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热门推荐
你的位置: 首页 > 读书笔记 > 读后感

中国医生观后感_精品11篇

发表时间:2024-03-07 08:03:32      艾青

中国医生观后感(精品11篇)。

希望进一步明确个人观点时,不妨参考“中国医生观后感”,是否有困扰于作品观后感的书写呢?观后感结尾时,推荐对情感进行提升,本文涵盖了简便实用的小诀窍和日常生活知识,欢迎大家借鉴与运用!

中国医生观后感 篇1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这场战役中,无数医护人员冲在第一线上,是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火墙。而连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成为最美逆行者,以他们的负重前行,守护我们的岁月静好。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这一背景下,视频网站及时上线了纪录片《中国医生》,自然受到广泛关注,稳居纪录片热度榜首;该纪录片也赢得极好口碑,豆瓣评分高达9.3分。

《中国医生》深入全国各地六家大型三甲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京鼓楼医院、西交大一附院、浙江省人民医院、中科大附一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妇产科、急诊科、肿瘤科、麻醉科、手术室、ICU等不同科室,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纪实拍摄,记载了几十位高尚但不高冷、有血有肉的医护形象,也以小见大地呈现了关于中国医生的一切。

在肺炎疫情的当下,观看这部纪录片自然有别样的感触。不过我们更希望,在了解中国医生的一切后,能够唤起更多人对于医生这一职业的尊重和爱护,而不是只在需要他们的时候,才想起珍惜他们。

中国医生观后感 篇2

刘晨阳

疫情,再一次的出现在了我们耳边,随着河南的洪灾,去年的疫情已经被渐渐冲淡,但是,随着电影《中国医生》的出现,让我们又深刻认识了疫情。

疫情在我的记忆中,并没有多可怕,但是,当我看了《中国医生》后,我改变了这个想法,我认识到了疫情,是多么的残酷无情。

当疫情十分严重时,每个人不顾及别人的安危,挤破头去抢床位,甚至因为抢床位,伤及无辜,是他们也患上了新冠状病毒。

因为湖北疫情严重,死亡率上升,所以,有很多的医护人员支援湖北,但是,因为医生与医生之间的不熟悉,而造成了一些争吵,好在,他们以病人为重,及时的克服了这些问题,全心全意的去抢救病人。

从看第一部电影到现在,只有两部电影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这两部电影使众人落下了感动的泪水,可想而知,这两部电影十分的精彩。

疫情现在又在南京卷土重来,使中国人民再次提高了警惕,但是,我相信,我们中国人们的自律性是很强的,就像电影中,一些外国人来中国视察,看见路上空无一人,十分惊讶,好奇是怎么做到的,可想而知的是外国的疫情因为他们的思想而一直控制不住。

我相信,南京的疫情很快就会

加油,小笼包!

中国医生观后感 篇3

春节,应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一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一时间,巨浪翻涌。

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使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各自带着合作伙伴赶往施工现场。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工地的战士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与陌生的伙伴们只能在堆满方便面、矿泉水、杂物的“小盒房”中各司其职。看着那潮湿且沾满泥土的泡沫纸盒中已稍微冷硬的“年夜饭”,脸上有说不尽的疲倦,头盔都还没来得及脱,脚上染着土黄色的是泥,但为了工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他们只能匆匆忙忙,狼吞虎咽,以最快的速度填饱饥肠咕噜的肚子,这应该是世界上最迅速的年夜饭了。

为了和疫情赛跑,自火神山医院开工以来,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建筑工人,她们是建设者、组织者、协调者、指挥者……7天建成一座医院,速度奇迹里有她们的功劳。向你致敬,逆行者!

为了为祖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出一份力,感谢一线的“战斗者”。河南退伍老兵王国辉,将自己种的九千多斤新鲜蔬菜带领村里人连夜拔起,年三十自驾300多公里,载着5吨多的新鲜蔬菜,不管道路的泥泞,路途的艰辛,只身从河南沈丘赶到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全部免费捐给项目部,到时已是凌晨,疲倦的他说:“自己曾在武汉服役17年,武汉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看到武汉人民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也想尽一份绵薄之力。”王国辉驾车回到河南,并将自己隔离了起来。致敬,逆行者!

在危难中,总是有这样善良的人来温暖我们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一线战士们奋力前行,一方受难,八方支援,让大家看到疫情之下的希望与阳光,让所有人都相信,这样的中国,一定能赢,致敬,逆行者!

