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热门推荐
你的位置: 首页 > 读书笔记 > 读书内容笔记

安妮日记读后感集锦

发表时间:2024-11-04 12:14:31      佚名

安妮日记读后感集锦。

读书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在读完作者写的作品,我也产生了一些全新的感悟。 阅读后的思考,总会给人以启迪,如何围绕感点将读书感书名读后感写到位?编辑为您梳理了“安妮日记读后感”的一些关键点和信息,品味这篇文章带你进入新的世界!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1】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我们在绝境中要不断看到自己

制造的希望与美好

这是在北兵马司剧场上演的《安妮日记》的宣传海报上的话,据说《圣经》翻译了多少种版本,《安妮日记》就被翻译了多少种版本。它讲述了一个犹太少女眼中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一群犹太人的生活。在漫长的25个月内,惟有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面对思考战争、思考与父母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活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八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都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最困难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回到生命本质,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值得仔细审视,其实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与梦想,但事实是,我们一再一再的为生存忙碌时,我们就会对寻找和坚持弃权。《安妮日记》会带我们回顾一次历时六十年的纪念、讲述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享受一段温暖人心的时光。你会感受到一个14岁犹太少女对于生活的心声:“我看见世界变成一片荒原我听见雷声渐进,我能感受到百万人所遭受的苦难,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云彩很没,阳光灿烂,想象自己和爸爸在过去经常去的公园散步,所有的花在同一时间里盛开,我就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中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会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绝对不会将自己的生活建立在混乱、痛苦和死亡之上……不管怎样,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2】

捧着《安妮日记》这本书,我常常废寝忘食,我被安妮的一则则日记所震撼,我无法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折磨。

因为战争,原本过着富裕、安适生活的一家人和范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以及杜瑟尔医生,这八个人在狭小的完全封闭的后屋里,胆颤心惊地生活了两年多。他们完全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得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说话的自由。他们每天还要忍受着恐惧、饥饿、病痛,这让我们想都不敢想。

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我生在和平时代的中国,每天过着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在家里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玩电脑、看电视、打卡片……在学校里,我也可以做我喜欢做的事:看书、踢球、跳绳……双休日我还可以约上小伙伴一起溜冰,一起玩真人CF,一起打乒乓球……可我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天天抱怨作业太多,没时间玩耍,晚饭一吃好就要写作业。有时妈妈叫我多做几道课外题,我就会一百个不愿意,我就会和她顶嘴。现在想想,我还实在是不应该。

《安妮日记》中我还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许多孩子的肚子空空,啃着一根胡萝卜,从冰冷的家里跑出来,跑到风吹雨淋的街上,进到一间潮湿的、没有生火的教室里。孩子们为了一块面包,向街上的行人乞讨。多么令人心痛的画面。想想这些孩子,再看看我自己,我真感到羞愧。每天我不是嫌妈妈做的饭不好吃,就是嫌爸爸做的菜不合胃口。有一次,爸爸做了一桌子的菜,有鱼,有虾,有肉……可我一看没有我最爱吃的红烧鸡翅,于是,我就生着闷气不吃了。爸爸只好再去做了红烧鸡翅出来。现在想想,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安妮日记》让我反省了自己,让我学会了思考。它像一盏明灯,将指引着我前进。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3】

从古至今,书籍便是文人墨客讴歌的对象。古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今有“书籍是饥饿的人的一块面包”的名言。作为一位惜书爱书之人,每天坐在柔和的灯光下,读名家著作,是愉悦的享受,而总众多著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族少女安妮·费兰克。她的家庭原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安妮被迫全家迁至荷兰避难,二战爆发后不久,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一家人躲进了一间密室,密室成员后曾至8人。1944年8月有人高密,他们8人被捕并被关进集中营,最终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其父整理并出版了安妮的日记,即为《安妮的日记》。

这本书描写了许多鲜明感人的形象。安妮是一个性格活泼的花季少女,她的父亲谦虚随和,母亲语言夸张,缺乏理解能力,姐姐内敛端庄,温柔懂事……,性格迥异的对二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安妮的日记燃起了所有人对生命的热情,使人们认识到大屠杀、反犹太主义,也使人们认识到人性内心的童真、善良、仁慈,更成为现代业界的精神象征。

《安妮日记》给我带来了太多感悟,对亲情、对友谊、对人生……

畅游书海,愉悦心灵;宁静岁月,唯愿与书香常伴……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4】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永远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远……

