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热门推荐
你的位置: 首页 > 读书笔记 > 读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_汇总七篇

发表时间:2024-05-31 14:02:46      菲儿

感动中国观后感(汇总七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是由栏目小编为您整理和分享的内容,新手写作品名的观后感都要注意哪些呢?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表达速度,热烈欢迎您的到来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提供新的视角!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

这是一个在星期四看过的故事,班队课上心跳声停止了,呼吸也停止了,教室里很安静。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的望向电视机屏幕,看那感人的一幕。 在播放的电视节目——感动中国。那里面播放着一位位英雄,让你佩服他们的……

这是一个在星期四看过的故事,班队课上心跳声停止了,呼吸也停止了,教室里很安静。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的望向电视机屏幕,看那感人的一幕。

在播放的电视节目——感动中国。那里面播放着一位位英雄,让你佩服他们的勇敢。心也仿佛随着他们的动作,飞向了他身边。让我们发出一声声的掌声和敬佩的感情。

他就是丁晓滨,一位伟大的英雄,用左手敬礼的军人,他值得让我们为他骄傲!20xx年洪水爆发了,就是丁晓滨叔叔他奋力抗战,虽然房子被淹没了,许多孩子失去了亲人,但他还是拼了命救起了那些幸存下来的人,可能随时都会失去生命,但他还是不怕危险,继续奋战。今天丁晓滨叔叔来到了感动中国的直播现场,他说:“那时很多人给他写了信,表示对他的肯定,不过有一位大学生却表示怀疑,说:”现在这种事经常会发生,说不定哪天也会有人变成英雄,如果接下来这几年,这种事还发生在你身边,那时我就承认你是英雄。虽然,他的事迹被有些人质疑了,不过我相信总有一天丁晓滨叔叔的事迹会让所有的人都认可的!

他的生命只有18年,18岁对别人来好所,正是一个大好时光,但对他来说却是恶梦即将靠近。他没有朋友、母亲。但他有一个跟他相依为命的父亲,他跟父亲一路走到现在。在他生命的尽头,将要去做一件事,就是还恩情。怎么多来就是靠世间各地的好心人,他才能活到现在。从那以后他跟父亲黄水勇踏上了艰难的旅途。这为阳光少年就是——黄河。

感动中国,感动世间,让我们伴随着英雄的事迹,一路走下!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

今天,我们班一起观看了《感动中国》,里面主要讲了张超、孙家栋、支月英、秦玥飞等人物的事迹。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火中救人英雄王锋。

2016年5月的某一天凌晨一点,王锋家楼下的自行车车库着火了。王锋一家是第一个知道这件事的,他先带着女儿逃离火海,之后又冲回火海把妻子和儿子救出,他对妻子说了一句“里面还有人”后,又一次冲进火海,挨家挨户的敲门示警。等他走出火海,整个人都是黑的,全身烧伤面积98%。在经过四次大手术后,终于度过了休克期,但生命还在鬼门关徘徊。于是政府决定包机送往首都北京治疗。几天后,王锋已经完成了植皮。当他朝大家挥手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会是他最后一次告别。第二天下午,经过130个小时候救治的王锋因器官衰竭而与世长辞。

过了几天,王锋的妻子被请到《感动中国》这个节目上来了,她为大家朗诵了她自己写得一首诗:你走了,在这个家里,再也找不到你的影子……“人民需要英雄,更需要王锋这样的平民英雄,他们是一个民族真正的英雄。”《感动中国》委员胡果为王锋致词。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这种伟大的精神,这种付出的行动,值得我学习。

当然,每个人物里面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我要在它们身上找优点,集于一身,为社会贡献力量!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3

中共中央总书记、__、_____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文秀同志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在大城市选择工作生活,而是回到广西老家作为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一线,把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的路途中,这种不忘初心、勇于奉献的精神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自我国开始实行脱贫攻坚以来,无数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投身到精准扶贫工作中,为贫困户精准施策,想方设法帮助其制定近期和长远脱贫计划。有的干脆住在贫困村内,和贫困户一起交流脱贫计划,实施脱贫任务,一起下地劳动,一起吃糠咽菜。许多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有的干部在脱贫任务完成之后,仍然受到群众的不舍与挽留。