我曾经畅想,能够在影片中看到那最美的日落,一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和一名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就在那里,一躺一站、一老一少,我相信通过电影的镜头,我们能看到比那张照片更美的一幕。

这张照片其实是最适合放到大银幕上的。

我也曾想,在影片中看到武汉夜晚的大合唱,歌声从一个阳台到一幢楼,再到一个小区,然后是整个夜幕下城市的合唱。

可惜这些都成为了影片的遗珠。

当然,我们不否认影片存在的缺陷,故事主线的缺乏,以及缺少一个作为灾难性电影需要贯穿始终的核心戏剧冲突,同时人物支线上也是过于繁复,因为人物视角过多造成了每个人物多给予的笔墨有些少,如果没有演员功底的支撑,很难体现出一个活灵活现的,站立在这个历史时刻的普通人。

影片中的人物,我个人认为表演和塑造人物的亮点,就只有朱亚文了,这个张狂、鲁莽、毒舌的专家,同时也具备着顽强、干练、高度的责任感等特点,是影片中唯一个具有矛盾性的角色。

张子枫的角色,短短几分钟,但是说出了最催人泪下的一句话:“没有爸妈的孩子怎么活?”

张子枫客串的那几分钟,很精彩,请注意她的手,握着拳头,并不想去接父母的遗物。

很遗憾,其他几个重要人物,包括张涵予的张院长和袁泉扮演的文主任,以及易烊千玺扮演的杨小羊等,虽然戏份很多,但是并没有给到我们特别多的亮眼之处。

瑕不掩瑜,这部影片的卖点本就不是演员,本就不是一个多么精彩的故事,本就不是角度、灯光、声效、特效,真正感染观众的,让观众流泪的是那隐藏在死亡、绝望、未知后面的勇气和医者仁心。

当医院的院长无法为自己的妻子找到床位的时候,当护士把自己的长发剪掉的.时候,当一个城市能够用十天时间建起一座医院的时候,当一座城市迎来了两万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者时……

吾国!吾民!

中国医生观后感 篇4

近日上映的纪录片《中国医生》获得热烈反响,引发社会思考。这部电影呈现出真实动人的风格基调,医务人员们逆行出征、白衣为甲、舍生忘死挽救生命的举动让人为之泪目,疫情之下举国同心、协同配合、彼此鼓舞互助的人情温暖令人动容。

武汉这座英雄之城里的人,依然在最严峻的情况下坚守着自己的家园,普通人认真配合闭门不出,而医护人员化身为“逆行者”,奔赴抗疫一线。难熬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在最前面,用自己的生命换我们能走出房屋、走进阳光里。与其说,这是一部影片,不如说这就是抗疫人员疫情时期的真实经历。《中国医生》给了我们一个视口,让我们通过银幕看到医护人员如何冲锋陷阵为世界关闭潘多拉魔盒。

看到张院长拖着渐冻症的病腿在医院统揽全局;看到文婷主任在混乱中安抚病人;看到陶峻救人失败后的痛心疾首;看到新生命诞生后众医生眼中的希望之光…他们在疫情面前成为了勇往直前的逆行者,生命的守护者。他们也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也是家里的一片天,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但是在面对凶猛的疫情时,他们白衣执甲、同心抗疫、逆行出征,奋力抒写着成为医生时立下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作为同是医护人员的我,要向他们致敬!

中国医生观后感 篇5

闫建旭

这个假期,我观看了电影《中国医生》。电影讲述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国医生来到武汉支援前线,同病毒作斗争的故事。看了这部电影,我深受启发。

这部电影我是流着泪看完的,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一对母女。那位母亲竭尽全力也要把自己的孩子生下来,她说过一句话:“就算是天塌了,我也要生下自己的孩子。”这让我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电影中最令我敬佩的就是张院长,虽然当时武汉抗疫器材和医用设施是那么紧缺,但是张院长还是义无反顾地接收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他这种不顾个人安危、为他人着想的品格,怎能不令人敬佩。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触深刻,那么多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冲在战疫前沿,他们是多么伟大、多么勇敢啊!长大后,我也要做一个像他们那样的白衣天使,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中国医生观后感 篇6

本来这举国上下是喜气洋洋、快快乐乐的,整片神洲大地都充满了幸福感。但我们却在武汉收到了“挑战书”,还没等我们准备好,它就开始肆虐,病人眼开越来越多,但病毒还是不停手,国家为了顾全大局,不得不把武汉封城。

