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后感(分享13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难忘的岁月》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影观后感 篇1
暑假里,我还看了《狮子王Ⅱ》这部电影,我看后非常感动。
小狮子辛巴的叔叔刀疤害死了他爸爸狮王木法沙,又准备害死他,以霸占王位。幸好辛巴逃到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和新的朋友们在那儿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后来,辛巴的发小母狮子娜娜找到了他,他就和娜娜一起离开了安乐窝,召集狮子们,跟土狼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并奋勇打败了叔叔刀疤。落败的刀疤最后被土狼咬死并吃掉。辛巴成为了新的狮王!辛巴这种报仇的心非常坚决,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段。
看了这部电影,我还懂得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不努力就能成功的,凡是生命,都要懂得努力,还要有一颗坚决的心!
电影观后感 篇2
今天,我与姐姐兴致勃勃地来到“电影院”,看了一部精彩无比的电影――《红孩儿大话火焰山》。
故事叙述聪明伶俐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与朴实认真的沙僧,跟着师父――唐僧一起去西天拜佛取经。在路上,师徒几人不知不觉走近了火焰山绝地,师徒原本想向铁扇公主借用宝扇,可红孩儿灵机一动,又把宝扇骗了回去。此时,唐僧又遭到了蜘蛛精的折磨。大家凭着智慧、勇气、毅力,化险为夷,并把火焰山恢复了原来的宁静,也让火焰山有了春的气息……
故事告诉我:遇到困难,只要凭着智慧、勇气、毅力,就能成功。有句话说: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得把“弹簧”压下去。
电影观后感 篇3
《逆行人生》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让我对人生、家庭和自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影片以高志垒这一角色为中心,展现了一个曾经的互联网大厂中层如何因一时的意气用事而陷入困境,进而在生活的重压下重新审视自我,最终选择逆行人生,重新出发的故事。
高志垒这一角色,让我看到了许多现代职场人的影子。他们或许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但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变故时,却往往显得无力和迷茫。高志垒的“家里蹲”生活,正是对这种无力感和迷茫感的直观展现。然而,电影并没有让他就此沉沦,而是通过一系列变故,让他不得不重新面对生活,面对自我。
在电影中,高志垒经历了从职场精英到“家里蹲”的落差,这种落差不仅让他失去了社会地位和经济来源,更让他在家庭中失去了原有的角色和地位。他开始真正意识到,作为一家之主,他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更是情感上的陪伴和关爱。
在逆境中,高志垒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他开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让我看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成长。他不再逃避现实,而是选择面对自我,重新出发。
电影的高潮部分,高志垒在生活的重压下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他选择了一条与以往不同的道路,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旅程。这种逆行人生的勇气和决心,让我深受感动。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如何艰难,只要我们勇敢面对,重新出发,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逆行人生》是一部充满情感和人性的电影。它让我们看到了现代人在面对生活压力和变故时的无奈和挣扎,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的勇气和决心。这部电影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重新出发,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和幸福。
电影观后感 篇4
我们都知道要把最珍贵的,给我们最爱的人。那么什么是我们最珍贵的?毫无疑问,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爱”。
