后出示《赤壁之战示意图》,在图示的帮助下,讲解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208年,曹操率20多万人马南下。刘备兵力只有1万多人无力抵抗,形势十分紧急。在此情况下,他派诸葛亮东下面见孙权,提议联和抗曹。孙权决定抵抗,派周瑜为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率军3万联合刘备抗曹。联军不到5万人,双方在赤壁、乌林一带隔江对峙。

2、赤壁之战

指导学生利用对“赤壁之战”的了解和课文中的内容,展开“军事家评论赤壁之战”的活动,让学生以军事家评论的方式学习战争的过程、结果并探讨曹操失败的原因。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及课件图片了解,重点强调的是曹魏的建立者是曹丕而不是曹操。

2、三国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①曹魏重视农耕

结合曹操的举措,指出曹魏建立后继续采取重视大兴屯田。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现象。

②诸葛亮治蜀

总结诸葛亮治蜀的几个方面,着重指出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丝织业发达。

③吴国开发江南

讲述吴国发展经济的情况,教师强调230年吴国的卫温曾到过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合作探究】

1、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弱胜强,为什么又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呢?赤壁之战后又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呢?

2、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3、东汉名士评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你认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物?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三国是古今中外,英雄人物辈出的时期。若是是英雄,怎么能不懂三国。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4

【学习目标】

1。掌握“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战”等历史概念。

2。掌握夏启、夏桀、商汤、盘庚、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

1、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学习难点】分封制。

【学习导航】

你知道我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20页“夏朝的兴衰”一目的内容,回答:

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21—23页“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子目的内容,找出子目包含的知识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你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剧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广大的英雄,他们帮助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你认为历武王伐纣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说说你的理由。

2。思考一下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

【归纳整理】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

西周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

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A、商汤伐夏B、牧野之战C、盘庚迁都D、武王伐纣

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文王

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

A、国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实行分封制D、盘庚迁都

5、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A、商汤B、商纣C、周文王D、周武王

6、禅让制的依据是()A、财产B、武力C、德才D、门第

7、说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B、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

C、国王居住在宽大、宏伟的宫殿里D、国王暴虐无道,统治黑暗

8、下列事件中,距今4000年左右的是()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盘庚迁殷

课堂反思:(写下你在这课中的收获和困惑)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5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世界上古老的赵州桥、雕板印刷、唐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2。我们认识到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激发我们的民族自尊心。

学习重点:

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

学习难点:

赵州桥结构的先进性;雕版印刷术的作用;对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欣赏。

二、自主学习充分准备(找出重要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并牢固记忆)

(一)科技

1。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最宏伟富丽的建筑是:()

2。赵州桥的设计者:()它的地位是:()比欧洲早年。他的特点是:()

3。雕版印刷术:朝印刷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来”的雕版印刷品。

(二)文学(诗歌):

1。诗歌的黄金时代是在朝。

2。李白诗歌特点是:()称他为“”。

代表作品:《》、《》

3。杜甫诗歌特点是:()其诗被称为“”

代表作品:“”、“”他被尊称为“”

4。白居易诗歌特点是:()提倡:()

代表作品:《》、《》

(三)医学

1。唐朝杰出的医学家是:()他被尊称“”,他的医学著作是《》。

三、小组讨论,知识擂台(交流检查预习情况)

四、课堂探究(要求: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根据所学知识你能总结出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世界之最”吗?你认为怎样才能保持科技成就的领先地位?

五、学生回头看(根据情况有重点的看书或背诵)

六、当堂训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唐代长安城最宏伟富丽的建筑是:()

A。大雁塔B。皇城C。宫城D。大明宫含元殿

2。唐朝时期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

A。罗马B。巴格达C。长安D。开罗

3。在我国民间有“沧州狮景州塔,赵州石桥大菩萨”的民谚,这里的“赵州石桥”是何时修建的?()

A。隋朝B。唐朝C。北宋D。南宋

4。赵州桥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

A。它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石拱桥B。它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修建的

C。它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D。它是唐朝杰出工匠李春修建的

5。如果让你设计一座仿照隋唐时期的建筑,你认为它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①规模宏大②气魄雄浑③华美而不纤巧④整齐而不失呆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下列哪项成就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A。曲辕犁B。筒车C。印刷术D。麻沸散

7。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年代是:()

A。西汉B。三国C。隋朝D。唐朝

8。古人云“棋琴书画诗酒茶”,可见自古以来“诗酒”就不分家,那么中国古代“自称臣是:()

酒中仙”的诗人是:()

A。杜康B。李白C。杜甫D。白居易

9。关于杜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②他的诗多反映复杂动荡的历史年代,因而被后人称为“诗史”。

③他最著名的诗篇就是“三吏”和《长恨歌》。

④由于他的创作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

A。①②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二)读唐诗,品兴衰: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忆昔》杜甫

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杜甫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与材料二各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景象?

②对比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指出杜甫生活的时代。

③通过两首唐诗,你认为诗歌创作的源头是什么?

七。学(教)后记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6

第二课 你我他的世界(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第二课 你我他的世界(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的是诚实守信、发展真挚友谊,它在第二课学习中起到一个升华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对小到人际交往,大到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什么是真挚的友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诚信是友谊的基础。

(2)通过对典型事例、社会生活的探讨让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3)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在以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到诚实守信。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诚信对人际交往、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探讨具体问题,通过事例起到警醒作用,引发学生自发思考,加深认识。

教学准备

315消费者协会知识介绍。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教师讲述或者幻灯片放映事例:

小明与小波是好朋友,周五小波约小明在周日下午一起去图书大厦看书,小明欣然允诺。周日下午小明按照约定时间在图书大厦外等候,等了一个半小时也没见小波来。星期一上学,小明见到小波就询问昨天的事情,小波一拍头笑笑说:“昨天我爸带我去看《哈利波特与密室》了,我把去图书大厦的事忘掉了!没事,咱们下周日再去吧!”小明……

【提问】如果你是小明,你将会对小波说什么?你将会怎样做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挚的友谊,了解交诤友的重要性,要敢于给朋友指出错误,并努力用友情的温暖帮助其改正,而不是因为友情而包容朋友的过错,或是由于不能接纳犯错的朋友而轻易断绝友谊。交友要讲原则,同时也要珍惜友谊。

【板书】三、友谊与诚信

1.诚信对友谊有重要意义

【承转】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在好朋友之间,不讲信用的做法也会伤害到友情,可见诚信对友谊有重要意义。从我们大家小时候开始,学校、家长、社会就教育我们要诚信,但是在我们身边的人际交往中、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还是有很多不讲诚信的事情发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诚信对我们的人际交往、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

(新课教学)

【叙述】阅读课本第18页的事例:“妈妈说只要我期末考班级前三名,就带我去旅游。我真的考了第二名,妈妈却说她没有时间。”

【提问】如果大家是故事中的小主人公,会有什么感受?

【板书】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交往的基础

【承转】刚才很多同学提到,如果自己是主人公,会觉得很失望,会生妈妈的气,有可能很难再相信妈妈的话了。从这个故事中,我想大家已经体会到,失信于人会带给别人很多不良的感受,彼此的人际关系也会受到破坏,即使是与父母之间也不例外,那么不够诚信会给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

【叙述】1.315消费者协会知识介绍。

2.不法分子制售毒酒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朔城区部分群众,春节前后因饮用不法分子制造和贩卖的含有过量甲醇的散装白酒,有19人中毒身亡,另有一些人住院治疗。山西省委、省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组织人力全力抢救中毒群众,查处不法分子,目前制造、贩卖毒酒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

春节前,文水县一不法分子用甲醇勾兑散装白酒,批发给朔州市一个体户。经山西省技术监督局事后测定,这些勾兑的散装白酒每升含甲醇361克,超过国家标准902倍。这些散装白酒流向社会后,从1月26日开始有人中毒,平鲁区、朔城区因饮用此酒中毒住院治疗的人员累计161人,其中有19人死亡。

【叙述】你知道盗版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吗?

人人都知道假钞的危害,都支持对于制售假钞行为的查处和打击。但不是人人都支持对于盗版软件的查处和打击。其实,这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

假钞在物理成本上与真钞相差不大,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背后所代表的价值不同。货币作为一种符号,它的价值代表性是人们所共同约定的。社会的经济秩序就建立在这种约定之上。而使用假钞无异于破坏了这种约定,也就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盗版光盘和正版光盘在物理成本上也差别不大,但正版光盘作为一种软件、音像制品的发行形式,实际上也是软件商、影片发行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一种约定。双方约定以这种形式建立交换关系。盗版光盘正是破坏了这种约定。它使得盗版者可以无偿占有软件编写者、影片公司和演艺人员的劳动去赚取巨额利润,就像制售假钞者可以无偿占有他人财富一样。

如果市场交换关系不能建立和维持,基本的市场秩序也就不存在了,市场也就不存在了。所以,盗版软件不仅侵犯了具体软件商的利益,同时也破坏了软件市场秩序。

如果没有软件市场,我们就会没有软件可用。中国软件业长期得不到充分发展的空间,国产软件的种类很少、水平不高,盗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提问】在听过上面两个事例后,大家思考一下,如果在经商中不讲诚信,会给社会、给市场、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影响?

【归纳】很多同学思考得很深入,指出经商中不讲诚信,会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危害消费者的健康、生命,还会扰乱市场正常秩序,干扰社会的发展等等。从这两个事例中我们看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讲诚信,诚信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保证。

【板书】诚信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保证

(课堂小结)

【总结】从今天的课程中,我们了解到如果两个好朋友之间没有诚信,那么友谊会随之土崩瓦解;在人际交往中不讲诚信,会带给人们不良的心理感受,破坏人际交往的和谐;如果不讲诚信形成一种社会风气,那么它的危害就会波及到社会秩序、公民素质等,后果更为严重。所以我们以后无论在与好朋友、亲人的相处中,或是与其他更多的人的交往中都要重视诚信这一美德,并努力与他人一起营造讲诚信的社会风气,使我们生活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和谐。

●教学提纲

三、友谊与诚信

1.诚信对友谊有重要意义

2.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交往的基础

3.诚信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保证

●问题研讨

由于在初一政治课教学中有关于真挚友谊的一课教学,其中关于什么是真挚的友谊,交友要讲原则,友谊的作用等内容探讨比较详细,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对诚信的探讨,将友谊问题作为探讨诚信品德的一个环境、载体。基于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及诚信品德在社会上的被关注,本课在教学中跳出小范围人际交往的圈子,探讨诚信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开阔学生眼界,打开学生思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书中的事例多是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交往中发生的诚信的事情,可以适当补充学生之间交往的诚信事件,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因为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一时期的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同伴间的影响越来越大,适当地列举他们自己交往中的事例可能更贴近他们,更具有现实意义。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的掌握宋元时期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情况,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本课重点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难点是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教着准备雕印好的“灿烂的宋元文化”几个大字。学生准备橡皮泥橡皮檫小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雕印的“灿烂的宋元文化”提问:这是怎么制出来的?(雕印)师:中国古代印刷术起源于印章和石刻,发展到隋唐时出现了什么技术?(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经过五代,到了两宋时期兴旺发达。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后,我国刊印了大量精美的书籍。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雕版印刷的欠缺与不便之处呢?教师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雕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费时费工浪费性大。师由此可见雕版印刷术需要改革创新了,于是到北宋时,有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个人是谁?(北宋平民毕升)

(二)授新课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师:观察毕升画像,阅读小字部分,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学生动手体验,完成活动探究(1)师:同学们想一想,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较有哪些优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活字印刷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由此可见,活字印刷把印刷术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元朝时王贞发明了木活字,才广泛推广和应用。但是,毕升的这一创举比欧洲早400年。师: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呢?(激光照排电脑排版高速印刷机等)

2.指南针的应用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假如你是一名海员,驾驶一艘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行驶,那么船上首先要具备什么?(指南针)师:说道指南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修建一座阿旁宫,大门用磁石做成,如有人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吸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早在战国时,人们就制成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观察汉朝的司南模型思考:司南由哪两部分组成,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师:到了北宋,人们制成指南针。观察宋朝的罗盘针模型思考: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出示材料分析: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萍州可谈》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南宋赵汝适《诸蕃志》思考:从以上材料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师: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讲解,“沉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南宋诗人朱继芳的诗句更道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由于小小的浮针而打开崭新视野的豪情。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由此指南针也被世人誉为“水上之友。”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

3.火药的应用和传播古代中国,不但有纷呈异彩的冷兵器,而且也最先跨入火器国家行列。师:火药是怎样发明的?它有哪些作用?师:中国是火药的故乡,火药在唐朝末年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指导学生观察“突火枪”图片,并说明其原理。活动探究:比较一下金元时期的火箭发射与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师:宋元时与科技成果相伴随的还出现了许多科学家,书中提出的主要是哪两位?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三)总结