病毒啊,病毒,你可知,因为你让多少年轻的医生丧失了生命,让多少幸福的家庭破灭!因为你,我们没有办法上学,没有办法高效率的学习知识!你可知,因为你多少干部,警察,整天整夜的不合眼,操碎了心!这一条条生命,一个个家庭,就这样,让你吞噬了……

我们的老师冒着危险为我们制作“网课”,不辞辛苦,就是为了让我们继续学到知识。让我们不受疫情的影响。

现在,你渐渐地不再肆虐,平静下来。显然,你还有些良知。但你可知,因为你这次“玩笑”,让多少人为你陪葬吗?全中国上上下下几万人,就因为你,丧了命。这些人中有医院,有平民,有警察,甚至还有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他们刚来到这个世界就又要离开。你不顾一切的肆虐后,就留下了这些……

在这期间,很多家人不能团聚,整天提着心,吊着胆,生怕自己会被感染,生怕亲人会患上新型肺炎,我们一天天的大气不敢喘,就是为了等到疫情被控制的这一天。

新型冠状病毒,我们迟早将你完全打败。

中国医生观后感 篇7

这个片子最大的困难就是认人,好多演员都是因为戴着口罩,我都认不出来了。如果单纯评价电影要素,无论是故事、镜头语言、剪辑,《中国医生》都要比也是在不久前上映的《革命者》要弱了不少。

不过从观看后的感觉上上,我们会发现,看完《中国医生》后,有一种筋疲力尽的感觉。

因为整部影片都在燃烧你的情绪。

是的,这部电影,就是靠共情,靠渲染情绪,不用考虑啥电影剧情,啥镜头。

观众是非理想的,很少有人去观察镜头、剧本、表演到不到位,他们想要的是一种情绪的扩大化,无论是喜感的,还是悲情的。在这一点上,本片和《革命者》的初衷是一致的,它们都是想通过情绪的渲染来吸引观众。

这个片就是能让你哭,从片头哭到片尾,从一开始的伤心和无奈,到最后的激动和自豪。

前半部分的泪水来自于悲伤。

影片并没有为疫情的到来做铺垫,而是直接就看到一个个患者被送进ICU,尤其是在影片前半部分,我们看到的是恐慌的市民,能看到垂死任病毒宰割的患者,我们能看到竭尽全力想让病人活下去,但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的医护工作者。

影片中的抢救治疗镜头都较为专业,会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紧张感。

影片并没有渲染病毒多么恐怖,而是突出一种人面对未知疾病的无力感。

竭尽全力,但是病人仍旧一个又一个的离去,这种无力感恰恰是医生最能够感受到的,这也是最打击他们内心和意志的东西,所以我们能看到,有退缩,有放弃,有抱怨。

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的亲人也被感染,自己却无可奈何,帮不上忙。

我们看到因为工作而忽略的留言已经从他们留下的求助变成了最后的遗书。

我们看到拿到父母遗物后无所适从的女孩子。

影片里的新冠病毒就像飘荡在城市上空的坠天使一样,肆意的嘲弄众生。

本片的表演很有难度,大家都带着口罩,更多的还是需要肢体语言。

人因为无力,人因为事与愿违,人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人面对病毒,从无可奈何,转变到了一种恐惧感,这种对无可奈何的恐惧,与我们之前接受的人定胜天的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会让观众更震撼!

人唯有之时方能勇敢。

是的,当我们在最绝望的时刻,当病人和银幕前的我们在最绝望的时刻,那些医护工作者所爆发出的勇气就显得如此耀眼,以至于我们的眼泪会不自觉地流出来。

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婆娑起皱的手,看惯了布满勒痕和汗渍的脸,要知道,这些护士们还是二十几岁的年华。

电影中的脸,要比海报上的触目惊心得多。

他们同时承受着身为一名医生、一名护士,身为一名母亲、一名丈夫的双重压力,他们救人,但是却对亲人的境遇爱莫能助。

影片中没有从天而降的救星、没有绝世武功的顿悟、没有干掉总Boss后的逆转,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再次站起来,然后再失败再起来的过程中,实现的胜利。

