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热门推荐
你的位置: 首页 > 计划篇 > 中学计划书

掩耳盗铃教案五篇

发表时间:2024-03-15 10:11:06      佚名

掩耳盗铃教案五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程的先决条件,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的设计是成功教学的必备条件,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编写教案课件呢?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教案课件的核心是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清楚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应该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案课件应包含教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同时还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设置具体的实例和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另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可以采用教师讲解、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教案课件的编写还应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和结构的清晰合理。教案应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同时要合理组织课件结构,让学生容易理解和吸收知识。

总之,教案课件的设计对于成功的教学非常重要。教师应该从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及注意语言和结构方面出发来编写教案课件,以提高教学效果。希望这篇关于“掩耳盗铃教案”的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也欢迎与他人分享!

掩耳盗铃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1、在理 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 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 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虽然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掩耳盗铃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第二课时

-、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同学们很喜欢,谁能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说)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指名背)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

(板书课题。株、待二字带拼音)

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确立学习目标

(或出示上节课学习目标投影、由学生自己订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株:树根或树桩。待:等待。题目的意思是说:守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二自然段。

(1)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

(抓住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到,理解兔子撞桩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试读)他为什么这样乐滋滋的?(没花一点儿力气、自捡)他还会想什么?(启发想象)能读出这个种田人此时的心情吗?(试读)

2.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该怎样想,怎样做?

(事情完全偶然,不必专门等这件事再发生,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

(2)这个人是怎么做的?(整天坐在,等着,看看有没有)

当时他会怎么想?(着急、盼望、失意。)学生想象。如果你看见了,会怎样劝他?

3.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对事情的这个结果你感到怎样?(可笑)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读)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分四个步骤:(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指导理解题意。(2)组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3)借助媒体,生动形象地描绘。(4)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两则寓言。通过学习懂得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正确的处事态度: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探究活动

学生自由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拓展,再次体会寓意。

掩耳盗铃教案(篇3)

教材分析: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自以为自己听不到响声,人家也听不到,结果当场被发现。这则寓言对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有着积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可自作聪明。

2、会认“铛”字,会写“盗”“铛”“零”;掌握“掩耳盗铃”“铃铛”“丁零丁零”等词语。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 寓言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寓言是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一种文章。)

3、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看图并说说图意,接着揭示课题《掩耳盗铃》板书课题,叫生与师一起书写“盗”字,;让生读题,并要读出重音,理解“掩”“盗”的意思,并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 学习课文。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 课文又是怎么写这个故事的呢?学习第一自然段。

2) 学习“铛”字,它与“铃”连在一起时,读轻声。生练习读。这是一个形声字,左形右声,书写本字。

3、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 这个人很想偷铃铛,他明明知道什么?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用笔在旁边做上标注。

3) 据学生的汇报学习:

4) ①出示: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被人发觉。A、指导学生理解“明明知道”和本句话的意思,用“只要……就……”说话;指导读、书写“零”字。

B、指导学生朗读本句话。

A、 生自读本句,说说本句的意思,

B、 比较下面一组句子,看看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C、指导学生朗读本句,特别要注意是想的,该怎样读?一定要有层次性。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③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④生自读二、三段,说说你觉得偷铃铛的人是个怎样的人?他可笑要哪?从这个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也就是道理)小组合作?你想对他说什么?出示寓意让生读。

2) 全班汇报演。

5、 归纳拓展。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让生小组讨论,再在全班汇报。

三、 课文的结尾令人深思,他被发现后会有怎样的下场,请展开丰富的想象,给故事编个结尾(小组合作)。

1、 抄写生字。

2、 编写结尾。

3、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掩耳盗铃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两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点感想。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这节课王老师和大家一同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叫----掩耳盗铃。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字面意思。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读课文。

(1)课文较简短,要求反复朗读,直到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减字、不错字。

(2)思考:什么叫掩耳盗铃,请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

2、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3、检查讨论。

(1)同桌互读一遍,看看对方是否正确、流利地朗读完全文。

(2)哪些同学在互读过程中不小心读错了,请主动站起来,王老师再给你一次试读的机会。

(3)在互读中谁发现对方读得特别好,不仅正确流利,而且也很有感情,谁推荐给大家,请他来读一下看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学生读师生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4)课文哪一句话说的就是掩耳盗铃的意思?