“爱”是什么?张九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出租车司机,每天过着平凡而简单的日子,虽然清苦但不缺少快乐。然而,突然有一天,命运之神捉弄了他,妻子患上了绝症,生活变得毫无希望。面对即将到来的判决,除了在恐惧中等待,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然而张九成却毅然作出抉择,带上妻子一起出车,有生之日,决不分离。因为他知道要把最珍贵的,给最爱的`人,那就是“爱”,他从来没有想过,“爱”是什么,但他用行动诠释了爱的真谛,那就是:不离不弃,珍惜跟亲人、爱人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爱”是什么?一个40岁的儿子,因为工作繁忙,只能偶尔抽空去看70多岁的老母亲。老母亲也总是做一桌儿子最喜欢吃的饭菜,还像照顾儿时的他一样疼爱着他。饭间,儿子接到了秘书小王的电话,说公司有重要的事宜需要商讨,小王已经在来接他的路上了。母亲听了,虽然失落,但还是转身替儿子拿上皮大衣,牵着儿子的手,坚持一直送到村口,一脸慈祥地看着儿子上了车。望着窗外母亲弱小的、渐渐远去的身影,想着母亲满脸的沧桑,儿子下了车,向母亲飞奔而去……
这就是“爱”, “爱”是一种承载着寄托的生活,有母亲对儿子的祝福与冀希;有儿子对母亲的感恩和牵挂。
“爱”是付出,让我们在爱与被爱中得到快乐。
“爱”是支柱,让我们在爱与被爱中得到动力。
“爱”让生命变得更加精彩而又意义。
电影观后感 篇5
“理想”,这是纪录电影《大学》留给我的印象。无论是刚刚考入清华大学的严洲,还是博士毕业生宋云天,无论是旅美青年教师蔡峥,还是荣院士钱易,他们的眼睛里,都喑藏了对理想的坚持,他们的身上,都闪耀着理想的光茫。
梦想可以天花乱坠,她是纯粹的狂妄的浪漫主义者。理想则不然,她是更加理性的,是摆脱不了现实又放不下梦想的人,是八岁的少年最常见的模样,纵然如此,理想亦是难以实现的哪怕是为此作出尝试,也需要莫大的勇气。这一点,在宋云天和蔡峥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想去基层政府,服务造福一方姓。”这是宋云天的理想。父母,老师,女朋友的建议,奶奶的心疼与劝告,留校面试的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纠结,一次又一次的犹豫,即使影片的内容有限,我们仍能从中见这个选择背后的艰难。“和大多数人的`选择不一样,可能会不被理解,甚至会被误解,但依然要坚持自己的路。”这是宋云天的答案。
“想要领先就要有自己的设备和技术,中国一定要有人做。”这是蔡峥的理想,“有可能最后我们没有做成功,但是我还是要坚定地做下去。”这是蔡峥的勇气与信念,也是他加入清华大学天文系的动力。
宋云天热爱人民,蔡峥热爱祖国,他们选择了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这份热爱,是因为他们同样热爱着自己的理想。拥有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即使旁人只能看到过团火燃烧时的烟尘,我们也无法舍弃这团火带给我们的温暖明壳。
影片结尾,四人的身份发生了改变,代表着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那我们呢?电影监制、清华大学尹鸿教授曾说:“这是一部清华题材的纪录电影,但又远不只是与清华有关的电影。正如其名《大学》,它是写给大学的一封情书,也是大学写给观众的一封情书。”对我们来说,大学是近在咫尺的第一个路口,它通往理想,又或许是别的什么地方,这全凭我们自己选择。我们应该“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成就有意义的人生”,哪怕做不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也应当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电影观后感 篇6
昨天晚上天气太热就吃过饭回到办公室把《最爱》给看了。电影是顾长卫导演拍的,记得第一次看顾导的电影是《立春》,同样是寓意很深刻的一部片子,一个小人物的大梦想。而最爱有是顾导时隔几年拍出的有一部好电影,他的作品不想张艺谋和冯小刚那样气势磅礴,只用一个小小的场景就可以刻画出他所需要的那种寓意。个人认为在这上面,冯小刚导演是无可比拟的。一部好的电影是让人看了会永远记住,一部烂的纯粹是商业化的片子,只是走马观花那样。因为它本身就交给不了你多少触动和感觉。
最爱,我觉得作为一个公益片也可以,它是以艾滋病为中心词来多角度的展示世间的冷暖。赵得意的大哥算是那时候的万元户,为了挣钱捣鼓穷百姓们卖血,而热病也是从这时候悄然而至的。村里一下子感染了好多人,作为报应或者本是报复,大哥的孩子被村民给毒死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另方面看到当时中国的一些发展弊端,相类似卖血的这种本应是正规医院的事情,怎么会轮到小贩来贩血了。自从的了热病之后,家里人或是亲戚朋友见了他们想见了讨债者一样躲避着。赵得意的老婆抛弃了他,商琴琴的'老公和家人抛弃了她,老婆和老公是我们成家之后最亲的人,但是一旦涉及到利益或是生命的危险,他们都避而远之,唯恐被感染。其实这样的婚姻和爱情又有什么意义呢?赵德义住进村里的学校后,妻子就从未来看过他,他也是一个传统的人,这个时候也需要爱人的鼓励和照顾,但是却没有得到。商琴琴知道自己的了病之后,却被丈夫给送到学校。如果不是他们觉得世界抛弃了他们,在那个比较传统的时代,他们也不会走到一起。最初看的时候会觉得这是一种青春的热度,但是随着对电影所要表达的东西深入了解之后,我慢慢的开始同情他们。两个知道最后生命的长度的人,两个同时被世界抛弃的人,相互搀扶相互给予力量,多活一天是一天,我会感谢我是健康的。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最爱,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很多,好多东西我还是只意会到一点点,但是我记住了这个故事,赵得意和商琴琴。还有那个娘娘庙村里的人,许多的东西需要我慢慢的用时间来体会。
电影观后感 篇7
什么是目标?有了目标之后,我又该怎么做?
