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教案。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高质量?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生物说课稿word版”,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1教材分析
1.1内容与地位
萨顿的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的科学方法,但是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教科书紧结着介绍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即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通过对实验过程的介绍分析,引导学生逐步揭开遗传的奥秘,最终证实基因的确位于染色体上。
至此,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遗传规律,在知识结构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在此安排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1.2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3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2学情分析
2.1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孟德尔遗传规律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2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3教学目标设计
3.1知识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2能力目标
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4教学方法设计
引导学生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关注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引导学生:画减数分裂示意图---引导学生活动:发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介绍萨顿假说——介绍摩尔根实验——学生运用有关染色体和基因的知识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总结
5教学过程概述
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一栏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提示〗这个替换似乎可行。由此联想到孟德尔分离定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的行为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很相似。一条染色体上可能有许多个基因。
一、萨顿的假说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时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保持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在细胞的存在方式在配子中,成对中的一个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同左
体细胞中的来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同左
形成配子时的行为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类比推理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类比推理二、基因位于染色体的实验证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作答。(如果学生的学习有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如下问题进行分析解释。)
1、根据哪一个杂交组合判断出果蝇的显性性状?为什么?
2、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有什么特点?是否与性别有关?
3、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字母W表示,而且它位于X染色体上,你能用基因W和X染色体写出摩尔根的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吗?
4、如果你是摩尔根,你将如何解释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
5、需要设计一个测交实验来验证你的解释吗?为什么?如何设计?
〖板图〗证据:果蝇的限性遗传红眼XWXWX白眼XwYXWY红眼XWXw
红眼XWXW:红眼XWXw:红眼XWY:白眼XwY
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依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或依据教师的引导提问)、思考、讨论、作答、写出相关的遗传图解。经过分析、推理,培养学习能力,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①分离定律: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②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总结:再次强调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课堂练习:书本31页6、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层层设问,在学生答问、质疑、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建构新概念和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拨、调节,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而且通过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扩展阅读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简短汇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案必须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理解透彻,记忆牢固,掌握熟练教案是教师智慧的重要成果。写好一篇优秀的教案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我们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初二生物教学反思简短,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简短(篇1)
本节课知识点非常清晰,但也存在部分不易理解的概念或名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既定目标,我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突破难点。
讲课之后,自我感觉离我预设的理想效果还有一段距离,除了临场发挥不够好的问题外,感到遗憾的主要问题有:
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2、讨论方面没有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没能调动起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
3、完成情感目标上还欠缺一些。应该在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典型食物链时,除了让学生得出动物有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这一结论外,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如果人类随意干预就会造成引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为渗透动物的保护打下伏笔。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可能还很多,敬待评委专家及同仁的指点。总的来讲,这次集备,让我受益匪浅,既提高了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观念上得以及时更新,对今后更好的研究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我相信通过参加这次集备,我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都将与新课程一道成长。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简短(篇2)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而生物之间主要存在的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及多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而该节内容也是在上学期基础之上延伸了一些知识点,所以主要是让学生沿着已有知识内容顺藤摸“瓜”,集思广益,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探究路上,学生学会了与同伴相处、交流,学会了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讲解食物链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1)食物链必须以绿色植物为开端;
(2)食物链顶端应该是一级的消费者;
(3)注意各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所属的不同营养级。
对于能量流动在食物链中损耗是有一定的规律,以实例为学生讲解,如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等级越低,数量越多,能量越多,能量按照10%—20%向后传递,
故食物链越短,能量损耗越少。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简短(篇3)
本节课的导入可通过复习花的结构及其在生殖中的作用,在复习花的基本结构及其在生殖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从而导入课题。
在学习有性生殖中,要通过做游戏,复习桃花的基本结构,分析其生殖特点,进而总结出有性生殖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也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列举常见的植物无性生殖方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出无性生殖的定义,帮助学生学会区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的应用,说明生物学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这部分内容,要从实践入手,可让学生先访问当地农艺师或果农,然后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教学建议以游戏讨论,实践相结合,辅以观察思考,阅读讲授法,重视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到生物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精神。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简短(篇4)
学习不是教师将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帮助其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如何将探究性学习与基础知识的教学统一起来,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来建构概念,是生物课程改革急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思考,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在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用和拓展,使教学过程( )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实践条件,教师及时引导,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建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依然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层次,只是把一些叫做“知识”的东西硬塞给学生,那么学生即使学得再多,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形鹦鹉”或者是读了一辈子书的“两脚书橱”。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程如何实施?这节课留给我们的启示无疑是立体的;我们应该逐渐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材应该逐渐蜕去“权威”的外衣,成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教材资源的组成。
课堂应该逐渐从教室扩展到校园、社会和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空间,紧紧植根于社会现实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应该逐渐从刻板、僵化、单一走向民主、开放和富于个性,从而变得越越来越鲜活和富有生命的活力。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简短(篇5)
本课在教学环节设计方面,思路还较为清晰,但在一些教学细节方面处理得还不够到位。主要表现为:
一、小组讨论不充分
在教学第一部分发现人类的遗传现象教学中,前4个小环节分别是:(1)为走失得孩子找父母(2)汇报(3)提问:你是怎么帮他们找到父母的?(4)学生说理由。在教学时,没有很好的利用小组讨论,而是让学生单个汇报,而且在汇报时直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导致学生说得不够全面,而且说得特征也不够具体。如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理由多,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指导学生把特征说得更具体些。
二、概念出示得不够自然顺畅,铺垫的不够。
在学生猜是谁的父母活动中,学生说明是按长相找到同学的父母的,并大致说说同学哪些地方与他的父母像之后,就把遗传的概念出示了,有些仓促。长相只是人的特征的一方面。应该再让学生扩展到其他方面特征去说说自己与父母的相似之处,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遗传,让学生明白不光只是长相会发生遗传,性格、血型、习性、肤色等方面都有可能发生遗传。
改正:在教第一个班级时,出现的教学问题,在后两个教学班做了及时的调整和改进,改进后,学生在课堂上汇报的相似特征更多更全面了,而且特征说的也更具体了。由于调动学生说出了自己除了长相以外与父母在其他特征方面的相似之处,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什么是遗传。教学实效性增强。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简短(篇6)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使我校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x月13日至15日,我校进行了每年一度的课堂教学大比赛,在此次比赛中,我执教了科技工作者梅涛的说明文《生物入侵者》。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而且也要重视基础教学方针,结合本课特点,我为本堂课制定了几个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积累词语。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时,由学生根据事例给“生物入侵者”定义入手,学生初读课文积累词语并了解文章大意,在具体分析文章内容时,注意体现教师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掌握说明文章的写作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最后联系实际,请学生出谋划策提出可行性对策,在此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并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环保意识。
授课后,我认为此堂课基本实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学生参与面较广,调动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轻松、民主、主谐。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让学生把三、四自然段连读后再分析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会更好;由于时间较紧张,一些环节处理不够到位;分析说明顺序时,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特别是关于最后一个环节“出谋划策”,在课堂上时间紧张,我想充分利用好时间,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通过这次听课、评课,获益匪浅。我相信,只要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简短(篇7)
本节课我讲的是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这节课教学内容有两大板块: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其中运动系统的组成是重点,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本节课能顺利、流畅的完成任务,课前我进行了充分备课。为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我对本节的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一、体现“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没有问题的课堂如一潭死水,缺少生机和活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严格落实“以问题为中心”的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线索,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只有问题才能把学生真正的带入课堂,领进知识的海洋。
二、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为了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标本、挂图和现代信息技术。学生通过面对面地接触兔的骨骼标本,能更具体、更清楚的了解骨骼的组成。由此也会顺其自然地引出关节的知识,再结合挂图讲解,学生对关节的理解更透彻。在分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时,我利用卫星播放屈肘、伸肘的动作视频,让学生观看,再结合自身感受屈肘、伸肘动作,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更加深刻,更加生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我的教学过程更加简洁、明了。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活动也是主体。尤其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如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围绕我预设问题展开分析,在探究过程中,我进行巡视,了解个小组讨论情况,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加以适当的点拨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然后以代表发言的形式把各小组的探究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整个过程是合作学习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人无完人,课无完课。我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自身心理素质
在课堂上,面对众多外来的听课领导和教师,我的情绪很紧张,因情绪紧张就出现了失误之处。语言组织出现词不达意的错误,这也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合作学习
我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学生合作活动表现不够积极踊跃,给人的感觉好似在走秀。这样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就影响到课堂气氛。
三、问题顺序
课堂中,教学程序较流畅,但在每个程序实施中提出的问题顺序有些不妥,有的问题还被遗漏了。如书中四个讨论问题本应穿插在讲解知识过程中,而我是讲完之后一一让学生思考解答。这样在学生的理解方面就没做到层层深入。
四、学生情绪
学生的情绪没有完全被调动起来。个别学生缺少积极主动地参与意识。学生的兴趣没激发出来,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扩展,对问题的探究就缺少深度,致使学生的讨论活动不热烈。 针对以上的不足之处,我在今后教学中,应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备课时,我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而且要重点备学生。尤其是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要针对设计的问题,多角度考虑何种方式最恰当。课堂中会出现什么现象,课前都要做出预测并找出解决办法,以免课堂上出现漏洞。同时要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便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
教育学生,从爱出发,爱是一种特持久而深刻的感情。为了更好的教学质量准备一份教案是重中之重。教案可以更顺利地、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该怎么利用教案来完成对课堂的掌控?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初二生物教学反思”,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 篇1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使我校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x月13日至15日,我校进行了每年一度的课堂教学大比赛,在此次比赛中,我执教了科技工作者梅涛的说明文《生物入侵者》。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而且也要重视基础教学方针,结合本课特点,我为本堂课制定了几个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积累词语。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时,由学生根据事例给“生物入侵者”定义入手,学生初读课文积累词语并了解文章大意,在具体分析文章内容时,注意体现教师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掌握说明文章的写作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最后联系实际,请学生出谋划策提出可行性对策,在此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并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环保意识。
授课后,我认为此堂课基本实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学生参与面较广,调动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轻松、民主、主谐。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让学生把三、四自然段连读后再分析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会更好;由于时间较紧张,一些环节处理不够到位;分析说明顺序时,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特别是关于最后一个环节“出谋划策”,在课堂上时间紧张,我想充分利用好时间,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通过这次听课、评课,获益匪浅。我相信,只要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 篇2
学习不是教师将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帮助其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如何将探究性学习与基础知识的教学统一起来,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来建构概念,是生物课程改革急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思考,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在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用和拓展,使教学过程( )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实践条件,教师及时引导,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建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依然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层次,只是把一些叫做“知识”的东西硬塞给学生,那么学生即使学得再多,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形鹦鹉”或者是读了一辈子书的“两脚书橱”。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程如何实施?这节课留给我们的启示无疑是立体的;我们应该逐渐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材应该逐渐蜕去“权威”的外衣,成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教材资源的组成。
课堂应该逐渐从教室扩展到校园、社会和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空间,紧紧植根于社会现实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应该逐渐从刻板、僵化、单一走向民主、开放和富于个性,从而变得越越来越鲜活和富有生命的活力。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的导入可通过复习花的结构及其在生殖中的作用,在复习花的基本结构及其在生殖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从而导入课题。
在学习有性生殖中,要通过做游戏,复习桃花的基本结构,分析其生殖特点,进而总结出有性生殖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也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列举常见的植物无性生殖方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出无性生殖的定义,帮助学生学会区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的应用,说明生物学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这部分内容,要从实践入手,可让学生先访问当地农艺师或果农,然后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教学建议以游戏讨论,实践相结合,辅以观察思考,阅读讲授法,重视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到生物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精神。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 篇4