后来,安妮被抓到了集中营,但是她依然是那样的乐观,那样的充满希望……但是,在安妮16岁生日的前3个月,她却去世了,带着绝望……不,带着那么一定点的希望走的……她的精神垮了,

爸爸的杳无音讯,妈妈的死,姐姐的突然离去,使安妮,那个因为战争和疾病而不堪一击的女孩再一次的受到打击……她在3月初,一个原本充满希望的春天,悄然离去……

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

安妮短暂的一生,从那天下着淅沥沥雨的早晨,安妮走出家门,走向那个让自己唯一有活下去希望的密室,她的故事开始了,但同时也注定了她命运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但是她留给我们的作品却让我们深刻的记住了,这是个只存在了十六年的年轻生命,却正如她日记里写的那样“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做到了,用她的心记录了仿佛发生在一个美丽天使身上的故事。记住了一个天使一样的少女,踏着凡间的尘埃,抚摸着战争的伤口,在痛苦和绝望的世界里种下星星点点的种子,漫浸希望的火种,灌注勃发的力量,储蓄着对于光明、和平的一切美好设想,对于未来世界的无限展望和期许。静静地躺在那本泛黄的日记里,淌在后人对于这段岁月无尽的沉思里。

读完了全本书,我有很多的感叹,为这个美丽感性的女孩。同时也深深触动了内心的和平,珍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希望类似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5】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犹太女孩,她与父母和姐姐过着平静的生活。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执政后,他们残酷地虐待犹太人,安妮斯一家迁往荷兰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过13岁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记本,从此与日记做朋友,名为“吉蒂”。

这时,德国法西斯分子占领了荷兰,更加残酷地虐待犹太人。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楼的房屋里面,成为了他们隐蔽的“密室”,同样为犹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进去……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他们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2年。2年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们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来,我感到十分地感动。

具体来说,为了避免德国法西斯的进攻,他们必须把密室盖得严严实实。所有的窗户都钉上了木板或厚窗帘以遮挡光线。白天,为了不让下面的人发现,我们只能轻举妄动。如果是现在,我们应该很难做到!

但世界上还有一些善良的人,他们的食物依赖于公司的几名员工。这些人无私地奉献给他们,给他们食物、书籍、学习!可是……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里的生活不容易。里面的生命看不见阳光,摸不到自然。它非常干燥,沉闷和无聊!这里没有要好的朋友,没有良好的教师,没有无限的高兴,没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战争形势,不停地轰炸使他们焦躁!

安妮总说“纸比人更有耐心”,是的!这种说法我也感受得到,对人讲一些繁多的事情还不如跟纸对话!每天以日记为发泄,倾诉!

她渴望自由,高兴。在这本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妮对自己、他人和生活的看法。从13岁的黄毛丫头长到成熟的15岁姑娘,再次声明,很有毅力!

中间还有很多人来激励安妮,比如她的姐姐玛戈和彼得!彼得是最棒的。每次,要么安妮上去,要么彼得让她上去。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6】

成长的力量

——读《安妮日记》有感

一粒种子可以在大地上生长,一朵梅花可以经得起寒冷独自绽放。今天我读完《安妮日记》这本书,感慨良多。一个小女孩,竟然可以如此的坚强和勇敢。

《安妮日记》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德国法西斯占领了荷兰,他们下令对犹太人大肆**。安妮随着家人躲藏到她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一起的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恩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这八个人从一九四二年七月开始躲藏,那一天我们的小安妮刚刚过完她十三岁的生日,他们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心惊胆战地生活了25个月之久。

他们白天不能发出任何噪音。只有在晚上他们才能打破这个禁忌。他们只能依靠同事的帮助,得到一些东西何声活必需品,以及外部信息。在这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笔写下了在顶楼内发生的事和自己的成长,思考着本不属于她这个年纪应该思考的问题,比如战争、反犹太人主义、父母的关系、性、自然、上帝、宗教等等。在此期间,她逐渐成长为一个对生活有着深刻理解的成熟人。

直到最终这位犹太小姑娘安妮被纳粹党夺去了生命,孩子的日记在战争后成为人们对那场血雨腥风噩梦的记录。

安妮很强壮。她并没有因为战争而惊慌失措和自暴自弃,即使现实如此残酷。与世隔绝,不是女孩的生活,而是战争让无数人过着这样的生活。安妮在日记中说,她想自由,经常哭,但她不能。

安妮是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啊!她向往蓝天、白云和自由,但她面对的却是与世隔绝的密室和枪声。人们总想长大,在战争中,安妮变成了一个女孩,她不再耍脾气,不再哭泣,不再怕死,因为她经历了太多。

战争使她变得坚强、勇敢、无畏!

