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夫雷中学读后感。
栏目推荐你阅读“帕夫雷中学读后感”等专题内容。
书籍可以让我们静心,在看过作者写的作品后,难免对某些事产生新的想法。这时我们可以将心得感悟梳理出来,总结成一篇读后感。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帕夫雷中学读后感”,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帕夫雷中学读后感 篇1
工作之余,翻读着《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无时无刻不在为苏霍姆林斯基热爱教育事业的真诚之心所感动着,无时无刻不在为他终生从事教育科研的精神所激励着。
帕夫雷什中学,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费尽心思地在这实践发展他的教育信念,用心地抒写了生动感人的教育诗篇。结果,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在他的努力下变成了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之一,变成了远方来访者求经取宝的场所。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阅读的作用。他再三告诫我们的老师:要多读书,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很重要的精神需求。”的确,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还主张从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高度看待一切活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的心里空间,不能忽视多样性。我们应为学生创设多样性的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自信、创造与成功还给每一个孩子。
我浅谈了读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以后我会挤出时间,继续拜读这位大师的经典,吸取经验,反省自己,完善不足。
帕夫雷中学读后感 篇2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的第一章中,谈到了好老师的四条标准的首条标准是:
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
而其中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孩子,一群可能犯任何错误的孩子,一群犯任何错误都可能改正的孩子,一群可能什么都不会做的孩子,一群可能一教就会的孩子,一群气的老师流眼泪,也可能感动得流眼泪的孩子
我们都曾经是这样的孩子,谁没有因玩耍而忘记了做家庭作业,第二天还要和老师撒谎,说作业忘记带了,老师逼着回家拿,却说大人不在家,老师也没了办法;男孩子哪个没有偷过桃,摘过李子,捣过鸟窝,掏过鸟蛋?没给老师起过外号?如果那时有网吧,难免不进去过把瘾。
是孩子,就该这么淘气,是孩子就会犯过错,是孩子就会惹老师惹家长生气操心甚至哭鼻子。谁叫孩子有无限的好奇?谁叫孩子有那么旺盛的精力?谁叫孩子身体和心灵都脆弱的禁不住一片树叶呢?
所以,当我们当我们长大了,面对孩子,我们就该常想想,我也曾是孩子。当孩子遇到悲伤的时候,我们要蹲下来,说几句安慰的话;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拍拍孩子的肩膀说几句鼓励的话;当孩子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也要伸一伸大母手指头,说几句表扬的话;当孩子犯了错误,一定要严厉地说几句批评的话,但话语里一定包含着深情,包含着期望,相信他是一个好孩子。
就像陶行知的四块糖块,就像于永正的优雅的蹲下,就像斯霞清澈如水的孩子般明亮的眼睛一样,去包容孩子,平等的对待孩子,永远地爱孩子。
常想想我们曾是个孩子,我们就会更多地欣赏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他的缺点;就会更多地包容孩子,理解每一个孩子,善待每一个孩子,就会感觉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送给你的美丽的天使。
常想想自己曾是个孩子,我们的心会变得越来越温软,越来越慈悲,天底下没有一个不是好孩子了。眼睛会变得越来越清亮,心灵会变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单纯,突然间会发现,自己竟也像个孩子了。
帕夫雷中学读后感 篇3
《帕夫雷什中学》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其中有26年担任校长工作的教育总结,是他一生心血与智慧的结晶。翻读他的《帕夫雷什中学》,可以触摸到真理的闪光,人性的真谛,智慧的芬芳,诗韵的神奇。读《帕夫雷什中学》,如同聆听一位教育长者的娓娓叙说,如同领教一位智慧大师的彻夜长谈。读完《帕夫雷什中学》,好似接受了一次灵魂的庄严洗礼。读《帕夫雷什中学》,我们无不为作者热爱教育事业的真诚之心所感动,无不为他终生从事教育科研的精神所激励。
他一生写下了41部教育专著,600余篇童话和故事,个人藏书多达1.9万册。他热爱学生,热爱学习,善于观察,善于总结,他30年如一日坚持写教育日记,他在书中写到在我的实验室里放着一叠叠笔记本,笔记本里有成千上万条期刊摘录和剪报。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阅读的作用,他曾表白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他再三衷告我们的校长,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他再三告诫我们的老师:要多读书,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很重要的精神需求。他一再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学生在大纲之外掌握的知识越多,学生的智力水平就越高,并亲自为学生购书和推荐书目。大家都知道没有一位教育名家不是爱读书,爱写作的典范,我们也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但是能够每天坚持下来的人又有几何?大多数人把原因推到懒惰上来,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反思一下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到底有多深?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为帕夫雷什中学贡献了毕生精力,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永远闪光的宝贵的教育财富。热爱孩子、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贯穿全书的理论主线。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他指出,一个校长最主要、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