元朝的统一经济的发展以及隋唐文化的基础,使宋元科技水平发展到一个高峰阶段,四大发明的应用及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与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共同构建了宋元文化的繁荣。学完本课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知道郑和下西洋、外国贡使制度、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的基本情况,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与外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来往路线的大致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地图,弄清西洋的概念,完成郑和下西洋盛况表,并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作一简单比较,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三)情感与态度: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世上的壮举,对促进我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认识外国贡使制度是明朝大国至上的一种反映。认识利玛窦等人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传教,为了便于传教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二、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明朝早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相对活跃和频繁,其中,郑和下西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外国贡使制度也说明了这一点。

《二》、郑和下西洋:

提出问题,学生看书,师生共同解决:

1、“西洋”指哪里?(学生看课本注释)明朝时,将今南海以西的海洋及沿海各地,统称为西洋;南海东部及其附近诸岛,通称为为东洋。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我国的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应用于航海事业等,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

4、谁能介绍一下郑和的生平?(学生概述)

5、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次数、航线、规模、意义。

6、根据课文内容和宝船模型,就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概况归纳制作一个表格。

7、教师提供欧洲新航路开辟时哥伦布等远航的情况,与郑和远航对比,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附: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远洋航行

《三》、外国贡使:

1、外国贡使制度有什么特点?(师生归纳)一是以外国朝贡,中国回赐的方式进行。二是对海外诸国朝贡严格限制,如发放贡舶“勘合”凭证,规定朝贡期限、贡舶停港、贡货贡员及贡使进京的路线,手续极其烦琐等。三是明朝回赐远远超出所接受的贡物,并对贡使附载商货的超值收购。

2、外国贡使制度的衰落与评价:衰落原因:超值回赐与超值收购,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明中期以后逐渐衰败导致这一制度无法继续。评价:外国贡使制度实质是中国古代王朝大国至上观念的切实反映。能以外国贡使制度形式进行适当的贸易往来,对保持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交往是有益的,本着“怀柔远人”的精神,对加强与外国的正常外交关系也是有益的,但知识这是建立在巨额的经济支出前提之下的,不仅没有达到正常的贸易交往,而且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

《四》、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

1、传教士来华的目的:传教士是跟随殖民者之后来到中国的,对他们的活动要具体分析。他们为了在中国传教,采用了一系列有效的方式,同时传入西方科学知识,其中,利玛窦是典型的代表。(结合小字介绍利玛窦。

2、指导学生明确制定《大清时宪历》的相关情况:以明末徐光启主持修订的新历法为基础;这部历法的制定者是传教士汤若望等人;康熙帝予以承认和颁布。

3、学生看课本小字关于康熙的介绍,思考课本91页课外学史。

四、作业设计:

1、画出郑和下西洋盛况表,说说那些因素使我国的航海事业由辉煌逐渐走向衰落?

2、假如你是明朝统治者,对外国贡使你会采取那些措施?

3、西方传教士为什么来华?带来了那些影响?

五、课堂小结:

本课通过郑和下西洋、外国贡使、外国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的内容,反映了明朝和清朝初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兴盛到衰弱的过程。明代初期及明末清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尚能进行,其中,郑和下西洋可以说是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流的一个高潮。而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总体上是封闭的,我们称之为闭关锁国。这就是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一、郑和下西洋(出)

二、外国贡使(进)

三、外国传教士(进)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篇3

1、导入新课

出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师:同学们,这首诗的描写的主人公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生:师过渡:

对!正是这位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演绎了这场“扫六合”的恢宏历史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位“千古一帝”,一起走近他所创建的大一统的帝国——秦朝。揭示课题:第12课——《秦朝的统一》。2、学习新课:师:(解释课题)什么是统一?就是在中国(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由一个政权把这个国家(范围内)的各个部分联合起来,并对各个部分实施有效的治理。今天我们就围绕“统一”,了解两个大的问题:秦王如何“完成统一”,同时他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显示课件:“完成统一”、“巩固统一”字样)

师过渡:

首先进入第一幕:秦王是如何“完成统一”的?

一、完成统一——“秦王扫六合”(课件显示)师:“秦王扫六合”是怎么回事?生:

师:战国七雄指哪些国家?当年的七国都是威震四方,傲视群雄,为什么只有秦国能扫除六国,完成统一?

生:

师总结:从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王嬴政以远交近攻的军事策略,用10年的时完成了统一霸业,定都咸阳。

(用多媒体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同时教给学生谐音法记忆:韩赵魏亡楚咽气(燕、齐谐咽气)。

师:前221年。大家要把这个时间记住。在这个时间之前,秦国被叫做“秦国”,在此时间之后,秦国应被叫做“秦朝”了。秦的疆域也由一个方圆百里的诸侯国,发展为统治千里的大帝国,我们来看一下秦的疆域,找找它的南北四至。(出示秦朝疆域图,同时要求学生自画简图并记忆)

生看图回答并能自画简图。

师:秦王的统一战争,为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请同学们阅读材料讨论: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p45,p65页材料多媒体,可以将此材料展示在多媒体上)

生讨论后发言。

师总结:秦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交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在重点词语下重点标记:顺应了,结束了,开创了。便于学生记住知识)

师:完成统一阶段我们需要记忆哪些知识呢?哪位同学总结一下?生回答。

师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朝完成统一后,如何巩固统一的问题便成为摆在嬴政面前十分棘手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那么,秦王嬴政将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一呢?师过渡:嬴政可谓卓越的政治家,他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来巩固政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千古一帝的具体做法。

二、巩固统一

1、政治措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件显示)(1)皇帝制度的建立(课件显示)师:秦王嬴政认为他的功绩“功高三皇,德过五帝”,便把前人最尊贵称号“皇”和“帝”合起来,号称“皇帝”。他自称“始皇帝”。后人称其为秦始皇。并且指出秦国与秦王朝,秦王嬴政与秦始皇的区别:秦国是指春秋战国时间的诸侯国之一,秦王朝指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后建立的王朝。灭六国,称皇帝前称为秦王嬴政,称皇帝之后称为秦始皇。

师过渡:秦始皇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到自己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伴随着皇权制度的确立,秦始皇开启了全新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请

大家看书,秦朝的中央机关的设置情况如何?

生看书66页回答。师:经过考虑,秦始皇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职位,我们简称他们为“三公”。

(2)中央制度的建立(课件展示)

皇帝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师:“三公”分别管理什么?

生:丞相管理行政,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

师:他们都是秦朝中央政府的官员,都由皇帝任命,并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他们构成对全国发号施令的总枢纽。其中,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师过渡:有人帮着秦始皇管理中央了,还需要行政机构管理地方啊。秦始皇选择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3)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显示课件)

师: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征收赋税等。(请大家回忆我们以前讲过的.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不足之处?与郡县制形成一种对比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从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被郡县制所取代,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大大削弱了。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

中央郡在地方县里师展示(中央集权示意图)课件并解读:至此,秦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形成了,这里要明确一个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谓君主专制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体现在皇位终身制和世袭制上,特征是皇帝个人独裁专断,集国家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则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

亭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充分执行中央的命令,一切服从于中央。

师:除了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巩固统一在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的措施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分成四个组,由四个组通过讨论合作得出结论。

生分组讨论并回答。经济组问题

情境资料:情景一:秦统一初“市场”上的情况:市场上有许多摊位,包括原齐、楚、燕、韩、赵、魏、秦各国人。其中有拿刀币的,有拿铲币的,有拿铜币的,有拿贝币的……好多摊主在交换中非常不方便,非常混乱。情景二:秦朝统一以后,在咸阳举行了一次“商贸会”,当时各地区的商人都来到咸阳。在“商贸会”上,由于各国度量不统一,在交换中出现许多差错。如买一尺布,到三个摊位就有三个尺度。

请同学们阅读思考:这种局面是否有利于秦的发展?如果你作为秦始皇,你该如何做?再设想一下,这样做秦朝的发展前景如何?(结合课本66页第二自然段和67页第一自然段)师: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便利经济的发展。那么,秦始皇对文化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巩固其统治的情况如何?我们来看:

思想文化组问题

史料记载一:秦统一前各诸侯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马”和“安”字,有七种写法。“马”和“安”字如此,别的字当然也如此。

大家思考:文字不统一,政府下达命令、公布事宜,各地人民都能看得懂吗?它有利于各地人民的交流吗?怎么解决呢?史料记载二: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烧毁了统一前的列国史记以及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第二年,他发现有人暗中批评他,攻击他施行的新制度,便把有牵连的460多位儒生和方士活埋了。

思考问题: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你如何看待它?

师:文字的统一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焚书坑儒虽然一时巩固了统一,但是秦始皇这种暴虐的手段也激起了人们的普遍反抗,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那么,秦始皇是用什么样的办法来巩固自己边疆的呢?

军事问题组

师:请大家带着下列问题看书,然后回答:1、秦是怎样巩固边疆,维护统一的?2、从地图找到长城的起止点?

3、你怎样看待秦始皇修筑长城这件事?

师:的确,长城的修建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它从一个方面反映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文化和力量。

小结:完成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措施简表。

师:本课我们了解了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秦始皇),探讨了他为实现和巩固统一所作出的主要贡献及其意义。,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完成统一:公元前221前,秦灭六国,统一全国;(2)巩固统一:政治上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修筑长城。

师总结:秦始皇完成了中国历第一次也是最伟大的一次统一。这次统一,不仅是地域的统合,而且在政治、思想、文化等褚方面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华民族朝着统一大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篇4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是学生认识到中国是远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人类历史。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那么,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什么地方,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人类的奥秘。

教师:俗话说的好,树是有根的',水是有源的。那么,同样道理,我们人类的老祖先是怎样出现在地球上的呢?关于人类的出现你知道有哪些说法吗?

教师: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的神话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人是神创造的。我们人类果真是“神”创造的的吗?那么我们人类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

教师:早在1965年5月1日,新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两颗牙齿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经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物,距今约有170万年,我们称他们为元谋人(多媒体展示)

教师: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遗址最先于19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学生: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将它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学生: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

学生:1936年,在同一地点发掘出土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此后,这一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学生:为科学家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作出了重要的证据。

问题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学生: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最常见的化石是由牙齿和骨骼形成的。古代动物死后,尸体的内脏、肌肉等柔软的组织很快便会腐烂,牙齿和骨骼因为有机质较少,无机质较多,却能保存较长的时间。

学生:化石的发现对我们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环境提供了重要证据。

学生: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198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学生:头部像猿人。前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嘴巴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颌。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通过比较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生活状况: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为食,会使用火来烧烤食物、照明、驱寒。

教师:在遗址中,还发现了虎、豹、熊、鹿、野猪等许多兽骨化石,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多媒体展示)

教师: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韩非子为什么这样说?

教师:即使没有凶猛野兽,一个人也难生活,寻找食物成了难题。只有群居,男女分工狩猎和采集才能维持生存。所以北京人采取了群居生活,这就是早期的原始社会。

教师:思考我长得很像猿,却叫我北京人,你看我是人吗?

学生:你长得的确很像猿,但你手脚分工明显,还会使用天然火啦,最重要的是你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了,所以你真的是人了!

学生:北京人过群居生活,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所决定的。

学生: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世界迄今所知发现的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学生: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本课我们除了学习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之外,后来我们通过考古我们又发现了蓝田人、丁村人等等很多的远古人遗址,因此我国成了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丰富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说明我们脚下这块土地是一方沃土,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篇5

课题

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C资本主义萌芽

2.能力培养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情感教育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导致中国落后

重难点

1.重点 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和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

2.难点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障碍

教学过程

训练引导及反馈调整

指导启导疏导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板书〕

1、康熙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a、奖励垦荒屯田〔板书〕

b、重视兴修水利

c、多次减免租税

d、提倡勤俭节约

小结 这些措施的实行巩固清朝的统治

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雍正帝继承父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到乾隆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2、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a、耕地面积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

b、 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c、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历史教案-历史,标签: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七年级下历史教案,

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的前提

问 清朝前期的手工业比明朝更加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鼓励商人开矿

②、南京、广州的丝织业后来居上,超过苏州

③、景德镇制瓷业的规模比过去大

④、边疆少数民族手工业也发展起来

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基础上商业业繁荣起来

3、商业发展和商业城市的出现

北京、苏州、扬州都是繁华的城镇

4、让学生思考,集体讨论

清朝前期的经济,为何能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启导

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什么?〔康乾盛世〕

疏导

人民的反抗斗争

清朝政府调整政策

人民群众辛勤劳动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篇6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

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

第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补充与创新

导入新课:

1、 我国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 中国最早的人类

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2、北京人

发现时间:1929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万年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补充与创新

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四)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五)布置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篇7

课标要求:

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了解“合纵”和“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七国关系及战国时期战争、外交特点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学习和初步掌握制作历史图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战国战争史的学习,进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初步教育。通过孙膑、张仪等人的事迹,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

“战国”和“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战役和军事家。

难点:

“合纵”和“连横”的含义。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战国形势图挂图;制做本课课件;整理有关战国史实的成语;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战国时期的成语;用竹木等材料仿制一些古代兵器。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

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很多春秋时期的成语,像“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等。今天我们将了解到更多的成语,如“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负荆请罪”等,让我们一起来发掘这些成语里面隐藏的精彩故事。

学习新课

(教师引导过渡)复习以前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弄清“战国”概念,课件如下展示:

一、“战国七雄”(课件显示标题)

教师提问:

(——无足轻重。

(2)为什么诸侯国会越来越少——统一的趋势日渐明显

2、同学们仔细对比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学生提问:为什么晋国没有称雄?