前几个星期,我们看了一部关于残疾人为自己梦想而奋斗的励志电影——《绽放》。看完后,我除了感动,还稍许有些惭愧。
有一个女孩,她双目失明,却弹得一手好钢琴。她去找工作,却屡次失败,只因为她是个盲人。可后来,她的琴艺和努力终于被发现了,做了一名音乐老师,她终于可以弹琴给别人听了。电影中还有许多像她这样的残疾人,有的是聋哑人,有的没有手,有的没有腿,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残疾人而放弃自己,反而都有自己的目标,都想在舞台上表演。为此,他们努力奋斗,不管有多累,有多苦,都肯为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最终,他们在舞台上实现了目标,在舞台上绽放了他们自己,得到了观众的肯定,也让我们知道了残疾人比我们更坚强,比我们更能吃苦!
我很惭愧,我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居然比不上一个残疾人,我毫无看不起残疾人的意思,只是我真的发现我还不如他们,他们很伟大,我却很渺校他们都能为自己的目标而流汗、流血地付出一切,我为何不能呢?况且,现在的我毫无头绪,很迷茫,不知目标在哪。我真的应该好好反省反省了,是时候定下自己的目标,然后为之付出了。让这些身残心不残的残疾人做我的.榜样!
看完这部电影,我特意去查了“绽放”的意思。绽放,就是花朵开放。这些残疾人就好比花朵,他们绽放了自己,绽放了自己的生命之花,如此绚丽,如此多彩。我真为他们感到高兴,情不自禁地想为他们鼓掌。
成天挂在嘴上的是梦想,努力达成的是目标!
电影观后感 篇8
《逆行人生》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让我对人生、责任和成长有了更深的感悟。影片以高志垒这一角色为中心,讲述了他从互联网大厂中层管理者因一时冲动而失业,到经历生活的重重打击,最终重拾生活信心,勇敢重新出发的励志故事。
电影伊始,高志垒作为互联网大厂的中层管理者,他的人生看似一帆风顺,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然而,一次冲动的决定让他失去了工作,原本稳定的生活瞬间变得支离破碎。他成了“家里蹲”,每日无所事事,沉迷于过去的辉煌,逃避现实的残酷。
然而,生活不会因为一个人的逃避而停滞不前。高志垒的家人、朋友开始感受到他的变化,他的家庭也因此陷入了困境。这些变故让高志垒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他意识到,作为家庭的一员,他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家庭撑起一片天。
在面临生活的重压时,高志垒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他反思过去的行为,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他逐渐明白,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是,只有勇敢面对,积极应对,才能找到新的生活方向和价值。
于是,高志垒开始积极寻找工作,学习新的技能,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他不再逃避现实,而是勇敢地面对每一个挑战。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赢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影片的结尾,高志垒找到了新的工作,重新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他的生活再次焕发出新的光彩,他的人生也因此而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逆行人生》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可能永远都跑得顺风顺水。但是,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困难,不断学习和进步,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向和价值。同时,这部电影也提醒我们,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和充实有意义的人生。
电影观后感 篇9
“延安是中国的希望,共产党就是我的母亲,今生今世难以忘怀。”6月30日晚,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大礼堂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电影《难忘的岁月》特别放映”活动,以此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电影《难忘的岁月》由执导过《袁隆平》、《毛泽东与齐白石》等优秀电影作品的著名导演史凤和执导,知名演员佟瑞欣、刘冠翔领衔主演;影片以艺术的手法讲述陈云同志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在毛泽东同志领导和支持下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的故事,这是第一次把延安时期党建工作搬上大银幕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填补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个空白。
