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热门推荐
你的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范文资料库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3-18 12:05:04      郭淑妃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在世界上,有无数的书籍就像星辰一样众多,其中总会有一些经典之作让人们反复传阅。当我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品时,仿佛内心的情绪也会涌上心头。为了珍藏心灵的变化,写下观后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而阅读之后写下观后感则是整理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你想知道如何书写作品的观后感,编辑准备了这篇“电影《焦裕禄》观后感”,希望能满足你的阅读需求。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建议你将其保存下来!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篇1

王四琼2014年4月11日下午第三节课,由学校领导班子组织我校全体干部职工,在白板室**了电影《焦裕禄》,尽管这已是我第四次看这部电影,但电影中焦裕禄那高大的形象始终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我们国家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多少年来经历了风雨的变迁、沧海桑田,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人们对生活的观念也变化很大,但我们却依然记着焦裕禄这样一位共产党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中,他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人民,无私奉献、情操高尚、人格伟大;他带领群众抗风沙、战盐碱、堵风口,栽下了泡桐几百里,造福兰考人民;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所以他人虽死而神不朽,精神逾远而弥存。他的事迹感动了整整几代人!

年仅42岁的共产党员焦裕禄,在冬天的寒风中调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走进兰考这片贫瘠的土地,迎接他的不是簇拥着的鲜花,不是经久不息的掌声,而是衣衫褴褛满面尘垢的孩子、是饥寒交迫逃荒要饭的灾民,是大雪、是风沙、是饥荒、是荒芜的土地,身为县委书记,身上没有官气、阔气,一件旧大衣是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他的儿女和老百姓一样挨饿受穷。

为了摆脱贫困,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禄甘愿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

在下乡救灾治涝的数月艰苦奔波中,总是自备干粮,手拿雨伞,和群众一起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一年多来,他忍受着肝病的痛苦。他坚持日夜工作。他在强风、大雨、沙窝和激流中奔跑,在兰考的土地上行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焦裕禄同志坚持生活在群众中,同群众同甘共苦。他是最难对付的人。在那简陋而又潮湿的办公室里,他和同志一起规划着兰考县的宏伟蓝图;在北风呼啸,飞沙漫天的田间地头,他和群众一起挥锹劳动;在寒冬雪夜,他踏雪百里把救济粮食亲手送到孤寡老人的手中。在破旧的办公桌前,他忍受着肝癌带来的巨大痛苦,起草了控制沙尘暴、盐碱的方案。

他一心为公,一心为民,从没有考虑过个人的成败,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失,更没有为求什么政绩而去弄虚作假。在他身上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和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流血牺牲的,锐意进取,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了我新的感受、新的鼓舞、新的灵感,使我重新认真思考人生的真谛。人们应该怎样生活?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我的生活环境远远优于焦裕禄同志,但今天我感谢他为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树立了前进的路标,让我了解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的目标。

为此,我将义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为项城城乡建设的发展尽最大努力,为实现共产主义作出贡献!我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向焦裕禄同志学习,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扬焦裕禄精神全心全意为教育服务,不向困难低头,不断开拓进取,在教育工作中兢兢业业,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篇2

为了深入学习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总行组织党员干部**了电影《焦裕禄》,虽然是很久以前已经看过的老**,但是再次重温仍然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震撼和感动。

焦裕禄作为兰考县委书记,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正在开县委会议的领导班子去火车站看看,那些拖家带口冒着鹅毛大雪等在火车站的灾民,列车来了一拥而上逃荒的场面,还有火车开走后遗留在地上的破烂的碗和半块红薯,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就是放在火车站8天没有动过的国家救灾物资,看到这些,焦裕禄发怒了,第二天带领大军亲自把救灾粮送到大家手中。而且主动要求取消干部的特殊福利。当其他领导在发生水灾假装生病住院时,他带领大家奋斗在第一线,为锁住肆虐兰考的风沙,他带领通讯员,推着自行车,亲自调查风沙的起因,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剧烈的病痛让他滑下了沙丘,但他没有退缩,忍痛坚持工作,在同事劝他回去休息的时候,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这是一种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

看完电影,大家都深受感动,想了很多。与我们所面临的条件和环境相比,这部电影是不同的,但同样的是,我们将面临困难、困难和问题。在困难面前,不推卸责任,不扯皮,直面困难,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客观地解决困难和问题。

