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热门推荐
你的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范文资料库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_6篇

发表时间:2024-04-11 14:03:32      李婉尔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6篇)。

教师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人,教案和老师的工作息息相关。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关“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是编辑精心整理的内容,通过本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册第十二课内容,在学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对ffice2000组件的更进一步学习,PwerPint 2000是Office 2000中的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幻灯片的操作是信息技术中基本的操作,幻灯片是数据呈现的很好载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用到,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学会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审美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板与版式的更换。难点:母板与模板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中已经学会如何新建模板和版式,这课时进一步熟练操作。

三、教学方法分析

讲述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三、教学准备

软件:PwerPint 2000

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

资源:《走进香港》PPT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完成的PPT文件,第一课时中搜索到网络资料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举例演示学生的作品

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选择模板和版式,并都已经制作完成了一个PPT文件,但只有封面一个幻灯片页面,这节课我们要来丰富自己的作品。

2、初步探索

教师演示:打开《走进香港》,增加一个幻灯片页面,“插入”-“新幻灯片”,程序自动选择版式,模板自动应用第一张幻灯片,继续插入多幻灯片张,版式自动选择,同第二张。

教师提示:“插入新幻灯片”和“新建文件”的区别

教师提问:第二张版式名称为“项目清单”,合适自己的版面设计吗?如果不合适,怎么办?

学生回答:更换版式(可让操作能力好的学生上来操作)

教师讲述:与版式相类似,模板也可以更换,但两者又有不同的地方,请大家在操作的时候注意观察(在课堂小结中提问)。

教师讲述:应用模板使我们创建的幻灯片有统一的外观,比如要在每个页面的右下角出现一行制作者的名字或者出现同一的`徽标,但是还能不能使其更加完美呢?我们可以使用幻灯片母板,“视图”-“母板”-“幻灯片母板”

教师边演示边讲述:模板和母板的关系

3、操作练习

学生操作:打开前一课时保存的PPT文件,完成课本第63页“练一练”

附加要求,在幻灯片母板中添加制造者的班级姓名,

文件保存为D:班级+姓名作业少数民族介绍.ppt。

4、深入巩固

教师巡回指导,选择几件作品演示给学生看,对典型的错误做全班演示更正。。

5、课堂小结

更换版式和更换模板的区别

模板和母板的关系

6、课后教师反思

(1)学生有哪些收获,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需求?有什么好的经验?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应对建议?

(2)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是什么,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或学习的哪些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具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

(3)教材在本单元中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还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我给朋友写封信》是在学生学会英文输入后,对文字输入进一步的学习。其中的汉字和词组输入是以后学习信息获取、处理以及文字处理技能的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基础不一,有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鼠标、键盘操作不熟练,有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熟练使用相关输入法输入文字。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进行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

②能使用全拼输入法,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

③能用词组输入的方法快速地“写”信。

④会保存输入的文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①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通过小组协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③通过书信的书写渗透感恩教育。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全拼、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文字、保存文档。

教学难点:输入法信息的获取及理解应用。

【教学方法、学法分析】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切入正题,在新课导入阶段,我选用了最简单、最直观的一种方式,即让学生欣赏几封设计精美的信件。

看,这些书信设计新颖,漂亮吗?来到新的学校,一切是那么新鲜,在繁忙的学习之余,你还记得要好的朋友吗?你想给他(她)写封信吗?如果我们用计算机帮忙,就能写出象上面一样既漂亮又新颖的信。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我给朋友写封信》。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设计精美的书信,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激情。为新课的讲授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布置任务,促使思考:

任务1:在记事本或写字板中输入:“How are you?”。

任务2:在你的记事本或写字板中用全拼输入法输入中文:“我爱祖国!”