在中国共产党近95年的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是党的力量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党员人数由4万余人发展到121万人。这其中曾担任七年中组部部长的陈云同志做了大量工作,壮大党员队伍,强化党性教育,抢夺知识分子,倡导干部学习,关心爱护干部,严明组织纪律,对党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有重大建树,有力、有效地支持和维护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和领导地位。
“电影《难忘的岁月》艺术展现了当年延安这段重要的党建历史,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当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我们希望以此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给党的生日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潇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丕学说道。
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大本营,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和热血青年前往。电影《难忘的岁月》塑造了高士其、陈学昭、何穆等人为了理想和信念投奔延安、建设延安的爱国志士和热血青年形象,还原了革命圣地的火红年代以及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程。
此次在电影《难忘的岁月》中饰演毛泽东、陈云的演员佟瑞欣、刘冠翔都是首次出演历史伟人。为了更好地表现出陈云的人物神韵,刘冠翔更是广泛阅读许多关于陈云的文字和影像资料,为更好地表现伟人形象打下坚实基础。
电影《难忘的岁月》6月24日在“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新力量、中国电影向建党95周年致敬典礼”之“中国电影向建党95周年致敬”环节亮相,独特的题材意义获得各界高度关注;6月28日,影片亮相“光辉的历程 伟大的复兴——湖南省纪念建党95周年国产影片农村地区展映活动启动仪式”,受到韶山观众热捧,影片将于7月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
此次特别放映活动由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陈云纪念馆联合主办,影片放映前,导演史凤和现场分享了创作历程,陈云纪念馆馆长徐建平讲述了1937年至1944年陈云担任中组部部长的工作成绩和深远影响,现场近500名在党校培训的学员参与观赏。
电影观后感 篇10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叫《我最难忘的岁月》,读完之后让我感触很深。
《我最难忘的岁月》这篇文章,讲述了可人与轩轩,由于一张试卷,发生了感情的分割。一天下午下起了大雨由于可人没有带伞,而被困在了学校。这时,可人的朋友小艺告诉了可人真相,原来只是一场误会。在可人满12岁的最后一天,可人和轩轩和好了。这篇文章故事的情节很简单,但语言很优美,写得很真实。让我看了之后想起了在我身边发生的同类型的小事。回忆后想想何尝又不是呢?友情是一个奇怪的东西,
有时就是因为太过于信赖有友情发生了一些事,会不分青红皂白,也不听解释,就失去了一段美好的`友谊。但,如果你不信赖朋友,又不真诚,你们说是不是。
对于友情,在我的身边也经常会发生,我在小区的好朋友很多,有时我们会一起去吃烧烤,会一起去买衣服,发卡……
但有一次,我们在玩躲猫猫,玩着玩着,娜娜就坐在椅子上哭,我们去问她怎麽回事,她说圆圆欺负她,我们一点都不相信,平时她俩玩得最好了。“不可能吧。”何秋说道。“就是,怎么可能,你刚刚还好好的,而且你们玩的怎麽好。”我说。“我才没有打她,她冤枉我。”圆圆很霸道得说。对对,你在开玩笑,大家都说道。可是我看看娜娜委屈的表情,不知如何是好,我想我该相信谁呢?我这个朋友不敢得罪,那个朋友也不敢得罪,友情真让人进又进不得退有退不得。
读了《我最难忘的岁月》这篇文章,我的感触太深了,我想友情是需要宽容的是需要一个理智的头脑,这样才能你让小伙伴的友情变得更加美好。
电影观后感 篇11
如果将顾长卫导演的《最爱》(2011)当作一般的爱情片来看的话,确实不亚于其他爱情片,而与其相平的优秀电影亦是不少,甚至有胜于它的。可《最爱》却将故事背景放在了极其敏感能触动人心、人们不断包容的群体里,艾滋病群体。