(教师讲述)七国中,齐楚秦燕,大家已经熟悉,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地图上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原来晋国已经被它的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一分为三,形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历把这件事叫做“三家分晋”。

历把这七个强国并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立是战国期的基本形势。

(教师引导过渡)战国,顾名思义,有战争的国,这里的“战”主要是指战争频繁,争斗激烈,学习战国的历史,必须了解战国的战争。

二、战国时期的战争(课件显示标题)

请大家阅读教材

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以学生归纳出来的为序,教师重点对谋略和兵器进行讲解。)

(课件展示)

a、兵器(青铜兵器改进、铁兵器出现)——武器的改进

(学生展示自制古代武器,并简介戟,戈,矛,刀,剑的特点和用法)

b、兵种(步兵,骑兵)——军队构成的变化

c、人数多、规模大、修建工事、争夺激烈

d、战役的发生(围魏救赵,长平之战)

e、重要军事家的涌现(孙膑、白起)

学生讲述孙膑,田忌的故事

f、谋略(“围魏救赵”、“反间计”;“合纵”“连横”)

课堂辩论(旨在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有人说,战国时代把人们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了破坏的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有人说,战国时代“在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的观点如何呢?

(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组,两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有延缓作用,更有推动作用。推动作用远远大于延缓作用。各国为了争霸的需要,竞相改革,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竞相重用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大国争霸、兼并的过程,也是国家趋于统一的过程。

(教师引导过渡):战国的战争除了在战场上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外,战争的背后,各国间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就是激烈程度和影响力不亚于战争的“合纵与连横”。

三、合纵与连横(课件显示标题)

张仪游说各国,破坏了六国的联盟,使得六国联合抗秦的谋略破产,具体是怎么回事,同学们还是通过阅读教材去了解吧。

:合纵就是东方六国联合抗秦,(“合众弱以攻一强”)。这种联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从南到北的纵向联合,所以叫做“合纵”。合纵政策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苏秦。苏秦奔走于东方多国之间,身佩六国相印,在他的游说推动下,东方各国一度合纵攻秦,迫使秦国吐出一些占领的地方,使秦国遭到一定的挫折。

连横就是劝说一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各国(“事一强以攻众弱”)。这种结合是西边的秦国与东边各国之间横的连合,所以叫做连横。连横政策的代表人物是魏国人张仪。秦国用张仪为相,让他推行连横政策。当时东方的齐楚两大国结成联盟,秦国要跟齐国争雄,必须先破坏齐楚联盟。张仪连横政策最成功的一着便是把齐楚联盟给破坏了。

3、六国合纵抗秦为何未成功?

(秦国用贿赂、威胁的手段破坏合纵,各个击破;五国间利益不一致,立场不坚定)

(教师讲述)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各国一会儿加入合纵,跟楚国搞联合,跟齐国搞联盟,一会儿又跟秦国抱到一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虽然斗争很复杂,情况多变化,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清楚的,那就是,在不断的军事斗争和复杂的合纵连横斗争中,楚国和齐国先后衰落下去,秦国却XX越强。

课堂小结

(课件出示知识要点,教师概述)

战国宏大而壮观的战争,变化多端的谋略,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令人难忘,但是我们都知道,无论在何时,战争带给人民的,永远都是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在连绵不绝的战争岁月中,受煎熬的始终是老百姓,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和平,一直都是我们共同的期望。

练习巩固

一、选一选

A、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B、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C、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D、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赵国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秦国

A、孙武

B、孙膑

C、吴起

D、伍子胥

A、孙武

B、张仪

C、孙膑

D、苏秦

A、车兵

B、步兵和骑兵

C、水兵

D、藤甲兵

A、秦国和齐国

B、魏国和赵国

C、秦国和楚国

D、秦国和赵国

A、孙武

B、孙膑

C、吴起

D、白起

二、材料分析

战国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合纵与连横之争成为战国纷争的重要内容。

1、用简要语言说明“合纵”与“连横”策略。

2、在合纵与连横之争中,一些研究纵横之术的读书人十分活跃,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谁?

3、你认为上述哪一种策略运用的更成功一些?

三、各抒己见

结合有关史实和课外资料,谈谈你心中印象最深刻的战国人物。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篇8

本课以“人类的形成”为主题概述了原始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以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的瓦解三大问题为线索,向学生展示了原始社会的历史风貌。

氏族社会的产生。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开始的。直立人阶段的原始人类已经过着集体劳动,共同消费的社会生活。在早期智人阶段,人类除在集体组织内部进行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劳动社会分工外,同时在婚姻关系上已从原始的乱婚进入血族群婚阶段。也就是说,在一个集体内部禁止母辈和子辈之间的通婚(但同辈人之间却互相通婚),它比原始的乱婚进步。实行血族群婚制的集体,又称之“血缘家庭”。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这种家庭的典型形式,应该是一对配偶的子孙中每一代都互为兄弟姐妹,正因为如此,也互为夫妻。”血族群婚是人类婚姻关系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氏族组织的最初萌芽。

晚期智人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行血族群婚的血缘家庭逐渐转变为实行本血族内禁婚,必须和血族外的异性通婚的族外群婚制,即本血族的兄弟姐妹不再互为夫妻而只能和另一个血族的男女通婚。这种实行族外群婚制的血族就逐渐形成一个界线分明的社会集团,即氏族。通俗地说,氏族就是人们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一个比较固定的集团,它是当时社会的基本细胞。

氏族社会的特点。与原始群,特别是与国家组织形式相比,氏族社会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氏族社会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二,氏族是按同一祖先的亲属关系(即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社会集团,血缘是制约人类相互关系的最基本的纽带;第三,氏族是原始人类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由于女子和男子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济地位,因此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不同时期,妇女和男子先后成为氏族社会的主体;第四,氏族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平等社会,人们过着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

氏族社会的作用。由猿到人的转变,不仅伴随着文化和艺术的产生,而且导致了氏族社会的形成。氏族社会作为人类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有其特定的作用:第一,氏族社会实行族外群婚,这就比血族群婚前进了一步。它有助于人类保持紧密和持久的结合,并且可以避免由于血亲通婚对人的体质造成的危害;第二,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助于人类之间的凝聚力的加强,推动了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三个概念。“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则是指已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多角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组织系列式的议论和讨论,并与教师的陈述和总结相结合。

①提问:《圣经》中说,上帝首先制造了男人亚当,然后又用亚当的肋骨制造了女人夏娃,人类的出现果真如此吗?由此引导学生看书、议论,营造热烈、探究式的课堂气氛。

②在学生的议论、纷争中,教师可出示有关古猿进化的图片和实物资料,或通过电脑多媒体手段将人类进化史进行直观、生动的描述,以配合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辨是非,从而最终得出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而集体生产劳动实践,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这一科学结论。

③请一位学生朗读[动脑筋]: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谁说得对: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很多人认为火的使用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教师以此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人类进化知识中去尝试新情境下解决新问题的试验。我们人类的祖先南方古猿在不断适应自然条件变化的过程中,逐渐习惯于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这就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正如恩格斯所说:“这就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它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体现,当然在人类的进化火的使用确实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并非具有决定意义。

(非、欧、美各洲大陆,由于混血和地球各区域地理条件差别造成的巨大影响,人类经遗传而造成的肤色、毛发、鼻唇等也极不相同,终于形成黄、白、黑三大人种。但这是外貌特征的差异,各人种在体质和智力上并无优劣之分。人种的划分是人类起源后在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变化而逐步形成的。近现代,帝国主义宣扬的“种族优劣论”是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服务的。

(社会组织有初步的了解,也为下面讨论“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等有关问题做准备。

(角度去分析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通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

(3)利用[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讨论:

①阅读理解教科书相关内容及材料;

②在讨论氏族社会产生的作用时,教师可作适当的提示和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③讨论上述问题时,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再选派代表进行概括和总结,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可提示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二是看问题要全面。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出发,以现有知识为依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突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由同学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小说、电视剧导入到历史上的三国: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有没有看过?你对里面那些人物印象最深刻?(诸葛亮、曹操)

教师讲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它反映了东汉末年到三国的历史,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英雄造时势,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2、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1800年前的东汉、三国时代。

新课探究

一、群雄逐鹿说战争

(一)官渡之战

分析官渡之战前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曹操力量的发展壮大,视频展示官渡之战的经过,说明战争的影响。探讨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

1、官渡之战前的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结合曹操的《蒿里行》进行阐述。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交替干政,皇室衰落,黄巾起义,军阀割据,战争不断,就如曹操的《蒿里行》所描述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老百姓渴望国家统一,天下太平。

2、官渡之战

曹操的势力发展壮大起来之后,与黄河以北袁绍发生了冲突,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公元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南下,进攻曹操,曹操只有3、4万军队,敌强我弱,曹操该怎么打呢?他采纳了谁的策略?

(1)让学生带着以上的问题观看视频《官渡之战》,请学生简单复述官渡之战的历史典故。

(2))出示一段文字材料,让学生归纳官渡之战的经过、结果和影响

200年,袁绍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后来,曹操采纳降将许攸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袁绍带领数百骑兵狼狈逃回河北。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3)探讨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原因

曹操招贤纳士,善听正确意见;袁绍骄傲轻敌

(4)探讨曹操实力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招贤纳士

经济上:(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

(2)组织兵士耕田(屯田)

过渡:统一北方→统一天下(课件展示《观沧海》)

师生互动:曹操写过一首诗《观沧海》,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一起来欣赏《观沧海》,并跟随它一起朗读。

1、从诗中体现出曹操在统一北方后,还有怎样的雄心壮志?(这首诗是曹操追赶袁绍的残余力量,来到渤海之滨写的,他登上碣石山,登高望远,面对茫茫大海,有感而发。它表现了曹操胸怀天下的英雄气概)

2、要实现他的雄心壮志,有什么障碍吗?(刘备、孙权)

(二)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公元xxx年,曹操率20万大军南下,当时南方的刘备与孙权,敌强我弱,该怎么打呢?

2、赤壁之战的经过

播放视频《赤壁之战》,让学生感受激烈的战争场面;并结合《赤壁之战》的动画讲解,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特点、影响)

师生互动:请学生分享有关赤壁之战的历史典故,教师引导总结。

3、探讨: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失败?

孙刘联军:组成联军,战略得当;采用火攻,战术得当;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4、归纳、比较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5、以史为鉴:不要骄傲,善于借鉴和采纳别人的建议,做事要有恰当的方法。

二、三分天下话三国

赤壁之战,曹操打败,逃回北方,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同一年,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东汉灭亡,魏国建立,都城在洛阳。

1、三国鼎立的形成

动画展示三国鼎立的形成。

列出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强调魏国代汉,曹操是东汉末年人,不是三国的。

2、三国的经济发展

通过图片展示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区分三国发展各有特色。

3、合作探究:从东汉末年的混战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进步还是倒退?

