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党员干部提高道德修养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整理了党员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3000字,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道德是一个社会的风貌,也是一个人的风貌,社会因良好的道德风尚而兴旺发达,个人也因为道德高尚受到信赖和赞赏。有德者昌,是千百来历史证明的真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党员、干部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既是高标准的要求,也是非常有针对性的要求。在新时期,学习弘扬传统文化,不但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而且还可以使我们党员清醒明智,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内在气质,进而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加强学校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全体党员牢记全心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论语》:“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仁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做好人是做个好党员的前提。观今宜鉴古,做人效先贤。在如何做人的问题上,儒家有关君子的经典论述给了我们准确的开解——做人是第一位的、是立世之根本,做人的关键在立德,前提是孝悌。可见,无论是谁必先做事,做事必先做人,做人必先立德,立德必讲孝悌。也就是说,只有做好了人才能办好事,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党员。
《孝经》:“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先王的至德要道就是一个字“孝”字,“孝”能顺天下,使民用和睦,达到上下无怨的境界。我们梦寐以求的和谐世界,应当从“孝”开始,因为孝是德的根本。孝是天性, 人本来就有孝德。孝是从人的本性里流露出来的。父子有亲,父母跟儿女的亲情是自然的天性,所以行孝就是顺着天性而行。“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小孝治家,大孝治国。如果把这种孝心、这种天性保持不变,并把这种孝心扩展到对待我们周围的一切人、事、物,就成为真正的君子。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双亲尽孝,用自己的爱心和敬心对待父母,养成这样一颗孝心,对待一切群众百姓,我们的工作就会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我们也会得到群众的尊敬和佩服。因此,学校给每位共产党员发放《孝经》、《中华孝德故事》等,要求每一个共产党人的言论行为都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把群众百姓看成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心声,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全体党员永葆党员的先进性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即告诉我们不但要明白彰显人内心原有的光辉品德,而且还要使民众革旧图新,达到很高的道德水平,达到一种最完善的境界。儒家思想强调“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人的本性都有赤子之心,关键在于后天环境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时刻警醒自己,自觉通过后天的修身,启迪自己去掉杂欲,获得刚健清新的人生境界。我们不但自己要懂得这些道理,而且还要推己及人,追求“至善”,带领更多的人去除愚昧,走向新生,保持先进性,切实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进步。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道我们要达到的境界,明确我们的理想追求,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了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有所收获。
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清楚自己的目的所在,追求所在,才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才能有定力,意志品质才能坚强,心也才能静下来,不然就会被现实社会当中的很多诱惑所蒙蔽,人云亦云,一味追赶潮流,人也会变得浮躁,甚至失去自我。清静实际上就是要我们自身去除杂念,因为人的内心念头不同,如果杂念太多了,人就会变得非常浮躁,浮躁的结果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出来就可能是妄动。老子曾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妄作就是不按规律去动,不按道去行事,不顾现实条件,执意按自己的躁动之心,那些奇思怪想去做事。就会造成不懂进退,不懂秩序,不懂自己的定位,那结果一定是很危险的。
当今社会各种诱惑不知道比古代要多出多少倍,做到心有定力,随遇而安,在这嘈杂喧嚣的社会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这需要一种境界。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人生,检点自己的行为,思考自己的工作,经营好自己的家庭,这样我们的事业和思想就会豁然开朗,有所进步,我们才会感受美满幸福的生活。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古人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殷商王朝的奠基人成汤,在其洗脸盆上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已经成为一代明君的他,依然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都在警醒自己,真正的君子一定天天改过自新,而不是觉得很了不起,得意忘形,执迷不悟。为什要刻在脸盆上?天天洗脸的时候对照,提醒自己,每天都要新,日新又新,这个新就是改过自新,天天进步,洗脸也洗心。《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后天环境的影响,导致人出现了差异。古人清楚人心本自清明,本自善良,但却很容易被私欲、物欲污染,以此必须要洗去私欲,使其重新清明,就如人身本自干净,却被尘垢污染,必须洗去污垢一样,恢复其本然之善。要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了凡四训》,明朝的袁了凡写的家训,其教导他的孩子“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进”。我们的修身也好,提高党性修养也好。关键在于知错能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佛家说能够发现自己的过失,这叫开悟。发现过失后把它改正过来,这叫修行。真正有德行的人,他一定守住自己内心的清静,不为名闻利养所诱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胡锦涛在第23个教师与教师座谈会上也曾提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全省乃至全国都深入贯彻执行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学校要求党员教师首先做到不办补课班,不乱向学生推销复习资料,双休日义务到校为学生辅导、答疑,为学校由初中教育向高中教育的过渡,顺利实现二次创业出力献策,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全体党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传统文化经典中认为“修身、立德”,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共产党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不断地进行反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敢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对照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中常怀忧患意识,不断改进和优化工作作风。“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校要求每位党员要一心为学生,一心爱学生,树立心系学生、服务学生的良好风气,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经济上的帮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做到为人师表。“名节源于修身,境界升于内省”,特别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铭记教育的本质“上所施,下所效”,要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特别是要模范地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讲党性、重品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要让全校师生从党员身上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状态,一种信心。
学校全体党员都能自觉地加强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从中感悟正确处理做人与做事、修身与立德相统一的关系,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做到学而修德、思而知耻、行而取慎、成而戒骄,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学习、讲正气、讲奉献、讲和谐,按我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要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率先做好,行为世范,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勇于担当道德示范者的重任。
党校学习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党课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心得体会
党校学习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党课心得体会|习主席讲话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