一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永葆党的宗旨。焦裕禄同志忠于党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无产阶级革命奋斗了一辈子。他不愧为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和人民的好朋友。

二是必须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焦裕禄同志始终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兢兢业业,艰苦朴素,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性。三是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时刻想着人民,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热心帮助人民解决具体困难,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最密切联系,是人民群众的亲密朋友。

作为总行的一名工作人员,我将始终做好对其他部门和全行的服务工作,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加强换位思考,努力站在基层的角度上想问题,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的核心领导作用,依靠更多的人民群众,服务更多的人民群众。此外,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我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坚持认真落实理论学习要求,积极参加集中学习和研讨交流,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勇于正视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用学习道德理论知识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水平的实践,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更好的为大家服务。

信息技术部郭冬梅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篇3

第三在于他那种吃苦在前的奉献精神。对于县领导过去安心享受的特殊待遇,焦裕禄率先取消。这虽说是集体表决定下的,但没有他的登高一呼,哪会有表决时候的应者如云。

在得失之间,焦裕禄在家里还吃不饱的情况下,自助服务,这种状态多么高尚!当女儿在向母亲埋怨自己的衣服破旧的时候,当孩子们欢天喜地要吃鱼的时候,当儿子一气之下扔掉手中的窝窝头的时候,我想焦裕禄的心肯定在滴血,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哪个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

在这些私情面前,焦裕禄想到的却是如何维护党的形象。这是一个痛苦的选择,也是一个崇高的选择!

最后在于他那种敢于承担责任的负责精神。当上级来调查处理问题,别人又乐于替他承担责任的时候,焦裕禄以坦白的襟怀和无畏的胆识,斩钉截铁地承认是自己做出了决定。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展现出的是他对党的忠心,是他坦荡的胸襟和淡泊的姿态。

焦裕禄心里想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因为他知道党的形象,在为人民服务中需要保持党的形象。在他的事迹里,没有震耳欲聋的高谈阔论,没有故作高深的反复思考,他认准的只有一条:

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群众当时那么拥戴他,人民群众现如今那么怀念他,就是因为“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的。

电影《焦裕禄》,使我接受了一次次心灵的洗礼和灵魂的净化,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予我新的感受、新的启迪,使我再一次认真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将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公仆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不怕困难、不惧风险的大无畏精神;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奉献精神。把学习焦裕禄精神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全面学习,深刻领会,求真务实。

我们要自觉以焦裕禄为榜样,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依法教学,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发展。要坚定信念,清正廉洁,注重实际工作,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篇4

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的角度看,公仆精神是精髓,奋斗精神是精髓,求真精神是精髓,无畏精神是重要内容,奉献精神是鲜明特色。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犹豫、毫不含糊、毫不动摇。

二是要坚定宗旨意识,始终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做群众的贴心人,做群众的主心骨。三要强化发展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创业热情和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开拓精神和尊重规律结合起来,把当前工作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焦裕禄精神体现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焦裕禄同志当年在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90多万亩土地的兰考大地任县委书记,他既是一县之首,同时又是全县人民的公仆。他说:

“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正是为了这些穷苦百姓,正是为了这些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广大人民,他在兰考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植树治沙、脱贫致富,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如今,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焦裕禄同志那种视人民如父母,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精神仍需发扬光大。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焦裕禄同志公仆精神的写照,也是党的宗旨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主动加强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的党性修养,不断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切实让利益和感情为人民服务。

我认为,学习焦裕禄不能简单地说、写、热脑,而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结合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学习焦裕禄精神,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与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结合起来。你周围的模特儿可能不那么高大完美,但可能更实用。你可以用焦裕禄的精神激励自己,用身边的榜样引导自己,学习那些优秀党员的做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三是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与焦裕禄同志相比,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践,找准差距,制定措施,选择努力方向。要努力提高工作水平,用实际行动和具体成效证明学习成效,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宋人欧阳修说,圣人“虽不朽,但远矣”。

鲁迅还说:“如果死人不埋在活人的心里,那就真的死了。”。"焦裕禄同志就是一个虽死犹生,活在人心里,逾远而弥存的高尚的人。

他的精神,他的形象,将逾远而弥存,历经时日而愈加光芒四射。

焦裕禄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很长时间,但他的崇高精神却超越了时空,得到了长久的更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不可磨灭的丰碑,是我们的灵感源泉。要求我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以焦裕禄精神规范思想和行为,以党的作风引领师风,以党的作风塑造师风。