三国鼎立虽是三分天下,但却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有利于当地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来说,是历史的进步。

三、浪花淘尽论英雄

以曹操为例,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1、从《三国演义》里对曹操,到名人眼里的曹操,到你眼里的曹操,最后老师总结。帮助学生辨别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

2、学生自由发挥,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国人物进行评价。

课后小结

以板书梳理本课内容,作为小结。

板书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业、手工业以及海外贸易三个方面的主要发展标志及成就,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成于南宋,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表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概括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以学生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分析解决问题宋代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通过文字、图片等史料展示,用语言描述宋代的社会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成就,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用辛勤和智慧,创造了经济繁荣。

通过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等分析,认识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仅是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等知识点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仅是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这一结论。

三、教学方法

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了棺定了论。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视角,试试按另一种标准来看待历史,不是只看王侯将相的“千秋功绩”,而是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看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许情况就会大不相同。通过对宋朝经济状况的学习,同学们也许会改变对大宋王朝的上述认识。

第一个环节:宋代经济成就,弱宋与富宋的对比

(1)展示反映宋代经济成就的表格,学生阅读课本整理知识。

(2)学生讨论海上丝绸之路的条件、原因

为什么陆上的丝绸之路转到了海上?从政治和技术两方面去考虑

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先进;周边民族的兴起与强大,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政府的鼓励政策。

为什么南宋没有禁止海外贸易?(这里需要对比明清)

一则来自海外贸易中巨额的财政收入;二则当时的海外贸易还没有遇到后来明清所遇到的困难——倭寇、海盗、叛逆……;三则国内危机也不像明清时期那么严重。相对而言,局势的变化使得后来的王朝根本无法继续南宋开始的宽容自信的对外政策。

(3)史料补充,论证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小结:南宋时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从此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形成,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第二环节: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阅读以下史料,分析南移的过程

材料一:楚地之越,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斤之家。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总结:

1、初步开发:汉末,南方等区域经济发展。孙吴,开发经营江南地区,水稻种植、丝麻纺织、铜铁冶炼、造船技术等发展、进步。

2、继续发展:唐代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又一高峰,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是唐代的两大基本经济区。以安史之乱为界,两大经济区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逆转。

3、完成南移: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压倒性优势下继续发展,我国古代经济南强北弱的局面成为定局。

过渡——白居易的《忆江南》和一系列图片展现江南的繁荣景象屏幕展示(《耕获图》;《货郎图》;宋代景德镇的代表性瓷器图片;哥窑的冰裂纹瓷器图片;南宋海船图片;包括交子在内的各种货币图片;《清明上河图》局部。)

提问:“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是什么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

第三个环节:学生讨论交流重心南移的原因

(1)什么造成了北方的落后?

黄河中下游地区自三国起,军阀混战,再加上北方匈奴、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频频南下,长期战乱不已,经济破坏严重。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

(2)南方有什么先天的有利条件?

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大批南迁,既为江南经济发展带去大量劳动力,又带去中原地区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相反,江南长期处于一个相对和平安宁的环境。

从三国时期(公元3世纪)起,政局不稳,战争纷起,中原地区民不聊声,促使北方人口向南迁移。两晋时期(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轮番入主中原,民族矛盾激化,再次推动北人南移。进入隋唐时期(7、8世纪)以后,南方仍是北人迁移的首要目标。历经这样多次自北而南的人口大迁徙,安史之乱后南重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最终形成。

小结一:北方人口的南迁是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

(3)什么使得这些长时期没有得到利用的先天条件终于开始发挥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动力之一:技术进步。

(4)农业和手工业方面发生了什么进步?

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耕作技术的提高,稻麦轮种的推广;土地的开发和高效利用(圩田、沙田、梯田)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小结二: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除上述历史原因外,中国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过度垦伐造成生态失衡及江南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也是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历史地理因素。

总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需从地理、政治、历史等多角度综合分析。

第五环节:学生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开放性话题)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4、对南方环境的影响。南方一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

拓展总结

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仅是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作业布置

探索与争鸣:为何宋以后的中国始终未成为“海上强国”?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欧洲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海地独立;“多洛雷斯呼声”;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新兴国家。

思想认识:

1.通过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到殖民者的压迫、掠夺。造成了拉丁美洲的贫穷落后,激起拉美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2.在独立运动中,拉美人民联合起来,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取得反殖斗争的重大胜利,基本上奠定了拉丁美洲的政治局面。通过分析,让学主认识到联合起来,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3.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是拉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英雄。

能力培养: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西葡殖民者对拉美人民的压迫、剥削,是引起拉美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自己学会找出并归纳拉美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彻底粉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整个拉丁美洲的进步。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

重点分析: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在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南美逐渐成为斗争的中心。两支起义军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对西班牙殖民者发动进攻。实现了配合作战。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国。奠定了拉丁美洲信心国家的基本格局。因此南美独立战争在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难点分析: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在教材中并没有完整的描述,学生分析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还有因为独立战争的胜利不是某一个因素的作用。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初三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欠缺,所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是难点.

重点突破方案: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

内容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讲师过程中,运用相关地图(有条件的运用课件对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进军路线做详细描述,并在进军过程中显示两支部队解放的地区)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感。培养他们史地结合的意识。可以适当分析南美的地形特点,体现起义军在进军过程中的艰巨性,为分析战争胜利原因打下基础。

难点突破方案: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

在拉丁美洲革命一目讲述完成后,提出问题拉丁美洲人民在斗争中面对的侵略者是哪几个?在等到学生的回答后。连续提问,面对三个对手,拉丁美洲人民仍然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其原因何在?建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从战争的性质,领袖的作用,正确的决策,各国人民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几个方面思考。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

难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殖民统治下的拉丁美洲

1.欧洲殖民者掠夺金银和开辟种植园

2.美国和法国革命的影响,拉美国家民族意识与西班牙,葡萄牙矛盾尖锐.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活动这些给拉关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与痛苦。长达300年的殖民剥削和压迫,激化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这正是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下面我们主要来看看拉丁美洲人民如何相继摆脱西葡殖民统治而赢得独立的。拉美各国独立战争的序幕是海地人民拉开的

二、拉丁美洲独立革命

1.海地的独立--揭开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序幕

早期海地被西班牙侵占。17世纪末,海地被法国占领,成为法国海上最富庶的殖民地。法国殖民者占领这儿;原来的印第安居民几乎全被屠杀始。大批运来的黑人奴隶占海地居民90%。1789年法国大革命,海地人民在自由、平掉、博爱这个革命口号的激励下,在自己领袖黑人民族英雄杜桑领导下,建立军队,英勇战斗。起义军热爱自己的领袖,称他为卢维杜尔(即:替大家开道路的人),在杜桑领导下,海地人民先后打败西班牙、英国、法国侵略军,统一全岛,宣布独立。法军被迫投降。18xx1月1日,海地正式成为独立国家。地球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终于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诞生了。海地革命拉开了拉美独立战争的序幕,树立了以弱胜强、小国能够打败大国的先例,推动了拉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拉美独立运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是伊达尔哥发动的墨西哥独立战争。

2.多洛雷斯呼声

在墨西哥,殖民统治力量较强,阶级矛盾尖锐。长期被奴役的印第安人和混血种人对西班牙统治者怀有无比的仇恨。19世纪初,拿破仑率军侵入西班牙,西属美洲殖民地人民趁机起义。18xx9月16日,墨西哥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多洛雷斯镇的神父伊达尔哥敲响了当地教堂的钟声,集合当地人民,提出符合人民利益的进步纲领,大大激发了墨西哥人民的革命热情,唤起人民的斗志。以多洛雷斯呼声!,为标志的墨西哥独立战争开始了。起义军与西班牙殖民军展开了战斗。18xx伊达尔哥被敌人俘虏、英勇就义,但他得到了人民对他的尊敬。人民把他发出多洛雷斯呼声的日子一9月16日定为墨西哥独立尊他为墨西哥独立之父,永远怀念他的伟大功勋。18xx成立墨西哥联邦共和国。

18xx西属拉美独立战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南美成为斗争的重心。(利用挂图,介绍主

3.南美的独立运动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南美独立运动》示意图边演示边讲述。

北部主要是爱国者玻利瓦尔领导的独立战争。玻利瓦尔出生在委内瑞拉-个土生白人贵族的家庭,从小热爱祖国,在求学时就下定决心要打碎殖民者加在人民身上的锁链。在打击西班牙殖民军的战斗中,他宣布要废除奴隶制,解放黑人奴隶。答应在革命后给一切参军的战士分配土地。贫苦大众踊跃参军,革命力量迅速发展。他由海地进人委内瑞拉,跋涉千里、越过冰冻的安第斯山.取得波耶加战役的胜利,解放波哥大城,结束了西班牙在哥伦比亚的殖民统治。回师解放委内瑞拉,再向西进,到厄瓜多尔,最后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南部,圣马丁在阿根廷训练军队,率军越过白雪皑皑的安第斯山,突然出现在智利平原,18xx智利独立。接着圣马丁又从海上进军,同秘鲁人民配合、解放利马。18xx。秘鲁宣布独立,但当时那一带还有2万殖民军待消灭。

中部的战斗是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协同共战的。在打击西班牙殖民军的过程中,他们相互支援,共同对敌,玻利瓦尔尤其强调拉美各国之间的团结,他说:在一起,我们是不可战胜的。这正说明联合起来,反对外敌是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战斗中,他们艰苦顽强、百折不挠,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人民这样歌颂玻利瓦尔解放者啊,整个世界,和平的世界,曾产生在你的手中。是啊,由你的血产生了和平,生出了庄稼,长出了谷穗,尊敬地称他为南美的解放者;圣马丁也获得祖国之父的尊称。

18xx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会晤,商讨清除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的最后据点。关于这次会晤,圣马丁曾向玻利瓦尔说:美洲将不会忘记我们两人相互拥抱的这一天。

4.葡属巴西的独立

三、拉丁美洲新兴国家

拉丁美洲革命沉重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到1826年,拉丁美洲国家基本独立。

【巩固小结】

拉丁美洲这一政治格局的出现,源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自己的努力,打碎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成为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突出事件。如果把他和北美独立战争放到一起看的话,那么整个美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课后作业】对照美洲地图找出拉丁美洲新兴国家的相应的位置。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精选9篇)


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只有写好每份教案课件,老师在教学过程也能更得心应手。如何根据课件写教案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精选9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欧洲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海地独立;“多洛雷斯呼声”;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新兴国家。

思想认识:

1.通过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到殖民者的压迫、掠夺。造成了拉丁美洲的贫穷落后,激起拉美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2.在独立运动中,拉美人民联合起来,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取得反殖斗争的重大胜利,基本上奠定了拉丁美洲的政治局面。通过分析,让学主认识到联合起来,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3.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是拉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英雄。

能力培养: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西葡殖民者对拉美人民的压迫、剥削,是引起拉美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自己学会找出并归纳拉美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彻底粉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整个拉丁美洲的进步。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

重点分析: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在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南美逐渐成为斗争的中心。两支起义军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对西班牙殖民者发动进攻。实现了配合作战。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国。奠定了拉丁美洲信心国家的基本格局。因此南美独立战争在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难点分析: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在教材中并没有完整的描述,学生分析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还有因为独立战争的胜利不是某一个因素的作用。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初三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欠缺,所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是难点.

重点突破方案: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

内容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讲师过程中,运用相关地图(有条件的运用课件对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进军路线做详细描述,并在进军过程中显示两支部队解放的地区)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感。培养他们史地结合的意识。可以适当分析南美的地形特点,体现起义军在进军过程中的艰巨性,为分析战争胜利原因打下基础。

难点突破方案: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

在拉丁美洲革命一目讲述完成后,提出问题拉丁美洲人民在斗争中面对的侵略者是哪几个?在等到学生的回答后。连续提问,面对三个对手,拉丁美洲人民仍然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其原因何在?建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从战争的性质,领袖的作用,正确的决策,各国人民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几个方面思考。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

难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殖民统治下的拉丁美洲

1.欧洲殖民者掠夺金银和开辟种植园

2.美国和法国革命的影响,拉美国家民族意识与西班牙,葡萄牙矛盾尖锐.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活动这些给拉关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与痛苦。长达300年的殖民剥削和压迫,激化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这正是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下面我们主要来看看拉丁美洲人民如何相继摆脱西葡殖民统治而赢得独立的。拉美各国独立战争的序幕是海地人民拉开的

二、拉丁美洲独立革命

1.海地的独立--揭开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序幕

早期海地被西班牙侵占。17世纪末,海地被法国占领,成为法国海上最富庶的殖民地。法国殖民者占领这儿;原来的印第安居民几乎全被屠杀始。大批运来的黑人奴隶占海地居民90%。1789年法国大革命,海地人民在自由、平掉、博爱这个革命口号的激励下,在自己领袖黑人民族英雄杜桑领导下,建立军队,英勇战斗。起义军热爱自己的领袖,称他为卢维杜尔(即:替大家开道路的人),在杜桑领导下,海地人民先后打败西班牙、英国、法国侵略军,统一全岛,宣布独立。法军被迫投降。18xx1月1日,海地正式成为独立国家。地球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终于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诞生了。海地革命拉开了拉美独立战争的序幕,树立了以弱胜强、小国能够打败大国的先例,推动了拉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拉美独立运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是伊达尔哥发动的墨西哥独立战争。

2.多洛雷斯呼声

在墨西哥,殖民统治力量较强,阶级矛盾尖锐。长期被奴役的印第安人和混血种人对西班牙统治者怀有无比的仇恨。19世纪初,拿破仑率军侵入西班牙,西属美洲殖民地人民趁机起义。18xx9月16日,墨西哥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多洛雷斯镇的神父伊达尔哥敲响了当地教堂的钟声,集合当地人民,提出符合人民利益的进步纲领,大大激发了墨西哥人民的革命热情,唤起人民的斗志。以多洛雷斯呼声!,为标志的墨西哥独立战争开始了。起义军与西班牙殖民军展开了战斗。18xx伊达尔哥被敌人俘虏、英勇就义,但他得到了人民对他的尊敬。人民把他发出多洛雷斯呼声的日子一9月16日定为墨西哥独立尊他为墨西哥独立之父,永远怀念他的伟大功勋。18xx成立墨西哥联邦共和国。