上周在学校上了一节公开课《鸟的生殖和发育》,结合杜郎口中学之行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鸟的生殖和发育这节课的重点是鸟卵的结构和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难点是探究鸟卵的结构及其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鸡卵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真的要让学生详细的说出各部分的结构及其作用恐怕很难。因此在课堂中让学生亲动手解剖鸡卵,让学生详细的观察,使学生对鸡卵的结构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水平。由于过高的估计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至于学生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没有把一个鸡卵完整的解剖开放在培养皿里面,这样就耽误了整节课的推进速度,从而导致临下课时草草收尾,让我感到非常的失败。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低下也反映了我们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过于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没有有效的去落实,老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猜想鸟的卵细胞是由卵的哪几部分组成时,学生不能准确的猜出,此时教师也没有及时有效地给学生点拨或点拨不到位,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现在回想很是不应该。总的来说我自己认为这节课和自己的期望值相差太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学习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成为学生不断提升能力的阶梯。
一、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学高为师,如果一个老师在学生面前没有博学的知识,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是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的。“没有金刚钻,就不能揽瓷器活”此话说得一点都不假,如果我们老师没有实实在在的业务水平,没有教育理论作支撑,我们就很难在课堂中表现的游刃有余,我们就不可能把教学工作做好。语言的简练、普通话水平的提升、专业知识的强化与提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等都是需要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汗水。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尊重学生开始做起。教师要尊重学生。当教师把孩子作为一个权利主体尊重时,他们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既可以显示教育的人情味和人性化色彩,也有利于促进民主、平等的习惯意识的培养。重视孩子的感情,培养学生敏感、丰富的体验也是完整的和谐教育所需要的。人的感情是心灵中最隐秘、最脆弱,也是最容易被激发的区域。教师重视学生感情;学生得到尊重,受到重视,有助于学生养成温顺、谦和、乐于分享、善于沟通的.性格习惯,而教师自己也会更有人情味。
要有一颗公正之心。实施和谐教育。优秀教师应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学生们对教师公平与否的事情特别敏感,如果学生们看到教师一直用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对方是男生、女生,不论对方漂亮、丑陋,也不论成绩好、坏,他们就会受到启发和激励,会感到教师的诚实和公正。由此,学生会获得安全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的习惯。反之,学生会惧怕错误,产生孤独和排斥心理,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其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学生。教师应用积极的、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多关注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和倾向,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造就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好心做坏事”的例子。例如在教室门锁了的情况下一个学生为了帮助同学拿丢在教室里的文具翻窗而入。我们的教师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该如何处理呢?我相信大多数老师会首先肯定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然后再把翻窗的危险性告诉他,最后告诉他今后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理,我也相信这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乐于助人,而且处理起事情来也会成熟很多。我们再试想一下,如果教师采取相反的态度,忽视学生助人为乐这一良好动机,而一味指责他违反校规爬窗户这一行为,那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可想而知。
再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以赞赏的眼光鼓励学生。这是我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相信也是每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每个教师都应相信学生的确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①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三、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使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之后的自豪和幸福感。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必须做到因材施教。特别是在生物教学中探究性的实验比较多,因此我们设计探究性实验必须贯彻适宜性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应与学生的已有能力相适应,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联系,与学生实际技能相适应,形成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的实验体系。有些探究性实验难度较大,最好采取分步走的办法有计划的分散难点,教师可把一个探究性实验分解为几个逐步递升的阶段,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实践及教师的适当引导逐步突破各阶段的障碍,培养他们由浅入深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体系中教师将要探究的目标转化为明确可见的探究活动,逐个分解到程度不同的探究实验中,在实验中采用不同的途径,使学生在教师逐步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技能去亲自“发现”新知识,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同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维果茨基把学生在教学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现在就能独立完成教师所提出的智力任务;另一个水平是“最近发展区”,即学生的一些思想过程正在形成,但还不能独立完成智力任务,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己的紧张努力,才能完成任务。学生的第二个发展水平一旦转化为第一个发展水平,他们的智力也就提高了一步。可见,为了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起最佳或最大限度的不平衡,探索性实验的设计要“适度”。“适度”是指设计既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的设计如同树上的果子,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下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转化为学习上的一种内驱力。想吃桃子,得跳一跳;跳一跳后,保准能摘到。
总之,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性的,应安排好探究难易的“度”。使学生即感到有点难、又兴致冲冲,跳一下很有成就、并兴奋不己,下次还想跳。
以上只是我个人粗浅的认识,还望大家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 篇5
一、成功之处
1、本节内容侧重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图文资料,来认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本节教学能从生物圈是统一整体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2、通过展示学生感兴趣的事例“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录像,让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以及通过介绍《寂静的春天》一书,得出动物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从而引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一课题,形象又直接,达到在与前面知识相联系的同时,又能顺利的展开新课。用这种直接明了的方式创设教学意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产生了探求欲望,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开端。
3、本节教学的一个亮点是:将课本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问题转化为以填空为主的具体的练习,与资料分析相结合,浅白易懂。根据初二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的特点,这种形式,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同时设计的练习将涉及到以前学过的知识,如食物链、食物网、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生态平衡等整合到新课练习中,温故知新,达到新旧知识的迁移,突破难点。
4、通过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视频素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相关作用,给学生以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5、以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和分组讨论的形式,从生物圈的高度来概括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并在了解动物的行为活动对其他生物的生存与繁衍的影响,渗透环保意识。通过这一形式提高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合作的科学精神。
6、以蚯蚓为例分析有利和有害两面,简单明了的教会学生辩证看问题。
7、用科学—技术—社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不足和改进
1、语言需要再简练些。
2、多些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有效鼓励。对学生的回答尽量不用“很好”、“非常好”等十分笼统的评价,不具有针对性。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 篇6
本课在教学环节设计方面,思路还较为清晰,但在一些教学细节方面处理得还不够到位。主要表现为:
一、小组讨论不充分
在教学第一部分发现人类的遗传现象教学中,前4个小环节分别是:(1)为走失得孩子找父母(2)汇报(3)提问:你是怎么帮他们找到父母的?(4)学生说理由。在教学时,没有很好的利用小组讨论,而是让学生单个汇报,而且在汇报时直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导致学生说得不够全面,而且说得特征也不够具体。如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理由多,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指导学生把特征说得更具体些。
二、概念出示得不够自然顺畅,铺垫的不够。
在学生猜是谁的父母活动中,学生说明是按长相找到同学的父母的,并大致说说同学哪些地方与他的父母像之后,就把遗传的概念出示了,有些仓促。长相只是人的特征的一方面。应该再让学生扩展到其他方面特征去说说自己与父母的相似之处,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遗传,让学生明白不光只是长相会发生遗传,性格、血型、习性、肤色等方面都有可能发生遗传。
改正:在教第一个班级时,出现的教学问题,在后两个教学班做了及时的调整和改进,改进后,学生在课堂上汇报的相似特征更多更全面了,而且特征说的也更具体了。由于调动学生说出了自己除了长相以外与父母在其他特征方面的相似之处,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什么是遗传。教学实效性增强。
初二生物教学反思 篇7
本节课我讲的是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这节课教学内容有两大板块: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其中运动系统的组成是重点,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本节课能顺利、流畅的完成任务,课前我进行了充分备课。为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我对本节的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一、体现“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没有问题的课堂如一潭死水,缺少生机和活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严格落实“以问题为中心”的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线索,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只有问题才能把学生真正的带入课堂,领进知识的海洋。
二、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为了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标本、挂图和现代信息技术。学生通过面对面地接触兔的骨骼标本,能更具体、更清楚的了解骨骼的组成。由此也会顺其自然地引出关节的知识,再结合挂图讲解,学生对关节的理解更透彻。在分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时,我利用卫星播放屈肘、伸肘的动作视频,让学生观看,再结合自身感受屈肘、伸肘动作,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更加深刻,更加生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我的教学过程更加简洁、明了。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活动也是主体。尤其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如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围绕我预设问题展开分析,在探究过程中,我进行巡视,了解个小组讨论情况,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加以适当的点拨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然后以代表发言的形式把各小组的探究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整个过程是合作学习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人无完人,课无完课。我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自身心理素质
在课堂上,面对众多外来的听课领导和教师,我的情绪很紧张,因情绪紧张就出现了失误之处。语言组织出现词不达意的错误,这也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合作学习
我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学生合作活动表现不够积极踊跃,给人的感觉好似在走秀。这样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就影响到课堂气氛。
三、问题顺序
课堂中,教学程序较流畅,但在每个程序实施中提出的问题顺序有些不妥,有的问题还被遗漏了。如书中四个讨论问题本应穿插在讲解知识过程中,而我是讲完之后一一让学生思考解答。这样在学生的理解方面就没做到层层深入。
四、学生情绪
学生的情绪没有完全被调动起来。个别学生缺少积极主动地参与意识。学生的兴趣没激发出来,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扩展,对问题的探究就缺少深度,致使学生的讨论活动不热烈。 针对以上的不足之处,我在今后教学中,应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备课时,我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而且要重点备学生。尤其是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要针对设计的问题,多角度考虑何种方式最恰当。课堂中会出现什么现象,课前都要做出预测并找出解决办法,以免课堂上出现漏洞。同时要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便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简短精选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高三生物教学反思简短精选,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篇1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共9个月左右时间。时间跨度长,重在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在复习中把目标定在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仍有疑问的知识点上,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生物学知识网络;通过阶段测试,及时发现问题,要求学生做到每个考点过关。
1、复习安排:
在第一轮复习中一般不进行跨章节复习,但针对有联系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局部知识点的整合。如在复习有丝分裂时,我与减数分裂进行比较学习,就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变化、染色体行为特征、两种细胞分裂图形判断加以重点讲解,而在复习减数分裂时则侧重精、卵细胞形成过程不同点的比较、与遗传学三大定律内在联系等方面,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减少复习过程中的重复性。
2、复习策略
(1)研究高考信息,把握复习方向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生物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2)注重知识体系的重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高三的课堂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拓展和深化。在复习中要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并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建立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有助于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
(3)营造良好的复习心理环境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缓解其压力,要给学生以更多的关爱和耐心。
3、第一轮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通过考试的情况分析,暴露出一些问题:
(1)不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第一轮复习即将结束,各知识点能做到基本掌握,但仍是孤立的、零散的,在解决综合题(如实验设计题)时失误较多。
(2)不重视课本,部分学生在复习中关注的重点是复习资料,大部分时间用于做题、核对答案、解答疑难习题上,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仍停留在原先的水平。如对性状分离、分离定律的实质、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的理解仍是想当然,在解决考查能力的题型时,错误率较高。
(3)实验探究能力薄弱。实验是生物学科的基础,高考历来都非常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包括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等。其分值一般都会达到总分值的50%。这在本次市质检卷中也是如此。而实验教学一直都是我校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我校的硬件条件和课时的限制,我们根本无法完成《考纲》中所要求的16个教材实验(一般只能完成其中的4个实验),即使是教师也有许多实验没有做过。这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
(4)解题能力弱: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做的题多,但对失误的地方不够重视,缺乏仔细的分析过程,只关注答案,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同时也暴露审题不严,答题不规范的问题。
4、二轮复习设想
结合第一轮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所侧重地进行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在二轮复习中,复习专题的选择、习题的精选、解题技巧的培养是工作重点。主要达成以下目标:
(1)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同时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化。
(2)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
(3)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篇2
茂名一模生物成绩不理想,有史以来第一次在茂名重点中学中垫底。在高考已兵临城下之危急时势,这成绩宛如一颗大石投进了平静的湖泊,立即在各个层面掀起轩然大波。化州一中的领导当机立断,马上和教育局相关领导进行了及时而深入的沟通,于是乎为期一周的教研员听课视导之举便应运而生了。
在这一周的听课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高三生物的课堂教学情况,并于课后及时组织相关教师集中进行分析研讨和反思,以寻找更高效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现状
1、考试情况:从九校联考、茂名一模和湛江一模这三次考试的情况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绘图制表能力颇为薄弱,文字表达中涉及专有名词或专业术语时亦出现较多错误。例如九校联考中将突变和基因突变混淆的大有人在,将“假说演绎”写成“假设演译”的比比皆是,湛江一模中将“化能合成作用”写成“硝化作用”的数不胜数,基因型的书写也很不规范,茂名一模中学生对遗传图解的书写错漏百出,湛江一模中有关绘制表格的答题情况也不甚理想。
2、上课方式:课堂教学上滥用别人的课件的情况比较严重。课件容量太大,教学易入走马观花之途,难以将考点落到实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免会水过鸭背,上课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因为课件的使用,课堂教学成了课件展示课,老师不断地按鼠标,学生不眨眼地盯着荧幕,没有动手训练的机会,没有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容易导致在考试中不会写专业名词和术语。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不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
3、课堂纪律:听课时发现普通班的纪律普遍欠佳,睡觉者有之,看其他书者有之,教师因设法提高其听课积极性。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非常欠缺,布置的课后练习常常不按时完成,导致上课要抽时间让他们做习题。
二、教学反思
1、复习策略: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不求深,不求难,重点帮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多检查学生的作业以督促并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
2、上课模式:先列出考点,让学生知道考试范围,然后结合考点精讲课本,即将考点拆解分析,考点之外的内容可大胆舍弃,之后紧扣考点精选题目进行精练,最后留十分钟让学生消化(自己看书、讨论和提问)。精讲环节要重视板书,避免滥用课件,一些专用名词或术语要求学生写下来。精讲环节的教学需回归课本紧扣考点,精练环节可充分利用课件,题目数量不宜过多,最好控制在五题以内,建议通过变式训练模式深挖考点拓展知识面。
3、能力培养
从每周一次的理综测试和各种大型考试如广州一模、茂名二模等试题中精选一些典型的错题进行分析,侧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表述能力(尤其是绘图制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篇3
在一轮复习中,因为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是熟悉的,其主动求知的欲望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复习效率往往一般。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无论是提升学生高考成绩出发,还是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我们教师都应该积极思考,探索创新高三一轮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在不断反思中,我摸索总结出一个“创设问题”为主线,实现学生高效复习的做法。
第一轮复习是把各种原来的已经教给了学生,而现在可能被遗忘的东西重新唤醒并加深理解,其中存在一个个体差异的问题,即可能这个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是熟悉的,也可能那个学生对那方面的知识是熟悉的。如果平铺直叙的课堂很难让每一个学生提高兴趣,参与课堂教学。但如果设置不同的问题,就相当于带着学生再看相同的风景时,看的方式改变了,看的顺序改变了,看的深度改变了,学生的态度就不同了。
在围绕教师所提的问题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及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为设置的问题跨度大,从简单到复杂,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兴趣,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一轮复习的课堂教学的进程,实现一轮复习的目标。
例如在复习“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时,可以设置如下问题:“为什么说单侧光引起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怎样证明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呢?”“胚芽鞘具体生长的部位怎样确定呢?”“为什么胚芽鞘向光侧比背光生长的快些呢?”“胚芽鞘尖端产生的促进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吗?”“为什么取名为生长素呢?”“生长素从什么部位产生又运往哪些部位怎么运输到的呢”“生长素和植物激素是什么关系”通过这些分层次的问题串,让学生回顾课本中的生长素发现的科学史,运用这样的顺序再次从科学家当年的方法来探索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掌握和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等相关知识。