他用光辉的一生,锻造了忠诚、爱民、科学、创新、务实、敬业的焦裕禄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着祖国的责任,要学习焦裕禄精神,大力弘扬教育禄精神,忠于人民教育,关心学生,树立科学态度,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奉献、拼搏、无私奉献,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篇5

有人说过,真正的伟大扎根于真正的平凡。很多人带着光环傲于俗世,泯于坚持,但有些人甘于平淡,时光流转之中,历久弥新。也许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记忆,而是一种精神传承,焦裕禄,真正的平凡,真正的伟大。

“我绝不离开”

兰考在饥荒中满目疮痍,黄沙和盐无穷无尽。萧条弥漫,一句豪情壮志却如利斧,劈开万仞巨山,激荡人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一份勇气,饱含坚持,带领群众抗风沙、战盐碱、堵风口,栽下了泡桐几百里,福泽后人。

我们惊叹于这份成绩之时,更让人折服的也应是那份从容,大气,“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他说到,他也做到,我们是否可以学到?安于享乐、明哲保身,得过且过难道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写照?

时过境迁,现在的“困难”与当年的“困难”不可同日而语,而实践之人却寥寥无几。反思,对于我们,任重而道远。

“我们有责任”

谁要为衣衫褴褛的孩子、饥寒交迫的受害者负责?焦裕禄斩钉截铁的回答,“我们有责任”。敢于承担才能敢于改进,魄力是一个领导者的素质,勇气更是一个领导者的必备。

回看现实,互相推诿,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似乎才是为官之道,不过圆滑之下,必是平庸,处处无缝必是处处无功。

害怕责任的承担,逐渐成了一种病态。怕敲诈,所以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怕上当受骗,于是甘愿装傻,冷漠,自私,缺乏信任,愈演愈烈。什么时候我们能大声说出“我们有责任”,那份和谐岂是现在所能预见?

“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焦裕禄是个平凡人,他会累,会病,与常人无异,可是在病中,他心系兰考,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是异于常人的高贵。他选择把自己埋在沙漠里,希望用自己的灵魂继续他无尽的梦想。执着于此,坚持于此,让人叹服。

我们常说如果有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气势”,什么事不能成功呢?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方法。每个人都知道,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遥遥无期往往伴随着日渐弥漫的绝望,一路坚持的辛苦消磨了最初的那份斗志,坚持的少了,所以成功的也少了。

焦裕禄的成绩不需要评判,但是这份“虽九死其犹未悔”,“死而后已”却实足值得我们效仿。

“经典”常常与“过时”相伴随,那是因为缺少与时俱进,焦裕禄已逝,焦裕禄的意义可以幻化成符号,成就经典,指引当今,那这种经典就意味着改变。

上寮学校刘聪聪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篇6

通过一番思想洗礼,一次次与实际相结合,我觉得我们广大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需要以焦裕禄精神为尺子,查找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自身改进的重点。

首先,要学***人民服务的理念。当焦裕禄1962年初到兰考看到的是穷山恶水,百姓忍饥挨饿,干部人心思去的局面。面对困难焦裕禄没有动摇,没有退却,他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治沙治水治“三害”,为查灾情忍着病痛走遍了所有村队,探访了县境内全部沙丘、风口。

为了县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必须死。

其次,要学***足实际、敬业奉献的精神。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上实事求是、身先士卒、顶风冒雨、明察暗访、不顾病痛用科学发展观描绘出了兰考的新篇章。为锁住兰考的风沙,他带领通讯员推着自行车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调查风沙起因;为改善气候环境,他倡导并亲手在沙丘上种下一颗颗泡桐树;为解决夏季水患,他又在洪水季节顶风冒雨查看水情。

在我们今天的工作中,工作内容虽然不同,相同的是我们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境.在困难面前我们是知难而上,还是畏惧退缩?工作方法采取的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还是推诿扯皮,知难而退?