出示: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5)理解:盗、掩。

①课题与出示的句子比较。

盗:即偷。

②掩的意思在句子中没有解释,你可用哪一个字来代替?

教师引导板书:遮、堵、塞、捂。

出示幻灯(课文插图,说说用哪一个字解释最恰当)

(6)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的字面意思。(捂住耳朵去偷铃)

(7)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一个关键问题。

这个人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或:这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耳朵去偷铃铛)

(二)围绕重点问题细读课文。

1、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1)课文中哪些句子回答了这个问题,指名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2、出示重点句。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圈点出只要就就并板书。

指名朗读,要将关联词读好语气读出来。(开火车读)

后两个就的内容能否对调一下,为什么?

(就的结果顺序有先后,不能对调)

3、这个人为了偷铃而且不被人发觉,他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①指名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板书:如果就

②将反问语气改成肯定语气,意思不变。

(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肯定就听不见了)

③将反问句改成下列的表述形式。

只要就就(与前板书对照)

④这个人自以为自己这个想法怎样?用一个成语就叫----(板书)自作聪明

⑤但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

出示:愚蠢(板书)

⑥这个人的想法愚蠢在哪儿?(同桌讨论后回答)

(这样做骗不了别人的耳朵,只是自己欺骗了自己的耳朵)

板书:自己欺骗自己

⑦结果怎样?出示幻灯,读最后一句话。

4、引读全文。

师引

(1)那个人怎么想到去盗铃的?(生读)

(2)他为什么要用掩耳的方式盗铃?

(3)他是怎么做的?

(4)结果怎样?

5、熟读背诵。

自由背指名背。

(三)引导揭示寓意,理解掩耳盗铃成语意思。

1、下面我们假设这个掩耳盗铃的人被抓住后,站在主人家的大门口,羞红了脸,可心里还是不明白怎么会一下子被别人发觉的。这时围观的人们七嘴八舌地批评教育着这个人。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位围观者你会怎么批评他呢?请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只写一两句,但要写到点子上,尽量用上小卡片上的几个词)

2、交流、引导、归纳(出示幻灯,学生上台交流,对着幻灯进入角色)

①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错)

②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欺骗自己。(蠢)

三、练习

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这成成语的意思。

先说说它的字面意思,再说说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哪一种人?

(成语意思:捂住耳朵偷铃,现在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

课后小结

1、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人。

2、再读课,说说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不能自欺欺人,要踏踏实实做人)

3、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掩耳盗铃教案(篇5)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的30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出自《吕氏春秋 。自知》。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讽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2)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这则寓言时,鉴于四年级学生对寓言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和积极探究能力,同时指导做事要多动脑筋,不能一视同仁、一成不变。四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学法上的引领与指导,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1、知道“掩耳盗铃”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可自作聪明。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出示铃铛并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说说表示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哗啦哗啦??(板书:铛dāng象声词)。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4、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板书完整课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一﹚出示自学提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的意思。

2、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从书上划出有关的句子,用“只要···就···”说一句话。

3、 偷铃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的想法对吗?

4、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偷铃人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1、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2、预设: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我们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做呢?﹙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道在犯法,却挺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欺欺人、不懂装懂。﹚

四、反馈总结

1、 反馈学习:请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1)。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

(2)。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 )吧!

(3)。有 的 同 学 做 练习册 上 的 题 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 )、自欺欺人吗?

2、总结:是呀,自欺欺人,最终还是自食其果 ,让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

响←碰←铃 ◇铛→偷→捂耳朵→被发觉◇

相关文章列表

返回顶部
返回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