要用问题串,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最大的难处是如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置有价值的问题。一般而言,这些问题应当在“运用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或评价问题”的层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问题的问答,学生需要在脑海里迅速地检索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新的结论,同时要求我们教师不断给予指导,提示和帮助。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利用以下几点创设问题情境⑴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⑵通过科学史中事实的叙述来设置问题的情境;⑶借助于各种模型或构建模型,显示与学生的日常经验,已有知识发生矛盾的事实,从而形成问题情境;⑷通过学生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⑸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激发矛盾、产生问题情境;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现象自身的矛盾,从而产生问题情境;⑺通过将问题“变形”创设问题情境;⑻通过“开放式“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等等。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保证所设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到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复习。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篇4
这周学校组织了“高三复习引路课”,我准备了一节《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专题复习课。在备课、讲课过程中进行了探索、实践,让我感受到了很多,现将这一过程总结如下。
一、备课反思
高三复习课综合性强,我是第一次讲复习课公开课,对于我来说有很大难度,也是一次挑战和学习机会。在准备中,我是以考纲和近几年的考试题为指导思想,同时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设计这节课。在设计时,通过图片引课,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引出这节课,先介绍这节课在高考中的地位及趋势,然后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进行讲解。这样设计较为合理,重难点突出,内容精练,习题有代表性。不足之处,幻灯片有些颜色对比不强烈,学生看不清楚。
二.授课过程反思
1.优点
语言简洁,注重语言联系性和准确性,注重了知识衔接过度,语速也达到了自己设计的要求,内容讲解有条理。注重基础、注重方法归纳、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缺点和不足
师生互动不够,没有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教材的重要性,应更好的引领学生阅读教材。过分注重课堂完整性,课件设计上有的字体较小,影响学生听课。
三.课后反思
信息技术在备课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讲课过程中也起了很大辅助作用。自己应该多掌握一些制作课件的知识,基于考纲和近年来的高考题指导和导向作用,应更多研究考纲和近年高考题。
虽然参加工作几年了,但在教学上仍然是新教师,尤其是复习课,设计和教学更应该做充分准备,多向专家和同学科其他教师请教学习。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篇5
教学设计思路:
主要从两方面着手来设计这节课。一方面是从我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我所任教的高06级3个班为年级的中差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掌握不牢,自主学习的能力差,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有限,再加上这节内容概念性知识多,难度较大,所以整个课的复习内容以书本知识为线索,用网络式的表、图等对比,归纳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梳理知识,知识点内容罗列得较详细,配合相关高考题的巩固练习,使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根据高考考纲对这节课内容的要求及近几年高考题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形式和层次的体现来设计了此课。
考点分析:
06年高考大纲《免疫》的考试范围是:(略)。分析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可发现免疫的内容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每年都有出现。如03年的理综新课程卷、全国卷、江苏卷、上海卷有考查;04年的全国卷Ⅰ全国卷Ⅲ、全国卷Ⅳ、天津卷、江苏卷、广东广西卷都有考查;05年的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上海卷、广东卷、江苏卷也有考查。
从历年高考试题及各类复习题中,常见的有关免疫的问题,从试题的形式上,多以选择题、图解形式出现,或与生活实际中的病例相结合,从多种角度命题,考查学生的审题、识图、分析、综合、文字及图形的表达能力。此外,有关免疫的问题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与世隔绝类生活健康密切相关,这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重难点:
本部分复习的重点要点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理解抗原和抗体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全过程。仔细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点,结合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有关知识理解抗体的产生和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知识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理解抗原和抗体的知识,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全过程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知道免疫失调引起的疫病。
2、能力目标:利用免疫特别是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原理来解释与免疫有关疾病的特病机制、症状及防治方法等问题。
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归纳、综合、总结。
教学反思:
我通过本堂课复习课的教学,收获还是颇多的。
首先我感到多媒体教学的方便、快捷、容量大,使复习内容能及时、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并且通过课件中动画及不同颜色字体的设计来突出相关重点知识。
其次,对这堂课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认真学习并熟悉了大纲和考纲对这一内容的要求,认真分析了近三年的有关高考题,有争对性地选择了几个高考题用于课堂上的巩固练习。并且在设计的课件中将考纲对这节内容的要求首先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这一节的复习目标更明确。
第三,复习中能准确把握重难点知识,通过图形展示、图解归纳,再配合高考题的分析,练习强化,基本上突出并突破了重难点知识。通过练题及时反馈知识。
第四,复习中对前后知识有一定联系,
如通过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练习,将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生物膜等知识联系起来。
第五,整堂课课堂气氛较活跃,能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但是,这节课也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本堂课内容可不必设计这样多,像“免疫类调引起的疫病”就可放在第二节课来复习。虽然复习内容设计细,但像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内容可不必打在幻灯片上,直接让学生回答,再配以实例练习能区别即可。由于将作息时间搞错,使复习中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速度太快,使学生回忆、思考的时间不足,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肯定不足。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在整个复习中,由于时间把握不准,练习多采用了集体回答的形式来检查反馈知识,使学生的过手练习不足。如果能单独让学生回答问题,而且能让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来回答有关问题,就能更好地反映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
精选出来的练习题最好注明是哪一年的高考题,这样更能引起学生重视,又能让学生清楚高考题的题型的呈现方式是怎样的,对抗原、抗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还可多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由于这部分知识难度较大,而且与人类生活健康密切相关,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所以在复习中最好设计出与此知识相联系的内容:如单克隆抗体、禽流感等。这样使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简短精选
教师可以培育出祖国的花朵。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优秀的教案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挑战新目标的优秀品质。写教案的标准格式是什么样子的?你不妨看看初一生物教学反思简短,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篇1
二、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全面发展。
四、在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把“死知识”变为“兴趣生活”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平常在有阳光或是大白天时见不到鼠妇由此提出问题:光对鼠妇有影响。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动手抓鼠妇,设计对照实验: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经过反复实验,查阅资料,验证了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这样的教学既抓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缀入一点文学味,让“课本剧”化为“教育诗”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辉,而且蕴涵一定的科学道理。如在讲到“动物的发育”时可引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若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可将其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外还可引用成语、谚语来说明生物学道理。同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需求,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篇2
本周学习种子的萌发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所以本节培训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本节内容简单但是学生容易不好理解,我采用的主要是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回顾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提出疑问,同学们在想回答却答不出的过程中引出分化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组织,提出人和动物有四种基本组织。同时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几何图形将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概念图补充完整以及学生能够将本节课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能够用流程图绘制出来。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并概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识别构成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从而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细胞的分裂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学习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并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其中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和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是本节的重难点。
本节学习观察叶片的结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
根据教情和学情,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本节课通过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的横切面装片,蚕豆下表皮装片及CAI课件的使用,使得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2、引导发现法: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现代课堂教学原则之一。引导发现法就是教师用已知的内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去发现未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课堂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营造平等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周学习练习使用显微镜其重点主要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中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为学习的难点。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的重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本周学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内容,在知识与技能目上,我认为该把握好一下几点:
(1)认同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能够通过资料分析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了解人的活动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
然后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以及尝试收集、处理资料的方法的技巧。并树立了解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树立“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本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本节内容联系实际生活的知识,所以在技能上要锻炼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篇3
《心脏》一节的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有充分的认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较合理的教学策略。
1、小组探究,明确心脏的结构 。 根据学习目标所示,设计5个探究方案,学生分成5个组,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进行探究。每4个人为一小组,具体探究哺乳动物猪的心脏结构。
2、交流与合作,强化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各组之间在观察后要进行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大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对每一个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及时总结,避免给学生错误的认识。比如学生看到的心脏模式图和实物在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主动脉和肺动脉容易混淆;对于心脏的结构名称和所连通的血管,学生可能会找到一些错误的规律:心室连通静脉,心房连通动脉。学生在比较了心室和心房的壁以后,不知道壁的厚薄的意义,教师应该给两点提示:A、壁越厚,说明肌肉越发达;B、与心房相比,心室的壁厚一些,因为心房的血液只流向与它相通的心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更厚一些,左心室只有收缩有力,才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右心室将血液输送到它很近的肺。从而使学生明白壁的厚薄与输送的距离有关系。
3、 借助课件,化解难点 用实物观察可以清楚地知道心脏的4腔,连通的血管和壁的厚薄,但对于血液流向,瓣膜作用这样的问题就有些困难。此时用适当的课件展示,既可以化解难点又避免单纯的说教, 在教学工作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A、学生对于“心脏──输送血液的泵”这句话的含义理解得不很深刻,此时展示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动画,再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血液在流动,心脏是动力。B、学生在探究两种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时,教师适时地展示瓣膜工作的动画,动画清晰地显示出房室瓣、动脉瓣的作用,学生根据动画内容进行归纳,从而化解这节课的一个难点。
4、学会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 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平静状态下和800 m赛跑结束后的心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体现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同时选派几名学生向医生请教“心脏为什么会在人的一生中不停地跳动”进一步明确心脏的功能。另外,在习题配置时尽量选择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 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设置了一个探究方案是“你怎样确定心脏4 腔是否相通”,第4组学生探究的内容是“你怎样确定心脏4腔是否相通”,他们想到了很多办法,比如有的将水通入左心房,看能否从右心房出来;有的用镊子从左心房探入,看能否穿过右心房,再从左心室探入, 看能否从右心室穿出……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给予鼓励,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很有益处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篇4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提升学生对社会对全人类的情感态度。课堂上能够落实教学目标,能让学生学会本节课的有关知识。同时在落实情感目标时,我采取榜样的示范作用。先向学生展示《献血法》的要求:年龄、体重、健康等发面。面对这个问题,很多学生想到的是对别人的好处,表示出不愿意的情绪:“憨子去献血呢!”我接过一句:我去献过血,我是憨子吗?学生们都倍感意外,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也会去献血?献血过程中会有什么感觉?献血之后会有什么不适?有下来我讲述了我自己的献血过程,同时介绍了献血对自身的好处,最后强调“献血应 到正规的无偿献血机构,避免血液病的传染”。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参加了献血,学生们很感动,在我讲述过程中学生们发出的一阵阵“啊?啊?”声让我能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内心所起的波澜。特别是我讲完献血对自己的好处时,学生们的反应很激动,要不是献血有年龄限制,估计放学就有可能去献血了。这让我感到很高兴!
本节课的教学有一处被我遗忘。就是在教授同型输血以后,有两个血型的作用需要拓展开来:一是血型与亲子鉴定;二是血型与性格。本来是想给学生激发兴趣的,在这个问题上,以后应大胆让学生来说出,从生活经历中提取出血型和生活的联系。很多电视剧中都包含亲子鉴定与血型的关系,加上学生平时经常关注星座与性格,血型与性格,所以以后课上会让学生自己说出血型除了输血以外的其他作用。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简短 篇5
一、《致同学们》
吴韶兵:本节课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上课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占三分之二以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物学的肤浅认识。多数学生感悟较深:原来生物学有这么大的用处,认识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邓云:课堂上学生气氛还算活跃,对很多新的生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生物课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时间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可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蔡春祥:个别班学生气氛很沉闷,因为对课本和老师介绍的话题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接触过,要注意调动不同班级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生物的特征》
邓云:课本的标题下面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关“观察”的,过去我对这些内容没有单独处理过,而是感觉这些方法可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辨认各种生物时,所用到的就是“观察”,但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再进一步强调注意事项。仔细研究教材、反思自己的教学,感觉有必要首先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个正确的认识,这对于以后进行“观察”,以及最后总结科学探究的几种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单独作为一个问题来解决。
蔡春祥:首先设计的问题是让学生自由的说出自己认识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每个人都能罗列出很多,在看似游戏中,实际上是给学生传达一种信息——用我的标准来判断哪些是生物,那些是非生物,而我的标准是什么,当时并没有说,等每个人都说了自己认识的生物或者非生物之后,再综合起来分析众多的生物的特征,更有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吴韶兵:受课后练习的启发的,我设计了一个“考考你”环节,既是对“生物的特征”的巩固,也是一个拓展练习。尽管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基本掌握,但实际应用还是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于能够生长的.如钟乳石,能够运动的如海浪,有时把握不准,所以,课本后面给出了两道练习题,一个是判断“机器人在弹钢琴”、“钟乳石在漫漫长大”是不是生物,说明理由;一个是一段关于“珊瑚”的文字介绍和由此引发的问题。
三、《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蔡、吴、邓:有的班没有说明细节,学生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把抓昆虫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户外活动时纪律不好管,男同学一堆,女同学一堆,调查到生物种类虽然多,但事后发现很多生物不是真正看到的,是联想到和想到的,缺乏科学精神。因此在户外活动前要多强调各种规章制度,考虑问题要面面俱到,不然学生不了解活动的规则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四、《生物圈》
邓云: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上课伊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和所学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的欲望进入角色。
这节课利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并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容易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境。
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吴韶兵:这节课上下来让我兴奋不已,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总让我惊喜不已,每谈到一个问题。学生就争先恐后的要回答,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想,这是缘于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由于鼠妇不好找,建议将鼠妇换成蚯蚓,进行实验。
蔡春祥:这节课的内容从知识点来看,就是搞清楚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就可以了,全文不过400字;从能力培养来说,这节课有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但要进行探究实验,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探究实验的目的基本要求,漫无目的的到了实验室肯定不行。所以,最好单独拿出一节课交给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如何进行探究实验。
邓云:课本中这么少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向外延伸的地方,可以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分析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可以在分析这些关系中慢慢领悟生物界的和谐以平衡,为后面将要学习的生态平衡、食物链、食物网等打下基础,让学生感受到简单的生活现象背后是多么丰富、有趣的知识。这样想来,视野就变得开阔,思路打开了通道。但另一方面,紧紧依靠老师距离讲解,学生则是被动的参与,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短暂的兴趣和印象都会有,但不宜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旺盛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才是目的,因此,整个课堂还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尽情展示、充分举例进行分析,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学习的参与中。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模板6篇
精选栏目推选:“初一生物教学反思”。
温柔的春雨,就是老师对我们的抚爱。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师能更加提高教师的自信心,你积累了多少高质量的教案模版呢?特别编辑了“初一生物教学反思模板”,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模板(篇1)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提升学生对社会对全人类的情感态度。课堂上能够落实教学目标,能让学生学会本节课的有关知识。同时在落实情感目标时,我采取榜样的示范作用。先向学生展示《献血法》的要求:年龄、体重、健康等发面。面对这个问题,很多学生想到的是对别人的好处,表示出不愿意的情绪:“憨子去献血呢!”我接过一句:我去献过血,我是憨子吗?学生们都倍感意外,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也会去献血?献血过程中会有什么感觉?献血之后会有什么不适?有下来我讲述了我自己的献血过程,同时介绍了献血对自身的好处,最后强调“献血应 到正规的无偿献血机构,避免血液病的传染”。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参加了献血,学生们很感动,在我讲述过程中学生们发出的一阵阵“啊?啊?”声让我能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内心所起的波澜。特别是我讲完献血对自己的好处时,学生们的反应很激动,要不是献血有年龄限制,估计放学就有可能去献血了。这让我感到很高兴!