现在,几乎没有一个教师不承认爱是教育的真谛。但实际上,譬如谁上课不认真听讲,谁没有完成作业,可能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本人教不得法,或者与学生把关系弄僵了,没有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可教师不反思自己的做法,片面地以自己如何辛苦,如何爱学生为题絮叨不止;还有的个别教师以爱学生的名义,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尽可能地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他的理论和观点,来自于自己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升华。他的许多教育主张,言简意赅,闪烁着他教育智慧的光芒,诸如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为未来而工作,真正的学习,就是儿童个人的创造性劳动,各类活动的恰当交替就是休息,树立榜样是劳动教育的一种方法,只要我们教育得法,没有哪一个人不会发挥出他特有的才能等等,这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的至理名言。
在本书中他还阐述了好教师的条件:(1)热爱、相信、关心孩子,善于和孩子们交朋友;(2)精通、热爱、所教的科目,并了解其发展情况;(3)精通教育学、心理学;(4)精通某项劳动技能,并且是这项工作的能手。所以,要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思考科学的新成就,充实自己的知识,总结自己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还高度重视学校教职工集体团结的教育力量,本书的第一章就是《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育工作成功的保证》,在这一章中,他详细阐述了集体力量的教育作用,并逐一详细介绍了学校36名教师的工作特点与个人特长,可以说他对所有教师的情况了如指掌。我们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年校庆,全校教职工的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相互协作,资源共享,同教研组的教师在学生作业内容的布置、作业量的安排、学习资料的使用等方面都要统一。
他十分重视环境教育的作用。他用几十年的心血与师生们一道建设了风景优美、环境幽雅、远离闹市、适宜师生身心发展的帕夫雷什中学校园,并建立了融为一体的各种特殊用房,创设了具有鲜明特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他还非常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他的许多关于学生健康教育的主张,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他要求学生夏季完全睡在屋外、学龄到十三四岁的孩子,从春天到秋天不论天气好坏,一律打赤脚。并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建立了一整套适合不同学生年龄特点的作息制度,早睡早起,而且在早操之后立即着手学习,而不白白学浪费时间,,这些观点,直到今天对我们仍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学习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建立了一整套学习困难生转化的教育理论。他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从不歧视,我最关注的仍然是那些最难教育的孩子,对每一位学生,他都与老师们一起分析落后的原因,倾注满腔的爱心,采取不同的方法,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在帕夫雷什中学,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角落,这是校长苏霍姆林斯基精心设计的教育角,这些看似无意的设置,恰恰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独具匠心。这些小角落有的是一片草地,有的是废弃的屋舍,有的在苹果树林里,有的在走廊和教室的某一个角落。这些一般不被人们注意的地方,全都被巧妙地利用了起来,成为绝妙的教育基地,保护着孩子们的童心、好奇心、神秘感和私人空间,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被熏陶,真的可以说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除了这些无名角落外,在帕夫雷什中学,还有很多专门的小角落,它们是孩子们学习、展示和休憩的地方。
图书角:每幢楼和主楼的每一层都设有一个供低年级学生用的阅览室,这是孩子们日常在智育、德育、美育诸方面获得发展的一个基地。
家长活动角:展示的是孩子们劳动、学习和创作的各种作品。每位家长都可以在这里看到显示自己子女某种优点的东西做得好的书面作业,自己动手制作的工具或模型,练习簿、图表、绘画等。
美术角:在这里,常举办小画家的画展,橱柜里有各种美术书籍和画册。
安静角:是一间不大的舒适、幽静的房间。墙上有名画家的复制画作,桌上放着名画画册和音乐作品录音带,这可以引起遐想、回忆和思索。
女生角:设在一个小房间,里面摆着解剖学和生理学、少女和妇女卫生等方面的书籍和小册子。少女们很乐意看这些书。
家务角:设在每一个教室,里面有针线、纽扣、布头等。
生物角:设在各个教学楼,摆着孩子们栽培的花草。孩子们在这里做农作物和土壤实验。
直到今天,帕夫雷什中学还保持着这个传统,在这些充满了他们美好寄托的小角落里,一代又一代的帕夫雷什中学的孩子们幸福地成长着。
《帕夫雷什中学》是一部活的教育学,它没有空洞教条的说教,没有深奥晦涩的教育理论,比任何一部教育学都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因为这全是作者自己教育生涯的结晶,是来自作者对教育工作满腔的热爱。苏霍姆林斯基,一个震惊世界教育的名人,一个至今仍在中国大地上激励着优秀教师不懈努力的名字。
帕夫雷中学读后感 篇4