这些,焦裕禄都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三要学习“以身作则、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初到兰考的焦裕禄看到百姓的贫苦生活,在主要领导反对的情况下,带头取消了领导干部的特殊生活待遇;在为解决干部因饥饿浮肿而影响工作时,他冒着政治风险主动拍板购买议价粮;当地区公署派专员调查时,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责任。他以服务群众的无私精神,赢得了党和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当百姓心存感激送来几条自家养的鲫鱼他拒绝;看到女儿的破棉袄,看到孩子吃不到肉在哭,他的心在流血。与焦裕禄同志相比,今天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不能放松世界观的转变,不能在市场经济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篇7

闵东为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3月20日上午,我局组织机关干部和全体党员观看了《焦裕禄》影片。影片中,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品质和精神给了我强烈的震撼和鼓舞,使我进一步理解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

焦裕禄身患严重肝病,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献身于兰考偏远贫困山区,为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献身于工作。忘记了妻子、儿女更忘记了自己。——吴县长派人分给他二斤大米,这在当时来说相当的珍贵,可以让家里人吃上几顿香喷喷的饭。

可他却一点也没动,让家人原物奉还。他带头废除了干部生活调节费,为补助一些一辈子任劳任愿而犯所谓的“错误”去别的县买米。因此遭到了无所事事之人的诽谤和中伤。

然而,困难并没有吓倒他,反而坚定了他改变兰考贫困面貌的决心。每当他的肝病发作,疼痛难忍时,他就采取了独特的治疗方法“压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屉或者桌角顶住腹部来减轻分散身体上的疼痛。在一次调察中,他的旧病复发,一阵肝痛让比尼额头不断冒出汗水,但他患大病时却没有哼唱。

在他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上。他让女儿采来一束麦穗放到他的枕边,让他一直闻着麦香离去。这是一个坚强的共产党员生前的最后一句话。他把最后的希望和最后的祝愿,放在他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给世界留下了悲惨的遗幕。

焦裕禄同志逝世后,人们在他的日记本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象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飘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象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象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对焦裕禄同志一生所走过道路的最生动的写照。

影片再现了这样一位不朽的共产党员的形象,生动、亲切、真实、可信地展现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精神。闪光的精神,集中在同一个闪光点上,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们深深地记住这个名字,就是要叫这样一种高尚不朽的精神;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给每一位党员干部提意见的精神:永远做一名为民奉献的公仆,永远不要骑在人民的头上。作为领导干部,只有时时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才会拥戴你、支持你。

反之,置人民利益于不顾,当官作老爷,欺压百姓,终将被人民所唾弃。

从焦裕禄同志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忘本、不搞特殊的精神。焦裕禄精神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党员作风建设的好教材。

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精神一天也没有离开我们。作为一名党员,我深受焦裕禄同志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的焦裕和鼓舞,坚定了理想信念。学习焦裕禄精神,就是要在工作和学习中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兴服务群众之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大兴知难而进之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大兴敬业奉献之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党性,树立良好作风。

我们必须向烈士学习。和他们一样,我们要把党的一切工作作为终身的任务和责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在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建设和谐新宝鸡的各项工作中,带头贯彻党的宗旨,勇于创新,勇挑重担,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求真务实,勤奋工作,让焦裕禄精神永远成为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将宝鸡建成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向党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篇8

从学生时代,到步入社会工作,现在人到中年,每个时期都要看上一两次的《焦裕禄》影片,焦裕禄的精神一直在伴随着我的成长,我的人生过程被焦裕禄的精神感染着、被激励着。每看一次《焦裕禄》,心灵就被震憾一次,感动一次,泪流一次,对焦裕禄的伟大形像就深加记忆一次。

现在全镇上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机关又一次组织全体工作人员于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新的时期,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搞什么花架子的形式主义,糊弄做假,糊弄上级领导和群众,在群众中还摆官僚主义架子,经常想着享受型的享乐主义,甚至有些依靠权力、势力过着奢靡之风的日子。总之,这些都是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的。

观看《焦裕禄》影片中的真实故事,使人振奋精神,学习焦裕禄同志在工作困难中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担当、摧人奋进、立党为公廉政为民,把老百姓的疾苦时刻装在心里,并把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务摆放在心中,唯独没有自己的忘我精神让许多人感叹敬佩,让世人所感叹敬佩,让所有的中国人感叹敬佩!更值得我们后来人敬佩感叹!