本节课的教学有一处被我遗忘。就是在教授同型输血以后,有两个血型的作用需要拓展开来:一是血型与亲子鉴定;二是血型与性格。本来是想给学生激发兴趣的,在这个问题上,以后应大胆让学生来说出,从生活经历中提取出血型和生活的联系。很多电视剧中都包含亲子鉴定与血型的关系,加上学生平时经常关注星座与性格,血型与性格,所以以后课上会让学生自己说出血型除了输血以外的其他作用。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模板(篇2)
本课选自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A、背景分析
一、学习任务分析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作为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其核心是使学生体会到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需条件,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探究、资料分析、技能训练等活动过程使学生得到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为学生接下来的学生奠定基础。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
1、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能力
☆突出重点的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数据解析、具体情境分析等形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中分析、对比,从而认识到水对植物生活的重要性,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项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经验形成了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感性认识,也感受到过植物器官中蕴含着的水分,这些经验和体会是本节课学习很好的铺垫。学生在小学学习的一些数学知识和自然知识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从心理特点上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性情活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喜欢动手,善于发现,因此,我在课堂中设计了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是学生在乐学好思的课堂氛围中求知。
但七年级的学生毕竟年龄较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
☆教学难点:
尝试解读数据的技能训练
☆突破难点的方法:
通过单个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同时通过同学们彼此提出问题来解读隐藏的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B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生物学科在课程上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科学、科技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的整合,我结合本节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试验、数据分析,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
(二)技能目标
1、通过“植物体内是否含有水”的探究实验,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2、通过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尝试解读数据,培养学生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1、关爱绿色植物,理解生物圈中人与绿色植物的和谐发展
2、增强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C.课堂结构设计
在本节的教学中,我力求按照情景体验,认知生成实际应用,能力锤炼的教学顺序来安排教学过程。以学生的生物学探究活动为主线,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核心,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分析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教学方法:设计活动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我把本节课的课堂结构设计如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自主探索,初步体验
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解析数据,提升认识
实情分析,完善认知
资料分析,归纳特点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关注家乡,形成感知
技能训练链接生产,锤炼技能
总结感悟,延伸认知
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D.教学媒体设计
1、教具学具的准备
1)教师:干燥的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烧杯、散水桶,花卉2盆
2)学生:直尺、笔,练习本;植物各部分材料;调查宁夏水资源分布情况和宁夏植被类型
2、多媒体课件
△素材准备
1)植物各部分含水量的主要数据表
2)小麦生长发育期需水量数据
3)与本课相关的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数据,文字和图片方便、高效,信息量大,学生乐于接受,在教学上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体验。
E、教学评价设计
1、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评价
从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等方面评价。
评价的形式采取的是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的身体语言评价和口语评价也适时用在评价的过程中,多采用鼓励性的评价思维。
2、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
应当更多的关注学生对本节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恰当采用激励与批评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
激励与批评是学生兴趣的生长剂,是学生积极性的催化剂,适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良好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不良表现则应及时纠正,帮助学生良性发展。
F.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堂实录片段一)
设计:通过展示费俊龙和聂海胜从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照片,引导学生分析水与生物的关系,进而让学生谈谈身边植物需要水的实例,自然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心理活动和认知环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通过观察费俊龙和聂海胜从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照片,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的同时,宏观上让学生认识是水造就了地球上绚丽多彩的生物世界。接着学生根据经验举出绿色植物需要水的一些实际例子,贴近生活,自然而然引入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自主探究、初步体验(课堂实录片段二)
设计:学生设计实验一起动手找一
找植物体内的水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织成份,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无意识创造能力,合作精神。本探究活动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必要,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主动参与,真切地感悟和体会到“植物体内的确含有水”。这种领悟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科学实验的结果。
2、解析数据,提升认识
设计:出示科学家有关植物含水量的统计数据,请学生分析数据所反应的信息,结合刚才的探究,从而得出“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这一结论
设计意图:当学生自己实验的基础上,再读科学家的实验数据,不仅有强列的认同感也更容易解析数据背后的科学内涵,为得出“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织成分”,因此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这一结论奠定基础。
3、实情分析,完善认识(课堂实录片段三)
活动一:学生观察缺水植物,诊断病症,并与足水植物对照,得出水可以保持植物直立的姿态这一结论。
活动二:模拟施肥,让学生讨论该怎样做,得出无机盐只有溶于水才能被根吸收并进一步运输到其他器官这一结论。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对七年级学生来说较抽象,所以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结合小学自然课的知识浅谈,教师再加以讲述,帮助学生形成认知。
设计意图:纸上得来终觉浅,因此利用实际情景,具体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既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又能加深印象,使知识的呈现鲜活生活、有血有肉。
4、资料分析,探究特点(课堂实录片段四)
设计:课件出示一组不同地域植被分布情况的图片和相关文字信息,请学生讨论分析这些信息反映了什么问题?进而得出水影响植物分布这一结论。再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宁夏当地水资源和植被分布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家乡。
设计意图: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同时培养学生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课前查阅宁夏当地水资源植被分布情况,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又增强了建设家乡的主人翁责任感。
(三)链接生产,锤炼技能(课堂实录片段五)
设计:利用小麦不同生长期需水量的实验数据(课本中的技能训练)我结合课本设计了三个任务,要求学生依次完成,这三个任务分别是:
任务一:将文中信息用表格等形式表示出来。
任务二:将表格反应的信息转化成问题,提问你班里的好朋友。
任务三:根据表格中信息向当地农民提出科学灌溉的建议。
设计意图:知识是为生产服务的,解读实验数据是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遇到的,掌握正确的解读方法能更好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这里,我设计了三个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一利用了小学学习过的统计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比较容易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对作品交流时的自评和他评锻炼了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任务二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科学素养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任务三则是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学生略动脑筋就能解决,同时在其中渗透节水教育。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觉得学有所用,并且在不同的设计和答案中,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更乐学。
(四)课堂小结与拓展延伸(课堂实录片段六)
设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和感悟?或者有什么疑问?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
活动方式:同桌对讲,代表发言,教师归纳。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小结,活跃了课堂气氛,强化了重点,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说出心中的困惑,拓展了思维,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课后继续探索,实现知识的延伸。
(五)课后实践活动
设计: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课后实践活动:
1、为生活在你身边的植物及时浇水
2、创作或收集有关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并为你周围的人做宣传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用行动体现“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理论认知,引领学生树立节水意识,宣传节水理念。
(六)结束
设计:用两幅漫画愉快结束本节课
NO1:小水滴为植物浇水
NO2:冬天了,小水滴给水管保暖
设计意节课,图:轻松、愉快中结束本再次倡导节约用水,爱我家园。
G.板书设计
保持直立姿态
无机盐溶于水才
能被吸收和运输
用于蒸腾作用和
光合作用
是植物的重要成分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影响植物分布
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成功的地方:
1、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个性的生成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的十大主题的第一主题,本节教学我以学生现有经验和亲身体验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了探究活动的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充满个性的思维空间。
探究植物体中的水分这一探究活动利用常见的菊花、西红柿、树叶、绿豆种子等实验材料以学生分组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最后全班交流结果。教师没有规定具体的实验方法,也没有限定探究步骤,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学生利用经验展示了他们个性化的创造,有的用挤压法取水,有的用盐使细胞中的水分渗出,有的用烘烤法取水。本探究活动看似简单,但非常有效,它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即时创造,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充满童趣,也得到真切的体会"植物体内的确含有水"。这种领悟来自于自己的实践与探索,比单纯老师的说教更生动。
2、关注学生成长,树立安全意识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如何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学习的乐趣而又防止意外发生是课堂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之前以“安全小问题”的形式提醒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保证了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3、多种评价方式,师生和谐发展
对学习成果的评价多元化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快速领悟,达到更好。本节课我让学生做课堂主人,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彼此取长补短,即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使其理性思维充分发展。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很丰富。不是简单的“好”、“你真棒”等机械化词语,而是一个眼神,一次微笑,一个动作(轻轻的摸摸头等)都在给学生默默的鼓励,让学生愉快的认同学习。
4、充分开发课程资源,锻炼学生综合素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锻炼学生多种能力,培养学生素质,我参考课本中的技能训练,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针对小麦生长期的需水量,设计了三个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一”要求学生用数学统计知识生动、直观、形象的处理实际数据,实现了课程的整合;“任务二”要求学生挖掘信息,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说课稿及反思、评析》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强烈的问题意识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因此,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向好朋友提问的活动形式也极好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任务三”是提出科学灌溉建议,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领学生树立科学研究是为生产服务的意识。
5、课程中贯穿节水意识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感
我结合本地区的实际,适时地插入宁夏水资源状况的分析资料,使学生自觉树立节水意识,培养了未来社会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不再是空话、套话,而真正赋予了血肉和灵魂,使它丰满、鲜活起来。
6、畅谈收获与感悟提出新问题
以学生汇报来小结本节课内容,使课堂中始终保持轻松、活跃、和谐的学习氛围;接着“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结束本节课内容,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激情的求知态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遗憾和不足
教学中没有及时挖掘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闪光点,而是采取了回避或一带而过的方式说明教师为了完成自己预设的目标,在教学中更多的考虑了自己,没有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进行教学。
教师的指示性语言过少,比如:在谈到酒精灯的使用时,有些注意事项学生没有回答出来,教师也没有及时指出,容易留下隐患,这是必须要警惕的。
评析
本节课的亮点:
1、学生的探究活动,设计新颖独特,不拘泥与形式、模式,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发挥,如实验材料小组同学自由选择,探究方式自行设计,让学生在尽乎玩耍的过程中,凭经验完成了探究任务。课堂实际授课中,看到学生思维积极、活跃,实验方式多种多样,但却都围绕主题,达到了探究效果。这对生物课中类似本节比较简单的知识,给教师在处理探究性教学时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2、本节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在处理时也充分显示了驾驭教材的能力,仅以知识为载体,注重的是学生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培养,这体现在以科学家得到的一组数据为例,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任务串,即由知识目标过渡到技能目标最终达成情感目标,这一环节的处理不仅培养了学生图文、图表转换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识图、析图、作图、用表的能力,最终的落角点却是珍惜水资源,关爱我们生存的家园,关爱人类自己。在润物细无声中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3、本节课的反馈小结处理也很有特色,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所获,设计问题,自己指定班里的同学来回答,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有问的、有答的、还有提出疑义进行补充的、甚至有对问题该提不该提、提得好不好进行评说的。下课了很多同学还在争论着。这些自评、生评、师评、他评的过程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表现性评价,是发展性评价理念的具体运用。
4、对安全使用酒精灯的提示,显示了教师注重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理念的体现。在学生小组探究、讨论问题时,教师的语言是‘我们小组派代表来回答’,看得出学生对当这个“代表”还是很积极、很自豪的。这些鼓励语言的恰当使用,给听课者的感受是:亲爱的老师又回到了学生们中间。
本节课值得商榷之处:
1、学生的思维火花给激发了出来,回答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在注意倾听学生这方面做得还有欠缺,表现在与自己课堂预设不符合时,就忽略了学生,不感放手,有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急于求在的感觉。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视野,多进行教学反思,才会增加教学的机智,更快提高教学的技艺。
2、有时为了课的简洁,中间过渡语言的省略,使得问题交待不够明确,影响了课的流畅。《《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说课稿及反思、评析》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模板(篇3)
一、《致同学们》
吴韶兵:本节课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上课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占三分之二以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物学的肤浅认识。多数学生感悟较深:原来生物学有这么大的用处,认识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邓云:课堂上学生气氛还算活跃,对很多新的生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生物课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时间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可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蔡春祥:个别班学生气氛很沉闷,因为对课本和老师介绍的话题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接触过,要注意调动不同班级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生物的特征》
邓云:课本的标题下面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关“观察”的,过去我对这些内容没有单独处理过,而是感觉这些方法可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辨认各种生物时,所用到的就是“观察”,但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再进一步强调注意事项。仔细研究教材、反思自己的教学,感觉有必要首先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个正确的认识,这对于以后进行“观察”,以及最后总结科学探究的几种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单独作为一个问题来解决。
蔡春祥:首先设计的问题是让学生自由的说出自己认识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每个人都能罗列出很多,在看似游戏中,实际上是给学生传达一种信息——用我的标准来判断哪些是生物,那些是非生物,而我的标准是什么,当时并没有说,等每个人都说了自己认识的生物或者非生物之后,再综合起来分析众多的生物的特征,更有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吴韶兵:受课后练习的启发的,我设计了一个“考考你”环节,既是对“生物的特征”的巩固,也是一个拓展练习。尽管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基本掌握,但实际应用还是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于能够生长的.如钟乳石,能够运动的如海浪,有时把握不准,所以,课本后面给出了两道练习题,一个是判断“机器人在弹钢琴”、“钟乳石在漫漫长大”是不是生物,说明理由;一个是一段关于“珊瑚”的文字介绍和由此引发的问题。
三、《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蔡、吴、邓:有的班没有说明细节,学生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把抓昆虫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户外活动时纪律不好管,男同学一堆,女同学一堆,调查到生物种类虽然多,但事后发现很多生物不是真正看到的,是联想到和想到的,缺乏科学精神。因此在户外活动前要多强调各种规章制度,考虑问题要面面俱到,不然学生不了解活动的规则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四、《生物圈》
邓云: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上课伊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和所学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的欲望进入角色。
这节课利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并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容易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境。
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吴韶兵:这节课上下来让我兴奋不已,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总让我惊喜不已,每谈到一个问题。学生就争先恐后的要回答,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想,这是缘于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由于鼠妇不好找,建议将鼠妇换成蚯蚓,进行实验。
蔡春祥:这节课的内容从知识点来看,就是搞清楚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就可以了,全文不过400字;从能力培养来说,这节课有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但要进行探究实验,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探究实验的目的基本要求,漫无目的的到了实验室肯定不行。所以,最好单独拿出一节课交给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如何进行探究实验。
邓云:课本中这么少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向外延伸的地方,可以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分析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可以在分析这些关系中慢慢领悟生物界的和谐以平衡,为后面将要学习的生态平衡、食物链、食物网等打下基础,让学生感受到简单的生活现象背后是多么丰富、有趣的知识。这样想来,视野就变得开阔,思路打开了通道。但另一方面,紧紧依靠老师距离讲解,学生则是被动的参与,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短暂的兴趣和印象都会有,但不宜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旺盛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才是目的,因此,整个课堂还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尽情展示、充分举例进行分析,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学习的参与中。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模板(篇4)