任务3: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词语和句子:北京世界奥运会台X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任务1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任务2的布置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局限性,从而激发学习输入汉字的欲x。

3、提供素材,自主学习:

相关素材:(1)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2)全拼输入法的使用;(3)智能ABC输入法的使用;(4)智能ABC输入法提示行简介;(5)同音字提示框中汉字的选择与查找;(6)常见汉字输入疑问解答;(7)输入法属性设置;(8)怎样保存你的信件;(9)阅读材料。

学生根据任务,从课本或学习课件中获取所需知识,然后完成任务。老师巡视,对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让他们充当小老师分组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让他们自己去遨游,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让学生在使用信息,获取信息的同时培养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让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4、任务驱动,实战演练:

任务4:告诉你身边的同学,你使用的当前输入法提示行的组成及功能;

任务5:在记事本或写字板中根据自己的情况,从输入法菜单中选择合适的输入法,给你的朋友写一封信。

任务6:将你写的信保存在计算机中。

5、相互交流、体验成功:

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然后由小组长综合本小组意见,在班上交流。填写交流与评定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交流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新知构建的协做者。教师为学生提供自学的必要资料,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交流完成对新知的构建。而学生自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获取,处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完成了对新知的建构又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设计成一个个小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形成技能。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册第十二课内容,在学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对office20xx组件的更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 20xx是Office 20xx中的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幻灯片的操作是信息技术中基本的操作,幻灯片是数据呈现的很好载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用到,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熟悉网络搜索引擎;学会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标:获取网络上的资料;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审美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设计模板、版式创建演示文稿。难点:模板和版式区别。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过PPT,具有基本的操作能力,对界面和窗口有一定的认识,但缺少基本概念和进一步复杂的操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分析

讲述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准备

软件:PowerPoint 20xx

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

资源:《走进香港》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学习了2个软件:WORD和EXCEL,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2个软件有什么应用啊?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WORD是文字编辑软件,可以用来编小报、贺卡、课程表等,EXCEL是电子表格,可用来对简单的图表数据的计算处理。还有一个软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比如公司在演示一个产品介绍的时候,或者在诗歌朗诵比赛中,配乐和图片背景,这个软件叫做演示文稿Powerpoint。

2、初步探索

一、收集资料

演示《走进香港》PPT文件

请学生们观察

教师提问:此文件内包含了哪些元素?

学生回答:图片,文字

教师提示:围绕主题从网上找到相关图片和文字,收集做为文件的资料。

教师演示:在Google或百度找到关于香港的资料后,单击浏览器上的“文件”菜单,选择“另存为”,把整个网页保存到专用的文件夹中。

二、模板和版式

教师再次播放《走进香港》,提示每页幻灯片中色彩一致、风格统一,美观大方。

提出“模板”和”版式”的概念

教师演示:启动PPT,“新建演示文稿”-选择合适主题的模板-选择合适内容的版式-输入标题,制作完成封面。

3、操作练习

学生操作:课本第63页“练一练”,

A、在网上查找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包括人口、分布、语言、文字、风俗等几方面。把相关的资料保存在D: 班级+姓名作业资料文件夹内。

B、制作一个介绍少数民族的演示文稿的封面,要求选择合适的模板和版式,文件保存为D:班级+姓名作业少数民族介绍.ppt。

4、深入巩固

教师巡回指导,选择几件作品演示给学生看,对典型的错误做全班演示更正。。

5、课堂小结

网络中搜索资料

制作幻灯片封面

6、课后教师反思

(1)学生有哪些收获,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需求?有什么好的经验?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应对建议?

(2)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是什么,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或学习的哪些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具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 ?

(3)教材在本单元中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还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册第十二课内容,在学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对office20xx组件的更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 20xx是Office 20xx中的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幻灯片的操作是信息技术中基本的操作,幻灯片是数据呈现的很好载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用到,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学会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审美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板与版式的更换。难点:母板与模板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中已经学会如何新建模板和版式,这课时进一步熟练操作。

三、教学方法分析

讲述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三、教学准备

软件:PowerPoint 20xx

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

资源:《走进香港》PPT 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完成的PPT文件,第一课时中搜索到网络资料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举例演示学生的作品

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选择模板和版式,并都已经制作完成了一个PPT文件,但只有封面一个幻灯片页面,这节课我们要来丰富自己的作品。

2、初步探索

教师演示:打开《走进香港》,增加一个幻灯片页面,“插入”-“新幻灯片”,程序自动选择版式,模板自动应用第一张幻灯片,继续插入多幻灯片张,版式自动选择,同第二张。

教师提示:“插入新幻灯片”和“新建文件”的区别

教师提问:第二张版式名称为“项目清单”,合适自己的版面设计吗?如果不合适,怎么办?