18xx西属拉美独立战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南美成为斗争的重心。(利用挂图,介绍主

3.南美的独立运动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南美独立运动》示意图边演示边讲述。

北部主要是爱国者玻利瓦尔领导的独立战争。玻利瓦尔出生在委内瑞拉-个土生白人贵族的家庭,从小热爱祖国,在求学时就下定决心要打碎殖民者加在人民身上的锁链。在打击西班牙殖民军的战斗中,他宣布要废除奴隶制,解放黑人奴隶。答应在革命后给一切参军的战士分配土地。贫苦大众踊跃参军,革命力量迅速发展。他由海地进人委内瑞拉,跋涉千里、越过冰冻的安第斯山.取得波耶加战役的胜利,解放波哥大城,结束了西班牙在哥伦比亚的殖民统治。回师解放委内瑞拉,再向西进,到厄瓜多尔,最后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南部,圣马丁在阿根廷训练军队,率军越过白雪皑皑的安第斯山,突然出现在智利平原,18xx智利独立。接着圣马丁又从海上进军,同秘鲁人民配合、解放利马。18xx。秘鲁宣布独立,但当时那一带还有2万殖民军待消灭。

中部的战斗是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协同共战的。在打击西班牙殖民军的过程中,他们相互支援,共同对敌,玻利瓦尔尤其强调拉美各国之间的团结,他说:在一起,我们是不可战胜的。这正说明联合起来,反对外敌是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战斗中,他们艰苦顽强、百折不挠,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人民这样歌颂玻利瓦尔解放者啊,整个世界,和平的世界,曾产生在你的手中。是啊,由你的血产生了和平,生出了庄稼,长出了谷穗,尊敬地称他为南美的解放者;圣马丁也获得祖国之父的尊称。

18xx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会晤,商讨清除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的最后据点。关于这次会晤,圣马丁曾向玻利瓦尔说:美洲将不会忘记我们两人相互拥抱的这一天。

4.葡属巴西的独立

三、拉丁美洲新兴国家

拉丁美洲革命沉重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到1826年,拉丁美洲国家基本独立。

【巩固小结】

拉丁美洲这一政治格局的出现,源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自己的努力,打碎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成为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突出事件。如果把他和北美独立战争放到一起看的话,那么整个美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课后作业】对照美洲地图找出拉丁美洲新兴国家的相应的位置。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2】

同学们,杨迪和沈心同学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最佳导演与演员,今天他们俩为我们精心打造了一幕历史短剧的表演,请大家欢迎!(剧本主要表现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表演得真精彩!大家猜猜沈心表演的皇帝是誰?------(唐太宗)对,那么唐太宗时期的统治如何呢?-----(“贞观之治”的局面)唐太宗以后,到了他的曾孙唐玄宗统治时期又是怎样的局面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内容。

请同学们阅读一下第一部分内容,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

善于用人

重视吏治

发展农业

戒奢从简

唐玄宗所采取的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正如杜甫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

下面我们就去看看盛世经济的繁荣吧!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

一、开元之治出示材料:后人评论唐玄宗说:“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他是怎样做的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出示“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提问: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出示筒车图片,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2、手工业

(1)丝织业

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城出示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让学生总结其城市布局特点:

①城市布局: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②人口:百万人

③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本课基本知识,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如:分析常见汉字的构成方法,探究中国古代乐器的演进过程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一、文字的演变

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西周晚期出现了大篆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天文:日食、月食、彗星的记录

2.历法产生于夏朝,完善于商朝,战国时测出24节气。

3.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

2.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法)

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

[教学过程]

一、文字的演变

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 (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4.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5.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汉字,并写好汉字好吗?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晰掌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强学生准确运用汉字的本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天文:

让学生找出我国先秦时期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

归纳:古书记载,夏朝时期的某天发生了日食;商朝甲骨文里有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周朝有关于日食(公元前776年)和彗星(公元前613年)的确切记载;等等。

2.历法:

夏朝的历法的发明、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 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入思考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继续搜集24节气的谚语。

3.医学:名医扁鹊

(1)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2)补充扁鹊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屈原

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

(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育学生认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

2.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

整合知识:

纲要知识图(可让学生自己画,小组互相交流)

总结认识:

(总结出今天的收获,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1.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你打算怎样继续去了解呢?

2.对于这些知识,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吗?

3.约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选自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我将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为了有效组织并实施教学,我对本课内容作出如下分析

该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五课,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本课通过“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分立”三个子目,讲述了盛唐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直下并最终走向灭亡的过程。

从历史发展的逻辑来看,安史之乱是盛唐的转折点,开始了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起义给了唐朝致命一击,使藩镇割据逐渐形成。唐朝灭亡后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则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主题定位为:盛唐的衰亡。根据教学主题,我将本课内容整合为三个子目“盛极而衰”、“衰极而亡”、“亡后格局”。

二、学情分析

奥苏伯尔:“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某普通初中初一年级学生——

从学生的知识状况看,通过之前学习的积累,他们对唐朝基本概况有所了解,但不能系统地认识唐朝灭亡的经过及带来的影响。因而我在授课过程中将以历史人物为点,时间为线,故事为面的形式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将本课内容串联起来,力求将这一段历史更直观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另外,从学生的思维特征分析,初一学生处于心理学上“形式运算阶段”拥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还不能对历史事件有全面与深入的认识。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将对一些重要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课标要求,我把三维目标进行整合,定为以下三点:

1、通过播放视频和故事讲述,学生直观地掌握唐朝走向衰亡的基本历史情况。

2、通过材料对比、问题探究的方式,学生学会分析唐朝衰亡原因,培养学生的运用历史地图和历史解释能力。

3、通过材料展示和问题探究,学生学会正确认识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并理解在动荡中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四、重难点

根据课标和学情分析,结合教学目标,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其影响,难点是认识到唐朝灭亡后的分裂格局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重点的依据是: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只有理解了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才能更好地理清唐朝衰亡的过程以及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难点的依据是:学生普遍存在非A即B的思维,但五代十国时期动荡分裂中不乏相互往来。学生难以理解在分裂中的统一趋势。

五、教法学法

我将采用图示法、史料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因此,我采用的学法是与教法相对应的观察法、史料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本课主题确立为“盛世的衰亡”,以此作为本课的线索,将课本分成三个板块:“盛极而衰”、“衰极而亡”、“亡后新生”。并遵循“人物为点,时间为线,故事为面”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跟随线索,思路清晰地展开本课的学习。

一堂课好的开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我的导入新课部分将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将盛唐气象与安史之乱后破败的唐朝相对比。通过极盛与衰亡两种现象的冲突,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盛极而衰。

下面是新课学习环节:

1、盛极而衰

第一子目,盛极而衰。安史之乱的原因以及影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将采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清史实、理解重点。

首先,通过展示安史之乱的过程动态图并加以讲述马嵬坡之变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我将通过唐玄宗前后期统治的对比,展示唐玄宗时期形势图以及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

最后我将通过史料教学,达成理解安史之乱影响的教学重点的实现。展示三则关于人口、景观、税收的史料信息,帮助学生进行总结与分析,认识到安史之乱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衰极而亡

这一子目讲述了唐朝的终章。我将用漫画和起义军的进军图,让学生知道虽然黄巢起义给衰败的唐朝一记重击但仍然没有灭亡唐朝。接着讲述朱温篡唐的故事。明晰唐朝灭亡的时间以及对应事件

3、亡后新生

本子目为教学难点,初中生难以理解五代十国局面出现的本质,以及分裂中如何孕育着统一因素。

为了攻克难点,我将首先运用漫画按照时间将五代和十国展示出来,让学生架构基本的时空观念。接着表格展示五代十国开国之君的原属职位,组织学生思考与讨论,让学生理解到到五代十国的出现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最后以数据展示,让学生知道在五代十国的政权分立中,通过人口的迁移的方式,各地的联系仍然不绝,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课题小结部分,通过当堂检测,让学生再一次巩固知识点。

七、板书

最后板书设计方面,我采用线索式板书,直观、清晰地展示本课的主线的发展脉络,让学生更能理清本课的逻辑。

以上便是我的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的聆听。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由同学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小说、电视剧导入到历史上的三国: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有没有看过?你对里面那些人物印象最深刻?(诸葛亮、曹操)

教师讲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它反映了东汉末年到三国的历史,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英雄造时势,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2、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1800年前的东汉、三国时代。

新课探究

一、群雄逐鹿说战争

(一)官渡之战

分析官渡之战前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曹操力量的发展壮大,视频展示官渡之战的经过,说明战争的影响。探讨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

1、官渡之战前的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结合曹操的《蒿里行》进行阐述。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交替干政,皇室衰落,黄巾起义,军阀割据,战争不断,就如曹操的《蒿里行》所描述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老百姓渴望国家统一,天下太平。

2、官渡之战

曹操的势力发展壮大起来之后,与黄河以北袁绍发生了冲突,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公元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南下,进攻曹操,曹操只有3、4万军队,敌强我弱,曹操该怎么打呢?他采纳了谁的策略?

(1)让学生带着以上的问题观看视频《官渡之战》,请学生简单复述官渡之战的历史典故。

(2))出示一段文字材料,让学生归纳官渡之战的经过、结果和影响

200年,袁绍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后来,曹操采纳降将许攸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袁绍带领数百骑兵狼狈逃回河北。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3)探讨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原因

曹操招贤纳士,善听正确意见;袁绍骄傲轻敌

(4)探讨曹操实力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招贤纳士

经济上:(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

(2)组织兵士耕田(屯田)

过渡:统一北方→统一天下(课件展示《观沧海》)

师生互动:曹操写过一首诗《观沧海》,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一起来欣赏《观沧海》,并跟随它一起朗读。

1、从诗中体现出曹操在统一北方后,还有怎样的雄心壮志?(这首诗是曹操追赶袁绍的残余力量,来到渤海之滨写的,他登上碣石山,登高望远,面对茫茫大海,有感而发。它表现了曹操胸怀天下的英雄气概)

2、要实现他的雄心壮志,有什么障碍吗?(刘备、孙权)

(二)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公元xxx年,曹操率20万大军南下,当时南方的刘备与孙权,敌强我弱,该怎么打呢?

2、赤壁之战的经过

播放视频《赤壁之战》,让学生感受激烈的战争场面;并结合《赤壁之战》的动画讲解,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特点、影响)

师生互动:请学生分享有关赤壁之战的历史典故,教师引导总结。

3、探讨: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失败?

孙刘联军:组成联军,战略得当;采用火攻,战术得当;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4、归纳、比较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5、以史为鉴:不要骄傲,善于借鉴和采纳别人的建议,做事要有恰当的方法。

二、三分天下话三国

赤壁之战,曹操打败,逃回北方,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同一年,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东汉灭亡,魏国建立,都城在洛阳。

1、三国鼎立的形成

动画展示三国鼎立的形成。

列出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强调魏国代汉,曹操是东汉末年人,不是三国的。

2、三国的经济发展

通过图片展示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区分三国发展各有特色。

3、合作探究:从东汉末年的混战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进步还是倒退?

三国鼎立虽是三分天下,但却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有利于当地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来说,是历史的进步。

三、浪花淘尽论英雄

以曹操为例,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1、从《三国演义》里对曹操,到名人眼里的曹操,到你眼里的曹操,最后老师总结。帮助学生辨别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

2、学生自由发挥,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国人物进行评价。

课后小结

以板书梳理本课内容,作为小结。

板书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7】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的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2.能力: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剪辑传说中夏朝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入,引起生的兴趣。

2.浏览全文,教给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精讲课文内容,以学生的讨论、回答、自主、合作式学习贯穿全文,引导生归纳王朝的建立应掌握的基本要素。

4.制表:简单制一个夏、商朝大事年表。

5.师生共同总结,并完成活动与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夏朝的建立

2.商朝后期都城

教学难点

1.夏朝建立的标志

2.国家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教法与学法

讲解法、课堂讨论法、提问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

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夏桀、商纣暴政的故事收集《封神榜》的故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映剪辑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旁白: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将学到这些内容。

看影片、听师讲、读课题、步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演示课件: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使学生对奴隶社会有整体的了解。

(生认真听,对奴隶社会有整体的了解。)

翻书引导生浏览全文,谈谈本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阅读教材,回忆老师教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①夏朝建立的时间

(让生写写,特别注意“约公元前20xx年”的“约”和“前”不能省)。

②建立者(引导生分析禹身份的转变)

③都城(中心区域)

演示课件:《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让生对夏朝都城位置、殿堂的建筑有较直观的认识。

④夏朝建立的标志:(让生讨论什么是“国家”)

⑤夏朝的历史地位

⑥设问:现在,请同学们归纳每个朝代应掌握的基本要素?