在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三部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教学反思。近几年来,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了一些创新的启蒙教育,本学期我仍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从而争取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必考,对于实验必须专题复习。目前来讲还未发现原原本本的课本实验作为高考试题,而且高考是考试验不是动手做实验,因此,根据我们目前条件,对课本实验有条件尽量做,没条件看来可以不做,但必须读和讲,讲清原理和设计,讲清技能的要点,讲清方法和结果。对于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我借助录像片、照片。比如,我们生物教研组曾去锦绣大地参观,用数码相机留下不少影像资料。比如,二氧化碳发生器、组培设备及流程,课堂上都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复习中更重要的是总结中学生物实验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选了不同类型的高考实验题,让学生分析知识点,考的形式、角度,从而对高考试题没有陌生感和恐惧感。
由于时间的原因,在最后阶段对一些城区的考卷的利用上还不够充分,选题也不够精练,显得过多、过杂,使学生茫然。我觉得最后应做一套难度适中,比较基本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对考生考试的心态会有帮助,这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加强积、总结、反思,是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上一新台阶。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以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生物新课标不仅对生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教师在备课分析教材时,只有把这些探究问题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
五、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第一,语言优美。教师的语言应是科学的、优美的。语言是意识的外化形式,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动听的语言,既使学生享受美妙的语言,又对物理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言简意赅的讲解,灵活多变的教法,再加上对语言的灵活操作,恰当地运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愉悦的感受。
第二,板书精致。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激励和鼓舞,学生会爱屋及乌,学好生物。
第三,课件使用合理。要注意精选课件内容。发挥其优势,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例如神经兴奋的传导,神经冲动以电流的形式传导,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生物电),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用电影的形式展现,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传导”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
六、教学课后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通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多年来的的生物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优,踢自己之短,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开阔了理论视野,促成了个人特色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模板(篇5)
旺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益。进入初一下学期的教学后,发现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一天天的削减。从刚进入初一时的兴趣昂然到现学生在课堂上思想不集中、对教学内容索然无味,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使学生在课程深入的同时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呢?为了今后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益,增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反思一年教学的点点滴滴,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原因并提出对策如下:
A、经验教训:
第一、教学方式未能适合学生的发展要求。
由于初中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各方面都处于发展的态势,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有较强的可塑性,是介乎于小学生与高中生的一个特殊、可变化群体。初一上半年学生仍保持着小学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较认真并服从教师的安排、学习方法以模仿为主、自我独立意识尚未萌发,自学要求较低。下半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伴随逆反心理的产生,学生开始改变服从教师的学习习惯并尝试通过自身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并提高科学素养。
在初一上学期的教学中,虽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利用生动有趣的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教学中仍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学习为主的方法,提供给学生施展才能的空间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没能充分体现,没有体验到通过努力自主获得知识的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得学习兴趣、欲望在不断的下降。
第二、学习态度没有端正。初中生物由于不参与中考,在学生心目中是一门边缘科,因此对生物学习不太重视,如果能提高心理上的重视程度,学业成绩必然有较大的提高。正确的归因倾向恰好能产生良好的动机,并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较差。
由于考虑到学生中有部分识字水平较差及课时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求,因此教学中依靠教师讲解学习较多,放手提供学生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少,致使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薄弱,虽获取了知识但不牢靠,过后即忘较多。
第四、课前预习设计不足、课后巩固练习不及时,造成课前准备差课后遗忘较多。
以至于到下半学期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神游的、张望的、睡觉的开始逐渐多起来了,课时内的学习效益下降,在积累作用下导致了学生出现了分化现象。
B、今后教学上的决策和思考。
(1)加强生物学科的理想前途教育,明确学科地位。
1)适当介绍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
例如,当人们的器官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生命受到威胁时,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就是器官移植。为了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也为了预防移植后出现的排异现象,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带有人类某些基因的动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事实证明,适当介绍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生物学与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从而提高生物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当今生物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让学生观看录像了解影响环境保护,资源问题,能源短缺等都与生物有着紧密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证欲望和学习兴趣。
(2)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成功体验。
成功容易使人产生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因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动机,最终导致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及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取得成功体验,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有了成功的经历后,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更高的期望,并愿意为学习付出更大的努力。
(3)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在失败时往往归因于努力不够,即使失败也不灰心,相信努力与结果之间有依随性,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能力不足,容易灰心丧气,认为努力也不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容易产生无力感。所以,应该关注和承认的是学生的努力。因为努力这一内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有意增加或减少的。从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角度考虑,使学生学会积极努力的归因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后进生,应把他们的成败归因引导到努力程度这个因素上来,我们通常说的“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归因观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来完成。归因训练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观察学习法,即让学生观察、模仿身边由于学习努力而导致成绩好的同学,学会正确归因。二是团体讨论法,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学业成败的原因,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引导,指出归因误差,鼓励符合实际的归因。三是强化矫正法,老师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对有归因偏差的学生予以暗示和引导,鼓励作出正确归因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归因。
(4)教给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
学生学习上的一些问题仅是靠增强努力是不够的。如果学生更大的努力仍然不能带来进步,就会陷入更大的无力感中。所以,我们不仅要告诉学习需要努力的道理,还需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实际困难或问题,进行具体的帮助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如:
(1)在学习新知识时,采用五段学习法,即是将学习过程分为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五个阶段。
(2)记忆方法的指导:
a、是采取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记忆就应该先密后疏。
b、是编制记忆口诀。
c、是联想记忆法,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
d、是形象记忆法。
(3)阅读方法指导:在阅读时让学生做到眼、口、脑、手并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可要求学生阅读后能提出问题并能提纲挈领地归纳大意,形成知识结构。此外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图表的阅读,明确其意,领会其质。
(4)加强课前预习,课中突出重、难点,课后巩固。
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不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减少过高要求和过多的学习容量,突出重、难点,让学生能清晰领会学习内容。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模板(篇6)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生物课教学的同时,还教授初一(23)(24)两个班的生物课。对于这两个班学生的活泼程度,我早有耳闻。面对着天真活泼的面孔,我一直琢磨着如何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爱好。上了几堂课后,我逐渐发现这两个班同学的知识面比较广,他们了解的生活知识也比较多,他们很愿意积极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我总结了讲授初一生物课的基本有效的方法。
(1)生动活泼的导入,是一堂成功生物课的要害。只有成功地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引入到课堂,才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因此,每堂生物课我都要精心预备生活小常识,科技小故事或精美的生物图片,来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课堂。
(2)在讲课时,一定要把课本上的语言转化成通俗的生活语言,这样同学们会感觉到生物课教学就是一位大哥哥在和他们平等地交流生活中的生物常识。
(3)丰富的肢体语言完全可以丰富初一生物教学的课堂,让学生们不会感到呆板和枯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表演,提高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生物课的讲授不要离开初一学生的生活,以他们感爱好问题和生活常识设疑同时配以图像动画,让他们在生物课上学到生活常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生活主人翁意识。
(5)初一生物课教学一定要突出强调重点。由于年龄的原因,初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尚未完全建立,作为老师一定要帮助他们找到学习重点难点并督促他们理解把握。
本人在教学上是一位新手,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本人愿虚心接受。
2023初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7篇
优秀的老师教育出来的学子一定是不会太差的,书写教案是教师工作最基础的教学任务,教案可以梳理知识,明确目标,理清思路。你写过教案吗?的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2023初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2023初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 篇1
一、《致同学们》
吴韶兵:本节课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上课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占三分之二以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物学的肤浅认识。多数学生感悟较深:原来生物学有这么大的用处,认识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邓云:课堂上学生气氛还算活跃,对很多新的生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生物课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时间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可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蔡春祥:个别班学生气氛很沉闷,因为对课本和老师介绍的话题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接触过,要注意调动不同班级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生物的特征》
邓云:课本的标题下面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关“观察”的,过去我对这些内容没有单独处理过,而是感觉这些方法可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辨认各种生物时,所用到的就是“观察”,但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再进一步强调注意事项。仔细研究教材、反思自己的教学,感觉有必要首先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个正确的认识,这对于以后进行“观察”,以及最后总结科学探究的几种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单独作为一个问题来解决。
蔡春祥:首先设计的问题是让学生自由的说出自己认识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每个人都能罗列出很多,在看似游戏中,实际上是给学生传达一种信息——用我的标准来判断哪些是生物,那些是非生物,而我的标准是什么,当时并没有说,等每个人都说了自己认识的生物或者非生物之后,再综合起来分析众多的生物的特征,更有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吴韶兵:受课后练习的启发的,我设计了一个“考考你”环节,既是对“生物的特征”的巩固,也是一个拓展练习。尽管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基本掌握,但实际应用还是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于能够生长的.如钟乳石,能够运动的如海浪,有时把握不准,所以,课本后面给出了两道练习题,一个是判断“机器人在弹钢琴”、“钟乳石在漫漫长大”是不是生物,说明理由;一个是一段关于“珊瑚”的文字介绍和由此引发的问题。
三、《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蔡、吴、邓:有的班没有说明细节,学生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把抓昆虫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户外活动时纪律不好管,男同学一堆,女同学一堆,调查到生物种类虽然多,但事后发现很多生物不是真正看到的,是联想到和想到的,缺乏科学精神。因此在户外活动前要多强调各种规章制度,考虑问题要面面俱到,不然学生不了解活动的规则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四、《生物圈》
邓云: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上课伊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和所学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的欲望进入角色。
这节课利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并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容易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境。
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吴韶兵:这节课上下来让我兴奋不已,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总让我惊喜不已,每谈到一个问题。学生就争先恐后的要回答,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想,这是缘于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由于鼠妇不好找,建议将鼠妇换成蚯蚓,进行实验。
蔡春祥:这节课的内容从知识点来看,就是搞清楚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就可以了,全文不过400字;从能力培养来说,这节课有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但要进行探究实验,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探究实验的目的基本要求,漫无目的的到了实验室肯定不行。所以,最好单独拿出一节课交给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如何进行探究实验。
邓云:课本中这么少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向外延伸的地方,可以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分析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可以在分析这些关系中慢慢领悟生物界的和谐以平衡,为后面将要学习的生态平衡、食物链、食物网等打下基础,让学生感受到简单的生活现象背后是多么丰富、有趣的知识。这样想来,视野就变得开阔,思路打开了通道。但另一方面,紧紧依靠老师距离讲解,学生则是被动的参与,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短暂的兴趣和印象都会有,但不宜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旺盛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才是目的,因此,整个课堂还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尽情展示、充分举例进行分析,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学习的参与中。
2023初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 篇2
一、《生态系统》
邓云:这堂课上下来,给我的感觉有如下几点:①学生的潜力很大,给他们一点空间,就会让你刮目相看;②优美的课件,精心的设计,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③注意重点的当堂掌握。”
蔡春祥:关于生态系统的内容,很有趣,却有有些不好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远远没有达到较高水平,很多问题只能从描述现象入手,从具体事例入手,但未解之谜又太多,随便讲到某一个知识、举一个事例,马上就能引发学生一大堆的问题。可对于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又不能吝啬时间,必须通过举例、引导、比喻等方式,给孩子们一个答案。假如不允许学生提问题,不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把突然想到的问题憋在心里,学生的那种急切显而易见,如同给燃烧正旺的火苗浇冷水,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对知识的兴趣,更容易丧失探求的欲望。所以,我认为教学进度与学生实际情况必须结合,不可一刀切。
吴韶兵:本节教学内容多,新概念多,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挑战,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学生对食物链的连接比较感兴趣,可以以食物链为每个知识点的连接点,让每个知识点通过食物链来相联系。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很多学生不能理解,可以通过一些动画来加深他们的印象。比如课件中可以设计某种捕食者增加后,被捕者会减少,但这种情况并不会持久发生,要让他们了解,最好有一个动态的动画。
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邓云:对于各种生态系统的介绍可以略讲,但关于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同学们还是很薄弱,建议在这方面多安排些事例,图片,让同学们的保护环境意识更加深刻。
吴韶兵:这节课只单纯地介绍各生态系统会比较沉闷,就把两个相似的生态系统作比较,从它们的不同点而说明它们的特点,再加上这一课时内容比较简单,也安排了一些关于我们和生态系统受到哪些伤害,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的讨论,同学们反应激烈。
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邓云:该节内容是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训练,非常重要。练习显微镜的规范操作,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是后面两节内容的基础操作。因此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从而较熟练的掌握,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建议用两个课时完成。
蔡春祥:由于实验室只有两个,平行班级较多,肯定会产生冲突。因此建议部分班级调整到晚自习到实验室操作。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显微镜,所以在开始就要强调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四、《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
邓云:因为这一课的内容比较难,课时比较紧张,但还是尽量让学生做关于本课题的练习,巩固知识,这样才能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教材上安排先学习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再学习细胞里面有什么物质,我觉得这样安排连贯性不大,学生也很难一下子理解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然后又一下子变成有机物,无机物,所以我觉得让学生认识细胞中的物质,从而归纳出物质可分为有机物,无机物,再把有机物、无机物总结起来它们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蔡春祥: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学案
姓名:班级:
我做主
1.给花浇水时,有害物质一般不能进入到植物细胞内,是因为细胞内有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它是()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壁D细胞液
2.动植物体内均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细胞膜B细胞质C叶绿体D线粒体
3.在细胞中能够氧化分解糖类,释放能量的结构是()
A叶绿体B细胞膜C线粒体D细胞核
4.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
A没有细胞壁B细胞太小C位于口腔内D没有叶绿体
我来判断
1.生物维持生命仅仅需要氧气。()
2.我们可以把线粒体比做细胞内的“动力工厂”。()
3.细胞中的物质都是自己制造的。()
我会用
临床上常给危重病人吸养和点滴葡萄糖,请你用有关细胞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
课堂延伸
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但在不同细胞中的分布数量却有很大差别,如,运动员的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多于少运动的人;飞翔鸟类的胸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多于不飞翔的鸟类。请说明线粒体的细胞中具有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由此说明细胞结构与功能具有怎样的关系?