这是一本值得仔细阅读的书。苏霍姆林斯基是一名普通而伟大的教师,他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的一部部教育专著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尤为人们的推崇。在教学研究及报告中,人们爱引用他的话,不能说是金科玉律,但是也给了我们许多的启发,进行了一次次的思想的启迪。他的书被人们广泛接受,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我想就是他的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直白的语言往往蕴含着他自己的教育思想,仔细捉摸,便会大有深意。在《帕夫雷什中学》这本书里他说了自己平常的教学活动,列举了许多实例,而不是让读者泡在大量的专业术语之中,不知所云。 这次读《帕夫雷什中学》,主要读的是其中的德育部分,看看苏霍姆林斯基对德育的理解。他在书中的第四章提到德育,并分为七个小节对德育进行论述,介绍自己的德育实践。在这里,我先说明一下,他的七小节的标题。
1 、公民基 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
2 、从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途径
3 、信念在道德成熟时期 如何发展和巩固
4 、社会定向 信念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5 、敏感性和 同情心的培养
6 、培养诚实和荣誉感
7 、培养男女青年相互关系的道德美感。
从 这七个方面为学生建立一个德育体系,也为自己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标尺。 读完德育部分,我的脑中浮现这样几个词语,共产主义思想公民教育习惯、体验榜样劳德结合情感等 。 一、共产主义思想。苏霍姆林斯基 生于 1918 年,当时俄国十月革命打响,随后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巩固这样的新兴制度 , 国民教育自然也是朝着共产主义的方向发展的,深受这样教育的苏霍姆林斯基,在他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也很自然地体现了共产主义思想,他培养的人是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这样的人必定是要为社会服务的,而不是培养那些利己主义者、个性主义者。他的整个德育思想都向我们传达共产主义信念,就好像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要 高 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一样。围绕社会的主流思想,进行教育应当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准则。
二、公民教育。
人除了是自然人,在社会中,我们还是公民,需要遵循一定 的公民准则。基于对社会和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五条准则作为起码的道德素养和公民精神。
1 、你是生活在人群之中。不要忘记,你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愿望都会影响你周围的人。你要知道,在你想要做的和可以做的事之间是有界限的。要检查自己的行为问问自己:所做的事是不是在损害别人和不利于别人?做什么事都要有益于你周围的人。
2 、你在享受别人创造的财富。人们给了你幸福的童年,你要以德报德。
3、 生活中的一切幸福和欢乐都由劳动所创造。不劳动,就不能正直地生活。人民教导说:不劳动者,不得食。要牢记这一格言。懒汉,寄生虫 犹如吞噬勤劳的工蜂所造的蜂蜜的雄峰。学习是你的首要劳动。去上学,就是去上工。
4 、要做一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人。要帮助弱者和无自卫能力者。要帮助患难的同志。不损害人,要尊敬、爱戴父母 是他们给了你生命,又在抚育你,希望你成为一个诚实的公民、成为心地善良的、心地纯洁的人
5 、对坏事不能置之不理,要同坏事、欺骗和非正义现象作斗争。绝不可同那种企图靠别人去生活、损害别人、危害社会的人妥协。以上的五条原则强调利他主义,使公民和别人融洽相处,倘若人人都能有这样基本的素养,社会上就会少了许多自私自利的人,和谐社会也是水到渠成,那样会使美好的,但反观我们的社会,学校教育只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家庭的氛围,社会的风气,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学生的德行需要各方面良好教育的促成。但是学校老师也不能因此灰心,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人性的真善美,帮助他们识别是非善恶,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一个人。
三、习惯、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在一个人的幼年及童年时期就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学。他不是凭借说教,而是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快乐,进而因为有快乐的体验,而重复那些美好的品行,渐渐地形成习惯。这正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教育意义。当学生将一些良好的行为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中,这就已经达到德育的目的。
四、榜样。
人大多是会模仿的,榜样往往成为我们模仿的对象,他们的品德意志首先让我们敬佩,进而由于对榜样的崇拜,我们会把榜样的价值观当作我们的价值观,我们会做榜样曾今做过的事或者是类似的事。我们生活中,需要这样的榜样,而且这些榜样需要被人宣扬,例如,中央台每年举办的感动中国,多少人为上面的人的事迹感动,为他们的精神所动容,无形之间,我们会明白什么是高尚,无私。所以,榜样的力量,由于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
这是我第一次读《帕夫雷什中学》,以上是我的第一遍的阅读的感受。我的直觉告诉我还会再读这本书的。
帕夫雷中学读后感 篇5
上学期,学校的组织阅读了《帕夫雷什中学》一书,该书通俗易懂,是一部活教育学,我从中得到许多启发和启示,受益匪浅,特别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 孩子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上,对我触动很大,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更是坚信不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激励他们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中,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可见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是每一个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关心的问题。