⑦设问: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现在禹成了国王,他的王位由谁来继承?还是通过民主选举吗?那现在又实行什么制度呢?你能说说与禅让制的区别吗?

⑧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它统治了400多年,由于最后一个王非常残暴导致了灭亡。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

讨论、整理知识要点并记住老师所归纳的要素、并能把知识延伸到以后的的学习中

生讨论,并讲述启继位的故事,区别比较。

写出桀,并根据小说内容说出他的暴行。

你能说出他的暴行吗?(在生说到引酒作乐时,课件演示:夏朝的青铜器酒杯)

⑨设问:这样的暴君,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灭亡夏朝的战争叫什么战争?

二、成汤灭夏——鸣条之战

请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地图上找到鸣条结合地图,发挥自己的想象,精彩地再现鸣条之战,说给同学们听。(注意要素:时间、地点、交战双方、过程、结果。)

生爱憎分明地回答:“他。”

生踊跃讲述,积极争取机会。

1.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让学生根据朝代建立要素归纳:

①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②商朝的重大事件——盘庚迁殷。在地图册上找出迁都的时间、地方,并说说在今天的什么地方(河南安阳)写写、记记,并说明由于时间较早,所以名列古都之首。

生回忆、归纳,动手写,动口说。

2.商朝的盛衰。

师引导生看目录:商朝的盛衰分别指什么?(强盛、衰亡)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师生共同学习;师肯定生的回答并引导其完善答案。

①势力范围:让生用坐标将商朝的势力范围画在草稿本上。使生确立商朝的势力范围大。

②经济:以提炼知识的方式让生在书中找出商朝经济比夏朝进步的表现。(提示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进行比较、思考)同时结合图片演示课件:商朝的青铜冶铸、玉器制作等手工业在商朝时已形成了。

3.引导学生分析完后,教给学生归纳、比较的方法。

4.请说出商朝的暴君,你能说说关于他的故事吗?向学生介绍神话传说《封神榜》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生在师的引导下动手画。

生按老师要求积极开动脑筋,以小组为单位,以多种方式呈现答案。

生踊跃说。

本课小结:

新课介绍完了,请同学和老师一起看着板书复述一遍课文。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8】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是学生认识到中国是远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人类历史。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那么,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什么地方,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人类的奥秘。

教师:俗话说的好,树是有根的',水是有源的。那么,同样道理,我们人类的老祖先是怎样出现在地球上的呢?关于人类的出现你知道有哪些说法吗?

教师: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的神话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人是神创造的。我们人类果真是“神”创造的的吗?那么我们人类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

教师:早在1965年5月1日,新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两颗牙齿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经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物,距今约有170万年,我们称他们为元谋人(多媒体展示)

教师: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遗址最先于19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学生: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将它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学生: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

学生:1936年,在同一地点发掘出土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此后,这一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学生:为科学家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作出了重要的证据。

问题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学生: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最常见的化石是由牙齿和骨骼形成的。古代动物死后,尸体的内脏、肌肉等柔软的组织很快便会腐烂,牙齿和骨骼因为有机质较少,无机质较多,却能保存较长的时间。

学生:化石的发现对我们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环境提供了重要证据。

学生: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198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学生:头部像猿人。前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嘴巴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颌。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通过比较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生活状况: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为食,会使用火来烧烤食物、照明、驱寒。

教师:在遗址中,还发现了虎、豹、熊、鹿、野猪等许多兽骨化石,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多媒体展示)

教师: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韩非子为什么这样说?

教师:即使没有凶猛野兽,一个人也难生活,寻找食物成了难题。只有群居,男女分工狩猎和采集才能维持生存。所以北京人采取了群居生活,这就是早期的原始社会。

教师:思考我长得很像猿,却叫我北京人,你看我是人吗?

学生:你长得的确很像猿,但你手脚分工明显,还会使用天然火啦,最重要的是你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了,所以你真的是人了!

学生:北京人过群居生活,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所决定的。

学生: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世界迄今所知发现的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学生: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本课我们除了学习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之外,后来我们通过考古我们又发现了蓝田人、丁村人等等很多的远古人遗址,因此我国成了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丰富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说明我们脚下这块土地是一方沃土,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9】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思路]

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起义,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古代历史任务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要求]

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介绍老师去旅游暑假,我们有的同学常外出旅游,旅行社都会为游客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如果老师外出旅游,你们能否设计一条的旅游线路呢?那么,请你们开始行动吧!

【找一找】利用节假日,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xx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带着老师去旅游。

【讲一讲】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导游,可一边讲解,一边展示搜集的图片、拍的照片、录制的录像或制作的网页,让老师及全体同学一起来了解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

【议一议】让学生就如何保护好家乡或居住地的名胜古迹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提出合理建议。

【评一评】由学生投票评选出家乡一日游或XX地一日游的设计线路。最后,由教师来评议出线路设计和导游。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

1课时。

[课型]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案能帮助教师有逻辑次序的安排教学活动,我们该怎样去写蕴含教育理念的教案呢?今天编辑为大家推荐一篇很不错的文章主题是“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欢迎您来本页享受阅读的快乐!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的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2.能力: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剪辑传说中夏朝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入,引起生的兴趣。

2.浏览全文,教给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精讲课文内容,以学生的讨论、回答、自主、合作式学习贯穿全文,引导生归纳王朝的建立应掌握的基本要素。

4.制表:简单制一个夏、商朝大事年表。

5.师生共同总结,并完成活动与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夏朝的建立

2.商朝后期都城

教学难点

1.夏朝建立的标志

2.国家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教法与学法

讲解法、课堂讨论法、提问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

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夏桀、商纣暴政的故事收集《封神榜》的故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映剪辑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旁白: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将学到这些内容。

看影片、听师讲、读课题、步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演示课件: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使学生对奴隶社会有整体的了解。

(生认真听,对奴隶社会有整体的了解。)

翻书引导生浏览全文,谈谈本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阅读教材,回忆老师教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①夏朝建立的时间

(让生写写,特别注意“约公元前20xx年”的“约”和“前”不能省)。

②建立者(引导生分析禹身份的转变)

③都城(中心区域)

演示课件:《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让生对夏朝都城位置、殿堂的建筑有较直观的认识。

④夏朝建立的标志:(让生讨论什么是“国家”)

⑤夏朝的历史地位

⑥设问:现在,请同学们归纳每个朝代应掌握的基本要素?

⑦设问: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现在禹成了国王,他的王位由谁来继承?还是通过民主选举吗?那现在又实行什么制度呢?你能说说与禅让制的区别吗?

⑧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它统治了400多年,由于最后一个王非常残暴导致了灭亡。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

讨论、整理知识要点并记住老师所归纳的要素、并能把知识延伸到以后的的学习中

生讨论,并讲述启继位的故事,区别比较。

写出桀,并根据小说内容说出他的暴行。

你能说出他的暴行吗?(在生说到引酒作乐时,课件演示:夏朝的青铜器酒杯)

⑨设问:这样的暴君,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灭亡夏朝的战争叫什么战争?

二、成汤灭夏——鸣条之战

请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地图上找到鸣条结合地图,发挥自己的想象,精彩地再现鸣条之战,说给同学们听。(注意要素:时间、地点、交战双方、过程、结果。)

生爱憎分明地回答:“他。”

生踊跃讲述,积极争取机会。

1.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让学生根据朝代建立要素归纳:

①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②商朝的重大事件——盘庚迁殷。在地图册上找出迁都的时间、地方,并说说在今天的什么地方(河南安阳)写写、记记,并说明由于时间较早,所以名列古都之首。

生回忆、归纳,动手写,动口说。

2.商朝的盛衰。

师引导生看目录:商朝的盛衰分别指什么?(强盛、衰亡)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师生共同学习;师肯定生的回答并引导其完善答案。

①势力范围:让生用坐标将商朝的势力范围画在草稿本上。使生确立商朝的势力范围大。

②经济:以提炼知识的方式让生在书中找出商朝经济比夏朝进步的表现。(提示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进行比较、思考)同时结合图片演示课件:商朝的青铜冶铸、玉器制作等手工业在商朝时已形成了。

3.引导学生分析完后,教给学生归纳、比较的方法。

4.请说出商朝的暴君,你能说说关于他的故事吗?向学生介绍神话传说《封神榜》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生在师的引导下动手画。

生按老师要求积极开动脑筋,以小组为单位,以多种方式呈现答案。

生踊跃说。

本课小结:

新课介绍完了,请同学和老师一起看着板书复述一遍课文。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2】

1、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女真族的崛起

1.(多媒体出示问题:金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女真崛起的基本情况。(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从此,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金太祖采取巩固统治的措施)读教材,总结金太祖采取巩固统治的措施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目标导学二 金灭辽及北宋

(一)灭辽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宋金对峙形势图)

2.提出问题:图中金灭辽的基本概况?

教师指出:女真崛起之时,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遣使与金相约夹攻辽朝。1125年,辽被金灭亡。

(二)灭北宋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2.(多媒出示问题:金灭北宋的背景)教师鼓励学生讲述为什么金会在灭辽之后对北宋动手提示:金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3.(多媒出示问题:金灭北宋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叙述金灭北宋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目标导学三 南宋的偏安

1.(多媒体出示问题:南宋的建立情况)教师讲述:南宋建立的基本情况。(北宋灭亡后,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定都临安,史称南宋。)2.(多媒体出示岳飞图像)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岳飞抗金的成果

答案提示:①收复失地: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②郾城大捷: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教师讲述: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这些国家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加深了当地的贫穷落后。以印度为例,英国对印度的棉纱输出造成印度棉纱工业衰败。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3.(多媒体出示宋金对峙图和问题:宋金议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和议的内容是什么)分组讨论宋金议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和议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提示:背景: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 (多媒体出示问题: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教师总结:宋金议和的最终结果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及对南北气候的影响;

2.了解南北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差异及其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南北方地区不同的生产特点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资料;

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3.能熟练识读各类地图,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并能从中获取有用信息;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归纳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

5.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力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2.感悟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智慧和能力,树立各地区文化多元性,尊重不同地区文化的价值观;

3.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

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策略

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融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生活场景。

生产特点和生活方式。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呈现课本P23页两封电子邮件的图片,并提问:⑴找一找:阅读了这两封信,你感受到小红和小明的家乡有何差异?⑵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进行回答。 激发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看一看:南北分界在哪里? 1.出示《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22的活动题:⑴对照图5—13和图5—18,说说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点。⑵你的家乡位于哪一个地理区域内? 2.出示《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和《秦岭—淮河地区图》,让学生明确南方和北方的地理范围及界限。 1.学生观察地图,并完成课本P22页的活动题。 2.小组合作学习,⑴在图上找出秦岭和淮河,并说出它们和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⑵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南北方怎样划分的?⑶填出表格一。 主要地形单元主要气候类型主要省级单位南方 北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说一说:南北差异在哪里? 呈现反映南北方在“吃、住、行”方面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说说南方、北方的不同。 1.欣赏图片资料。 2.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说说南方、北方的不同。并完成表格二。 南方北方吃 住 行 3.完成课本P23页的最后一个活动题。 引导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有关信息,知道日常生活对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议一议:南北差异缘由是何? 1.根据说一说环节中的表格二,引导学生猜测引起南北方差异的缘由。 2.呈现图5—32《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并提出下列问题:⑴1月份平均气温自南向北呈怎样的变化?⑵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在哪,南北最大温差为多少?⑶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呈现图5—33《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并提出下列问题:⑴7月份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是多少?南北最大温差为多少?⑵7月份平均气温自南向北呈怎样的变化? 4.呈现图5—34《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并提出下列问题:⑴读图,说一说南北方的降水量有何差异?⑵找一找哪条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岭──淮河一线。 5.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5和图5—35,并提出下列问题:⑴我国的南方水田区和北方旱作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什么地方?耕作制度有什么不同?水田区和旱作区各主要有什么农作物?⑵联系我国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说说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农业生产及航运有什么影响?(用表格综合)。 6.同时呈现表格二和表格三的内容,再次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南北差异的缘由。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知识,猜测引起南北方差异的缘由。(气候) 2.观察、分析图5—32,并回答问题。(答案略) 3.观察、分析图5—33,并回答问题。(答案略) 4.归纳南北方在气温上的特点。 5.观察、分析图5—34,并回答问题。(答案略) 6.阅读课文P25和图5—35并完成教师的提问,填写表格三。 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耕作制度航运北方 南方 7.仔细观察已填写的表格二和表格三,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归纳引起南北差异的缘由。 8.小组讨论,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引导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想一想:南北差异如何用?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分析南北差异的利用问题。 结合实例归纳南北差异的利用问题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小结 1.根据板书进行小结。 2.同学们,经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谈收获,了解教学重点、难点的达成度。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本课是一节探究研讨课,教学活动中对探究研讨课的特点有了较好的体现,即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分析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会方法。并通过课堂小结和延伸课外,升华本节课的主题。

(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因为会看地图,会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必备的一种能力,也是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比如在“南北差异的缘由”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等温线图和年降水量线图,让学生从这些地图中寻找信息,得出结论。在学生有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显得事半功倍。

2.不足之处

(更详细的北方生产生活场景,所以导致学生对南北差异的表现的回答更多的是“以书为本”──照搬书本内容,缺少自我的体验和思考。同时,学生回答也不够全面。另外实际授课中,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的关系的解读不够全面。有些问题是泛泛而谈。还有,实际授课中对学生问题的回应和延伸不够,这反映了基本功有待提高。

(2)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对于教材中的气温图和年降水量图的分析还不够深入,使得很多学生还是很难对此类地图进行分析,更不用说从中获取信息。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4】

1、导入新课

出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师:同学们,这首诗的描写的主人公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生:师过渡:

对!正是这位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演绎了这场“扫六合”的恢宏历史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位“千古一帝”,一起走近他所创建的大一统的帝国——秦朝。揭示课题:第12课——《秦朝的统一》。2、学习新课:师:(解释课题)什么是统一?就是在中国(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由一个政权把这个国家(范围内)的各个部分联合起来,并对各个部分实施有效的治理。今天我们就围绕“统一”,了解两个大的问题:秦王如何“完成统一”,同时他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显示课件:“完成统一”、“巩固统一”字样)

师过渡:

首先进入第一幕:秦王是如何“完成统一”的?