向焦裕禄同志学习,还要学习他的博大胸怀,在具体的工作事务中,在有利于群众利益方面处理困难时,有时还得忍住该发而不发挥的个性,就是与小人工作观念作对立的周旋,忍为上,不为让,只为尚,当地委赵专员率调查组赴兰考调查实际情况时,有大批的群众把会议室大门堵住,目的是为焦书记叫屈喊冤,致使一些不可告人的小人目的化为泡影。这就是焦裕禄,党和人民的好儿子!

一个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真正的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好干部!

几十年来,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始终不忘焦裕禄同志,怀念焦裕禄同志,学习焦裕禄同志,并继承和发扬焦裕禄同志的精神,对促进和发展我国的各项事业,特别是在我国党史上,各层各界教育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向焦裕禄同志学习!让焦裕禄同志的精神永远放光芒!

我将一辈子顶赞焦裕禄同志!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篇9

单位组织观看电影《焦裕禄》,看完后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影片以焦裕禄安葬时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自发为他送葬,哭声震天告别他们的好书记作为开头,通过倒叙的方式,生动、亲切、真实可信地表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人们深深记住焦裕禄,正呼唤着这样一种精神,时代也需要这样一种精神。

一是深入群众,重视调查研究。1962年,焦裕禄被上级任命为兰考区县委书记。风沙、水涝、盐碱“三害”一直困扰兰考地区,为了根治“三害”,尽快帮助群众脱贫,焦裕禄到兰考后马上深入调查,亲自跑了一百二十多个大队, 摸清了兰考“ 三害” 的情况,并制订治理方案。

二是依靠群众,勇于创新。由于风沙、水涝、盐碱等“三害”没有现成的经验办法可以借鉴,他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同时,广泛听取群众的经验之谈和技术人员的意见,开展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总结治理经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三是心系群众,解决民生问题。焦裕禄紧紧围绕党的根本宗旨,全力以赴搞经济建设,把战胜灾害、发展生产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只有一个目的: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四是以德服人,留住人才。焦裕禄非常重视基层干部和技术人才,得知这一技术人才已经到火车站去时,撒腿就追,到了火车站,没有说教,没有以职位压人,而是半是恳求,半带遗撼地对小伙子说:“你走了,没啥送的,这是兰考的一包沙土,你拿回去做一下试验,看还能种啥。

”面对真诚为兰考着想,没有一丝架子,没有一点官气的焦裕禄软软的请求,小伙子被感动了,当火车开过后小伙子却拿着行李没有上车,在他的感召下自愿留了下来。焦裕禄用真情换来的,是用他坦荡的胸怀纳来的!为了防止更多的基层干部和技术骨干饿死,他违反统购统销政策,甚至不得不接受上级组织的调查,试图提高粮食供应水平。

五是舍身为公,舍己为人。焦裕禄在兰考走遍全县,冒着沙尘暴和洪涝灾害,与人民群众一起开垦土地、风沙丘、种泡桐、挖河渠、住茅草屋、蹲牛棚,坚持不懈地工作。他病了很长时间,家里人口多,生活困难,但他坚决拒绝帮助。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总是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焦裕禄为了兰考的老百姓付出了全部心血、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焦裕禄同志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病了很长时间,家庭很大,生活困难,但他坚决不肯给他宽慰。

吴县长送来的大米他送给了技术员;因为他把钱救济了困难群众儿子没吃上红烧肉;别人送的鱼,他又让孩子送回去,孩子没有好衣服而让同学嘲笑……他那种吃苦在前的奉献精神。对于县领导过去安心享受的特殊待遇,焦裕禄率先取消。当女儿在向母亲埋怨自己的衣服破旧的时候,当孩子们欢天喜地要吃鱼的时候,当儿子一气之下扔掉手中的窝窝头的时候,焦裕禄在这些私情面前,焦裕禄想到的却是如何维护党的形象!

六、身先士卒勇于担当的负责精神他带头废除了干部生活补贴费,为补助一些一辈子任劳任愿的基层干部,顶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去别的县买米。因此遭到了好事之人的诽谤和中伤。然而,困难并没有吓倒他,反而坚定了他改变兰考贫困面貌的决心。

每当他疼痛发作时,他都会用茶壶、抽屉或桌子的一角托住腹部,以减轻散落在他身上的疼痛。承受着巨大病痛的却不哼一声。这是多么刚强的性格,多么顽强的意志!