我担任的是机械制图教学,是主干技术基础课,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普遍感觉学习难度较大。为搞好机械制图课的教学,针对学生的特点,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合理的教学要求,降低学习难度
教学要求是教学的宗旨、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是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前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教学要求决定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学生的练习设计,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全局,是教学设计的灵魂,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怎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要求呢?
教师必须首先认真体会大纲要求,正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其次应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再者在实际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灵活调整既定教学目标,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
教学难度降低了,学生便可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轻松愉悦地学习,课堂效果自然提高了。
二、 承认学生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体验的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之间的差异几乎是绝对的。学生的智力水平、行为习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的不平衡,都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应此不能用整齐一致的标准要求学生,而应根据不同层次发展学生的不同需求,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目标分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获得一种学习成功的体验和满足,增添对自己才智认可的愉悦感和投入学习的热情。
三、 优化绪论课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机械制图课对技校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知识,学生们往往对各种新生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作为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设计出能产生学生兴趣的绪论课,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绪论课成为一门新课成功学习的铺垫。
在绪论课中应注意教授学生这门课程在今后工作中的作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可将学生带至生产实习现场,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图样在加工过程中的作用。这样可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有较深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到图样是工程界技术语言的具体含义,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 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培养空间想象力
直观性教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和直觉思维达到学习和发现的目的。直观性教学不仅有利于满足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也给了学生在眼见为实的学习过程中,自己进行猜测、探索与发现的机会。教学的直观性使用得恰当,能提高课堂效益,增大知识密度,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减轻学生记忆理解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教材上所涉及的理论知识,需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才能掌握。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实践活动是在老师指导下的各种练习,这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和能力的基本方法。学过的知识如不及时练习、运用,很容易遗忘,正因为如此,适量的练习非常重要。在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中,练习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留有必要的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与课后练习,以使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和掌握规律。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发挥学生自主性,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点拨者。学生只有在浓烈的民主氛围中,轻松的情景下,思维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注重对学生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对学生的错误不要一味的指责,要充分利用学生求新、争强好胜、渴望成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而不是随意批评甚至嘲讽学生,要尽量淡化学生对自己回答失败的自卑心理,以增强基础较差学生的自信心,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尝试表现的欲望。