一、完成统一——“秦王扫六合”(课件显示)师:“秦王扫六合”是怎么回事?生:

师:战国七雄指哪些国家?当年的七国都是威震四方,傲视群雄,为什么只有秦国能扫除六国,完成统一?

生:

师总结:从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王嬴政以远交近攻的军事策略,用10年的时完成了统一霸业,定都咸阳。

(用多媒体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同时教给学生谐音法记忆:韩赵魏亡楚咽气(燕、齐谐咽气)。

师:前221年。大家要把这个时间记住。在这个时间之前,秦国被叫做“秦国”,在此时间之后,秦国应被叫做“秦朝”了。秦的疆域也由一个方圆百里的诸侯国,发展为统治千里的大帝国,我们来看一下秦的疆域,找找它的南北四至。(出示秦朝疆域图,同时要求学生自画简图并记忆)

生看图回答并能自画简图。

师:秦王的统一战争,为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请同学们阅读材料讨论: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p45,p65页材料多媒体,可以将此材料展示在多媒体上)

生讨论后发言。

师总结:秦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交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在重点词语下重点标记:顺应了,结束了,开创了。便于学生记住知识)

师:完成统一阶段我们需要记忆哪些知识呢?哪位同学总结一下?生回答。

师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朝完成统一后,如何巩固统一的问题便成为摆在嬴政面前十分棘手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那么,秦王嬴政将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一呢?师过渡:嬴政可谓卓越的政治家,他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来巩固政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千古一帝的具体做法。

二、巩固统一

1、政治措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件显示)(1)皇帝制度的建立(课件显示)师:秦王嬴政认为他的功绩“功高三皇,德过五帝”,便把前人最尊贵称号“皇”和“帝”合起来,号称“皇帝”。他自称“始皇帝”。后人称其为秦始皇。并且指出秦国与秦王朝,秦王嬴政与秦始皇的区别:秦国是指春秋战国时间的诸侯国之一,秦王朝指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后建立的王朝。灭六国,称皇帝前称为秦王嬴政,称皇帝之后称为秦始皇。

师过渡:秦始皇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到自己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伴随着皇权制度的确立,秦始皇开启了全新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请

大家看书,秦朝的中央机关的设置情况如何?

生看书66页回答。师:经过考虑,秦始皇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职位,我们简称他们为“三公”。

(2)中央制度的建立(课件展示)

皇帝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师:“三公”分别管理什么?

生:丞相管理行政,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

师:他们都是秦朝中央政府的官员,都由皇帝任命,并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他们构成对全国发号施令的总枢纽。其中,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师过渡:有人帮着秦始皇管理中央了,还需要行政机构管理地方啊。秦始皇选择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3)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显示课件)

师: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征收赋税等。(请大家回忆我们以前讲过的.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不足之处?与郡县制形成一种对比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从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被郡县制所取代,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大大削弱了。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

中央郡在地方县里师展示(中央集权示意图)课件并解读:至此,秦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形成了,这里要明确一个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谓君主专制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体现在皇位终身制和世袭制上,特征是皇帝个人独裁专断,集国家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则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

亭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充分执行中央的命令,一切服从于中央。

师:除了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巩固统一在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的措施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分成四个组,由四个组通过讨论合作得出结论。

生分组讨论并回答。经济组问题

情境资料:情景一:秦统一初“市场”上的情况:市场上有许多摊位,包括原齐、楚、燕、韩、赵、魏、秦各国人。其中有拿刀币的,有拿铲币的,有拿铜币的,有拿贝币的……好多摊主在交换中非常不方便,非常混乱。情景二:秦朝统一以后,在咸阳举行了一次“商贸会”,当时各地区的商人都来到咸阳。在“商贸会”上,由于各国度量不统一,在交换中出现许多差错。如买一尺布,到三个摊位就有三个尺度。

请同学们阅读思考:这种局面是否有利于秦的发展?如果你作为秦始皇,你该如何做?再设想一下,这样做秦朝的发展前景如何?(结合课本66页第二自然段和67页第一自然段)师: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便利经济的发展。那么,秦始皇对文化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巩固其统治的情况如何?我们来看:

思想文化组问题

史料记载一:秦统一前各诸侯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马”和“安”字,有七种写法。“马”和“安”字如此,别的字当然也如此。

大家思考:文字不统一,政府下达命令、公布事宜,各地人民都能看得懂吗?它有利于各地人民的交流吗?怎么解决呢?史料记载二: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烧毁了统一前的列国史记以及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第二年,他发现有人暗中批评他,攻击他施行的新制度,便把有牵连的460多位儒生和方士活埋了。

思考问题: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你如何看待它?

师:文字的统一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焚书坑儒虽然一时巩固了统一,但是秦始皇这种暴虐的手段也激起了人们的普遍反抗,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那么,秦始皇是用什么样的办法来巩固自己边疆的呢?

军事问题组

师:请大家带着下列问题看书,然后回答:1、秦是怎样巩固边疆,维护统一的?2、从地图找到长城的起止点?

3、你怎样看待秦始皇修筑长城这件事?

师:的确,长城的修建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它从一个方面反映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文化和力量。

小结:完成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措施简表。

师:本课我们了解了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秦始皇),探讨了他为实现和巩固统一所作出的主要贡献及其意义。,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完成统一:公元前221前,秦灭六国,统一全国;(2)巩固统一:政治上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修筑长城。

师总结:秦始皇完成了中国历第一次也是最伟大的一次统一。这次统一,不仅是地域的统合,而且在政治、思想、文化等褚方面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华民族朝着统一大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及生活情况;旧石器时代、氏族与氏族公社。

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祖国境内的最早居民相貌与生活的情况。以教材为蓝本并附以一些课外内容,如:考古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记载、本地遗迹等让学生见识到历史学科的丰富多彩从而开拓眼界。

引导学生分析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这些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不断进化、演变的过程,帮助学生探究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分析教材并从中吸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介绍我国是世界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建议

重点分析

北京人及其生产、生活情况是重点。因为北京人的考古资料十分丰富,得到了完整的头盖骨和较多生产生活遗迹,可以充分证明北京人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等情况,区别人和动物,证明劳动创造了人。

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的生活地域与北京人相同,与北京人相比较,在体质和脑容量方面与现代人更加接近,掌握的生产技术等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从对比中可以了解到人类的演进过程。

难点分析

⑴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是难点,如: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等。由于学生年龄小,以前接触历史知识很少,加之时代久远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⑵劳动创造了人是难点。初一的学生尚未接触到社会发展史,对于人类进化的知识几乎是空白,恩格斯的话对于初一的学生理解起来一定很吃力,需教师循循善诱。

教法建议

教师让学生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井引导学生从体质特点、制造工具、使用火、社会组织形式、观念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初步学会通过对比认识、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

教学难点: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教法设计: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如北京、陕西)可以参观原始社会遗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故事),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一、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1、元谋人

建议教师先让学生看书第一页“我国遗址分布图”同时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肥沃的土地是我们的衣食之潭,众多的江河给我们灌溉之利,纵横的山脉,茂密的森林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提出问题“在这些远古人类中,谁是我国最早的人类?他的发现时间和地点?”学生读书,并回答问题。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后,简单补充一些有关元谋人的知识。教师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看完我国遗址分布图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学生的答案中会有分布较多或均匀的说法,教师少作补充后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 北京人

关于北京人建议教师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告诫他们——落后就要受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同时引入一个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这就是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1929年,我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奠定“北京人”在科学上的坚实基础。以后,考古学家在周口店又先后发现了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骨,还有152枚牙齿、10多块上、下肢骨。同时出土的文化遗物,有石器和经过打击的石片10万多件,有用火的遗迹,还有虎类、鹿类等100多种动物骨化石,其中肿骨鹿和鬣狗就各有20xx多个个体。

2、距今年代 约70万年至20万年。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建议教师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并试着说一说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学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补充。(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还残留某些猿类的特征)。

4、生活情况:

⑴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的生产工具北京人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还把树枝砍成木棒,作为狩猎和采集的工具。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当年,北京人就是用这些石器的木棒,采集植物的根、茎和果实,捕捉动物,还用石器来剥割动物的皮和肉。学生看课本上《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图上左边的石器为砍砸器,边缘经过打击,砍砸器用来砍伐木柴和狩猎用的木棒;右边的为刮削器,用于刮削木棒。

⑵已经使用天然火。指导学生自习教材有关使用天然火的内容并且看课本上《北京人用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图,并描述途中的景象(四个人在烧火取暖,一个人两手抱着双肩,似乎身子还在发冷,洞口一人人右手举着火把,左手搂着柴草,洞外是黑洞洞的,远方的天空似有一些星星)。教师提问: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⑶过着群居生活。让学生阅读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讨论:北京人为什么过群居生活?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况怎样?学生结合课文和一些相关知识,应较容易地回答出答案。(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所以,北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几十个人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量打野兽,采集植物果实、根茎,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生活艰苦。)

通过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逼迫类人猿为生存而斗争,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获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劳动促进了人的发展。如果不是环境险恶,类人猿不需劳动即能获得食物,人类也就不会出现了。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

5、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区别:

名 称

时间

相貌

用 火

工具

社会生活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填写,不但加深了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了解,而且对于人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是的发展、进步的有了比较,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教师总结: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在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之后又有哪些人类活动,让我们继续去学习去探索。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的有关史实,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题是宋元文化,而且是灿烂的宋元文化,可见宋元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本课的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上述发明和造纸术的发明,统称为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1)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隋唐时期出现雕版印刷,但它毕竟费工费时,且不经济,印刷术的改进创新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北宋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解决了上述问题,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并逐渐传至世界各地。

(2)指南针的应用与传播。早在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制成了“司南”;北宋时,随着人工造磁法的掌握,人们用磁针指南制成了指南针;也是在北宋,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成为一种准确可靠的导航仪器;南宋时,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传播,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本课的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四大发明的.传播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影响,但初一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内容知之甚少,对这一问题难以产生联想和分析。结合马克思、培根的话,让学生感知世界面貌的改变,建立其历史的纵横联系,会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二、教法建议

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2、讲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教师可按以下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1)回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的发展状况以及现存的雕版印刷品等相关知识,从已知的知识入手——温故引新。

(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由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并切实感到改革雕版印刷术的必要。

(排版、印刷、拆版。建议把“动动手”的活动在此时进行,既可以亲身感受活字印刷的过程,又可以体验发明创造的艰辛,并有助于理解学习的内容。

(4)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体会毕升的创“新”在哪里?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

(5)引导学生思考“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作用”。

(6)结合地图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锡活字、铜活字以及套色印刷等)。引导学生联想到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举例:今天印刷出版的速度)

插图的观察和史料的理解,对指南针的发明过程(战国、北宋)、指南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以及指南针的应用(北宋)、传播(南宋)的过程作出解答。

识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宋朝的罗盘针模型时,带着下列问题进行思考: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器为什么会在北宋末年得到很快的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有何作用?在思考和解答的过程中,学生既了解指南针的发明过程,又能加深对科技发明是时代的产物的认识。

5、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材料,并用计算机大屏幕显示另外提供的资料。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萍州可谈》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以上材料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其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南宋时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两材料都说明指南针已成为船舶航行辨别方向的护身法宝。“沉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南宋诗人朱继芳的诗句更道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由于小小的浮针而打开崭新视野的豪情。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由此指南针也被世人誉为“水上之友”。它的传播,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通过材料的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感知历史现象,作出合理的想象,并适时地插入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讲述。

6、学习火药的应用和传播,首先要明确中国是火药发明的故乡,火药在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第二,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出示材料:

“开庆元年(1259年)又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

由学生依据材料描绘突火枪的外观、制造时间、结构及燃放时的特征。突火枪是古代的一种用火药发射弹丸的竹管射击火器,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是步枪、火炮的鼻祖。

第三,阅读导入框中的发射图和文字材料,比较金元时期的火箭发射与今天的火箭发射的原理是否相同。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传播后,不仅要能够分类概括,还要掌握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建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重大历史意义的认识。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通过大屏幕出示资料)英国近代科学家培根的精辟论述: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四大发明是中国的先民们以罕见的聪明才智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千古的足迹,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象征。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7】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思路]

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起义,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古代历史任务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要求]

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介绍老师去旅游暑假,我们有的同学常外出旅游,旅行社都会为游客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如果老师外出旅游,你们能否设计一条的旅游线路呢?那么,请你们开始行动吧!