他那种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现在的人看来,焦裕禄所做的那些访贫问苦、慰问群众、勘探风沙、查看灾情等事情,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副手,甚至于秘书代劳。但是,焦裕禄却总是轻车简骑车深入一线。

他那种敢于承担责任的负责精神。当上级来调查处理问题,别人又乐于替他承担责任的时候,焦裕禄以坦白的襟怀和无畏的胆识,斩钉截铁地承认是自己做出了决定。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展现出的是他对党的忠心,是他坦荡的胸襟和淡泊的姿态。

影片的另一个细节是焦裕禄与吴县长的对话。吴县长提醒焦裕禄不要犯政治和冶金错误。在这部影片中,有一个人与吴县县长焦裕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是一个把不犯政治错误当做最重要工作的领导人。一张口就是干大事,让党满意。

另一方面,他说群众无知,没有长远眼光。吴县县长主张集中精力准备农民诗歌比赛,因为有上级领导参加,而焦裕禄则主张集中精力救灾。

焦裕禄说:“救灾工作牵扯到千家万户,连着全县人民的心,刻不容缓,我们的工作不是做给上面看的,群众满意才是唯一的标准。”

吴县长说:“应该说党满意群众也满意,这才是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

焦裕禄说:“我认为这两者是一回事,我们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群众满意的事,党能不满意?反过来说,群众不满意的事,党会很满意?”

吴县长说:“这是个很深奥的理论问题,不是今晚能辩论清楚的,不过至少有一点应该明确,群众有时候觉悟不高、目光短浅,往往只看见眼前的衣食温饱,而看不到长远的今后和将来。”

焦裕禄说:“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得上什么今后和将来。再不彻底治理‘三害’,改善群众生活,再发生逃荒要饭,饿死人的现象,你我吴县长说:

“饿死几个人算什么,关键是我们个人不能在政治上犯错误。”

殊不知,连群众的生死存亡都不算大事,何谓大事?有些领导只注重政绩工程,全然不顾群众的疾苦,认为只有“政绩工程”才能说明一切,才能向上级领导证明自己的工作。他们认为工作根本无需向群众交代,以一句“群众有时候目光不够长远”就敷衍了事。

这正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如不整顿,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实际上,吴县长要做的不是真正让党满意,而是在短期内让个别领导满意,因为只有群众满意,党才能满意。

影片中,焦裕禄上任后召开县委第一次常委会时,首先带着大家来到火车站,向领导们展示了在暴风雪中挤在火车上的人们。焦裕禄上任后深入农村调研,观察民情,走访群众,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以期做出科学决策。影片的最后,在焦裕禄的带领下,兰考三害“内涝、风沙、盐碱”得到有效治理,历史证明焦裕禄的选择是正确的,实践证明坚持群众路线是无比正确的。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篇10

工商联贾明

1962年,40岁的共产党员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书记。迎接他的不是鲜花的簇拥,也不是长时间的掌声,而是衣衫褴褛、满身污垢的孩子,饥寒交迫的灾民,雪灾、沙尘暴、饥荒和贫瘠土地的灾民。

影片中,焦裕禄同志说了两个字:一是干部干的好,要看人民群众要不要。二是:

历史会给每个人一个公正的评价。不为人民工作的干部不是好干部,不能为人民谋利益的干部不值得当干部。

焦裕禄身为县委书记,身上没有官气、阔气,一件旧大衣就是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他的儿女和老百姓一样挨饿受穷。面对狂暴的“三害”,他紧紧依靠群众,领导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殊死搏斗。他在农村抗灾排涝几个月的艰苦工作中,总是自备干粮,打伞,在洪水中与群众搏斗,探索流沙,检查风口。

他坚持生活在群众中,与群众同甘共苦。他最痛苦的地方,都有他的存在。焦裕禄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唯独没有为自己,为了兰考人民能摆脱穷困,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焦裕禄之所以能做到这一切,最根本的原因是他认真实践了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在兰考的一年多时间里,焦裕禄忍受着肝病的痛苦。他坚持日夜工作,在强风、大雨、沙窝和激流中奔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64年5月14日,42岁的好同志焦裕禄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看完《焦裕禄》这部电影,自己深受感动,焦裕禄同志在我心中的形象一直很高大,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东西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短暂铸就了永恒。焦裕禄同志处处为群众着想,事事为群众着想。他注中群众的智慧,尊重群众的开拓精神。他与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从不脱离群众。我们要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要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要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深学、细照、笃行”。深学,就是要一点一滴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一字一句学习焦裕禄同志的言论,重点把焦裕禄精神学习好、领会透,不能大而化之,粗看都知道,细问不明白,没有触及灵魂。学习要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从相互适应中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