在形式多样练习中,师生之间增进了了解,建立了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这门学科,从而在本质上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作为职业学校学校的教师,应注意根据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兴趣,从学生的动手能力出发,提高教学效果。
帕夫雷中学读后感 篇6
在当代世界教育家行列中,有一位很引人注目,他就是B.A.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他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他虽然工作岗位平凡无奇,——位普通乡村学校的校长,他的作为却超群出众,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成绩卓着。
与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紧密相联的,便是“帕夫雷什中学”。这是苏联乌克兰境内的一所十年制普通乡村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部分教育生涯就是在这里度过的。他以这里为基地,实践发展他“自己的教育信念”;他以这里为取材源泉,抒写他那生动感人的教育诗篇。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这里的“教育劳动充满了紧张的探索和思考”。结果,他使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变成了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之一,变成了远方来访者求经取宝的场所。
近日我阅读了《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收获颇丰。这本书总结了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多年的教学教育工作经验,全面地系统地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了解教育家本人及其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施教措施具有很大作用。
《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俗易懂。它以论统实,富论于实;结构严整经纬分明。其中前言部分言简意赅地阐述了笔者的基本教育信念。第一章介绍了该校从校长到教师整个集体朝气蓬勃的概貌。第二章则把该校富于教育性的物质环境主动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第三、四、五、六、七各章分别就体育与健康德育、智育、劳动教育、美育五个方面详尽地说明作者全面和谐教育的见解和作法。
《帕夫雷什中学》是一部“活教育学”大家可以了解到校长应具备怎样的品质和素质?校长的领导职能和技巧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提高自己的素养?在书中我学习到: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是行政上的领导。书中大量记述了他如何坚持听课、兼做班主任、同学生同活动、同游戏、同读书等事迹。该书介绍了苏氏作校长的高明之处,在于让教师过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从该书中还可以了解到,一个好教师应当具备哪些素养?教师应当怎样去提高自己的素养?
《帕夫雷什中学》的主线索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作者的主要观点有:(1)建立家庭一学校教育体系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采取有的效措施之一。(2)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3)在全面发展的施教上,他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精神环境--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4)确信学科爱好对促进全面发展的巨大作用,强调掌握所有学科的深刻基础知识与发展一门学科或一门知识上的特殊兴趣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5)确信劳动对全面发展的意义。认为要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就要让他从事自己最喜欢的劳动。(6)“大自然”的教育观。
帕夫雷中学读后感 篇7
苏霍姆林斯基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长期从事教育活动,给人们留下了41部著作,600多篇论文和近1200多篇文艺作品。其中《帕夫雷什中学》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担任校长26年的工作总结,是他一生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他一生所追求的教育理想。
校长和教师的崇高使命就是设计和制造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一思想像一条红线贯穿《帕夫雷什中学》一书的始终。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全书除了前言外总共七章,分别从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全面系统总结了他的教育,也就是上面谈到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可以说虽然《帕夫雷什中学》是我们现在教育的雏形。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采用的很多方法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为苏霍姆林斯基所用了,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是那个时代的创新者和开拓者。例如在《帕夫雷什中学》中,他把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与培养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在教育时发展学生智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等等。