我曾经读过郭敬明编的《少数派报告》(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顾名思义,全书是记述“少数派”的。然何谓“少数派”?书中诠释道——有自闭症患者,有聋哑人,有LGBT(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跨性别者)人群,有精神分裂,亦有艾滋患者。“是谁何时开始,以论理、道德,或以自己为标准或是凭借,认定孰是孰非,如此,人们的歧视、唾弃、憎恨,以至于他们懊恼、疯狂,然不知所措却与世长辞;他们的生活没有光明,他们生活在黑暗之中,唯一的.是在深夜里街边的路灯给予最后的光照。”这是摘录于我阅毕本书后所文的读感,文章标题是书中柴静文章的标题——《当你在为生存而挣扎的时候,我们就是平等的》。
以此来概括《最爱》其实再好不过;然而相比之下,是叙述人的爱恨离愁,是叙述生的水生火热,是讨论人性、金钱、盲流或道德是非,却失了本意。为何不摄作爱情片,为何不摄作惊悚片,而融于艾滋病群体,岂不为突出弱势群体。谈至弱势群体,我更喜与“少数派”并论。所谓弱势群体,大家更喜欢将作为经济上的弱势,比如被拖工资的农民工、收入少的人民教师等等等等,而我所说,并且认定这才是真正弱势的,是没有收到关心、疼爱、包容,乃至歧视、唾弃、憎恨。何为?反抗之?却认为自己的精神、心理对社会是个危害,却认为没必要,于是他们的“势力”愈来愈少,谈何反抗。事实上,少数派并非如此的“少数派”,他们不仅仅是这些所谓心理或生理有“缺陷”的人们,比如,有灾民,有自由摄影师,有杂技演员,有流浪艺人。他们拥有他们的思想——那是伟大的——然而却无法告之于世,因为这种思想会让他们被孤立——可是他们依旧坚持。人心叵测,本来只是少数人的厌恶,可惜社会缺乏对如此人的保障,人云亦云,久而久之,社会开始厌恶这些人群。
电影观后感 篇12
前几天看了电影《流浪地球》,场面恢弘,剧情引人入胜,特效媲美好莱坞。之前关注过这部电影,但某些原因一直未看,随着该片的热度上升和口碑发酵,吸引我走进影院,看完确实印象深刻。
故事改编于刘慈欣的同名小说,地球因为太阳的持续膨胀危在旦夕,这促使人类倾其所有建造了一万座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走向流浪之旅。靠近木星时,地球意外被木星强大引力吸附即将碰撞,最终一群人智勇团结,化险为夷,拯救了地球。
剧情主线从一个家庭展开,父亲刘培强告别儿子刘启和岳父韩子昂,去空间站做领航员,这也换取了家人免抽签住进地下城的机会。十七年后,刘培强期满准备回家团聚,而此时长大的刘启因为母亲的离世对父亲误解和怀恨,在父亲回家之前带着妹妹韩朵朵从地下城逃到地面,并偷开走姥爷的救援车。此刻因木星引力原因,行星发动机停转,刘启开的救援车被救援队征用运送火石。救援过程中大家从对立到和解,再到并肩救援,最后大家依靠刘启的闪念拯救了地球。
影片有燃点有泪点,一些场景令我震撼和触动。一万座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前进的壮观;深达5公里的地下城;重工业机械的挖矿场面;救援过程的惊心动魄。北京上海被冰封后的荒凉沉寂;姥爷韩子昂穿过家乡上海发出的感慨;韩朵朵的希望发言,唤醒了大家的掉头驰援;韩朵朵坠落后,哥哥刘启义无反顾的跳下施救的兄妹情;最后一刻父亲驾驶空间站撞向木星的.悲壮。
影片想要表达的一个主题是希望和团结。人类在宇宙面前渺小、无奈,但希望给了人类智慧和胆量去实施这宏伟计划。妹妹之前对希望不屑,到后来相信希望,并最后带给大家希望。救援过程中,大家选择相信希望、团结合作,最终成功脱险。
影片也有一些不足,部分剧情转换比较突然,人物变化的铺垫和交待不足,部分演员的演技有点生硬。还有救援过程中,一些设定的巧合和刻意。但这些都可以忽略,不影响观影体验。
影片背后拍摄也是波折不断,资金,经验,技术实现,但这些难关都被导演团队一一攻克,最终为我们呈现了这部硬核科幻片。
电影观后感 篇13
他是除暴安良的蒙面大侠,也是风度翩翩的贵族绅士;他是单枪匹马的孤胆英雄,也是温柔多情的拉丁情人。佐罗,这个民间中的英雄曾经多次被搬上大银幕,而如今,人们最熟悉的恐怕就是这部《佐罗的面具》了。
国内的观众总是陈赞好莱坞大片的技术优势,可实际上,好莱坞大片的成功不只是靠着他们强大的特效团队,还有编剧们对剧本的精心推敲,好莱坞的电影很注重文化的输出,因此我们平时看的美国大片总是充满着各式各样的美式快餐文化,在这个快餐文化饱和的年代,难得诞生一部具有异域风情的电影,《佐罗的面具》就是这样一部充满浓郁的西班牙风情的好莱坞大片。
西班牙这个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古老国度总是那么的风情万种,从激情澎湃的斗牛到高雅忧伤的《卡门》,从塞万提斯讥笑怒骂的《堂吉诃德》到毕加索如梦如幻的《格尔尼卡》。热情、奔放、梦幻、神秘,是对这个充满热血黄沙的国度的诠释。而好莱坞的'编剧们将这些元素完美的融入到了这部电影中,佐罗,再没有一个比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更适合这个角色的男星了,这个出生在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拉丁情人,似乎天生就拥有一种安达卢西亚斗牛士的热血豪迈,渴望像一个古罗马的战士那样站在斗兽场场上面对来势汹汹的猛兽。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就饰演的佐罗就像一个斗牛士,激情中透着一丝冷静,残酷中又充满优雅,正是这样一个纯种的拉丁男人把佐罗这个拉丁英雄演绎的如此潇洒。可以说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在于男演员的选择,而电影中所激荡着的西班牙风情也是源于电影的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