细看,就是要把焦裕禄精神从内到外、自上而下地作为一面镜子,彻底检查思想境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差距中增强动力和措施。笃行,就是作为一名党员,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过去,中国需要焦裕禄精神和群众路线作风;现在,中国需要焦裕禄同志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今后,中国还需要继续推进向焦裕禄学习的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正能量。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篇11

4月14日晚上八点,我镇在政府大院播放老电影《焦裕禄》。对焦裕禄同志来说,老实说,我只听到他的名字,知道他的故事。但通过那天的观看《焦裕禄》电影,我对焦裕禄同志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内心。

如果这部电影只是在现代制作的话,可能不会真的给人们带来这么大的震撼,因为现在的素材比较丰富,人们对贫困生活的体验也越来越遥远。但是本次播放观看的《焦裕禄》是1990年上映的,那时候的生活较之现在还落后很多,各地的生活都不是很富裕,所以对焦裕禄时期的生活很多人依然是感同身受的,而主演李雪健同志,相信他对焦裕禄精神有着很深的理解,有血有肉的表演隔了这么多年,依然可以让人深深的感受到焦裕禄同志那满腔热血,让人深深的被焦裕禄的事迹所感动,感动之余又发人深省。

影片开头是焦裕禄同志的死讯,兰考人民哭着送焦裕禄。我记起一首革命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为什么广大百姓都对焦裕禄同志这么依依不舍,电影里给出了答案。

兰考县灾荒,街头乞丐满街,孩童抢物充饥——在这个情况下,很多党员居然在纷纷申请离开兰考,而焦裕禄同志就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了兰考县。在面对因偷红薯给家里人吃被干部毒打的百姓时,他没有责怪反而自责“都是因为我们工作没有做好,对不起乡亲”。第一次在县委开会,他没有多说话而直接说“我建议大家先到火车站去看看”。

深入群众生活才能了解群众疾苦与哀乐。在治理“三害”问题上,焦裕禄同志主要做了几个方面,非常值得学习:一是深入有经验的一个老场长家里,学习讨教如何治理风沙;二是得到的经验是种泡桐、花生和大枣,他马上亲力亲为,付诸实践;三是惜才爱才,用情留住研究土治的大学生人才,相信科学治沙;四是组成“三害”调查队,深入一线走访调查,共同研究治理办法;五是坚持不懈,长期坚持坚定信念。

影片中,吴县长与焦裕禄同志明显形成对比。他们在电影中的对话可以称为电影的中心思想。吴县长认为“党满意和群众满意是工作好坏的标准,而首先要考虑的是党是否满意。”而焦裕禄同志认为,“群众满意才是唯一的标准”,因为群众满意的党肯定满意,群众不满意的党自然不会满意。

两人最终不欢而散,各自继续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工作。从而当焦裕禄同志在焦头烂额的忙着救荒时,吴县长却在那里忙着办展览,因为他觉得“上面很高兴,还说要把我们作为优秀经验进行宣传”。可见,他的县长是为“上面”做的。

但上面是如何看待两人的工作的呢?当吴县长将焦裕禄同志为了基层脱产干部而违规进行统销统购的事情上报给上面时,来调查的赵专员最后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评判一个干部是不是好的优秀的,经不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要看的是这个干部得不得到广大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但我认为焦裕禄同志需要反省的是,他不应该带病工作那么久,拖累了身体,这么早就去世了。因为治理沙漠化需要很长时间。如果他早去治疗,同时工作,治愈后继续在兰考工作,他可能会在生活中有更多的贡献。我觉得,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话非常适合“批评”焦裕禄同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因此,广大党员和群众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力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

当然,对于焦裕禄同志的这个“错误”,我们更多的是悲痛大于责备。我们多么希望焦裕禄同志能长寿,让他的故是多一些,让他的优秀品质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我认为,焦裕禄同志精神的最集中的体现就是“走群众路线”,他一直深入一线,把自己当做“人民的儿子”,处处想着群众。这就是为什么他深受群众爱戴,群众不愿放弃的原因。这也是我们应该终生努力学习和工作的品质!

2014年4月17日

相关文章列表

返回顶部
返回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