学生回答:更换版式(可让操作能力好的学生上来操作)

教师讲述:与版式相类似,模板也可以更换,但两者又有不同的地方,请大家在操作的时候注意观察(在课堂小结中提问)。

教师讲述:应用模板使我们创建的幻灯片有统一的外观,比如要在每个页面的右下角出现一行制作者的名字或者出现同一的徽标,但是还能不能使其更加完美呢?我们可以使用幻灯片母板,“视图”-“母板”-“幻灯片母板”

教师边演示边讲述:模板和母板的关系

3、操作练习

学生操作:打开前一课时保存的PPT文件,完成课本第63页“练一练”

附加要求,在幻灯片母板中添加制造者的班级姓名,

文件保存为D:班级+姓名作业少数民族介绍.ppt。

4、深入巩固

教师巡回指导,选择几件作品演示给学生看,对典型的错误做全班演示更正。。

5、课堂小结

更换版式和更换模板的区别

模板和母板的关系

6、课后教师反思

(1)学生有哪些收获,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需求?有什么好的经验?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应对建议?

(2)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是什么,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或学习的哪些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具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 ?

(3)教材在本单元中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还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4

一、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学习现状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掌握在Word文档中图片、剪贴画、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美化WORD文档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利用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和专业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心,学会感恩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图形的叠放次序及填充效果设置

三、 学生分析

(一)学生情况

上课班级是一年级计算机网络专业班,该班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积极、活跃。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Windows XP系统的基本操作、网络的基本应用、Word文档的编辑与排版等基本使用。班中有将近40%的学生来自农村,另有60%的学生来自城市,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层次分差较大,个体差异明显,对学生的教授不能一概而论。

(二)学法指导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指导他们更好地学好本单元的内容,具体采用了如下方法:

1、自主探究法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教材中有明确的知识点及操作指导,因此我对于基本问题的处理,采用自主探究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能动性。

2、发现探索法

技工学校的学生,重要的是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遇到问题,从而学习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模仿学习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小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采取模仿老师或同学的操作方法,从而达到学会新知识并学着应用的目的。

4、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互相帮助,采用这样的同伴间学习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弥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有助于团结协作的专业精神的培养。

四、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根据我对教材的研究,结合学法进行综合考虑,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法

在本单元中,以完成一个总任务——贺卡制作为主线,以三个任务为过程,培养学生整合和运用知识完成“任务”及自主思考、创作的能动性。

(二)问题引导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通过学生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和团结协作的品质。

(三)教学资源准备

硬件准备:计算机实训教室。

软件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 Word 20xx、演示教学软件。

五、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分钟)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对文字的修饰进行,掌握了修饰文字的基本方法,还学习了如何插入艺术字和画出自选图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进行贺卡制作,提高我们美好WORD文档的技能。

二、新课内容

课前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五组,每个组中都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好上机的座位。

任务提出:

在本单元将要学习制作精美的贺卡。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的发展规律,将总任务分解为三个子任务。两个任务在课堂上完成,一个任务课后完成。

任务一:试做一张贺卡(第1课时)

任务说明:由于该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教材又有操作步骤提示,因此采用任务驱动、学生自学的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本单元基本的知识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且逐渐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任务过程:给学生欣赏一些用Word制作的较简单的贺卡(并介绍这些贺卡包含的图片、剪贴画、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处理的基本知识点);(3分钟)

学生观察贺卡后,提出自己对贺卡中最赏识的地方,模仿贺卡自己试做一张贺卡,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课本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完成任务。老师根据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和回答。

学生制作贺卡。(20分钟)

插入剪贴画、艺术字的方法在上一次课已经学过,通过互相交流和向老师求助等方式可以很快插入自己想要的图形或艺术字。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下列问题:

问题1:怎样改变图片的大小?