战争可以摧毁一切,但不能摧毁坚定的信念!虽然故事结束了,安妮离开了我们,但她那份坚强勇敢却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7】

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少女,与父母,姐姐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从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证券执政后,对犹太人进行残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过13岁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记本,从此与日记做朋友,名为“吉蒂”。这时候,德国法西斯已侵占了荷兰,对犹太人进行更为残酷的迫害。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楼的房屋里面,成为了他们隐蔽的“密室”,同样为犹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进去……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他们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2年。2年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们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来,我感到十分地感动。详细地描写一下,为了躲避德国法西斯的攻击,他们不得不把密室盖得严严实实,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帘,挡住光亮。白天,为了不让下面的人发现,只能轻手轻脚的,如果是现在的话,我们应该是很难办到的!

可世界还是存有一些极少的好心人,他们的食品就是从靠公司几位员工。这些人无私为他们奉献,给予他们食物,书籍,学习!可是……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过的,在里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阳光,不能触摸自然,是极其枯燥,烦闷的和无聊的!这里没有要好的朋友,没有良好的老师,没有无限的快乐,没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战争形势,不停地轰炸使他们烦躁!

安妮总说“纸比人更有耐心”,是的!这种说法我也感受得到,对人讲一些繁多的事情还不如跟纸对话!每天以日记为发泄,倾诉!她渴望自由,快乐。在这本日记中,可以看出来安妮对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从13岁的黄毛丫头长到成熟的15岁姑娘,再次声明,很有毅力!

中间也有许多的人鼓励安妮,比如说她的姐姐玛戈,还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读完这本书,我非常地感动!建议大家也去看吧——你们会感受到里面的喜、怒、哀,乐。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8】

今天上午,我在阳台上懒洋洋的晒着太阳,随手从柜子上拿起我的书——《安妮日记》,

便有滋有味的读了起来。

故事主要讲的是安妮·费兰克在十三岁生日那一天受到了好多好多令她开心的礼物,可

是最让她感到欣喜的就是一本硬皮笔记本。于是,她就开始在那上面写日记,而且还亲切的

称呼日记本叫凯蒂,她津津乐道对它谈她每一天感到快乐的事,或者是悲伤、苦恼的事,不管

怎样,在安妮嘴里的一切事,都显得十分轻松愉快。

可是快乐的日子总是不长久,在有一天,安妮的姐姐玛格特收到了召集令,一家人必须

立刻找个地方躲起来,否则就会被送到可怕的集中营。于是,安妮的父亲找到了一间密室,他们

就决定躲在这里,一直到战争结束为止。

安妮在天天提心吊胆的状态下,运用她乐观向上的性格,勇敢的面对了这突然发生的一切,

她开始充实的过好每一天,并且和唠唠叨叨的妈妈和完美无瑕的姐姐搞好关系,就这样,她又

开始快乐的生活着,没有什么抱怨。

1944年8月4日,盖世太保终于找到了隐藏已久的他们,安妮以及其他人被抓获了,去的是

阴森恐怖的集中营,在这里,她展开了正义和邪恶的较量,但是,她还是寡不敌众。1945年2月

安妮的姐姐玛格特因为失手掉下双层床而被夺走了性命,安妮因为悲伤过度,三月处的时候,她

死了。

我读到这里,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世界上失去了一位多好的作家啊。

战争太恐怖了,我真的希望世界上能少一处危险,多一处和平,让全天下的人快快乐乐、健

健康康的度过每一天!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9】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柔软的那个角落,有她在,人类寒冷的时候会看见篝火,有她在,人类沮丧的时候会看见星光,有她在,人类绝望的时候会看见朝阳。

安妮日记读后感4

安妮从13岁生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后不久。

少女的日记、本该是纪念日常的奇想、情窦初开的悸动。平凡而快乐的“流水帐”常是这年纪的文笔产品。但你见过这样的时刻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记吗?《安妮日记》就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日记》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问题。《安妮日记》的内容是:恐惧、不安、奴役与饥寒交迫。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与纳粹集中营,阴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为她生命的终点,真挚的情感与卑微的希望,贯通整本日记。写作时的孤独与秘密的保存,却转为世人的广大回响。善良、正直毕竟才是普世价值。《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任命苦难生活的报道。