吴韶兵:让学生根据探究课题而讨论时学生讨论激烈,但是会出现一些与本课堂无关的问题,必须引导学生进入本课题的讨论中,不要过多地关注其他问题,控制好课堂时间。
五、《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
蔡春祥: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回答。我在38班上课时,学生围绕克隆羊曾经提出很多问题,这节课就只上到克隆羊,教学进度滞后,但学生却感到收获非常大,受到了很大触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每位老师有科学探究的意识,每节课都会很精彩。
吴韶兵:本节课重在让学生理解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并且能够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节课的内容不多,但要想让学生对前面四个知识点能有一个深度的理解,这节课并不容易上,因为学生之前也有些关于DNA,基因的知识,但并不理解这几种物质的关系,所以我觉得可不按照书本的顺序安排课堂教学,而是先介绍细胞中贮存遗传物质的是细胞核,然后再介绍每种生物中都有不同数量的染色体,而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其中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基因是DNA上的片段。这样的顺序学生更易于理解遗传物质的关系。最后把前面的知识总结出: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
2023初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 篇3
“学生的能量是巨大的”。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无时无刻不体会到这一点。经过我们多年的教育、媒体舆论多年的宣传,再加上北京学生关心大事的传统,学生在环保教育中投入的热情是很让人鼓舞的。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都能侃侃而谈,讲出很多环境保护的故事和措施来。这使得课堂的讨论很活跃。
但是我在教学中仍然有很多缺憾:
首先,很多学生缺乏精确严谨的科学态度,对问题的分析往往只凭借感觉。这使得调查报告很不深入,甚至根本不能说明问题。更有一些同学是由于懒惰,所以完全凭借猜测拼凑的报告。这就需要教师审查小组的调查提纲,帮助小组完善提纲,还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小组分工合理落实。
第二,只会坐而言,不愿起而行。有的同学在订立环保公约的时候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却缺乏行动。建议课任教师应该联系班主任,在班级订立环保公约应该得到班主任的支持,隔一段时间应该组织自我评价和集体评议。这是培养学生品德的一个好机会,所有的教师都有责任。
第三,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转变人们的思想是环保的关键。为了使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需要争取学校的支持。一来要形成全校的宣传舆论,二来可以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如环保共约宣传栏),三来应该将环保工作和优秀集体、优秀个人的评选结合起来,四来可以为学生创造参与环保行动的机会。
环境保护是百年大计,任何一个真正关心国家、社会前途命运胜过关心自己的人必然关心环境问题。一个真诚的教师可以感染无数学生。让我们满怀热情,讲好这一课,影响更多的人,这是我们教师能为环保事业贡献的最大的力量。
这周讲的是《流动的组织——血液》。学生对血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血液的组成成分的了解比较欠缺。学习这节不仅要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等知识,还要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这节课安排了三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是利用课本的“资料分析”,教师先给予学生引导,然后学生组成四人小组,根据课本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发言交流。
第二处是介绍血细胞,教师先以“红细胞”为例,从“形状、特点、功能”三个方面来分析,给学生做示范,然后要求学生参照教师的分析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课本的图片,阅读分析课文的信息来掌握白细胞和血小板相应的知识点,并完成表格,课上交流。
第三处是在学完整节的内容后,让学生来当“小医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血常规化验单”。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点,而且对能力也有一定的培养。
2023初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 篇4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教学中,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上学期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只是一册书,今后需要将初中的六本历史书熟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好教材,才能让学生直接准确的掌握知识。
二、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后,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根据教材,我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
三、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
我们知道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生物、地理等这些都有他们本学科发展的历史。因此,我常常去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以便了解更多丰富的知识,在课堂上我就可以根据学生们学的知识再增加新的知识。还能使学生们觉得老师什么都懂,是一个万事通,让他们由衷的佩服你,从而更加奋发的学习。
四、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一周两节课,如果课堂上不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那么课下让学生们学习历史,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首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教师备课多一分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负担就少一点。所以,一定得备好课。然后,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我讲新课之前我都要找学生提问上一节课所学的重要知识,这样才能温故,教学过程结束之后,我将让学生作一些比较典型的练习题,使得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的掌握、反馈、巩固和提高。并且我要求学生讲完一节新课作一节的练习题,及时反馈。
五、加强中招、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招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
虽然初一学生对于三年后的中招考试没有什么反应,但是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应以眼前的小天地就知足,更应该想到三年后的中招。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时常穿插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躬献,让学生们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2023初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 篇5
《心脏》一节的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有充分的认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较合理的教学策略。
1、小组探究,明确心脏的结构 。 根据学习目标所示,设计5个探究方案,学生分成5个组,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进行探究。每4个人为一小组,具体探究哺乳动物猪的心脏结构。
2、交流与合作,强化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各组之间在观察后要进行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大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对每一个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及时总结,避免给学生错误的认识。比如学生看到的心脏模式图和实物在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主动脉和肺动脉容易混淆;对于心脏的结构名称和所连通的血管,学生可能会找到一些错误的规律:心室连通静脉,心房连通动脉。学生在比较了心室和心房的壁以后,不知道壁的厚薄的意义,教师应该给两点提示:A、壁越厚,说明肌肉越发达;B、与心房相比,心室的壁厚一些,因为心房的血液只流向与它相通的心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更厚一些,左心室只有收缩有力,才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右心室将血液输送到它很近的肺。从而使学生明白壁的厚薄与输送的距离有关系。
3、 借助课件,化解难点 用实物观察可以清楚地知道心脏的4腔,连通的血管和壁的厚薄,但对于血液流向,瓣膜作用这样的问题就有些困难。此时用适当的课件展示,既可以化解难点又避免单纯的说教, 在教学工作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A、学生对于“心脏──输送血液的泵”这句话的含义理解得不很深刻,此时展示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动画,再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血液在流动,心脏是动力。B、学生在探究两种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时,教师适时地展示瓣膜工作的动画,动画清晰地显示出房室瓣、动脉瓣的作用,学生根据动画内容进行归纳,从而化解这节课的一个难点。
4、学会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 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平静状态下和800 m赛跑结束后的心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体现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同时选派几名学生向医生请教“心脏为什么会在人的一生中不停地跳动”进一步明确心脏的功能。另外,在习题配置时尽量选择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 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设置了一个探究方案是“你怎样确定心脏4 腔是否相通”,第4组学生探究的内容是“你怎样确定心脏4腔是否相通”,他们想到了很多办法,比如有的将水通入左心房,看能否从右心房出来;有的用镊子从左心房探入,看能否穿过右心房,再从左心室探入, 看能否从右心室穿出……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给予鼓励,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很有益处
2023初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 篇6
伴随着打造高效课堂的活动开展,刚刚步入生物教学的我也尝试着在生物复习课教学中打造点课堂的高效。只是初不尝试,敬请各位生物教学的前辈们批评指正。
第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主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因为我们这里的学生七年级的各个班教学情况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复习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要注重学生对以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为我们这里的学生七年级的各个班教学情况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准备好各种资料。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
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二,上好复习课,强化作业落实
1.每节课要有精彩的引言;不同问题之间要设计好简明扼要、准确而富有生命活力的过渡性语言。
2.教师事先设计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提纲,将学生自学的内容,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自学提纲既有教材基础知识的提取,也有学生自学过程中应思考的某些问题。
3.设计一定量的检测题目通过印发、小黑板、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并尽量在课堂上将检测结果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4.教师上课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要学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学会进行课后反思总结,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不同看法。可让学生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我们在教学中,因学生的认识能力方面的原因,因不能联系太广而给学生以零散的感觉。复习时,可以将分散了的有关知识集中起来,经过比较来理解他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如各类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各不相同,通过比较复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各类植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并加深对这些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了解。
也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复习时,把这些名词、概念放在一起经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些名词、概念的理解。如:学生对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很容易混淆,往往弄错,在复习时,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并加以比较,学生一般能弄懂: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其所有的细胞在形态结构
和功能上都是一样的;而细胞分化并没有细胞数目的增多,而是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变化,形成各种组织。
还可让学生通过比较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项目:场所、条件、原料、产物、能量转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5.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注意变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多列举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不要翻来覆去一味地讲。教师能熟练的从网上查找下载教学资源,丰富和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
6.每节课前课后有一个小小的测验,以检验学生上一届可所复习内容,当堂反馈,讲评时要注重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归类讲评,并在方法、技巧、规律和规范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还可以有必要的拓展训练。
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去实现从生物学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学生们会把在生物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也会用生物学知识与社会活动。
2023初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 篇7
本课选自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A、背景分析
一、学习任务分析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作为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其核心是使学生体会到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需条件,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探究、资料分析、技能训练等活动过程使学生得到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为学生接下来的学生奠定基础。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
1、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能力
☆突出重点的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数据解析、具体情境分析等形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中分析、对比,从而认识到水对植物生活的重要性,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项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经验形成了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感性认识,也感受到过植物器官中蕴含着的水分,这些经验和体会是本节课学习很好的铺垫。学生在小学学习的一些数学知识和自然知识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从心理特点上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性情活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喜欢动手,善于发现,因此,我在课堂中设计了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是学生在乐学好思的课堂氛围中求知。
但七年级的学生毕竟年龄较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
☆教学难点:
尝试解读数据的技能训练
☆突破难点的方法:
通过单个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同时通过同学们彼此提出问题来解读隐藏的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B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生物学科在课程上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科学、科技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的整合,我结合本节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试验、数据分析,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
(二)技能目标
1、通过“植物体内是否含有水”的探究实验,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2、通过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尝试解读数据,培养学生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1、关爱绿色植物,理解生物圈中人与绿色植物的和谐发展
2、增强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C.课堂结构设计
在本节的教学中,我力求按照情景体验,认知生成实际应用,能力锤炼的教学顺序来安排教学过程。以学生的生物学探究活动为主线,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核心,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分析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教学方法:设计活动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我把本节课的课堂结构设计如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自主探索,初步体验
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解析数据,提升认识
实情分析,完善认知
资料分析,归纳特点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关注家乡,形成感知
技能训练链接生产,锤炼技能
总结感悟,延伸认知
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D.教学媒体设计
1、教具学具的准备
1)教师:干燥的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烧杯、散水桶,花卉2盆
2)学生:直尺、笔,练习本;植物各部分材料;调查宁夏水资源分布情况和宁夏植被类型
2、多媒体课件
△素材准备
1)植物各部分含水量的主要数据表
2)小麦生长发育期需水量数据
3)与本课相关的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数据,文字和图片方便、高效,信息量大,学生乐于接受,在教学上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体验。
E、教学评价设计
1、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评价
从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等方面评价。
评价的形式采取的是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的身体语言评价和口语评价也适时用在评价的过程中,多采用鼓励性的评价思维。
2、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
应当更多的关注学生对本节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恰当采用激励与批评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
激励与批评是学生兴趣的生长剂,是学生积极性的催化剂,适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良好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不良表现则应及时纠正,帮助学生良性发展。
F.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堂实录片段一)
设计:通过展示费俊龙和聂海胜从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照片,引导学生分析水与生物的关系,进而让学生谈谈身边植物需要水的实例,自然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心理活动和认知环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通过观察费俊龙和聂海胜从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照片,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的同时,宏观上让学生认识是水造就了地球上绚丽多彩的生物世界。接着学生根据经验举出绿色植物需要水的一些实际例子,贴近生活,自然而然引入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自主探究、初步体验(课堂实录片段二)
设计:学生设计实验一起动手找一
找植物体内的水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织成份,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无意识创造能力,合作精神。本探究活动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必要,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主动参与,真切地感悟和体会到“植物体内的确含有水”。这种领悟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科学实验的结果。
2、解析数据,提升认识
设计:出示科学家有关植物含水量的统计数据,请学生分析数据所反应的信息,结合刚才的探究,从而得出“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这一结论
设计意图:当学生自己实验的基础上,再读科学家的实验数据,不仅有强列的认同感也更容易解析数据背后的科学内涵,为得出“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织成分”,因此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这一结论奠定基础。
3、实情分析,完善认识(课堂实录片段三)
活动一:学生观察缺水植物,诊断病症,并与足水植物对照,得出水可以保持植物直立的姿态这一结论。
活动二:模拟施肥,让学生讨论该怎样做,得出无机盐只有溶于水才能被根吸收并进一步运输到其他器官这一结论。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对七年级学生来说较抽象,所以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结合小学自然课的知识浅谈,教师再加以讲述,帮助学生形成认知。
设计意图:纸上得来终觉浅,因此利用实际情景,具体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既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又能加深印象,使知识的呈现鲜活生活、有血有肉。
4、资料分析,探究特点(课堂实录片段四)
设计:课件出示一组不同地域植被分布情况的图片和相关文字信息,请学生讨论分析这些信息反映了什么问题?进而得出水影响植物分布这一结论。再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宁夏当地水资源和植被分布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家乡。
设计意图: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同时培养学生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课前查阅宁夏当地水资源植被分布情况,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又增强了建设家乡的主人翁责任感。
(三)链接生产,锤炼技能(课堂实录片段五)
设计:利用小麦不同生长期需水量的实验数据(课本中的技能训练)我结合课本设计了三个任务,要求学生依次完成,这三个任务分别是:
任务一:将文中信息用表格等形式表示出来。
任务二:将表格反应的信息转化成问题,提问你班里的好朋友。
任务三:根据表格中信息向当地农民提出科学灌溉的建议。
设计意图:知识是为生产服务的,解读实验数据是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遇到的,掌握正确的解读方法能更好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这里,我设计了三个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一利用了小学学习过的统计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比较容易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对作品交流时的自评和他评锻炼了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任务二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科学素养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任务三则是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学生略动脑筋就能解决,同时在其中渗透节水教育。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觉得学有所用,并且在不同的设计和答案中,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更乐学。