在书中,谈到要学生的全面发展时,总要强调要尽力挖掘每个孩子的天赋才能。让其在全面发展中还能保持特别出色的某一面。因为全面发展并不代表着全面平庸。每个孩子的思维都按照其独特的方式发展,每个孩子都各自有自己不同的聪明才智。任何一个孩子都无不有其天分和才能。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指出:最主要的是,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他年龄可以达到的卓越成绩,他还指出教师的技巧在于善于察觉儿童的天赋,善于确定足以使他们施展他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并向他提出在完成中要克服某些困难,从而促使他的才能进一步发展的那种任务。这种方式和我国古代孔子在教育上所提倡的淳淳善诱,因材施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帕夫雷什中学中,如果一个七八年级学生有钻研植物学的志向,那么他在学校就不会受中学教科书的限制,而去学习生物化学,学习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知识。这些努力都是为了防止有才能和天赋的学生落到平庸书呆子的地步。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还为学生创立了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环境,其中包括自然风光,校园设施建设等等。在全面发展施教上,他还为学生提供一种精神环境,那就是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他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课余活动时间,建立了为数众多,足以满足每个学生精神生活需要的课外小组,引导学生突出的几项个人爱好:最喜爱的课外读物,最喜爱的学科,最喜爱的劳动项目。还有一个情节让我很感动,苏霍姆林斯基把孩子们带到蓝天下,森林里,河流边,通过童话、幻想和游戏,引导他们进入周围的世界,每天都发现一点新东西,所走的每步都成为走向思维和语言的源头。他和孩子们带着画画的本子,来到牧场,清晨的校园观察蝴蝶飞舞、蜜蜂唱歌、牛群洗澡、露珠滚动,使识字成为生活中鲜艳夺目、兴趣盎然、充满生动形象、声音和旋律的一部分。他在孩子们得画本上题写了《我们民族的语言》。孩子们热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写下来。有一次孩子们坐在果树下欣赏田野里荞麦开花,群蜂从田地里返回蜂房,在小溪上盘旋嗡嗡的飞,孩子们说他们在互相讲花和小树林,讲荞麦和向日葵这才是教育的生命!我认为,当前我们的教育在这一方面相当薄弱,一般学校的活动小组都流于形式,学生课外时间无所事事,只知道死记硬背,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这是我们迫切需要改进的问题。
另外,在说到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提到老师一定要学会倾听和欣赏学生,这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正常的人。,不仅要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一般来说老师都对调皮捣蛋的孩子感到非常头疼,都不喜欢管教他们,让他们放任自流。而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么做的。当他的学校来了一名执拗的、精神瘦了摧残的并且因某种原因充满怨恨总和老师作对的孩子,他没有放弃他,而是探查和他相同的兴趣,欣赏他,让他敞开胸怀,渐渐变成了一个聪明,敏感而又诚挚可爱的孩子。
读完《帕夫雷什中学》,真的是感触颇深。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许多,他告诉我们对待教育要怀抱着爱的心理,认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通过这样我们一定会慢慢发现,我们对教育,对孩子付出的同时,也一直在收获。
帕夫雷中学读后感 篇8
本书的特点在于,它能使读者更集中、更全面地了解苏霍姆林斯基其人、其校及其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施教措施。该书除在苏联国内多次重版外,还在国外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本书通俗易懂。它既非空洞无物的泛论,也不是事实材料的罗列,而是以论统实,寓论于实。结构严整,泾渭分明。
这本书所呈现的该中学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技术教育等方面所达到的高度让我震惊,而其时间还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实践而非空想啊!同时本书作者和该中学老师宗教般的教育情怀和高度的专业知识素养也让我击节赞叹!我觉得我们今天的新课程所追求的东西他们大部分都做到了。比如对文学艺术的重视、对生命的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等等。要说不足的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特定时期的某些因素的制约下,其公民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作为一个教师,我以为,持续不断地从各个角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进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我在追求教育理想的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即使现在,也有太多的教育问题我并没有思考清楚。
教育的场所是封闭的,老师和学生很少走出学校去打开眼界,去学习实践,去了解社会的需要;评判标准是封闭的,无论是对教师的评判还是对学生的评判,因而在现有教育体制内部被认为是优秀的教师、优秀的学生、有价值的知识放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下就未必是有意义的和合理的。教育封闭性的说法给我以很大启发,也让我对如何打破封闭性产生了很多联想。比如,我认为,如果所有师范毕业生都有机会进入社会,从事和体验一下别的工作,那么他们将可能对什么才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价值的教育形成更为深刻和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