【找一找】利用节假日,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xx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带着老师去旅游。

【讲一讲】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导游,可一边讲解,一边展示搜集的图片、拍的照片、录制的录像或制作的网页,让老师及全体同学一起来了解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

【议一议】让学生就如何保护好家乡或居住地的名胜古迹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提出合理建议。

【评一评】由学生投票评选出家乡一日游或XX地一日游的设计线路。最后,由教师来评议出线路设计和导游。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

1课时。

[课型]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孔子和百家争鸣

[教法、学法]

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质疑,教师给与点拨。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课件、有关春秋、战国主要思想家简介、人物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学生回答出孔子,从而导入课文)

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书)

1)思想:

(指导学生看孔子像及其学说)回答: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有何学说?

学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

2)教育:

(指导学生阅读53页第二自然节)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C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老实,要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3)文化: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编定了哪几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诗经》《尚书》《春秋》《论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后世影响巨大,被誉为我国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同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谁呢?(学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老子插图及说明文字,了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它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3、百家争鸣:(板书)

(列表让学生看书来回答表内内容,也可先问学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最后拿出事先准备的表格来总结。)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

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道家

庄子

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之后,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派的学说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三、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主要历史条件是什么?

四、作业:课本57页填表题

附:板书设计

一、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著有《道德经》朴素辨证法的思想。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1、思想上他提出仁的学说。

2、对教育的贡献: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温故知新

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

3、他编订了《春秋》

4、孔子的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叫《论语》

三、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四、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实行仁政

五、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主张A:实行法制;B:主张建立君主*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六、兵家———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还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七、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9】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选自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我将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为了有效组织并实施教学,我对本课内容作出如下分析

该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五课,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本课通过“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分立”三个子目,讲述了盛唐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直下并最终走向灭亡的过程。

从历史发展的逻辑来看,安史之乱是盛唐的转折点,开始了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起义给了唐朝致命一击,使藩镇割据逐渐形成。唐朝灭亡后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则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主题定位为:盛唐的衰亡。根据教学主题,我将本课内容整合为三个子目“盛极而衰”、“衰极而亡”、“亡后格局”。

二、学情分析

奥苏伯尔:“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某普通初中初一年级学生——

从学生的知识状况看,通过之前学习的积累,他们对唐朝基本概况有所了解,但不能系统地认识唐朝灭亡的经过及带来的影响。因而我在授课过程中将以历史人物为点,时间为线,故事为面的形式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将本课内容串联起来,力求将这一段历史更直观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另外,从学生的思维特征分析,初一学生处于心理学上“形式运算阶段”拥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还不能对历史事件有全面与深入的认识。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将对一些重要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课标要求,我把三维目标进行整合,定为以下三点:

1、通过播放视频和故事讲述,学生直观地掌握唐朝走向衰亡的基本历史情况。

2、通过材料对比、问题探究的方式,学生学会分析唐朝衰亡原因,培养学生的运用历史地图和历史解释能力。

3、通过材料展示和问题探究,学生学会正确认识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并理解在动荡中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四、重难点

根据课标和学情分析,结合教学目标,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其影响,难点是认识到唐朝灭亡后的分裂格局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重点的依据是: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只有理解了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才能更好地理清唐朝衰亡的过程以及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难点的依据是:学生普遍存在非A即B的思维,但五代十国时期动荡分裂中不乏相互往来。学生难以理解在分裂中的统一趋势。

五、教法学法

我将采用图示法、史料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因此,我采用的学法是与教法相对应的观察法、史料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本课主题确立为“盛世的衰亡”,以此作为本课的线索,将课本分成三个板块:“盛极而衰”、“衰极而亡”、“亡后新生”。并遵循“人物为点,时间为线,故事为面”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跟随线索,思路清晰地展开本课的学习。

一堂课好的开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我的导入新课部分将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将盛唐气象与安史之乱后破败的唐朝相对比。通过极盛与衰亡两种现象的冲突,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盛极而衰。

下面是新课学习环节:

1、盛极而衰

第一子目,盛极而衰。安史之乱的原因以及影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将采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清史实、理解重点。

首先,通过展示安史之乱的过程动态图并加以讲述马嵬坡之变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我将通过唐玄宗前后期统治的对比,展示唐玄宗时期形势图以及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

最后我将通过史料教学,达成理解安史之乱影响的教学重点的实现。展示三则关于人口、景观、税收的史料信息,帮助学生进行总结与分析,认识到安史之乱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衰极而亡

这一子目讲述了唐朝的终章。我将用漫画和起义军的进军图,让学生知道虽然黄巢起义给衰败的唐朝一记重击但仍然没有灭亡唐朝。接着讲述朱温篡唐的故事。明晰唐朝灭亡的时间以及对应事件

3、亡后新生

本子目为教学难点,初中生难以理解五代十国局面出现的本质,以及分裂中如何孕育着统一因素。

为了攻克难点,我将首先运用漫画按照时间将五代和十国展示出来,让学生架构基本的时空观念。接着表格展示五代十国开国之君的原属职位,组织学生思考与讨论,让学生理解到到五代十国的出现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最后以数据展示,让学生知道在五代十国的政权分立中,通过人口的迁移的方式,各地的联系仍然不绝,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课题小结部分,通过当堂检测,让学生再一次巩固知识点。

七、板书

最后板书设计方面,我采用线索式板书,直观、清晰地展示本课的主线的发展脉络,让学生更能理清本课的逻辑。

以上便是我的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的聆听。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篇10】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欧洲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海地独立;“多洛雷斯呼声”;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新兴国家。

思想认识:

1.通过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到殖民者的压迫、掠夺。造成了拉丁美洲的贫穷落后,激起拉美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2.在独立运动中,拉美人民联合起来,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取得反殖斗争的重大胜利,基本上奠定了拉丁美洲的政治局面。通过分析,让学主认识到联合起来,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3.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是拉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英雄。

能力培养: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西葡殖民者对拉美人民的压迫、剥削,是引起拉美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自己学会找出并归纳拉美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彻底粉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整个拉丁美洲的进步。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

重点分析: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在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南美逐渐成为斗争的中心。两支起义军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对西班牙殖民者发动进攻。实现了配合作战。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国。奠定了拉丁美洲信心国家的基本格局。因此南美独立战争在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难点分析: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在教材中并没有完整的描述,学生分析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还有因为独立战争的胜利不是某一个因素的作用。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初三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欠缺,所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是难点.

重点突破方案: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

内容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讲师过程中,运用相关地图(有条件的运用课件对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进军路线做详细描述,并在进军过程中显示两支部队解放的地区)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感。培养他们史地结合的意识。可以适当分析南美的地形特点,体现起义军在进军过程中的艰巨性,为分析战争胜利原因打下基础。

难点突破方案: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

在拉丁美洲革命一目讲述完成后,提出问题拉丁美洲人民在斗争中面对的侵略者是哪几个?在等到学生的回答后。连续提问,面对三个对手,拉丁美洲人民仍然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其原因何在?建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从战争的性质,领袖的作用,正确的决策,各国人民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几个方面思考。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

难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殖民统治下的拉丁美洲

1.欧洲殖民者掠夺金银和开辟种植园

2.美国和法国革命的影响,拉美国家民族意识与西班牙,葡萄牙矛盾尖锐.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活动这些给拉关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与痛苦。长达300年的殖民剥削和压迫,激化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这正是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下面我们主要来看看拉丁美洲人民如何相继摆脱西葡殖民统治而赢得独立的。拉美各国独立战争的序幕是海地人民拉开的

二、拉丁美洲独立革命

1.海地的独立--揭开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序幕

早期海地被西班牙侵占。17世纪末,海地被法国占领,成为法国海上最富庶的殖民地。法国殖民者占领这儿;原来的印第安居民几乎全被屠杀始。大批运来的黑人奴隶占海地居民90%。1789年法国大革命,海地人民在自由、平掉、博爱这个革命口号的激励下,在自己领袖黑人民族英雄杜桑领导下,建立军队,英勇战斗。起义军热爱自己的领袖,称他为卢维杜尔(即:替大家开道路的人),在杜桑领导下,海地人民先后打败西班牙、英国、法国侵略军,统一全岛,宣布独立。法军被迫投降。18xx1月1日,海地正式成为独立国家。地球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终于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诞生了。海地革命拉开了拉美独立战争的序幕,树立了以弱胜强、小国能够打败大国的先例,推动了拉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拉美独立运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是伊达尔哥发动的墨西哥独立战争。

2.多洛雷斯呼声

在墨西哥,殖民统治力量较强,阶级矛盾尖锐。长期被奴役的印第安人和混血种人对西班牙统治者怀有无比的仇恨。19世纪初,拿破仑率军侵入西班牙,西属美洲殖民地人民趁机起义。18xx9月16日,墨西哥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多洛雷斯镇的神父伊达尔哥敲响了当地教堂的钟声,集合当地人民,提出符合人民利益的进步纲领,大大激发了墨西哥人民的革命热情,唤起人民的斗志。以多洛雷斯呼声!,为标志的墨西哥独立战争开始了。起义军与西班牙殖民军展开了战斗。18xx伊达尔哥被敌人俘虏、英勇就义,但他得到了人民对他的尊敬。人民把他发出多洛雷斯呼声的日子一9月16日定为墨西哥独立尊他为墨西哥独立之父,永远怀念他的伟大功勋。18xx成立墨西哥联邦共和国。

18xx西属拉美独立战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南美成为斗争的重心。(利用挂图,介绍主

3.南美的独立运动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南美独立运动》示意图边演示边讲述。

北部主要是爱国者玻利瓦尔领导的独立战争。玻利瓦尔出生在委内瑞拉-个土生白人贵族的家庭,从小热爱祖国,在求学时就下定决心要打碎殖民者加在人民身上的锁链。在打击西班牙殖民军的战斗中,他宣布要废除奴隶制,解放黑人奴隶。答应在革命后给一切参军的战士分配土地。贫苦大众踊跃参军,革命力量迅速发展。他由海地进人委内瑞拉,跋涉千里、越过冰冻的安第斯山.取得波耶加战役的胜利,解放波哥大城,结束了西班牙在哥伦比亚的殖民统治。回师解放委内瑞拉,再向西进,到厄瓜多尔,最后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南部,圣马丁在阿根廷训练军队,率军越过白雪皑皑的安第斯山,突然出现在智利平原,18xx智利独立。接着圣马丁又从海上进军,同秘鲁人民配合、解放利马。18xx。秘鲁宣布独立,但当时那一带还有2万殖民军待消灭。

中部的战斗是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协同共战的。在打击西班牙殖民军的过程中,他们相互支援,共同对敌,玻利瓦尔尤其强调拉美各国之间的团结,他说:在一起,我们是不可战胜的。这正说明联合起来,反对外敌是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战斗中,他们艰苦顽强、百折不挠,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人民这样歌颂玻利瓦尔解放者啊,整个世界,和平的世界,曾产生在你的手中。是啊,由你的血产生了和平,生出了庄稼,长出了谷穗,尊敬地称他为南美的解放者;圣马丁也获得祖国之父的尊称。

18xx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会晤,商讨清除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的最后据点。关于这次会晤,圣马丁曾向玻利瓦尔说:美洲将不会忘记我们两人相互拥抱的这一天。

4.葡属巴西的独立

三、拉丁美洲新兴国家

拉丁美洲革命沉重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到1826年,拉丁美洲国家基本独立。

【巩固小结】

拉丁美洲这一政治格局的出现,源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自己的努力,打碎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成为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突出事件。如果把他和北美独立战争放到一起看的话,那么整个美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课后作业】对照美洲地图找出拉丁美洲新兴国家的相应的位置。

相关文章列表

返回顶部
返回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