没有超级英雄,只是一群哭过、退缩过、迷茫过的普通人。

他们只是一直站在那里罢了,他们的眼前是病毒和绝望的患者们。

也许是因为工期短的原因吧,本片的遗憾还是挺多的。

中国医生观后感 篇8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战斗中,医院就是战场,医护人员就是战士。连日来,一个个不畏艰险、主动请缨的医护人员感动中国,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驰援湖北、冲在第一线让人动容。《中国医生》系列纪录片受到广泛关注也在情理之中。正如这部纪录片的宣传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所传递,无数中国医生用救死扶伤和医道仁心的故事温暖着人心,传递正能量。

《中国医生》引发关注,首先在于它所蕴含的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既来自于病痛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冲击,也来自于医生与患者面对共同敌人凝结出的诚挚情感。疾病是对人类生命最严酷的拷问,它所带来的冲击不仅是身体和经济上的,还有心理和精神方面的。《中国医生》充分利用纪录片这一形式,对现实生活展开近距离地精准描摹。在第四集中,一位老年患者在手术前一天恰逢生日,儿子担心引发父亲的心理负担而忍住没有庆祝,原本预计8小时的手术进行了10个小时还没结束,家属的情绪也濒临失控……影片反映的这些现实常常能够唤醒观众自身生活的体验,进而引发情感共鸣。然而,疾病也教会我们更好地珍惜生命、直面困难、积极生活,这也是整部影片一直呼吁的。虽然题材足够吸引眼球,但创作者在拍摄和剪辑的过程中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煽情,尽量通过对一个个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共同努力的展示,鼓励人们坚强面对疾病,展现出文艺创作的态度和温度。

中国医生观后感 篇9

7月20日,在市教科文卫体工会的组织下,有幸参加《中国医生》的集体观影。作为新冠疫情的亲历者、支援者,看到熟悉的令人心痛的分离与牺牲在大银幕上再现,感触颇多。

一、平凡英雄,见诸行动。

当大部人在过年时,武汉的医护人员却在过关。在新冠病毒肆虐的时候,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他们,是平凡人,而英雄恰恰来源于平凡。

医务人员不是神仙,也不是机器,只是你我身边的普通人,一群有专业有温度的人。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定宇在观看电影后,形容电影是一枚饱含深情的催泪弹,同时也对张涵予塑造的张竞予院长给予了肯定:“电影里的院长的一些脾气和习惯是我的,但那些果敢英雄的特质,是凝结了所有医务人员的形象展示出来的。

一切行动听指挥,“战士”一词,出现的医护人员身上的频率不多,此次的出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护人员们坚守阵地,冲锋在战疫的最前线。他们是最勇敢的战士,用行动守护着万灯火。当情报响起,他们毅然决然地勇往直前,放弃了体假,放弃了安逸,放弃了团圆,选择了坚守,选择了坚持,选择了与病魔对抗。因为,他们是不怕困难,不惧挑战、不畏艰险的,最可爱的战士。全国各地数不清的医护人员纷纷挺身而出!他们,是平凡人,而英雄恰恰来源于平凡。

二、平凡英雄,真才实干。

更多人从这部电影中知晓医生这个行业危险,一个医院的坚守,是一群医务工作者的坚守,困难时期,院长动员,所有人都参加。

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一直战斗在最前线,传呼机从不离手,氧气罐、电力保障、防护服到位……一切后期保障他始终都在,救助病人很重要,保护医护安全同样重要。

死亡率在上升的初期,医生、护士们做到他们能做的一切,超负荷的工作量,留给他们是满脸的伤痕,透支的身体、死亡的危险,不能回家,大年三十不能回家团圆,有人想家了,哭了,有人担心家人,哭了,有人感染了,连哭的力量都没有了。

但是,他们没有选择退怯,默默地擦干眼泪,吃完泡面,赶紧去换班。每个医生接收的病人,用尽毕生所学,尝试一切办法挽救患者的生命。医生崩溃了,会愧疚,会痛苦。呼叫铃一响,仿佛穿着铠甲的战士,又重回战场与病毒厮杀。

三、平凡英雄,无私奉献。

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牺牲?在这场战役里表现的淋滴尽致。袁泉谈到参演《中国医生》的责任感时表示:“在片场一穿上防护服,就有一种身着盔甲的感觉,深刻体会到这一职业身上的责任与光辉。”

金银潭医院的全景式记录,告诉世界“中国抗疫胜利”的理由。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地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有医者仁心的伟大医护精神感召下,有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请战的决绝坚定,有千千万万医护人员的冲锋陷阵,有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抵抗疫情的坚强决心,才有了如今全民屏障建立,才有了社会秩序地恢复。

英雄民族何惧风浪,万众抗疫春在前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周年的岁月,中国人民倍感自豪,倍感鼓舞。因为无私,所以无畏,因为无畏,オ敢于逆风前行,致敬逆风中前行的英雄!