基层扶贫干部中有很多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作为新一代的党员,他们满腔热血的回到家乡,践行自己的初心,在农村大地上尽情挥洒自己美丽的青春。正如___总书记所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4

《郭小平感动中国观后感》

电视节目《郭小平感动中国》自播出以来,引起了激烈的社会反响。该节目让许多人看到了真正的感动,让更多人了解到以前可能从未了解过的一些人和故事。正是因为这样,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节目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这个节目以每一集一个地区为主题,选取了许多平凡而普通的人,通过他们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人坚强、勤劳、善良、无私的品质。例如,在第一集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叫杨得胜的残疾人,他在艰苦的生活中始终坚强,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一家四口。他虽然行动不便,但是健康的心态使他克服了种种困难,甚至可以靠着腿部的一个关节完成跳高。这样的感人故事不仅让人感到惋惜,更让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钦佩。

另外一集的主题是“文化扶贫”,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位叫肖立根的教师。他在贵州的偏远山区教书,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是他坚定地认为文化可以改变命运。他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多次去亲自走访贫困学生家庭,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他的认真付出下,很多学生都考上了重点大学,成为社会上的中流砥柱。这样的故事表达了很多的寓意,不仅仅是传达了教育的重要性,更让人看到了希望的重要价值。

在看完这个节目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韧劲和他们的善良。中国人不但有着强大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更注重视他人为己而考虑,从而把自己的幸福与他人联系在了一起。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句话:一个国家的幸福不仅需要财富,还需要人民的美德和品质。

虽然这个节目早已夺得了许多奖项,但对于我来说,它是一部让人不断感动的影视作品。每一集的内容都是平凡而又朴实的,但是却让人产生了深深的共鸣。通过这些感人的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更了解到了社会的真相。我相信,这个节目未来还会更加优秀,更加动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人的真正力量。

总而言之,这个节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善良和韧劲。在这个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像杨得胜、肖立根这样的普通人,他们虽然生活不容易,但是他们秉持着一颗坚定的信念,不断地奋斗着,用自己的行动和十年的光阴书写着“一步一个脚印”的人生。这也许就是中国的力量所在,这也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富强之本。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5

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标语口号,可以说,中国是一个口号大国。我们先来听几句经典的口号:来看看普及义务教育的口号“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养儿不读书,就象养头驴!“,更绝的是某农村宣传计划生育的口号“一人超生,全村结扎!”

仔细体会一下,大家会觉得这些口号很滑稽,但这的确是我们国人自己发明创造的。

当然,我并不否认口号的作用。标语口号具有“纲领性”和“鼓动性”,它弥补了集体行动在组织结构上的缺陷,使人的潜力得到自然充分的发挥。然而,当口号仅仅是口号,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时,它就没有任何意义。

当我们一边响应着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一边上完厕所洗手后却不关水龙头,这是口号,不是爱国;当我们在政治试卷上龙飞凤舞地写下“大力倡导和谐社会”,却因为小事与同学吵架,甚至动手,这是口号,不是爱国;同样,我们高唱着“爱我中华”,却私下里咒骂学校老师的严厉,这更是一句空的口号,因为你连老师都不尊重,怎么会尊重自己的祖国?

当爱国仅仅是一句口号时,就不是爱国了。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呢?

其实,爱国就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为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素质做自己应有的努力:在升旗仪式上保持肃穆,这是爱国;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这是爱国;倒垃圾时,双手把垃圾筐递给那位年过半百的收垃圾的老人,这也是爱国;甚至,在某位同学“爱国与口号”的主题演讲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同样是爱国。当爱国口号和实际行动结合到了一起,我们就是真正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中华儿女了。

正如今天,大家欢聚一堂,共同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明天,我们坐在教室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心中高喊着口号:“读凯里一中,考名牌大学!”这就是爱国!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6

看完2008年中国人民评选颁奖典礼,我心中有一种感觉,心中有一种敬佩。

在展播的2008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不少平凡的人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事:

这不是归途,是千里之旅,雪中送炭;这不是邻居,是陌生人,互相帮助。他们用简单、善良和固执的行动告诉我们兄弟的意义。他们就是唐山十三农民兄弟。

2008年初,雪灾发生时,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冒着风雪来到灾区参加救灾。在5.12**时,他们又组队来到汶川抗震救灾,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当看到他们在除夕之夜奔赴灾区,在途中用**与家人问候的情景,当看到他们不断寻找四川灾区幸存者,为抢救儿童忙碌的身影,我深深地为他们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所感动。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炬,拉起孩子们的小手,在最孤寂的悬崖上学习,18年的贫困、毅力和辛勤劳动沉淀成精神的沃土,让希望能够发芽。这是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彝族村教师李桂林、陆建芬。他们在艰难险阻的环境下,扎根于二坪村18年的贫困落后。他们在彝族村中播下了知识的种子,把文盲的二坪村变成了文化村。

当我看到他们爬上峡谷悬崖上的梯子去山上教书时,当我看到他们没有时间为山上的孩子们照顾孩子时,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情感。我觉得他们是最好的人民教师。

当山崩地裂时,绿色的迷彩给人们带来了生命的希望。他举起了旗子,但他静静地倒了下来。在这场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耀眼的光芒。他就是英雄武文斌。在抗震救灾的34个日子里,他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份内的事,就去帮着其他班排干,别人拦也拦不住。

/他的迷彩服总是又湿又干。武文斌对战友们说的一句话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感动着每一位灾区群众。

武文斌是一位中国的军人,在他身上,我读懂了军人的使命,读懂了人间的大爱。他为灾区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位英雄感动了每一个中国人。当我看到他的妻子捧着他的遗像拍婚纱照的情景,当我看到多少与他素昧平生的人泪流满面的场面,当我看到他年老的父母撕声地呼喊永不归来的儿子时,我的泪水也悄然流下。

武文斌,英雄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在2008年读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后,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韩惠民、经大忠、李隆和神七航天员留给人们太多太多的情感。他们用平凡创造了伟大!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7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根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他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她在儿女的臂膀上代代传承。

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陈斌强的颁奖词。这么多年以来,陈斌强总是用着这一条充满母爱味道的布带。绑着患有痴呆症的母亲,在学校与家来回的路上跑,不论是暴风暴雨;不论是有多崎岖的山路;不论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他都会用那条布带绑着妈妈。他说:这条布带,妈妈曾用它绑着小时候的我们,我们长大了,就因该为妈妈做点什么,现在妈妈病了,竟管不认识我了我也会一直绑着她。我们永远不会分开。现在条件好了些,陈斌强所在教书的学校分给了他一间单人宿舍,好照顾母亲。他不用在每天骑着车来回跑了,但是他依然没停下步伐,每天按时打扫煮饭再喂饭给妈妈吃,甚至是每晚按时扶持妈妈大小便。在上课时,自己身上脏的东西都没察觉,教室里总会有股味道,但那不是脏、臭的味道,而是爱的味道,学生们也从未取笑过他,而是更加尊敬,这样一个孝顺母亲的好老师。

看着这样一个片段,我不禁内心抽痛了一下。陈斌强竟然能为母亲做到如此地步!而再回想我们是怎样对待亲人的,就感觉惭愧。

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出门,都少不了妈妈的唠叨声。每当听到这些话,就控制不下内心的烦躁。渐渐地,在敏感烦躁中淡忘了桌上热乎的牛奶;淡忘了为我买的作文书,现在想想,我是多么久没给妈妈捶一次背,多久没有说声:妈妈,我爱你!好像我们是把孝敬、感恩的心埋藏在了最深处,我们只会吵只会闹,让家人为我们担心,想想,这是多么不应该啊!我们应该向陈斌强老师学习,学会孝训,学会感恩,哪怕是为家人做一次饭,洗一次脚,倒一杯温水,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让家人操心。

漆黑的楼道,是谁为你亮起了那盏灯?是亲人;可怕的暴风雨中,是谁为你撑起那把伞?是亲人;学习时,是谁为你捧来一杯温奶?是亲人。就让我们带着孝心,感恩的心出发吧!你会发现,我们的世界永远是晴天,充满阳光与温暖!

上一篇: 筑梦中国观后感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列表

返回顶部
返回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