(四)课堂小结与拓展延伸(课堂实录片段六)
设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和感悟?或者有什么疑问?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
活动方式:同桌对讲,代表发言,教师归纳。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小结,活跃了课堂气氛,强化了重点,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说出心中的困惑,拓展了思维,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课后继续探索,实现知识的延伸。
(五)课后实践活动
设计: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课后实践活动:
1、为生活在你身边的植物及时浇水
2、创作或收集有关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并为你周围的人做宣传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用行动体现“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理论认知,引领学生树立节水意识,宣传节水理念。
(六)结束
设计:用两幅漫画愉快结束本节课
NO1:小水滴为植物浇水
NO2:冬天了,小水滴给水管保暖
设计意节课,图:轻松、愉快中结束本再次倡导节约用水,爱我家园。
G.板书设计
保持直立姿态
无机盐溶于水才
能被吸收和运输
用于蒸腾作用和
光合作用
是植物的重要成分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影响植物分布
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成功的地方:
1、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个性的生成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的十大主题的第一主题,本节教学我以学生现有经验和亲身体验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了探究活动的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充满个性的思维空间。
探究植物体中的水分这一探究活动利用常见的菊花、西红柿、树叶、绿豆种子等实验材料以学生分组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最后全班交流结果。教师没有规定具体的实验方法,也没有限定探究步骤,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学生利用经验展示了他们个性化的创造,有的用挤压法取水,有的用盐使细胞中的水分渗出,有的用烘烤法取水。本探究活动看似简单,但非常有效,它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即时创造,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充满童趣,也得到真切的体会"植物体内的确含有水"。这种领悟来自于自己的实践与探索,比单纯老师的说教更生动。
2、关注学生成长,树立安全意识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如何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学习的乐趣而又防止意外发生是课堂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之前以“安全小问题”的形式提醒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保证了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3、多种评价方式,师生和谐发展
对学习成果的评价多元化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快速领悟,达到更好。本节课我让学生做课堂主人,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彼此取长补短,即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使其理性思维充分发展。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很丰富。不是简单的“好”、“你真棒”等机械化词语,而是一个眼神,一次微笑,一个动作(轻轻的摸摸头等)都在给学生默默的鼓励,让学生愉快的认同学习。
4、充分开发课程资源,锻炼学生综合素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锻炼学生多种能力,培养学生素质,我参考课本中的技能训练,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针对小麦生长期的需水量,设计了三个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一”要求学生用数学统计知识生动、直观、形象的处理实际数据,实现了课程的整合;“任务二”要求学生挖掘信息,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说课稿及反思、评析》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强烈的问题意识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因此,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向好朋友提问的活动形式也极好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任务三”是提出科学灌溉建议,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领学生树立科学研究是为生产服务的意识。
5、课程中贯穿节水意识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感
我结合本地区的实际,适时地插入宁夏水资源状况的分析资料,使学生自觉树立节水意识,培养了未来社会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不再是空话、套话,而真正赋予了血肉和灵魂,使它丰满、鲜活起来。
6、畅谈收获与感悟提出新问题
以学生汇报来小结本节课内容,使课堂中始终保持轻松、活跃、和谐的学习氛围;接着“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结束本节课内容,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激情的求知态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遗憾和不足
教学中没有及时挖掘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闪光点,而是采取了回避或一带而过的方式说明教师为了完成自己预设的目标,在教学中更多的考虑了自己,没有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进行教学。
教师的指示性语言过少,比如:在谈到酒精灯的使用时,有些注意事项学生没有回答出来,教师也没有及时指出,容易留下隐患,这是必须要警惕的。
评析
本节课的亮点:
1、学生的探究活动,设计新颖独特,不拘泥与形式、模式,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发挥,如实验材料小组同学自由选择,探究方式自行设计,让学生在尽乎玩耍的过程中,凭经验完成了探究任务。课堂实际授课中,看到学生思维积极、活跃,实验方式多种多样,但却都围绕主题,达到了探究效果。这对生物课中类似本节比较简单的知识,给教师在处理探究性教学时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2、本节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在处理时也充分显示了驾驭教材的能力,仅以知识为载体,注重的是学生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培养,这体现在以科学家得到的一组数据为例,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任务串,即由知识目标过渡到技能目标最终达成情感目标,这一环节的处理不仅培养了学生图文、图表转换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识图、析图、作图、用表的能力,最终的落角点却是珍惜水资源,关爱我们生存的家园,关爱人类自己。在润物细无声中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3、本节课的反馈小结处理也很有特色,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所获,设计问题,自己指定班里的同学来回答,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有问的、有答的、还有提出疑义进行补充的、甚至有对问题该提不该提、提得好不好进行评说的。下课了很多同学还在争论着。这些自评、生评、师评、他评的过程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表现性评价,是发展性评价理念的具体运用。
4、对安全使用酒精灯的提示,显示了教师注重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理念的体现。在学生小组探究、讨论问题时,教师的语言是‘我们小组派代表来回答’,看得出学生对当这个“代表”还是很积极、很自豪的。这些鼓励语言的恰当使用,给听课者的感受是:亲爱的老师又回到了学生们中间。
本节课值得商榷之处:
1、学生的思维火花给激发了出来,回答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在注意倾听学生这方面做得还有欠缺,表现在与自己课堂预设不符合时,就忽略了学生,不感放手,有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急于求在的感觉。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视野,多进行教学反思,才会增加教学的机智,更快提高教学的技艺。
2、有时为了课的简洁,中间过渡语言的省略,使得问题交待不够明确,影响了课的流畅。《《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说课稿及反思、评析》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1500字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认真准备好教案,是老师爱岗敬业的表现。教案是教师课堂的教学的依据,我们该从哪里开始写教案呢?也许下面的“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正合你意!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1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知道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二、初中几乎没有学过生物,甚至连专职的生物教师都没有,生物基础知识匮乏。
三、不知道生物学习方法。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第一节课上首先明确高中生物虽然是小科,但也是主课,必须学习并且闭卷考试,最重要的有两次考试,一次是高二的小高考,必须考60分以上,如果得90分以上高考还可以加一分,即使小高考改革,会考也肯定会存在。另一次是高三的高考选修科目。不能再像初中那样认为生物只是副科,可以不考试。
二、无论初中有没有认真学习过生物,大家现在的生物学起点都是一样的,既然起点都从零开始,那谁也没有理由学不好。
三、生物虽然是理科,但是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所以生物的学习方法第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复习。第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书,记住课堂上强调的重点内容。在课堂中经常提醒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养成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成绩会不断提高。
高一的生活过去了半个月,学生也渐渐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已经有很多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在不断地努力。还有一些学生思想上在徘徊,不愿意把力气用在学习上。最终的成绩就是这样拉开差距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课堂中督促学生,在课堂内容的讲解中融入一些有意思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把我们生物这门课学好。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2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1、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2、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3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细胞和生物体一样,也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的生命历程,当该过程发生异常时,则可能导致一种严重的后果——癌变。学生在必修一第6章第2节《细胞分化》中已经知道:干细胞的研究为某些癌症(如白血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而与癌症相关的更多知识则在本章第4节《细胞癌变》中学习,由此可以进一步了解癌症的结构基础——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细胞癌变》是对本章第2节内容的承接。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癌症的知识,但还不知道到细胞癌变的机理。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旧的知识基础,通过适当的手段,使新知识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
二、三维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3)通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资料分析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的种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癌症的致死率高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从而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通过致癌因子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以及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美,从而感知生命的珍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难点:
细胞癌变的机理、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类在地球上没有天敌,但自然寿命与实际寿命有很大的差别,原因是有威胁着人类生命的疾病,你知道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吗?以此作为引言。再问:你听说过哪些癌症?熟悉的艺人或其他名人是癌症患者的有哪些?然后出示“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和“我国癌症死亡人数不断增加”的坐标图,从而激发学生对癌症的关注。
2、师生互动:
1)引出“癌症的结构基础——癌细胞的概念”后。学生讨论肿瘤与癌症的区别;
2)课件出示三则材料,让学生讨论分析“正常细胞与癌细胞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3)学生讨论“人群中哪些人易患癌症”,从而引出致癌因子;展示不同环境下的致癌因子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归纳致癌因子的种类,并逐步掌握常见致癌因子;
4)由“致癌因子为什么会导致细胞癌变”来引出细胞癌变的原因,老师再进一步讲解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25“问题探讨”讨论得出癌症的预防措施和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出癌症的预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27,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从癌症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分析讨论得出“病从口入”也适用于癌症;课件展示“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和“日常诱癌20例”,学生举例哪些做法会增加患癌症的机会或预防癌症;课件展示“日常抗癌食品”、“吸烟的危害”图片,鼓励学生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由“癌症是否是不治之症”引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结合实际情况,介绍近年来本校教师或教师家属患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体验并重视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并比较多种诊断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展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八大警号”作为人们考虑癌肿早期征兆的参考;
7)最后鼓励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以后为人类战胜癌症作出贡献。
3、课堂小结:以知识网络的形式进行。
4、随堂练习:课件展示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师生共评,指正错误。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1)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觉到癌症并不陌生。如让学生举例听说过哪些癌症、有哪些熟悉的艺人或其他名人是癌症患者,教师介绍近年来本校教师或教师家属患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2)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讲解致癌因子的种类时,引用了大量的生活图。
3)利用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知识,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如癌细胞的特征,癌症的预防。
4)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5)利用坐标图,使学生通过具体数据的解读和比较,更关注癌症。
6)渗透情感教育与感恩教育。如学校患癌症教师或其家属病后写信向全体捐了款的师生致谢;通过致癌因子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从而感知生命的珍贵,自觉珍惜健康,珍爱生命;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4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进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1.扎实严谨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
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1.方法科学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生物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生物概念、探索生物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
2.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5
高一生物一个月的教学反思
时间过得也真快,新学期的第一个月就这样过去了,回想一下这个月,感觉就是累,身体累,心也累,上班这么多年了,从来都没这么累过。我现在是高一二班的班主任,同时还教了八个班的生物课,说句心里话真的有些力不从心。借这个机会我谈一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1+1小于2:我对课时问题的一点思考
新课程生物在高一就开课了,每周两课时,从理论上讲是完全能完成任务的,所说理论是指学生的自主能力强,能够很好的跟着老师,进而出色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只能完成教的过程,要想达到学会是根本不可能的。课程要求是每个模块36学时,按每同2学时就得18周,加上复习考试就得20周,而实际的教学周只有16周。每周两学时,就是两个进度,但是两学时,课节之间的时间就拉长了,从而加大了学生遗忘的速度和量,所以在每一节课的时候都要把上一节的内容再强调,所以我说1课时+1课时小于2课时。再有习题没有时间做,学生如何才能掌握知识。这是考,请学校细作考虑。
二、课后辅导的问题
高一学年15个教学班两个生物教师,我教了8个班,还是班主任,所以根本没有时间给学生做辅导,这是不行的,我连看着学生背的时间都没有,所以学生掌握的效果也不好,我觉得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学生可不会去体谅学校或教师的,最后学生在给教师打分的时候肯定是个最低分。
三、教育教学思想转变的问题
新课程的`理念指导着我们如何去开展新课程的教学,我对新课程有很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的目标是让教师和学生都减负,都能快速的成长起来,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评价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也注意这方面的培养,用新思想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并把他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但是有些东西越来越打折扣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整体社会的大环境,家长、学生对学校的期望,倒致我们还得以获得成绩为最根本目标。对于成绩而言现在谁都放不下,而注重成绩就又得靠教师的多付出,这是我现在觉得累的主要原因。在教学上,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要更有耐心,更细致,成绩会有一定的提升。
四、班级管理方面
这个学期我成为了总校的一个班主任,通过军训和开学的这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个班级的学生集体主义不强,缺少凝聚力,这对于班级建设来说的是很不利的,缺少向上精神,从运动会上学生的表现就已经看出他们在学生上也不会有太大的优势,主要还是缺少一种精神,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从培养学生向心力,积极心态和学习方法上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使班级的各方面工作都有进步。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说出核酸的种类。
②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③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②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理解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课后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反思
通过这次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上存在以下不足:
①任务指向不明确,任务要具体细化。如,比较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任务太大,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可以改为填空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对其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比较。
②教学主线不清晰,顺序凌乱。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是想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DNA和RNA在结构上的不同,再细化到局部,从而实现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来理解知识点。从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教学设计不科学,不符合认知规律,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从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出发,由元素组成核苷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连,再形成核酸,层层推进,逐渐深化知识,在教学中不断实践课程标准的要求。
2、教学行为、方法和策略反思
①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利用本次课,可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辨析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对学生不太放心,很怕学生达不成任务,我在本次中讲得比较多,剥夺了学生展示的机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强化学生活动,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②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生物知识多且零散,需要理解并记忆。在教学中应适当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记忆,本次课学生需要记忆2种核酸,2种五碳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的中文名称。
③对学生见解的反思。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对五种碱基的记忆的时候,有学生提到了U就好比人的两条输尿管,所以U代表尿嘧啶;看到G就想到了鸽子,而鸽子属于鸟类,所以G代表鸟嘌呤。这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7
1、教学观念的转变及课程目标的实现
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间互相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充分发掘教材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每章节后面都编排了些习题,这些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练习题,特别是增加一些活题,如技能应用、拓展题,有一定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用,还有某些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等。对于这类习题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再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加以点评,从而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刚刚高一学生学习的呼吸作用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
(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
(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
(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
(3)创设问题情况,激发提问兴趣。
(4)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随之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那就是课堂上组织教学出现了相应的难度,往往是易放难收,遇此情况是让其发展下去,还是把他们的热情消灭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4、多方位地评价学生
新课改对学生的评价不在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经过备课组的多次研究,本学期我们的评价内容包括模块考试、单元测试、实验技能和平时表现(包括预习作业、课后作业、课堂表现)。
5、建立平等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8
课前准备:
学生四人为一组准备各种糖不得少于五种(少量),鼓励种类越多越好,意图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并查阅资料了解糖,为课堂上能轻松的突破难点做好铺垫,同时也为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糖。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阅读教材“细胞中的糖类”的内容,并归纳整理知识结构,讨论并添出下表。通过谈话、自学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了糖类的种类和作用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课前准备的各种糖进行归类并能说出每种糖在生物体细胞中的作用,完成得快而且好的小组给全组同学在发展性评价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个性化评价记录A一次。
生:分组讨论、交流并积极完成任务。
种类
分布
功能
单糖
五碳糖
核糖
动植物细胞中都有
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
动植物细胞中都有
组成DNA的成分
六碳糖
葡萄糖
动植物细胞中都有
主要的能源物质
果糖
植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半乳糖
动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二糖
麦芽糖
发芽的小麦、谷粒中含量丰富
都能提供能量
蔗糖
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
乳糖
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
多糖
淀粉
植物粮食作物的种子、变态根或茎等储藏器官中
储存能量
纤维素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中
支持、保护细胞
肝糖元
动物的肝脏中
储存能量,调节血糖
肌糖元
动物的肌肉组织中
储存能量
反思:由于课前有所准备,同学们对完成自己收集的糖很有兴趣,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急于要找到答案,这样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使课堂充满活力,加强了直观教学也加强了学科间的渗透。
教学意图: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必须调动主体参与,而合作学习是主体参与的重要形式。这部分教学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愉快参与的活动情景和融合交流的人际环境,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能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学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实现了“乐学”到“会学”的有机统一。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9
习课是以知识深化、整合和综合应用立意的一种课型,要注重结构性,体现综合性,着眼提高性。复习课倡导“整合—训练式”教学策略,即高度概括,根据各部分知识所反映(或描述)的现象(或过程)的物理属性,深刻领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温故知新,深化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澄清对难点知识的困惑,科学归属知识的功能,使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综合应用,全面认识概念、规律的内涵与外延,探究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体系,使方法进一步套路化。
基本思维程序:导入课题,引领目标→自主梳理,整体建构→深化完善,典例导练→应用感悟,变式训练→综合检测,达标演练→归纳链接,拓展提升。
一、导入课题,引领目标
复习课的课题导入,语言要简练,最好由一句话导入。复习课的目标定位要突出对新授课知识的弥补、充实、完善和深化,突出整体构建、方法迁移和综合应用,突出思维的拓展与科学方法的形成。要立足双基,突出发展,通过整体构建和综合应用落实思路和方法的培养;既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又要避免脱离学情的“一步到位”。引领目标要突出复习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要深化、完善的重点及要求,要探究的思路与方法。复习课的目标定位要考虑到新授课还没有到位的目标。
1。教师活动
(1)简述复习范围,直奔复习主题。用简洁的导语或实际问题让学生领悟到零散知识功能的不足,直击学生的知能薄弱,激起学生对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整合学习的欲望,对复习课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
(2)引领复习目标,指导复习策略。根据《课程标准》和高考要求进行能力目标的引领,根据学情实际指出需要深化、完善的重点是什么,应该进行到什么程度,并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法指导建议。要特别关注不能一步到位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做无用功。
2。学生活动
(1)通过教师的导语,领会本课复习的必要性,明确本单元复习的内容指向、方法指向和能力指向,对复习范围内的知识线索和解决的问题通过思维扫描进行回忆,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复习。
(2)认定复习范围内的各项学习目标,比对反思自己的学习现状,进行初步定位,明确哪些方面自己已经掌握,应该主攻的问题是什么,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自己的复习策略。
说明:(1)教师在导语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会本单元的知识特点、地位和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根据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目标自我定位,以激起学生的认知倾向。
(2)目标定位要本着瞄准基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要以完善、深化知识与提高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3)目标认定过程要注重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对既定目标进行调整,领会复习的重头戏是什么,复习将要达到的境地是怎样的,自己具备的实力和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以充分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
(4)复习目标认定后,应该引导学生初步拟定自己的复习策略,把最旺盛的精力集中在最薄弱的问题上。
二、自主梳理,整体建构
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东西;一连串不连贯的知识在记忆中仅有短得可怜的寿命。所以复习课要高度重视调动学生主动梳理,科学构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实现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梳理要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突出知识所描述(或反映)的物理属性,不要搞成了对知识内容的复述再现;整合要根据概念、规律和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突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层次,不要搞成了知识点的罗列再现。梳理和整合最好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创设平台,让学生展示交流,互动完善。在梳理(不是复述)、归纳(不是罗列)、感悟(不是问答)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方法的温故知新。
1。教师活动
按照由根(中心问题)到干(知识主干),由干到枝(知识联系),由枝到果(知识要点)的思维顺序,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可参考如下三个方案组织教学
(1)课前布置,学生独立构建。课上让学生登台展示,讲解自己的构建思路,不当之处,其余学生随时提出疑问和修改补充,教师同步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知识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网络。
(2)课堂研讨,学生合作构建。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合作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几位同学(或小组)的归纳成果,请其他同学评议,发现不足,提出建议,必要时教师进行引导、评析,提出补充、完善意见,然后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及时巩固、整理知识结构,将已有的知识图表再加以简洁化、科学化。
(3)教师引导,师生同步构建。学生积极主动地回顾、思考,教师进行思维引导,同步构建单元知识结构。
2。学生活动
对本单元知识和研究方法积极主动地进行回忆、概括,理清知识体系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初步构建知识网络,根据老师的指导、点拨,一方面要主动展示自己的成果,另一方面要准确领会教师的点拨性语言的含义,还要主动地对其他同学的成果进行评价与借鉴,深化对所学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注意:
(1)要抓住主干,高度概括,将概括的结果从联系的角度,以逻辑结构(结构图或表格)的形式呈现。
(2)要协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将外部的学习控制转化为内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技能。
(3)要突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逻辑的、因果的、功能的联系),杜绝复述式概括、罗列式归纳、压缩式总结的复习方法。
(4)要注意与学生的思维同步,不要把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搞成了教师向学生介绍和解说。
(5)要有意识地与先前的知识网络链接,让新知识向旧知识转化,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整合,奠定灵活运用的基础。
三、深化完善,典例导练
实现知识在“温故”基础上的“知新”,在综合应用基础上的“思路和方法提炼”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知新”的意义包括深化、完善、提高,即物理内涵的透彻理解——深化,外延条件的全面把握——完善,相近知识的准确辨析——提高。要突破薄弱环节,澄清认知误区,关注学生新课学习中疑惑不解的问题、复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这是复习课的根本问题;例题的导练要突出审题能力的培养、解题过程的规范和思路方法的提炼。在综合应用(不是套公式)、互动辨析(不是对答案)、方法归纳(不是就题论题)的过程中实现知新,确保学生头脑中知识和方法的正确性。
复习课教学策略,
1。教师活动
(1)问题引领,点拨完善。抓住知识的主干,根据知识的特点、形成过程和功能,通过程序性问题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根据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创设互动平台激起争辩,重在深化对知识内涵的全面理解,强化对知识外延的牢固把握,强调有关注意事项,为准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例题导练,探究方法。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典型例题纠正学生的认知误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的方式应该是互动式,以能力培养立意,以审题方法为切入点,以启发点拨为主要手段,以规范呈现过程为标准,以思路与方法的提炼为落点。
2。学生活动
(1)深度反思,互动完善。在教师的程序性问题引导下,从知识的特点、形成过程、主要功能、局限性和适用条件等角度寻求问题的结论,对自己的理解进行深度反思,通过比较发现问题,通过争辩澄清误区,通过补弱完善知识。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互动交流及时矫正。
(2)主动探究,寻求方法。深入读题、仔细审题,捕捉有效信息,通过独立思考或互动研讨加工处理信息,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规范地呈现出解题过程。积极参与同学互评、老师的点评,提炼出这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注意:(1)要突出主干,抓住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复习,不要面面俱到。
(2)教师要潜心发现问题,学生要主动提出问题,双方要互动解决问题,否则就会搞成了低效重复。
(3)例题的设置要从深化完善知识内容和综合应用解决问题两个角度考虑,深化与完善知识要紧紧围绕知识的形成和学生的困惑点;综合应用要紧扣知识重点跟实际问题的联系。
(4)例题的教学策略必须是师生互动,使学生在教师问题的推动下深入思考,在深入思考中发现规律和自身存在的误区,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认识,最终提炼出思路和方法。
四、应用感悟,变式训练
例题教学所探究出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往往掌握不够准确,理解存在误区,教学中要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检验、内化,感悟思路和方法的含义、功能与应用注意事项。变式训练的题目设置要跟例题相近又
相异,提高例题教学的指导功能。训练要规范时间、氛围和格式,允许同学之间讨论、合作。变式训练的题目设置要关注学情,做到分层设计,落实因材施教,注重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1。教师活动
(1)根据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例题的特点,设置并投放变式训练题,但要控制题目的难度和梯度,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平台。
(2)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指导,在各层面的学生充分完成解题任务的基础上,当堂落实做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确保不留教学欠账。
2。学生活动
(1)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规范地完成解题任务,在解题过程中感悟对知识、方法的理解,纠正误区,内化提升。
(2)对存在的困惑主动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注意:(1)该环节学生要以独立活动为主,合作讨论为辅,教师要以个别指导为主,集体讲评为辅。
(2)变式训练要与例题相近、相异,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避免机械地套用方法。
(3)学生在做题遇到困难时,要主动与例题比对,以感悟方法;教师进行点评时,要有意识地联系例题的特点,以巩固方法。
(4)要限定时间和规范要求(思维规范、表述规范、过程规范),训练情况的落实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通过争辩实现顿悟,通过交流实现完善。
五、综合检测,达标演练
复习课的主要活动是围绕知识主干、重点难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的,不可能对复习范围内的所有知识面面俱到,同时不同学生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往往不同,所以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要充分关注个性,最后必须进行综合检测,针对暴露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补救复习,以消除教与学的盲点。
1。教师活动
(1)投放综合达标演练题,提出时间要求和结果呈现要求。通过巡视进行个别指导,以面向全体的教学心态关注学困生,力争做到人人过关,最大限度地消除两极分化。
(2)学情反馈,引导学生互动评析,进行补救教学。
2。学生活动
(1)独立完成达标演练题,深入思考和领会知识的内涵、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困惑的问题请教老师或与同学商讨,查找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
(2)展示自己的解题思维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互动进行感悟深化、自主补救、自我完善。
注意:(1)题目的内容要紧扣学习目标,在尽量覆盖全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2)题目的数量和难度要面向全体,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当堂完成。
(3)巡视指导的重点是中下游学生,通过中下游学生的提升推进上游学生的提高。
(4)落实要当堂完成,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进行针对点评,针对点评重在进行思路与方法的灵活应用、迁移应用和整合应用的策略指导。
六、归纳链接,拓展提升
归纳、拓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复习课的效果。归纳是针对本课题的内容,是为了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以突出知识主线、方法主线、问题主线;拓展是针对相关联的内容,是为了实现本单元知识体系与前知识体系的链接,本单元的方法与已掌握的方法的整合,以突出知识的整体功能与方法的迁移应用。
1。教师活动
(1)从知识主线、方法主线、问题主线三个方面对归纳的格式和要领提出指导性建议。
(2)针对链接其他单元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指导学生进行完善。
2。学生活动
(1)审视单元知识体系,回顾相关知识、方法与题型,从知识主干、方法套路、问题类型等角度进行归纳与链接。
(2)在老师的指导下展示交流自己的成果,感悟他人的观点与老师的指导点拨,自觉进行完善和提升。
注意:(1)归纳要突出知识主线、方法主线、问题类型,提升要突出知识的综合应用策略和方法的迁移应用;拓展要突出横向联系、问题归属,链接要“回放”跟例题、训练题相近的题目,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比较它们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解决一道题目,学会解决一类问题,实现方法的准确理解与迁移应用。
(2)要做到知识与问题对应、题型与方法对应。
(3)要充分落实让学生参与过程,不要把指导搞成了替代。
总之,复习课教学是一个师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要突出知识的整合和应用,杜绝知识罗列式或压缩讲课式复习,明确夯实双基并不意味着低效重复,立足教材要避免“温故有余,知新不足”,提升能力但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做到知识让学生自主疏理,网络让学生参与构建;应用让学生充分训练,规律让学生探究发现;错误让学生互动争辩,方法让学生感悟提炼。复习课既不能忽视训练而搞成了单纯的知识剖析、深化与完善,也不能只注重训练而上成了习题课,要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训练,在落实训练的过程中内化和提升对知识与方法的理解。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10
本学年我担任高一(1)班、(2)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对于近来教学工作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1、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2、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己应该完善的地方。
1.应该多做练习,这样能迅速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
2.每节课讲完后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相关重点知识背下来。
3.对平时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本、不带课本的同学及时补救。可以让他们在放学后留下来抄笔记或课本,或者背课本。
4.想尽办法寻找实物让学生形象地了解知识。比如“做细胞的模型”时,可用月饼盒、硬纸板、玻璃片等等向学生展示实验用具;讲到种子植物时可多带几样种子观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身边运用。
总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11
《走进细胞》是高中生物必修1的第一章,是开篇,相当高中生物的绪论,也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石。上好这一章很关键。我通过这章的教学实践,发现要好新课标,有很多问题值得我去摸索。
一、领会新课标课堂理念
在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中,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堂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的课堂理念不仅是新课程的标志,也是新课程实施的系列环节的方向标。只有教师细细地揣摩,认真领会新的课堂理念,才能将其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环节。
今年我第一次接触到新课标,我积极参与新课标学习,信心百倍地给学生上《走进细胞》的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二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SARS病毒、HIV病毒结构,观察病毒的生活与繁殖,再让学生观察单细胞草履虫的运动,人的生殖发育的简图及人的缩手反射,与学生一起探讨病毒单细胞、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否离开细胞。
接着我落实第二个教学目标,我以课本上龟为例和学生一起来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让学生先了解生命系统的九个层次,然后我把龟换成人、松树、草履虫、细菌让学生来讨论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时间很紧,第二个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我反思我的教学环节,发现我在落实第二个目标时先讲解然后逐一讨论,如果我能启发学生阅读龟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人、松树、草履虫、细菌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再由我和学生一起来归纳生命系统各层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可以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又渗透了新的课堂理念。新的课堂理念需要我们用心领会,才能渗透到教学的各环节。
二、做好初高中生物衔接教育
学生在初中学过生物,进入高中,绝大多数学生把初中所学的生物知识遗忘了。做好初高中生物学知识衔接很有必要。我们学校针对学生这种情况,编写了校本课程,而且安排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周为启蒙教育周。一周时间要把学生初中所学的生物回忆起来很难,况且生物一周才安排两课时,这两课时我重点把与高中生物必修1相关的四个单元做了讲解。如生物与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与人的生命活动。其他单元安排学生课外自学。
第二周我上新课,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学生很自然就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并没有感到很深奥。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一课时,我安排学生到实验室操作显微镜,通过衔接高中教育的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学生已了解了显微镜的使用。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操作高倍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结构,看到学生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我也有了成就感。这样激起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也帮助学生树立了学好生物的信心。
三、重视学习,适应新课标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反思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训练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即教学的三维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围绕一些知识点展开一些活动,如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科学史实和科技新闻,生物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让学生动手完成生物学实验,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或者课堂围绕某个学生关心的生物学问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开展辩论等。如果教师不加强学习,根本适应不了新课标教学,只能就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兴趣,开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尽快适应新课标,对于生物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加强学习刻不容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学习:①反思每堂课。上完每堂课认真反思,找出成功与失败之处并分析其原因。在失败与纠正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②积极参与备课活动。与同仁一起探讨教学活动,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争取从每一次活动中有所收获和提高。③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吸取专家的教学经验,学习的观摩课,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新课标教学。
通过“走进细胞”这一章的教学,我深有体会,要落实好新课标,我们教师需要用新的课堂理念来武装思想,不断加强学习,深化专业知识,借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灵活应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的学生,才能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12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1、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2、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课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己应该完善的地方。1.应该多做练习,这样能迅速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
2.每节课都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练习,比如,讲到生物的特征时,就要求学生课后讨论:结合本节知识,人作为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提高学生的兴趣。
3.每节课讲完后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相关重点知识背下来。
4.对平时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本、不带课本的同学及时补救。可以让他们在放学后留下来抄笔记或课本,或者背课本。
5.想尽办法寻找实物让学生形象地了解知识。比如“做细胞的模型”时,可用月饼盒、硬纸板、玻璃片等等向学生展示实验用具;讲到种子植物时可多带几样种子观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身边运用。
6.多举例子让学生更明白。比如讲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时,课本上是这样举例的: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学生对于“太多”“过多”“十分”“非常”之类的程度词能基本理解,但如果老师在讲课时把这个例子改为:如果适合放牧1000只羊的草场,你放了2000只将会怎么样?这样学生就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总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