中国医生观后感 篇10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以辛勤劳作、开拓创新为基调,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从诞生无数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到发明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从创作伟大文艺作品、书写震撼人心的历史史诗到建设气势恢宏的伟大工程,再到当代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延安精神,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改革创新精神,中国人民创新不停、求索不止。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科研工作者和白衣战士们夜以继日、齐力攻坚,注重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迅速分离出多株病毒毒株并测定全基因组序列基础上,注重从可诊、可治、可防、可控方面下功夫,从单纯性治疗到“中西医结合”并重治疗,治疗效果、治愈率明显上升;从检测试剂数量精度都极度不够、到目前已有14个检测产品获批并用于临床,整体检测水平显著提高;从定点医院设置到方舱医院的拓宽充容,增加床位的同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从“人工”监测体温和消毒消杀,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大量应用,比如:便携式可穿戴智能头盔,实时监测、预警人员发热状态;“小护士”机器人自主导航进行喷洒消毒、派发药品等等提高防控效率。每一次这样史无前例的向前推进,每一次这样异常艰难的攻关进步,无不是中国人民超强的创新意识和求索不止的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更为全人类打赢这场战“疫”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医生观后感 篇11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战斗中,医院就是战场,医护人员就是战士。连日来,一个个不畏艰险、主动请缨的医护人员感动中国,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驰援湖北、冲在第一线让人动容。《中国医生》系列纪录片受到广泛关注也在情理之中。正如这部纪录片的宣传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所传递,无数中国医生用救死扶伤和医道仁心的故事温暖着人心,传递正能量。

《中国医生》引发关注,首先在于它所蕴含的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既来自于病痛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冲击,也来自于医生与患者面对共同敌人凝结出的诚挚情感。疾病是对人类生命最严酷的拷问,它所带来的冲击不仅是身体和经济上的,还有心理和精神方面的。《中国医生》充分利用纪录片这一形式,对现实生活展开近距离地精准描摹。在第四集中,一位老年患者在手术前一天恰逢生日,儿子担心引发父亲的心理负担而忍住没有庆祝,原本预计8小时的手术进行了10个小时还没结束,家属的情绪也濒临失控……影片反映的这些现实常常能够唤醒观众自身生活的体验,进而引发情感共鸣。然而,疾病也教会我们更好地珍惜生命、直面困难、积极生活,这也是整部影片一直呼吁的。虽然题材足够吸引眼球,但创作者在拍摄和剪辑的过程中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煽情,尽量通过对一个个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共同努力的展示,鼓励人们坚强面对疾病,展现出文艺创作的态度和温度。

影片塑造了生动感人的中国医生群像。大量纪实性段落展现了当下医生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既有在应对疑难和重症过程中的判断、选择甚至是冒险,也有面对患者和家属的耐心、诚恳甚至是无奈。在第一集中,有一条长镜头完整记录了朱良付大夫用手机录制他和患者家属术前交流的告知确认环节,真实表现医生面对医疗过程不确定性时的无奈,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寒夜一次又一次从家中赶赴急诊现场,在查房过程中他频频和患者开玩笑,用最简单的语句鼓励患者积极康复。第四集中的孙自敏大夫长期从事血液病治疗,她一度因为治愈率很低备受打击,甚至不想继续从事这个职业。但也正是这些人间疾苦让她立志一定要攻克难关,最终带领自己的科室成为世界上知名的脐带血移植中心。

医生凭借医术给患者带去治愈和慰藉,文艺作品通过故事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信任和力量。这些真实、鲜活、普通的医生,让影片的弹幕和评论充满敬意。“我们是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我们的共同敌人是疾病本身”,这些质朴的话语由拍摄对象讲述出来,更能引起共鸣。可以说,《中国医生》主动呼应了社会热点,通过贴近式的拍摄展现了医疗卫生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影片也弘扬了专业、诚实、信任、勇气,让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医者仁心的力量。这正是危难之际,他们勇于向着“战场”逆行的原因。

相关文章列表

返回顶部
返回底部