选定图片→格式→图片,填写长宽值。②直接拖动图片边框控点改变大小

问题2:插入自选图形、艺术字、图片后是否可以改变其大小?

可以。选定—拖动对象控点改变对象大小。

问题3:可以将艺术字放于图片之上吗?

可以。设置叠放次序。

问题4:艺术字的形状可以变化吗?

可以。选定艺术字,在艺术字工具栏中选择艺术字的形状

任务完成小结:

知识点小结:(5分钟)

插入图形、剪贴画、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方法。

点击插入位置→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在“来自文件”对话框的“查找范围”内选定图片所在的子目录,选择所需插入的图片,然后单击“插入”按钮即可。插入艺术字的方法相同。

点击插入位置,绘图工具栏中的自选图形,选中所要的图形即可插入自选图形。

设置图形、剪贴画和自选图形的格式。

①选定图片→格式→图片。

②在出现的“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中,点击“位置”标签,选中“浮于文字上方”。

③点击“环绕”,在其中选择环绕方式和环绕位置。

④点击“确定”按钮。

3、设置艺术字的阴影效果。

作为艺术字插入,然后选中它,再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阴影按钮或三维效果按钮来选择你想要的阴影或三维效果,还可详细设置阴影或三维的位置、颜色、深度、光照方向等。

4、文本框的作用。

文本框可以让这一部分文字和整个文章独立出来,便于编辑。选中文本框后可按Ctrl+方向箭任意移动,而文字不可以.另外文本框可加边框也可不加框,一般用在图形标注上等。

课堂表现小结:(10分钟)

1、每个小组挑选一个作品展示。

2、教师给各小组展示作品评分并进行点评(布局设计、审美、选材和文字上)

任务二:制作圣诞贺卡(第2课时)

任务说明:这项任务是前一任务的递进,难度较大,老师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完成这个任务过程中,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点,实现能力目标和贯彻德育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使用选项按钮控件

知道vb中过程的含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前提诊测

vb中敲f1键的作用是什么?

导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着选项选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vb中设计选项。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操作法

教学重点

选项按钮控件

教学难点

编写代码、调试程序

教学过程

一、分析演示程序“设置字体”

二、设计程序“设置字体”

1、设计程序界面

1.1 创建新工程

1.2 设计窗体:一个标签控件,一个文本框控件,四个选项按钮控件,一个命令按钮控件。

2、修改对象属性

3、编写代码

打开代码窗口,编写如下代码:

Private Sub cmdExit_Click()

End

End Sub

Private Sub optHt_Click()

txtWenzi.Font = "黑体"

End Sub

Private Sub optLs_Click() txtWenzi.Font = "隶书"

End Sub

Private Sub optSt_Click() txtWenzi.Font = "宋体"

End Sub

Private Sub optYy_Click() txtWenzi.Font = "幼圆"

End Sub

4、调试并保存程序

5、生成可执行文件

形成性测试

编写一个“旅游信息”的程序

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vb中的选项按钮控件,使用它进行信息采集。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的第一单元第二课,属于常识课。主要内容是介绍常用计算机

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各部分的名称及其作用。

难点:计算机软件的概念,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了解常用计算机的构成;

(2)认识计算机的主机、常用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3)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4)了解主机的内部结构;

(5)学会对一台简易的计算机进行组装操作。

2.过程与方法

(l)通过学生观察计算机,直观地认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设备及其作用;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扩展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有个系统的了解,让学生学会协作学习,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

(3)通过让学生动手对计算机进行组装,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并获得成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五、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节是以知识学习为主,内容较多,而且有些还是比较抽象的,学习时要结合实物、图片进行,使一些理念性的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事例。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消除对计算机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打开机箱的主机。

活动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台简易的电脑组装起来。

六、教学组织设计

通过猜谜语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设问和图片介绍的方法,让学生认识计算机。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是由主机、输入部分、输出部分组成。通过让学生以产品介绍员的身份向同学介绍计算机各部分设备的名称和作用。通过教师讲述、让学生认识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作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装机小能手的活动,激发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相关文章列表

返回顶部
返回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