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我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的“痛苦”的结束。但事实上,如果真的爆发战争,那将是更痛苦的深渊。

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

安妮日记读后感5

人的一生会读过无数本书,总会有一本让你恋恋不舍,难以忘怀。我也有这样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安妮日记》。

当我第一次打开这本书时,我就深深的爱上了它。每读一章,就让我渴望读下一章。安妮快乐,我也会跟着乐起来:安妮忧伤,我心里也难受。我总是身临其境,跟着主人公一起面对重重困难……

这本书表达了人类对战争的控诉,厌恶。和平这个词就是主人公渴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安妮一家是犹太人,为了躲避德军,安妮一家和邻居一起藏到了他爸爸公司的密室。在公司员工的帮助下,躲避了德军的疯狂追杀。可是最终又一个人告了密,所有人都被抓走了,只有公司的打字员小姐带着安妮的日记逃了出来……

在故事的后续中,描写了德军的残忍。每次重温这本书时,我就会想到安妮的悲惨命运,让我们远离战争的警钟,把和平再次放在心中吧!

这就是我的最爱——《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10】

回到生命本质,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仔细审视,其实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与梦想。但事实是,我们一再地为生存忙碌时,我们就会对寻找和坚持弃权。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2―1944),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医生。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一般人总是将《安妮日记》与控诉德国纳粹的暴行或是一个小女孩的成长联系起来,但是不仅仅如此,在密室中发生的一切,“正当恶劣的环境像山一样压在人们头上的时候,我们看到,特别是成年人,是立刻调整自己的行为,想方设法顺应环境,还是在这种调整中以环境压力作为放弃理想与原则的借口?”就像万达安先生在和平时期还能帮助初到荷兰的弗兰克先生,为什么在这种绝境下却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去偷孩子们的食物?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而13岁的安妮呢?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平和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11】

与梦想同行——读《安妮日记》有感作者:八班赵雨涵学校:书院中学指导老师: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她都会经历一段神奇的旅程。在旅途中,有欢乐和希望,也有悲伤和悲伤;有阳光和鲜花,有黑夜和暴风雨。今年夏天,我读了一本经典之作《安妮日记》,仿佛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小时候,我对美的梦想似乎遥不可及。我记得有一次,我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想用粉笔写下青春的旋律;用书本奏响凯旋的歌曲;用朴实的语言托起明天的希望。

那时,我很天真,总是模仿老师的言行,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老师用她的教鞭打碎了那个淘气的我。所以那时候,我眼中的梦就像一个五颜六色的泡泡,漂浮在广阔的天空中。

但就在我停留在这美丽的时刻,突然,眼前的泡泡就这样破裂了。从此,我不相信梦想的存在。直到我读到《安妮日记》,这才让我感受到梦想的伟大。

安妮生活在”秘密小屋”,在漫长的日子里,唯有13岁的安妮想用她富有生活气息的笔,当上一名记者。但这个简单的愿望被当时的黑暗主义笼罩和淹没,那个时候犹太人的生活处境非常恶劣,但安妮却仍然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将一切困难化为自己为理想拼搏的动力。安妮说过:

”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安妮依然怀着希望,用乐观的眼神观望现在,畅想未来。读完这本《安妮日记》,我知道安妮的生活处境非常困难,但她乐观、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如今,我们生活在安宁、和谐的世界里,面对追求梦想的困难,我们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放弃,为何我们不能像安妮一样,勇敢而又坚定地放飞梦想,追逐梦想,实现梦想呢?安妮,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女孩却受到如此之大的磨难,没有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没有与同学朋友嬉戏玩耍,不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面对逆境,她有勇气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但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不能?

安妮,是一个永不绝望的女孩,是一个永远乐观快乐的女孩,是一个在逆境中不肯放弃的女孩。她正激励着我们冲出逆境。因此,当你在实现梦想的路上遇到挫折时,千万不要轻易放弃,要勇于面对和挑战,要以乐观的态度战胜一切。

让我们在逆境中磨炼自己,增强自己。梦想,让我们充满希望;梦想,让我们充满自信;梦想,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期待。只要你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坚持追求梦想,总有一天,你会迎来鲜花和掌声!

让我们一路与梦想同行吧。评梦不仅是心中的信念,更是理想的风帆。小作者从《安妮日记》中,感受到主人公不惧逆境的乐观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化为前进的动力,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阅读经典作品,提炼思想精髓,结合亲身体验,使优秀文章充满正能量。

上一篇: 女生日记读后感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列表

返回顶部
返回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